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552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项是()

①昆虫也是这样。

一种蜜蜂生来就会剪叶子,另一种蜜蜂会造泥屋,而蜘蛛则会织网。

②本能,其实就是动物的天才。

③为什么他们有这种才能?

④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天赋。

⑤天生就有的,在人类生活中,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天才”;

在昆虫中,我们称这样的本领为“本能”。

⑥一个孩子可能有音乐的天赋,一个孩子可能在雕塑方面有天赋。

A.④⑥①⑤③②B.④⑥①③⑤②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③⑤④②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兼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征》)

(3)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6)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8)《三峡》一文中,描写泉水瀑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为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020年4月5日下午,加工河中心学校将举行“我爱传统文化”活动。

请完成下列题目

活动一:

【漫步长廊文化】

学校准备创建文化长廊,下面是学生搜集的传统文化图书资料,请选出含有与我国传统文化无关的一项。

()

A甲骨文中秋节篆刻印章B红灯笼剪纸东北大秧歌C文房四宝长春伪皇宫吉林雾凇D太极图圣诞节皮影

活动二:

【聆听古典诗词】

经学校邀请,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的武亦姝将于活动当日下午3:

00到学校四楼会议室作关于“古典诗词”的讲座,现请你以学校德育处的名义给全体学生拟写一则通知

活动三:

【抒写传统文化】

讲座结束后,各班设置图书角,有的学生建议以“诗词歌赋”“书法画展”“国学经典”“名著天地”“戏剧精粹”中的某一内容为主题,写两句宣传语,让翰墨书香,清音雅韵流淌校园。

请你任选其中一个主题,写一则宣传语

活动四:

【设计活动板块】

活动结束后,团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展了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活动。

现已设计出两种活动板块,请你再设计两个板块

板块一:

走进民俗板块二:

传统文化伴我行班会

板块三:

板块四:

二、阅读

(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蚕妇

吟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9.请分析“起视蚕稠怕叶稀”中的“怕”字的表达效果?

10.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

“原不过一二日矣!

”军吏以告,公曰:

“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

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

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信】信用。

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⑦【孟门】原国地名。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3)公令疏军③而去之()(4)及孟门()

12、用现代汉语表述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

13.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1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________,乙文写的是_____。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

15.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读了这则小故事,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记叙性文体阅读

母爱在《新华字典》里

周脉明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工具书——《新华字典》。

虽然那时《新华字典》的定价只有1.1元钱,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天文数字。

我家当时五口人中,父亲常年患胃病,经常疼得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哥哥和我上小学,弟弟当时只有6岁。

字典对我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在读书或者写作业时,每当遇到生字生词等“拦路虎”,都要向同学借字典。

如果碰到同学正在使用字典,就得耐心等待;

如果遇到不愿意借字典的同学,他就会给我一副不屑的冷脸,甚至是鄙夷的眼神,然后淡淡地说道:

“我爸妈说了,不让我借给别人用。

你回家向你妈要钱,你也买一本呀……”

对,回家向妈妈要钱,我也要拥有一本自己的《新华字典》。

二年级暑假的一天上午,我在家写作业,可是碰到了很多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于是就去一位好朋友家借字典。

可是我那位好朋友不在家,只有他那上五年级的姐姐在家。

当她听我说明来意以后,把嘴一噘:

“你用坏了咋办?

你向你妈要钱去买呗,咱村供销社里的字典多得是……”

我噙着眼泪扭头就跑了,不是跑回家,而是跑向村西面山脚下的麦田。

因为妈妈正在那里和社员们一起割麦子。

不一会儿,我便跑到麦田里,只见一群强壮有力的男社员正在前面割麦子,一群女社员正在捆麦子、捡拾丢在田间的麦穗。

我来到女社员这边,寻了几眼没有看到妈妈的身影,便大声喊道:

“妈——妈——”

这时候,邻居四婶认出了我,对我说:

“你妈在前面跟着男劳动力割麦子呢!

我来到前面割麦子的男劳动力人群中,只见一个个戴着草帽的男劳动力,手拿锃光瓦亮的镰刀,弯着腰,排成“人”字形在割麦子。

只见中间一位“男劳动力”的后背被汗水浸透了。

“他”一只手往前一探,往回一收,手里便抓住了一束麦秆,一只手拿镰刀贴着地面往回用力一拽,“唰唰唰……”转眼间,身后的麦捆子便错落有致地铺成一行。

还是看不到妈妈的身影,我便又喊了起来:

“妈——”

“妈在这里呢!

咋不在家写作业啊?

