语文综合知识汇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9863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综合知识汇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综合知识汇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综合知识汇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综合知识汇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综合知识汇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综合知识汇集文档格式.docx

《语文综合知识汇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综合知识汇集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综合知识汇集文档格式.docx

缧祖织布业祖师:

黄道婆

火腿业祖师:

宗泽木匠业祖师:

鲁班

竹匠业祖师:

泰山酿酒业祖师:

杜康

中医业祖师:

华佗茶叶行祖师:

陆羽

染坊业祖师:

葛洪豆腐业祖师:

乐毅

造纸业祖师:

蔡伦中药业祖师:

李时珍

铁匠业祖师:

李老君梨园祖师:

李隆基

评话祖师:

李敬亭制笔业祖师:

蒙恬

制伞业祖师:

鲁班茶水业祖师:

三官

屠宰业祖师:

桓侯文具业祖师:

文昌

烹饪业祖师:

詹王米店业祖师:

王爷

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师父、师傅:

历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长、外傅:

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资:

先秦以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西席、西宾、讲席:

汉代对教师的称谓

经师、汉代以后历代对传授经济教师的称谓。

博士:

经常教师的称谓

老师:

宋元时期对小学教师的称谓。

先生:

古代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

教授:

原为学官称谓,自宋代始,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

讲师:

古代对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称“讲师”。

助教:

为“国子学”(后称之为“国子监”)教师的称谓,其任务是协助博士教授生徒。

教谕:

宋代以后历代对京师所谓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的称谓。

教习:

明清入选翰林院的进士(庶士生)之师的称谓。

训导:

明清时期,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队员绵称“训导”。

山长或院长:

学院中讲学教师敬称。

山长或院长并总领院务。

师保、师友:

古时贵族子弟有师有保,弘统师保。

晋代有师和友在诸王左右陪侍辅导,故称“师友”。

对死亡的不同称谓

英雄之死称牺牲;

烈士之死称就义;

为国之死称捐躯;

救人之列称献身;

师长之死称千古;

长辈之死称见背;

病榻之死称断气;

公务之死称殉职;

遇险之死称罹难;

突然病死称暴亡;

帝王之死称驾崩;

僧尼之死称圆寂;

教徒之死称升天;

道人之死称羽化;

亲人之死称永别;

他乡老死称客死;

婴儿之死称夭折;

短命之死称夭亡;

罪犯之死称毙命。

号也叫别号或别字。

号与字不同,字是成年是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

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

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

王安石,晚号半山。

我国古代文人别号

五柳先生--晋•陶渊明

青莲居士--唐•李白

香山居士--唐•白居易

东坡居士--宋•苏轼

六一居士--宋•欧阳修

幽栖居士--宋•朱淑贞

九华山人--唐•杜荀鹤

半山老人--宋•王安石

山谷道人--宋•黄庭坚

淮海居士--宋•秦观

白石道人--宋•姜夔

石湖居士--宋•范成大

后山居士--宋•陈师道

芦山居士--宋•张元平

易安居士--宋•李清照

清真居士--宋•周邦彦

衡山居士--明•文征明

六如居士--明•唐寅

温陵居士--明•李贽

柳泉居士--清•蒲松龄

礼貌的称谓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令高足----尊称对方的学生。

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哥哥;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我国历史上的“十圣”

酒圣:

杜康,夏朝帝王,传说为酒发明者。

文圣:

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

草圣:

张旭,唐代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

医圣:

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人,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

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人,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主要伤口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画圣:

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

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诗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著有《杜工部集》。

庙号

汉代时,有功有德的皇帝还有庙号。

称祖称宗,每一朝或代的第一个帝王常称“太祖”“高祖”或“世祖”。

唐以前,对殁世的帝王,多称谥号。

唐以后,多称庙号。

按《礼记》所记古人取名应该是“幼名冠字”小孩子生下来三个月由父亲取“名“名是幼时由长辈所起,供君父等尊者和长辈呼唤的,上古时期的商代,往往以某生日给起名,当时最流行的风俗之一就是以干支命名,周取代殷商后,隶主贵族更把人的出生时神秘化。

