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在侵华中扮演什么角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9146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皇在侵华中扮演什么角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皇在侵华中扮演什么角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皇在侵华中扮演什么角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皇在侵华中扮演什么角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皇在侵华中扮演什么角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皇在侵华中扮演什么角色Word文档格式.docx

《天皇在侵华中扮演什么角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皇在侵华中扮演什么角色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皇在侵华中扮演什么角色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学者黄尊严、冯瑞云认为:

“裕仁对战争的进程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中日之间的八年全面军事对抗期间,日本的内阁、军部曾多次更迭,而日本的对华侵略却始终如一,天皇裕仁无疑是日本侵华基本国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惟一维系者。

老年的裕仁天皇。

裕仁出生不满百天即被送到军人家庭寄养

1901年4月29日,明治天皇的第一个皇孙在青山御所出生。

这是日本的一桩大事,举国上下都为此庆贺。

明治天皇也很十分高兴,为孙子取名“裕仁”,意指希望国泰民安。

裕仁号“迪宫”,大意是希望其拥有美德。

裕仁1岁时手持太阳旗照片。

明治天皇很关心皇太孙裕仁的教育问题。

按照日本皇室传统,孩子应离开父母,寄养在其他家庭,即使皇太孙也不能例外。

明治天皇在与裕仁的父母(即后来的大正天皇和皇后)商量后,决定把裕仁托付给一个可靠的军人家庭抚养。

经过周密考察,明治天皇最终决定,把裕仁寄养在前海军大臣川村纯义家中。

1901年7月7日,出生不满百天的裕仁就被送往了川村纯义家,一住就是四年。

川村纯义曾是德川幕府末期萨摩藩的武士,也是明治元老西乡隆盛的连襟。

他不仅是一个身经百战的武士,也是一名儒家学者。

川村纯义尽心尽力教导这位皇太孙,希望他能成长为一个坚忍不拔、无私、无所畏惧的人,就像他的祖父明治天皇那样。

在这样的教育熏陶下,裕仁自幼年就已开始产生对明治天皇的敬仰。

据《秩父宫与昭和天皇》一书记述,裕仁尽管保持着对自己父亲的情感和记忆,却很少谈起;

但谈起他祖父时,总是充满敬仰。

相对于自己的父亲,裕仁从小似乎更仰慕着那个理想化、很少接触的“明治大帝”。

明治天皇。

1908年,七岁的裕仁进入了皇室学习院,该院院长是日俄战争中的“肉弹将军”乃木希典大将。

乃木笃信日本传统的儒学、武士道和禅宗训诫,主张实施军事化管理,绝不娇惯这些皇子皇孙。

按照乃木要求,除下雨天外,这些皇孙必须每天走路上学。

乃木特别制定了能够磨炼裕仁体格意志,并提升其军事素养的教育措施。

裕仁甚至接受了连他祖父都不曾受过的最高指挥官特别训练。

明治天皇病逝后,乃木希典自杀殉葬。

学校里只有裕仁为乃木痛哭流涕,痛不欲生。

乃木这种武士道精神给裕仁以很大刺激。

乃木的言行举止,为幼年裕仁展现了臣民应为主君牺牲一切的精神,这在裕仁后来所受教育中又不断得到强化。

据日本《天皇百话》一书记述,裕仁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乃木对他影响长久。

裕仁继承明治政治遗产:

“天皇即是天神至圣”

明治天皇驾崩后,大正天皇即位,裕仁名正言顺成为皇太子。

在继天皇位之前,裕仁通过学习,继承了明治天皇留下的政治遗产。

何谓明治的政治遗产?

