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4924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docx

《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docx

等级考单元7电解质溶液2

 

2019年上海高考化学·等级考单元[07]

电解质溶液

(二)

一、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7.3离子方程式

7.3.1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

7.3.2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

7.4盐类水解

7.3.1盐类水解的原理

B

7.4.2常见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溶液的酸碱性

B

7.4.3水解的应用

C

学习水平:

A-知道、B-了解、C-运用、D-综合☆:

拓展

 

二、知识精讲:

【7.3.1】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复述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解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书写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归纳置换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7.3.2】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书写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与规律

☆利用离子方程式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4.1】盐类水解的原理

◇复述盐类水解的概念

◇解释盐类水解的过程

【7.4.2】常见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溶液的酸碱性

◇归纳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解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7.4.3】水解的应用

◇归纳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水解平衡的移动

◇利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知识梳理:

A、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1.离子反应的概念: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沉淀:

熟悉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如Ba2+、Ca2+、Mg2+与SO42–、CO32–等反应生成沉淀;Cu2+、Fe3+等与OH–也反应生成沉淀等。

(2)生成弱电解质: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等与H+发生反应等。

(3)生成气体(挥发性物质):

如CO32–、S2–、HS–、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常生成气体。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如I–和Fe3+发生2I–+2Fe3+→I2

2Fe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NO3–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

存在情况下则不能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

3S↓+3H2O反应不能共存。

在原电池、电解池中的离子反应也属于这一类型。

(5)其它条件:

还应注意有少数离子可形成络合离子的情况。

如Fe3+和SCN–、C6H5O–,发生如下络合反应

Fe3++SCN–[Fe(SCN)]2+;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如Al3+和HCO3–、CO32–、HS–、S2–、ClO–

)在水溶液中也能发生反应等。

3.离子反应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B、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方法

1.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能更好地表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它跟一般化学方程式不同,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特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如Ba2++SO42-→BaSO4表示可溶性钡盐与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之间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写,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电解质、气体以及弱电解质仍以化学式表示。

(3)删,化学方程式中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4)查,检查反应前后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目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1)易溶解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例如:

强酸、强碱、易溶易电离的

盐写离子形式,弱酸、弱碱、难溶的盐、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

(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成离子形式;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时,一般写化

学式,并标上“↓”号。

(3)氨水作为反应物一般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也可写成NH3(标“↑”号)。

(4)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浓硫酸与固体(Cu等)的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5)书写离子方程式要做到原子个数(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6)多元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7)约简化学计量数不能破坏关系量:

删除未参加的离子是必要的,但约简化学计量数时若只约部分离子而违

反实际反应中各物质的关系量就错了。

(8)必须考虑反应物间的适量与过量、少量的问题。

4.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判断离子方程式抓住两易、两等、两查。

两易:

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等物质用

化学式表示。

两等:

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两查:

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若有必须约去,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

C、与反应物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

1.反应物涉及多元弱酸的酸酐(如CO2)

(1)CO2与NaOH溶液反应:

CO2(少量)+2OH–→CO32–+H2O

CO2(过量)+OH–→HCO3–

(2)CO2与Ca(OH)2溶液反应:

CO2(少量)+Ca2++2OH–→CaCO3↓+H2O

CO2(过量)+OH–→HCO3–

(3)CO2与Ca(ClO)2溶液反应:

CO2(少量)+Ca2++2ClO–+H2O→CaCO3↓+2HClO

CO2(过量)+ClO–+H2O→HCO3–+HClO

2.生成物涉及两性氢氧化物

(1)可溶性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

Al3++3OH–(少量)→Al(OH)3↓

Al3++4OH–(过量)→AlO2–+2H2O

(2)偏铝酸盐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

AlO2–+H+(少量)+H2O→Al(OH)3↓

AlO2–+4H+(过量)→Al3++2H2O

(3)明矾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Al3+恰好完全沉淀时:

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3.酸式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

(1)弱酸酸式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

①生成的盐可溶。

如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HCO3–+OH–→CO32–+H2O

②生成的盐难溶。

如少量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过量Ca(HCO3)2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