据说人命名时应遵守的礼仪有信象类假,所谓信就是如鲁公子出生时手里有纹类似友字于是名友。

所谓象,如孔子出生时脑袋像土丘,于是名丘。

所谓类,即生子与其生父有某处相类似,如齐桓公太子与桓公生日相同生子就以同命名。

所谓假,如孔子儿子出生时,鲁君派人送鲤鱼来贺于是名鲤。

战国时期,人们用灼龟卜兆的方法命名。

但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男取女名,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荆轲刺秦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徐夫人即姓徐名夫人。

此外还有在姓名之间加某个衬词,像教材中提到的烛之武,孟施舍,申不害。

之施不都是姓与名之间加的衬词。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

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

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

称:

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

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

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

令兄、令妹。

虽人儿女称:

令郎、令媛。

妻父称:

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

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

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

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

丧偶。

老师称:

恩师、夫子。

学生称:

门生、受业。

学校称:

寒窗、鸡窗。

同学称:

同窗。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

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

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

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

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

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

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

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

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

赠送作品用“斧正”。

氏古代同一族中子孙繁衍多了,分成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一支又有一个特殊的称号,这种特殊的称号就是氏。

旧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季氏将伐颛臾》中季康子,是当时鲁国的大夫,鲁哀公的权臣,被称为季孙氏;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只有名“丁”而无氏庖者:

厨师也;

第五册《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位名为孟的优伶。

由贵族有氏,而贱者有名而无氏,可以看出古代贵族男子称氏,用来别贵贱。

同时用氏可以封国封邑。

例如第五册《崤之战》中的原轸,因受封于原,才改本氏“先”称原轸的;

再如<

<

屈原列传>

>

有屈原”楚之同姓”意思是说屈原本与楚王室同姓,后因祖上受封于”屈邑”,所以又以屈为”氏”;

此外还有以官名为氏的,以所居地为氏的,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

五蠹>

的页下注解中有”共工”传说为上古主百工事的官,其后人以官为姓,<

崤之战>

中有秦军统帅”百里孟明视”其姓百里”就是地名.以技为氏或以祖先的字,谥号为氏的,也是有的。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刘禹锡--陋室诸葛亮--茅庐

杨雄--玄亭陆游--老学庵

蒲松龄--聊斋张溥--七焚斋

刘鹗--抱残守缺斋梁启超--饮冰室

鲁迅--绿林书屋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柳亚子--羿楼

梁实秋--雅斋孙梨--耕堂

姚雪恨--无止境斋杨树达--积微居

丰子恺--缘缘堂梅兰芳--梅花诗屋

冯友半--三松堂王力--龙虫并雕斋

阮章竞--苦噪楼陈恒--励耕堂

历代文坛“四大家”

初唐文坛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

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

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

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赵孟页?

宋代书法四大家:

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

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

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

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

黄晋?

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

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

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

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

王时敏、王、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

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扬州八怪”与“秦淮八艳”

“扬州八怪”是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在扬州卖画的一批“怪画家”。

他们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的正统画家有所不同,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当时的习俗也不大一样。

他们是:

李渔、郑燮、金农、高凤翰、李方膺、黄慎、边寿民、杨法、汪士慎、高翔、陈撰、罗聘、闵贞、李勉?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生活在古城金陵的八位名妓。

“八艳”是:

卞玉京、陈圆圆、马湘兰、柳如是、寇白门、李香君、顾横波、董小宛。

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与补充。

名与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

)名与字意思相同,战国诗人屈平,字原,平与原是同义词。

三国时大将周瑜,字公瑾,瑜与瑾都是美玉。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巩与固也是同义词。

(2)名与字意思相反。

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字子明,蒙与明意思正好相反。

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语义相反。

(3)名与字语义相关联。

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字笠鸿,有渔翁戴笠的意思。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而大鹏展翅就是飞。

(4)名与字取自古书古典。

三国时曹操,字孟德,是丛《荀子》中“夫是之谓德操”中而来的。

古代在男子“字”的前面加个“子”,表对男子的尊称,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

用“元,公,德,文”等褒义词起字,表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

例如:

桃渊明,字元亮;

周瑜,字公瑾;

刘备,字玄德。

在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往往加上“姓”。

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们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的作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1)用“文武昭景宣惠元平康明”表褒扬;

(2)用“灵厉炀”表批评:

历史上的周厉王,暴力且多疑,“防民之口,甚与防川”,故谥号“厉”;