简言之,明治维新后,日本虽然建立了君主立宪体制,但君主的权力并未受到宪法约束。

日本天皇实际权力很大,即使议会也奈何他不得。

《大日本帝国宪法》明确规定: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统帅陆海军,具有陆海军的编成以及常备兵额的规定权。

《大日本帝国宪法》部分条文。

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继续被神格化,成为神一样的存在。

1889年,宰辅伊藤博文在《宪法义解》中说:

”1890年10月30日,明治天皇颁布“教育敕语”,谕令国民遵守武士道、神道精神,并服从“万世一系”皇道思想。

正如日本学者若木规泰雄所说,在那时,“对一个日本人来说,天皇就是神……不管他的地位如何低下,每个臣民都觉得与天皇有家族血缘关系,认为天皇是他们的父亲。

裕仁即位前所接受的教育,有意无意间强化了他这种“皇道”“万世一系”“主君与臣民”的军国意识。

这段时期,裕仁遇到了好几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

其中一位,是日本著名的国粹教育者杉浦重刚,他在给裕仁的教育中极力灌输文化优越论和种族对抗论。

杉浦重刚认为:

“我们称欧洲列国为先进国……(然而)我国可以说是花中之冠一样,无论国力还是文明程度都是世界之冠。

”他还说:

“欧洲各国都是雅利安种族,我们日本帝国要有同各雅利安种族对抗的觉悟。

裕仁的另一位老师是白鸟库吉。

在其所撰《国史》一书中,白鸟库吉极力鼓吹“万世一系”,且未明显区分神话和历史。

白鸟库吉向裕仁强调,日本国民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天皇忠诚的子民,愿意为天皇的奉献自己的一切。

白鸟库吉还告诉裕仁,明治时期的战争是为了“东亚和平”,以仁爱对待他国,朝鲜并入日本不仅对朝鲜有利,而且有利于全体“东洋”人民。

据《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在这样的教育影响下,“裕仁开始相信他自己权威的神圣性……对于他来说宪法并不是制定重要政策的准则……根据需要,他甚至会无视宪法。

裕仁天皇是军队的主人而非傀儡

裕仁于1926年正式登基,改元“昭和”。

此时距明治维新已有近半个世纪时间,但明治时期留下的军事遗产仍很丰厚。

1872年,明治天皇发布“征兵令”,实行征兵制,将国家常备军命名为“皇军”。

1878年,参谋本部从陆军省独立出来,实现军事行政与军令的分离。

此举一方面奠定了此后日本军部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让天皇拥有了军事独裁权。

后来,日本又以天皇名义颁布“军人敕谕”,规定军人必须遵守“忠节”、“武勇”、“礼仪”、“信义”、“职责”等五项武士道规范。

敕谕明示:

“朕为汝等之大元帅,朕赖汝等为股肱,汝等应仰朕为首脑。

若木规泰雄在《日本的战争责任》一书中指出,在当时,“军队是把天皇当作现人神(活神)来信仰的”,“日本军队的忠诚,不是对国家、对民族和政府的,而始终是对天皇的。

‘为了天皇、按照天皇的命令’,这就是日本军队的基本原则。

”从法律上来看,裕仁天皇并非任人摆布的“虚君”,而是实实在在的国家权力使用者。

裕仁天皇阅兵。

事实上,裕仁也从来不喜欢别人对他指手画脚。

在当皇太子时,他就曾对那些会影响他权力、地位甚至私人事情的元老进行反击。

比如著名的“宫中某重大事件”:

裕仁想娶久弥宫良子为妻,但当时权倾朝野的元老山县有朋以良子母亲是色盲为由反对。

双方争执不下。

裕仁策动公众和政坛,与山县有朋顽抗一年半之久。

结果,裕仁如愿娶良子为妻,山县有朋却因此被迫下野。

因此,裕仁从来就没有成为过军部的傀儡,相反,他还把军部和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当他以皇太子身份访问欧洲期间,曾接见了十几名驻欧洲日本武官的参拜,得到以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为首的日本青年军官宣誓效忠。

在此基础上,裕仁组建了自己的“亲卫队”,亦即后来在军部居于优势地位的“统制派”。

裕仁以过人的手腕掌控军部,绝不容许有人逾越他的权威。

军部一度擅自策划“刺杀张作霖”和“上海事变”,这引发裕仁强烈不满,裕仁曾为此大发雷霆。

为了更好地控制军队,裕仁开设了大学寮,以日本法西斯主义之父大川周明的思想改造青年军官。

裕仁还利用军部内统制派和皇道派的矛盾,增强自己对军部的控制。

1936年,日本帝国陆军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策动的“二二六”兵变发生后,裕仁立即命令陆军大臣予以镇压。

