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9277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教法学法

例证法、类比法、迁移法。

教学准备

课件、材料包16、手电筒16、科学记录单16、大小圆纸片1、篮球1、小地球仪1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

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1)认知储备:

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观察过日全食,又接受过学校组织的日全食活动的培训。

因此有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

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级时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存在不足:

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虽有了解,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应该不会很完整和严密。

相对来说,因有日全食的观测基础,对月食的观测印象可能会更弱一些。

学生在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模拟实验时设计实验方案的意识、实验操作过程的分工合作及正确操作的方法等。

【设计思路】 

我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

先让学生回忆日食的观察经历、观看学生所拍的完整日食照片激起兴趣,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日食发生时的一些特点,推测日食形成的过程,再通过模拟实验体验来探究日食形成的过程,最后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教师的补充讲解来解答学生的疑惑,科学解释日食成因,形成内化。

在日食研究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月食的成因研究。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制定实验方案,在提高对天体运动认识的基础上渗透严谨的科学思维训练,能利用原知上的认识冲突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来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的科学探究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能充分展开对科学问题的科学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讲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

2.肯定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吧?

(揭题并解释“食”的意思)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

【设计意图】:

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

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食的前认知。

(二)实践感受阶段(观察):

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并进行合理推理

1.猜测

(1)欣赏日食照,边欣赏边思考:

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

通过观看同班学生所拍的日食照片,进一步加深了解日食发生过程,能试图发现日食发生时的特点。

并能有根据的进行推测。

(2)反问:

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

你有什么理由?

(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

挡住太阳的物体在运动。

(3)、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出示图)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的光呢?

(书本P53阅读)一起来看一下日食发生的过程,从左下方向右上方的顺序看,观察思考:

推测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

这一过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

2、验证:

日食模拟实验

(1)大家推测认为:

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如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收集信息,观测)科学家还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分小组指定模拟实验计划:

多种方法的讨论

A、你会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用什么材料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大小不同的圆片:

大圆片代表太阳,小圆片代表月球,人代表地球。

——皮球和投影机:

投影机代表太阳,皮球代表月球,人代表地球。

——手电筒、大小球:

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

B、如果以手电筒、大小球作为实验材料,怎么来做好这个模拟实验?

(方法指导:

材料怎么摆?

距离怎么控制?

月球放在哪里?

月球怎么移动?

)虽然模拟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尽量使它接近真实,这是尊重模拟实验。

以科学家的名义来执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有益于学生接受和对实验的尊重。

实验设计是为了避免学生毫无目的的开展实验,也为了操作后的表达更加清晰;

通过对如何实验的讨论,使学生对月球的公转、材料的放置、小组的合作有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操作意识,为下面的有效操作提供基础。

并且形成边操作边记录的习惯,有利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A、(课件出示记录单)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

将日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日食成因模拟实验记录单

实验材料

手电筒、大球、小球、牙签、泡沫塑料、铁丝等

代表什么

手电筒代表—— 

大球代表—— 

小球代表——

三个天体

的位置

太阳

实验现象

B、发材料,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

——你们刚才是怎么操作的?

(生示范模拟实验)

——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

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

——日食在发生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特点?

(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

——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日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交流中让学生操作有利于形成全体学生的正确操作和纠正部分学生操作上的错误;

解释日食现象有利于展开深入的研讨,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为解释月食的成因提供知识基础和操作经验。

(三)结论形成阶段:

日食的成因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看日食成因示意图解释日食成因是为了提高对现象的解释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再观察再发现的习惯,能对日食的其他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这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3)阅读P54材料

(四)了解月食

1.出示发生的月食图片,介绍月食的基本情况。

2.推测:

发生月食的时候,三个天体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生说师画)

3.出示示意图:

(1)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

(2)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

(3)月食发生时是什么农历时候?

在日食的基础上进行月食成因的分析,主要以学生独立为主。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预设将实验移入课外。

4.这个模拟实验大家能做吗?

请大家课外完成。

(记录单仍要设计)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1、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每个月都有农历初一,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

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

2、学生互相解惑后,可再播放《日食和月食》录像及相关资料,解开学生部分疑惑 

3、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

对日月食,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课后让我们一起搜集资料,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并且去找找今年在我国可以看见的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日期,找个时间一起交流一下。

课外延伸是让学生养成课后继续探究的习惯,关于日食和月食还有很多值得学生课外研究和相关资料查询,我们布置的这些课外探究可以让学生做到,也能进行检查和反馈,并引发学生进一步观测的兴趣。

板书设计: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

月食 

太阳---地球---月球 

用☆表示,一个发现画一颗☆,请认真观察记录。

注意:

1.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

2.将日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月食成因模拟实验记录单

1.将发生月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

2.将月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