(3)用“怀慰哀”表哀怜,《屈原列传》中的楚王,屡次被张仪等欺骗,客死于秦。

令人哀怜,故谥号怀。

(4)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也给谥,称私谥。

注•给人谥号,一般在下葬之时,也有死后一段时间才追赠的。

例如《五人墓碑记》中的周顺昌,死后“赠谥美显,荣与身后”,周顺昌死于明熹宗之时,崇祯皇帝即位后才追赠谥号。

书院 

书房 

古代 

戏曲

我国十大古典悲剧和喜剧

十大古典悲剧是:

《窦娥冤》(杂剧),元代关流卿作;

《赵氏孤儿》(杂剧),元代纪君祥作;

《精忠旗》(传奇),明代冯梦龙作;

《清忠谱》(传奇),清代李玉作;

《桃花扇》(传奇),清初孔尚传作;

《汉宫秋》(杂剧),元代马致远作;

《琵琶记》(南戏),元末高则诚作;

《娇红记》(杂剧),明代孟称舜作;

《长生殿》(传奇),清初洪升作;

《雷峰塔》(传奇),清代方成培作。

十大古典喜剧是:

《救风尘》(杂剧),元代关汉卿作;

《西厢记》(杂剧),元代王实甫作;

《看钱奴》(杂剧),元代郑廷玉作;

《墙头马上》(杂剧),元代白朴作;

《李逵负荆(杂剧),元代康进之作;

《绿牡丹》(传奇),明代吴炳作;

《幽闺记》(传记),元代施君美作;

《中山狼》(杂剧),明代康海作;

《玉簪记》(传奇),明代高濂作;

《风筝误》(传奇),清代李渔作。

代表中国文化的四十种书

文学十种:

《诗经》、《楚辞》、《李太白诗集》、《杜工部诗集》、《白香山诗集》、《韩昌黎文集》、《宋元戏曲史》、《水浒》、《红楼梦》、《鲁迅杂感选集》。

史学六种:

《左传》、《史记》、《史通》、《徐霞客游记》、《二十二史札记》、《帝王春秋》。

哲学思想二十种:

《论语》、《墨子》、《孙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论衡》、《金钢经》、《化书》、《李氏焚书》、《明夷待访录》、《续四书大全说》、《四百篇》、《太平天国文选》、《清代学术概论》、《天演论》、《孙中山选集》、《五四运动文选》。

科学四种:

《梦溪笔谈》、《农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二十四史》来历

《二十四史》之称有一段逐步演变的过程。

晋朝时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到了唐代,又出现了《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因此,加上原来四史,称为十三史。

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连原来的十三史,称为十七史。

到清代,新添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再加了原来的十七史,称为二十二史。

后又把宋朝人民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加进去,一并叫做《二十四史》。

我国有哪些主要地方剧种

广东:

粤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

广西:

桂剧、壮剧、彩剧;

湖南:

湘剧、湖南花鼓戏;

湖北:

汉剧、楚剧、湖北花鼓戏;

河南:

豫剧、越调、河南曲剧;

河北:

河北梆子;

山东:

吕剧、柳子戏;

山西:

晋剧;

江西:

赣剧、江西采茶戏;

陕西:

秦腔、眉雩剧、碗碗腔;

浙江:

越剧、绍剧、婺剧;

江苏:

锡剧、淮剧、扬剧、昆剧;

安徽:

黄梅戏、庐剧、泗州戏;

四川:

川剧;

云南:

滇剧、云南花灯;

福建:

闽剧、梨园剧、高甲戏、蒲仙戏;

贵州:

黔剧;

青海:

青海平弦戏;

甘肃:

陇剧;

宁夏:

秦腔;

西藏:

藏戏;

新疆:

维吾尔族歌剧;

吉林:

吉剧;

黑龙江;

龙江剧;

辽宁:

评剧;

内蒙古:

满族戏;

台湾:

芗剧、台湾歌仔戏;

北京:

评剧、曲剧、京剧;

上海:

沪剧、越剧;

天津:

河北梆子、评剧。

001孙子兵法春秋末孙武著。

全书共十三篇,总结了古代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重要规律,历代视为“兵经“

002吴子兵法,战国吴起著。

原作四十八篇已,今本六篇系后人伪托。

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003《司马法》,是战国时齐国诸臣论述古代兵法时的汇编,力主战争中政略和战略不可偏废的军事思想。