OH–+HCO3–+Ca2+→CaCO3↓+H2O

C、盐类的水解的概念:

1.定义:

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⑴含弱酸阴离子的盐:

CH3COO-、CO32-、F-、S2-、PO43-等

⑵含弱碱阳离子的盐:

NH4+、Al3+、Cu2+、Fe3+、Ag+等

2.水解的实质:

在盐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跟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碱性。

3.盐类水解的规律:

简单来说:

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具体为:

(1)正盐溶液

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

④弱酸弱碱盐不一定,同弱显中性

如NH4CNCH3COONH4NH4F

碱性中性酸性

取决于弱酸弱碱相对强弱

(2)酸式盐

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4)

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碱性

强碱弱酸式盐的电离和水解:

如H3PO4及其三种阴离子随溶液pH变化可相互转化:

pH值增大

H3PO4H2PO4-HPO42-PO43-

pH值减小

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

NaHCO3、NaHS、Na2HPO4、NaHS

酸性(很特殊,电离大于水解):

NaHSO3、NaH2PO4、NaHSO4

4.水解反应的特点

⑴可逆:

多数为可逆反应:

盐+水酸+碱,正因为可逆,因此存在水解平衡!

⑵吸热:

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因此是吸热反应。

⑶微弱:

水解程度一般很小,进行程度小,盐溶液的酸碱性一般不强,产物无沉淀、无气体。

5.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书写

⑴一般用“”;

⑵一般不用“↑、↓”(浓度很小,不会生成气体或沉淀);

⑶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水解也要分步书写,原则上一般只写第一步;多元弱碱根离子的水解分步进行但是书写一定要“一步到位”!

⑷双水解进行到底的,用“=、↑、↓”,均一步到位。

⑸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水解与电离共存。

6.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⑴内因:

盐的本性(越弱越水解)

对应的酸越弱→酸越难电离→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能力越强→水解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大→碱性强→pH值大。

⑵外因:

由于水解反应的特点:

①吸热②溶质微粒数增多(与电离过程相同)因此:

①压强与催化剂对水解平衡无影响

②温度:

升温促进水解,降温抑制水解。

例如:

CH3COONa的酚酞溶液加热后颜色:

加深

③浓度:

稀释时,水解生成的两种微粒浓度都减小,使它们碰撞结合的机会减小,所以逆过程的速率减小而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

所以浓度小的水解程度大。

④酸碱度:

加酸碱对盐的水解有促进或抑制作用。

如阴离子水解,生成OHˉ,如果向溶液中加入酸,则OHˉ被中和,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水解程变大;如果加入强碱性物质,则抑制水解,水解程度变小。

 

D、双水解:

1.强碱弱酸盐与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相遇时,弱酸阴离子水解生成的酸与弱碱阳离子水解生成的碱若发生中和反应,则水解互促而形成水解平衡。

如碳酸氢铵;若不发生中和反应则水解互促能进行到底,如硫化铝。

常见的含下列离子的两种盐混合时,会发生较彻底的双水解反应。

Al3+与CO32-、HCO3-、S2-、HS-、AlO2-、ClO-、SiO32-等;

Fe3+与CO32-、HCO3-、AlO2-、ClO-、SiO32-、C6H5O—等;(Fe3+与S2-、H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NH4+与AlO2—、SiO32—、ClO—等;

AlO2—与Al3+、Fe3+、NH4+

上述由于发生彻底的双水解反应,反应彻底,故应用“”,并应将沉淀及气体分别用“↓”、“↑”符号标出。

如:

3AlO2-+Al3++6H2O4Al(OH)3↓

  Al3++3HCO3-Al(OH)3↓+3CO2↑

  2Al3++3S2-+6H2O2Al(OH)3↓+3H2S↑

如果双水解反应不能完全发生,如NH4HCO3的水解反应:

可逆号、不标“↑”“↓”

NH4++HCO3-+H2ONH3·H2O+H2CO3

2.并不是所有的强碱弱酸盐与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相遇时都发生水解互促反应,当生成的盐的溶解度很小时,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如:

CuSO4+Na2SCu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