”这时候,男劳动力中间传来妈妈的声音。

啊!

我刚才看到中间那个割麦子的“男劳动力”原来是妈妈!

只见妈妈本来瘦削的脸被晒得红里发黑,流着汗珠,鬓角的几缕头发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脸上,胸前的衣襟湿了半截,正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心里顿时觉得涩涩的,没想到妈妈割麦子这么辛苦。

为了多挣点工分,她竟然没有像别的女人那样干轻巧的捆麦子、捡麦穗的活儿,而是干男劳动力割麦子的重体力活儿。

“妈……我要钱……买……字典。

”我本意不想再提买字典的事,可是口中却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

“这……”妈妈犹豫了一下,便从兜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毛票,数了数递给我,说:

“这是我准备回家买盐的钱,那就不买了,你先拿去买字典吧。

”说着,妈妈就把钱塞给了我。

我拿着妈妈给的钱,心情沉重地来到供销社。

刚想买字典时,忽然看到父亲正在赊盐,我便替父亲把钱交上了。

父亲惊讶地问我:

“你哪儿来的钱?

我撒了个谎:

“是妈妈让我买盐的钱。

中午,妈妈回家,从父亲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看了看我,摸着我的脑袋没有说话,眼睛却湿润了。

第三天中午,母亲割完麦子回家吃饭时,带着一脸的疲惫,把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递到我的手中:

“孩子,这回有了这个哑巴老师,咱以后学习就不怕了。

妈妈相信你的学习会更好……”这时,只见妈妈的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父亲忙把她扶到床上躺下了。

原来,爸爸每天都要给妈妈冲一碗鸡蛋水,以增强妈妈的体力,不然她是不能在麦田里和男劳动力一起干活的。

妈妈坚持几天没有喝鸡蛋水,用积攒下的鸡蛋换了钱,给我买了这本《新华字典》。

我捧着崭新的《新华字典》,流下眼泪,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学习工具书。

(《读者·

校园版》2018年08期)

16.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几件事?

答:

17.品析下列画线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18.本文的标题拟得很好,你知道为什么吗?

19.文中的母亲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为什么?

(四)说明性文体阅读

(二)斑马线上的“风景”

苏更林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

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近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礼让斑马线”的主题活动。

其实,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②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它规范了人与车的通行关系。

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其作用就是引导行人安全穿越马路。

在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

看来,斑马线在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尽管设置斑马线的意义非凡,但是斑马线的外观却十分简单朴素,看上去就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

斑马线的最小宽度为3米,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

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

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

④关于斑马线的设置也是很有讲究的。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斑马线呢?

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

二是次干路及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卖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地铁站出口的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三是路侧有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以及高峰时段横穿道路人流量大的路段。

⑤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一些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些城市推出的彩色斑马线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彩色斑马线可以采用彩色沥青路面,也可以采用胶带式粘贴。

与传统的白色条纹斑马线相比,彩色斑马线视觉效果醒目,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

⑥有些城市试行的3D立体斑马线,则通过白、蓝、黄三种颜色的搭配,突出了斑马线的立体感,因此可以更好地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

而且,立体斑马线在白天和夜间都具有立体效果。

⑦设置斑马线的意义在于保护行人,然而,许多时候人们走在斑马线上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由于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

据统计,全国近3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

在这些事故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所导致的事故占到了90%。

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落为一条“生死线”。

(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第1期)

19.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20.现实生活中,斑马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1.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的画线句。

22.近年,人们为什么要对斑马线进行大变脸呢?

(五)名著阅读

23.

(1)古人说“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

请你根据下列名著中人物的精彩语言,将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补充完整。

人物语言

出处

人物姓名

性格特征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

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

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傅雷家书》

循循善诱

“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

《朝花夕拾》

喜欢使坏

“你有什么真法力降我?

我就是不受戒!

《西游记》

红孩儿

“先生!

”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

“先生另找人吧!

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

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

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祥子

是一个极负责任,即使丢掉工作也要维护自己尊严的人

(2)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A、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

B、孔子云:

“勇者无惧。

”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三.作文

24.李健《温暖》歌词中唱道:

“花开云落流转里,有你陪伴,分享所有的快乐,还有忧伤,装点我寂寞的世界,不再黯淡。

”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部会有朋友亲人相伴,有自己珍爱的事物相随,有了他们的陪伴,成长才不孤单:

有了他们的陪伴,生命才绚烂:

有了他们的陪伴,心灵才开阔……请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解析

1.【答案】

(1)①帷②袱

(2)

【甲】kē【乙】shù

n(3)例:

灌进他的血管中(融进他的血脉中,嵌进他的心坎里)

【解析】

(1)

(2)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字音字形。

需要注意“帷”和“袱”要结合意思识记偏旁;

(3)题考察补写句子。

补写句子注意内容上保持语意连贯,形式上力求句式相同,表达上必须手法一致。

结合前一个句子的结构句式“揉进了他的身体”(动宾结构)进行补写即可

2.【答案】B

【解析】A.“奋不顾身”意思是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B.“邂逅”意思是不期而遇,使用正确;

C.“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D.“耿耿于怀”对一件事不能忘怀,牵萦于心,使用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A.表意不明,应改为: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正确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B.表意不明,“几个”是修饰“学校”还是“领导”不清楚,将“几个”改为“几所”。

D.成分残缺,应改为“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的力度”。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去掉引号里的句号。

B.“……等”重复使用,去掉其中一个。

C.“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逗号改为分号。

故选D。

5【答案】D

【解析】D.有误,“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

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所以“布衣”为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多指未做官的读书人。

句中“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说法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6【答案】B

【解析】此段文字的中心是谈动物的本能或天才,大致思路是④句作为总说,提出“人还是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天赋”的观点;

⑥举人的例子说明“人还是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天赋”的观点;

①紧承上文写的是昆虫的天赋;

③是对动物拥有天赋的原因提出疑问;

⑤对疑问做出了回答;

②总结。

所以选B。

7.【答案】

(1)白露未晞

(2)舂谷持作饭(3)将登太行雪满山(4)俄顷风定云墨色(5)夜吟应觉月光寒(6)拄杖无时夜叩门(8)四面歌残终破楚(10)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一)古诗文阅读

9.怕桑叶稀了,蚕不能吃饱,不能很好地生长,反映出蚕妇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担忧、无奈。

10.通过蚕妇夜以继日的劳作和歌女通宵达旦为官人表演的对比,表达了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了“蚕妇”和“玉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借富贵人家的女人歌舞彻夜不归,来反衬蚕妇生活之辛苦,表达了诗人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

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14.

(1)远谋鄙

(2)战前准备(或:

战前谋划、条件准备)战争过程(或:

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或将两句齐答,均可)

15.晋文公讲信义,言出必行。

取信于民

16.《新华字典》①向同学借《新华字典》,时常遭到拒绝;

②下决心向妈妈要钱买《新华字典》;

③临时弃买《新华字典》,把钱省下来帮爸爸付盐款;

④妈妈用节省下来的钱帮“我”买回一本《新华字典》。

(答对线索得1分,每答对一件事得0.5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叙线索。

线索就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东西,通读全文,“新华字典”贯穿始终,抓住这一线索,把与“新华字典”相关的主要情节概括出来即可。

17.运用一系列动词(1分),把母亲割麦子的样子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1分),突出母亲劳动时的艰辛(1分)。

【解析】本题为句子品析,这个句子写母亲割麦子的情景,用了一系列动词,劳动的艰苦不难想象。

抓住这一点分析即可。

18.①“母爱”一词点出文章主题,②“母爱在《新华字典》里”既巧妙概括全文内容,③又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对其中两点即得2分)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文题的作用。

记叙文文题,一般与主题、人物、主要情节、线索等相关,“母爱在《新华字典》里”这一题目,“母爱”是主题,“新华字典”是线索,两者组合又形成了悬念,解答时抓住这几点分析即可

19.母亲特别勤劳,为了多一点儿收入,干着和男人一样的活(1分);

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毫不犹豫就拿出钱来给孩子买字典,见孩子没买成字典,后来又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孩子买了字典(1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

可从母亲平时的工作、对子女的态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先概括特点,再分别辅以事例。

《斑马线上的“风景”》

19.斑马线就是“安全线”;

斑马线大变脸;

斑马线上的“警示”。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说明内容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答过程中,我们要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局部剖析,选文第②~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斑马线就是“安全线”,第⑤~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斑马线大变脸,第⑦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斑马线上的“警示”,这样题目的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概括的语言要求简洁、连贯。

20.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

此题考查理解、提取、概括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在审视题干,明确答题指向的基础上,锁定答题区间第②段,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答案。

21.列数字。

列举具体数据来说明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答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模式“说明方法+通用作用+语境作用”去组织答案。

说明方法包括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

辨识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说明方法的概念和具体段落。

22.视觉效果醒目,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

此题考查分析、筛选、表述能力,难度一般。

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在分析题干中“大变脸”内涵的基础上,框定答题区域第⑤~⑥段,然后从中提取重要信息,进行概述。

『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