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9337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

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

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

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

a.东西多;

b.物品珍贵;

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爱)

⑧教师点拨: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请同学们想一想: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

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

(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

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

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

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⑤教师:

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

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

(学生联系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补充资料):

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

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

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

人们想当然的认为:

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

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

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

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

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

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

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对照一下历史。

读了上面的词条,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②师过渡:

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

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

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

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

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

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

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

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三、总结全文

1.总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

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五、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把想到的写下来。

22狼牙山五壮士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

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

“壮士”指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

结果怎样?

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

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提问: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哪些段落比较详细?

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

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

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

后写了什么?

分层

(2)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

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四、作业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

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常用词语。

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

难忘的一课。

设问:

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

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

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

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

“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

“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

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

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

是怎样体会的?

说明什么?

“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他们是怎样朗读的?

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

“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

(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

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

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

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

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

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

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

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

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

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1、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全诗共有4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2、 

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

两次读书,方式不同,目的不同。

一读,读对读通,理解词语;

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髓”是平舌音,读上声“suǐ”而非“suí

”;

“刹”与“铸”是翘舌音,不要把“刹(chà

)”读成“shà

”“颤抖”的“颤”读“chà

n”不是“zhà

n”。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

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期盼与激动、自豪的感情。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

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①指名读第1小节。

②“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③“叩问”怎样理解?

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

(叩问:

真诚热切地询问。

“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

”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④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激动无比.)

⑤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

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①自主学习第2、3节,

课件提示:

想一想:

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

②“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

交流资料

A、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B“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C、“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③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

“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

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

“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板书:

自豪、激动、喜悦

④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①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

“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

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②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美好祝愿

指名读,齐读。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

(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激动美好祝愿

喜悦

口语交际·

习作七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

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

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

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