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周期误差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评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752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站仪周期误差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评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站仪周期误差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评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站仪周期误差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评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站仪周期误差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评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站仪周期误差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评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站仪周期误差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评定Word格式.docx

《全站仪周期误差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评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站仪周期误差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评定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站仪周期误差测量结果de不确定度评定Word格式.docx

-测距仪距标准尺零点的距离近似值;

它的改正值为R;

-被检仪器的加常数;

-周期误差的振幅;

φ0-周期误差的初相角;

n–观测值的个数;

d-反射棱镜每次移动的间隔;

U–受检测距仪的测尺长度。

它们的数学关系式为

+R+(i-1)d=Di+K+Asin(φ0+Di/U×

3600)…………………

(1)

i=1,2,…………n

将R和K合并为一个未知数c=R-K,

观测值的方程式为

Di+υi=

+R+(i-1)d-K-Asin(φ0+Di/U×

3600)

写成误差方程式的形式

υi=c-Asin(φ0+Di/U×

3600)+

+(i-1)d-Di…………………

(2)

     设 

+(i-1)d-Di

上式中的未知数是c,A,φ0,,后三项为常数项

,在周期误差的测定中,观测n个点,

建立n个误差方程,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三个未知数c,A,φ0.

规程给出了,未知数的计算公式(略)

同时列出了未知数,以及观测值的标准差的估计公式。

观测值的标准差:

(3)

—观测值的残差,计算公式略

周期误差振幅A的标准差:

……………………(4)

3.方差和灵敏系数

上述公式中

是单位权标准偏差,在平差中,

是用这一组观测值的平差后的残差

计算的,它只能反映这一组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如果采用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即用A

类评定方法,或者B类方法进行估计,反映的误差因素更全面一些。

表示为

的标准不确定度。

表示。

公式(4),中的

,用标准不确定度表示,即

公式(4)写成下式

………………………(5)

由公式

+(i-1)d-Di可得出方差公式

u2(Di)……………………(6)

u(D01)--被检仪器至因瓦标尺零点距离近似值,取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u(d)--因瓦标尺的分划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u(Di)—被检仪器测量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这一分量又包括5项不确定度分量:

1.测距的反射棱镜在基线尺上对中分划线的对中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分量u(Di)1

2.测距仪相位测量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Di)2

3.全站仪量化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Di)3

4.被检仪器的激光轴与因瓦基线尺分划面中线相互不平行,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分量u(Di)4

5.在基线尺上安置反射棱镜不垂直,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Di)5

经分析,以上7项分量中,有两项可以不考虑,

第一,被检仪器至因瓦标尺零点距离近似值,取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D01)

因为,被检仪器至因瓦标尺零点距离近似值的取值,一经确定后,是一个常数。

据处理时,设为未知数求解,故不影响周期误差的准确度,

第二,被检仪器的激光轴与因瓦基线尺分划面中线相互不平行,引入的测量不确定

度分量u(Di)4

因为,实际作业时,用全站仪照准安置在因瓦基线尺两端的反射棱镜中心(棱镜已

对中基线尺的分划)。

然后调整全站仪的位置,使仪器都可以照准棱镜的中心。

这种方

法的调整误差对测量距离的影响可以这样估计,对于10米的标准尺,当被检仪器的激

光轴与因瓦基线尺分划面中线偏离产生的偏差约5mm时,对于距离测量的影响

△=5*5/2/10000是很小的数。

所以这项误差可以不考虑。

只考虑其余的5项分量,可将公式(6)式写成公(7)式的形式

u2(D3)+u2(D4)+u2(D5)……………………(7)

式中u(D1)代替u(d),u(D2)代替u(Di)1,u(D3)代替u(Di)2,u(D4)代替u(Di)3

u(D5)代替u(Di)5

 

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

4.1由因瓦标尺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D1)

根据检定规程规定,测定周期误差的基线尺尺长的相对误差小于2×

10-5,这是最大允

许误差,本实验室的因瓦线尺的示值误差10米以内均小于0.16mm,实际计算时,标准

尺的尺长加以修正,因此,顾及修正值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根据因瓦基线尺检定证书

的数据,线尺示值误差的检定测量不确定度为

u(D1)=(10+5*L)μm

L=10m

u(D1)=60μm=0.06mm

相对不确定度取10%,自由度为

=50

4.2测距的反射棱镜在基线尺上对中分划线的对中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分量u(D2)

检定规程规定,反射镜在基线尺上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大于0.2mm。

这是最大允许误差,

按半宽为0.2mm的均匀分布估计,

相对不准确定度取25%,自由度

4.3.测距仪相位测量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D3)

这一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可用A类评定方法估计,规程规定,全站仪测量重复性的检验

时,由30次重复测量计算的单次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根据本实验室多年的全站仪校

准数据表明,一般测距标称误差为2+2×

10-6.D的全站仪,测量重复性计算的单次测量

的标准偏差为0.34mm。

在实际测量中重复测量次数

,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u(D3)=0.34/

=0.14mm

自由度

4.4.全站仪量化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D4)

2〞以下全站仪的分辨率1mm,量化误差服从均匀分布。

u(D4)=

相对标准不确度为25%,自由度计算

4.5在基线尺上安置反射棱镜不垂直,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D5)

距离测量时,是用圆水准器整平棱镜的,当棱镜向测线方向倾斜时,对距离测量产生

直接影响,圆水准器的格值一般为每2毫米8分,当判断圆气泡居中的误差为0.2mm时,

棱镜将倾斜0.8分,棱镜的高度一般为300-350mm,产生的距离误差为

s=48/206265*350=0.08mm

按半宽为0.08mm的均匀分布估计,

u(D5)

相对标准不确度为25%,自由度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将各项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代人公式(7),计算

u2(D2)+u2(D3)+u2(D4)+u2(D5)

=0.062+0.122+0.152+0.292+0.082

=0.127

0.36mm

根据公式:

(6)计算,周期误差振幅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0.36

=0.11mm

式中的n=20

有效自由度计算

=

7.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根据以上不确定度分量的分布的估计,周期误差振幅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分布接近正

态分布,分布的包含因子K,在置信概率P=95%,自由度=17的t分布临界值

,由此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U95(A)=uc(A)×

t95(17)=0.11×

2.01=0.22mm

8.报告

全站仪周期误差振幅的扩展不确定度

U95(A)=0.22mm

[由合成标准不大确定度uC(A)=0.11mm,乘以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v=17,其

包含因子k95由t分布临界值t95=2.01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