004《六韬》,是后人假托姜太公吕尚之名所著。

通过君臣问答的形式,阐述了指挥、策略、配合作战等方面的问题。

005《尉繚子》,战国中期尉繚著。

原著三十一篇,今天二十四篇,宣扬“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军事思想。

006《三略》,俗称《黄石公三略》。

它强调了战争中将帅要贤能,治军要严明的军事思想,

007《李卫公问对》,系唐太宗李世世与卫国公李靖多次谈兵的言论录。

论述了奇正、虚实、攻守、战阵及军制等问题。

我国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

“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广陵散:

它的题材源于《聂政刺韩王曲》,讲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其子聂远以泥瓦匠身份刺韩王失败,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练成绝技,再次入宫利用弹琴之机刺死韩王,以了心愿,但他也因此而被杀。

平沙落雁:

曲高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梅花三弄: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药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曲中泛时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十面埋伏: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汉字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了楚军,项羽自刎乌江。

夕阳箫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渔樵问答:

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胡茄十八拍:

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

它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宫秋月:

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原为琴曲,唐代显庆二年,吕才以此曲配上了歌调。

古时每以“阳春白雪”连称,故常被认为一曲,后世琴谱则均分为两曲。

“阳春”取万物取春、和风澹荡之意;

“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古书第一部

00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002第一部词典《尔雅》。

003第一部韵书《切韵》。

00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第一部字书《字通》。

006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00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010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

0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

014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第一部兵书《孙子》。

016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

018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

020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

023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

025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027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

029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

031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032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033第一部矿物学专著《山海经五藏山经》。

034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

035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036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

037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038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039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古书合称

001三易:

《连山》、《归藏》、《周易》。

002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003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004四梦:

南柯记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

005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006五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金瓶梅

007十通: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 

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008十才子书:

三国演义好逑玉娇梨平山冷燕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白圭志斩鬼传驻春园小史

009十三经:

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古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京剧

戏曲舞台上的服装并无朝代之分,除“清装戏”之外,各朝代均穿明代服装。

由于封建社会服饰等级制度森严,所以戏剧服饰并不是以历史时代实际面貌的反映,而是从历史生活实际中归纳出来的特殊形制的“绘画之服”。

戏衣的色彩主要有黄、红、绿、白、黑的上五色(即正五色)和紫、蓝、粉、红、湖色、香色的下五色(即副五色),而实际上副色的运用已远不止此五色。

传统戏衣的质料以绸、缎、绉为主,并绣有镶金错银的精美图案,如龙、凤、兽、鱼、虫、花卉、云、水及水旱八宝、暗八仙和各种民间吉祥纹样。

京剧传统戏衣按不同形制发属“大衣箱”和“二衣箱”。

“大衣箱”主要有:

富贵衣、加官蟒、官衣、男女帔、花素褶子等五十余种,“二衣箱”主要包括了:

男女靠、大铠、兵卒坎、茶坊衣等四十余种。

另外,通常所说的“三衣箱”则主要指内衣、彩裤和靴鞋。

脸谱主要是指净角和丑角的脸部装扮。

丑角的化妆较为简单,在“本色脸”的面部中心部位抹一块形状各异的白粉,再以墨笔点戳画出眉眼等。

净角的脸谱则可堪称京剧的“子品牌”。

净角“花脸”始于宋、元杂剧,明清时形成了以点、线、形、色的绘画方法,既整体美观又具体细腻地塑造人物的骨相面貌、肌肉纹理和五官部位的新风格。

京剧行才人辈出。

“开山大师”程长庚、“伶界大王”谭鑫培、“武生泰斗”杨小楼,“通天教主”王瑶卿,个个身怀绝技。

到二三十年代,流派渐成体系。

余叔岩、言菊明、高庆奎、马连良,史称前“四大须生”。

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位争辉戏坛,史称后“四大须生”,其中谭富英为谭鑫培之孙,是继马连良之后,成就最显著、舞台生涯最长的须生名宿之一。

继四大须生后,戏坛上又出现了“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这四位以男演女的大师开创了京剧的新世纪,而且成了京剧走向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

这四位爷虽为男人,演女性却十分出彩儿,梅兰芳的翩翩舞姿、程砚秋的哀婉凄楚、荀慧生的活泼俏皮、尚小云的英姿飒爽,让多少后人叹为观止。

尚小云属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材,而且率先把“苏格兰舞”和“呼拉舞”等西方舞蹈引入京剧。

“四大名旦”虽有竞争,却恪守艺德,彼此礼让互不创抢,他们先后争排新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