“统制派”在军部的实力因此大大增强。

裕仁天皇受军部挟制的说法很难被证实。

事实上,二战结束后,从日方的将领的资料、回忆录中,几乎没有发现有人能够以下克上威胁天皇的证据。

相反,日军将士无不以天皇命令为最高行动准则。

二战中,日本有不成文的惯例:

一个人如果不讨天皇喜欢,便不可能成为陆海相。

据《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一书披露,原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佐藤贤了少将曾说:

中央被交战地区的部队拖着走的事情一件也没有,而且也没有根据中央幕僚。

侵华战争时期裕仁曾授意组建“731”部队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裕仁天皇绝不是一个无辜的被挟持者。

相反,对于日军的侵略行动,他通常会默许,有时甚至会直接给战区司令官下命令。

如果裕仁真爱好和平,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制止九一八事变发生。

但他不仅没有这样做,而且还大力支持。

1943年裕仁在武藏号战列舰上与将士合影。

根据1908年制定的《日本帝国陆军刑法》第35、37条,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指挥官,“对外国无故开战”应“处死刑”。

但是,裕仁不仅没有因此惩罚驻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和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反而对他们大加称赞:

“卿以寡兵克众,宣扬皇军武威于域外,朕深为嘉赏。

”在日军占领锦州后,裕仁还向关东军官兵发布嘉奖令,表彰其忠诚勇武。

七七事变发生后,裕仁曾对是否继续扩大事态有所疑虑。

不过,在多次召集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商议后,他同意出兵,并御定了全面侵华战争的方案。

1937年7月11日,近卫首相和闲院宫参谋总长晋见天皇,陈述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意见,内阁会议通过了天皇批准的《向北支(华北)派兵的声明》;

7月27日,日本政府以天皇的义发布敕令,进行大规模战争动员;

1938年1月11日,在天皇主持下召开的御前会议,作出强迫中国投降求和的决议;

1940年11月13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中国事变处理纲要》及附件,要求中国全面投降,承认日本的殖民统治……

冈村宁次回忆,他曾多次在战役结束后回国面见天皇,向其报告战况并接受犒赏。

前述事例,均可说明,裕仁天皇须对侵华战争期间日本的军事行动负责。

美国学者戴维·

贝尔加米尼认为:

“事实上,日本天皇裕仁早在1935年就指令参谋本部策划了这场战争。

1936年3月,即爆发战争一年多之前,裕仁就审核了业已制定的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裕仁天皇对日军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反人类罪行同样采取默许或支持态度。

比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正是依天皇敕令而建立。

据《伯力审判——12名前日本细菌战犯自供词》一书记载,原关东军司令部医务处长尾冢隆二供述:

第731部队奉日本天皇裕仁1939年秘令,于1939年至1940年期间曾经改编过……此外,根据天皇裕仁1940年颁布的一道或两道秘令……成立了第731部队的四个支队。

日本庆应大学历史学教授松村高夫指出:

日本领导人“担心裕仁天皇将会被要求对此负责……掩盖细菌战,因为他们知道这违反了国际法。

最终被免于问责的“无辜”天皇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发表《终战诏书》。

战争结束后,美军占领日本,包括苏联在内的一些国家主张废除日本天皇制,追究天皇罪责。

美方出于种种考虑,没有接受这一主张。

1945年9月27日,裕仁拜见了美国驻日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二人进行了密谈。

事后,麦克阿瑟根据会谈结果,拟定了对于天皇的处置措施:

决定保留天皇制,对裕仁不予战犯罪名起诉,只承认天皇象征性的存在,不赋予他主宰国家的任何权力。

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

侥幸逃脱惩罚的裕仁天皇,在1946年元旦发表《人间宣言》,正式承认自己是人而不是神。

此后,在麦克阿瑟改造下,天皇终于被剥脱实权,日本真正走上了君主立宪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