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圆明园的毁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239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1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1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1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1圆明园的毁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圆明园的毁灭.docx

《21圆明园的毁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圆明园的毁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圆明园的毁灭.docx

21圆明园的毁灭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通过读文初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演讲:

二、情境导入:

板书并解说“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这就是——圆明园。

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被两个强盗毁灭了。

出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生齐读。

指导朗读“毁灭”(可惜、遗憾、心痛)。

三、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

课文讲了圆明园的哪些内容,简单概括.。

  

2、汇报交流,读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建筑

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山村乡野诗情画意

武陵春色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天南海北艺术瑰宝奇珍异宝

损失销毁灰烬侵略不可估量

四、精讲点拨:

1、课文是怎么评价圆明园的?

用“——”划出相应的句子。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2、指导读三个句子,赞美圆明园。

3、生交流读后所了解的内容,随机板书  

昔日的辉煌无情的毁灭

五、拓展延伸:

下节课就让我们穿越到1860年,亲眼见证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第二课时

一、课前演讲:

二、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

圆明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

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三、自主学习: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1)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2)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四、精讲点拨:

导语:

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出示图片)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圆明园被彻底地毁灭了。

1、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

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吧!

(指导朗读)

3、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

大火——(齐读)

4、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

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

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

那就读出来吧!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5、大火连烧了三天,整整4320分钟啊!

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

想想看,这4320分钟会烧掉什么?

6、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

(激动人心的)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

(指题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按着题目直接写毁灭,而要写它曾经的辉煌呢?

7、亲爱的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吧!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认识十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感受五壮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4、领悟课文些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5、使学生体会到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壮士”和“战士”的区别来引出课文内容。

2、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来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了解五壮士英勇斗争,壮烈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爱国热情。

4、了解在危急的形势下,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斗争,顺利完成任务的故事内容;体会他们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演讲:

二、情境导入:

1、简介背景: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

七连奉命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七连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战士。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齐读课题)

三、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

这里的“五壮士”是哪几位战士?

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

2、交流。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记住字形。

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新词意思。

2、读通课文,想想五壮士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3、发现疑难处标上“——?

四、精讲点拨:

1、同桌检查词语的认读,互相正音。

2、交流对五壮士的初步印象,指名板书。

3、选定自己喜欢的一段朗读,概括出段意。

4、交流。

五、拓展延伸:

1、课文是如何安排这些材料的?

重点材料是什么?

2、自学单元提示,划出要点。

3、交流自学。

4、讨论:

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也是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的?

第二课时

一、课前演讲:

二、情境导入:

抗战期间进行了很多次战斗,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但是,这场战斗的主角只有五个人,(出示五个人的名字)。

让我们认认真真的读出五个人的名字。

(生齐读)这五个人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三、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出示第一组词:

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滚落深谷

师:

这些词是写谁的?

读后,敌人在你心中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第二组词:

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师:

这些是写谁的。

五壮士给你心中呈现的是什么形象?

师:

描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词语,两组词语,感情色彩对比强烈。

我们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就要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描写敌人,一组描写五壮士

2、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

我们以前学过首先要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其实课后题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

【出示课后题: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3、把握全文。

把这五个情节联系起来,用简练的语言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四、精讲点拨: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指名读,读出你的理解和想象。

3、教师范读,学生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问:

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画面)

4、学生默读。

勾画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把感受简单的写下来。

读读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5、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体会,他们在想什么?

6、齐读,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7、小结:

我们通过读文,眼前展现出鲜活的画面,通过抓住画面中的细节描写,我们一次次走进人物内心,通过走进人物内心,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到这里,作者所用称呼的都是五位战士,那么由”战士”到”壮士”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在什么地方这种提法才进行了改变?

同学们课下可以再细细的品读课文.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英

      痛击敌人             勇

      接受任务       (仇恨)      跳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

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

二、情境导入:

  审题:

难忘的一课。

设问:

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

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

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

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三、自主学习: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3、检查掌握情况

四、精讲点拨:

(一)、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

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

是怎样体会的?

说明什么?

“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二)、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

他们是怎样朗读的?

划出这些词语。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

“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

(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三)、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

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拓展延伸;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24最后一分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叩"、"刹"、"硝"、"髓"、"铸"等5个生字,正确读记"叩问"、"脊梁"、"刹那"、"硝烟"、"骨髓"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停顿、语气,感悟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的情景等相关资料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情

1.1997年7月1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日子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香港回归的资料。

(课件展示:

屏幕阅读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紫荆)

2.对,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

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

(课件展示: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学生观看图片。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香港回归时激动人心的诗歌:

《最后一分钟》。

学生读课题。

(二)自读感知,交流启情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2.检查字词学习。

◆认识生字:

叩、刹、硝、髓、铸

◆读记词语:

叩问、脊梁、刹那、硝烟、骨髓、旗帜、旗杆、伤痕、痛苦、礼炮、扎根

3.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4.相互交流:

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诗歌,诵读悟情

1.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四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诗中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2.讨论交流:

根据学情现场生成,教师适当调控引导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

(1)"叩问"什么意思?

"心跳"写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激动)

(2)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

(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激动、自豪)

(2)为什么会如此激动、自豪?

(旗杆就像是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旗帜就像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主权的回归,领土的完整)

(3)指导朗读第2节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

(1)"使大海沸腾"是什么意思?

("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2)作者在此时联想到了什么?

(虎门销烟--硝烟散尽,不平等条约--悄然落地)

(3)指导激动、自豪、喜悦地朗读第3节。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1)"奔跑、拥抱、迎接"写出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与心情?

(盼望)

(2)有感情地朗读第4节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