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840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docx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docx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

 

(原创,可修改)

 

20XX年度

XX县石漠化扶贫开发汇报

当前,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我县仍然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是全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XX年不变价)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为10万左右,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滇桂黔石漠化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共性的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已脱贫的群众也极易因灾因病因市场风险等因素返贫,只有实施片区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统筹安排产业发展,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凝成合力,形成片区扶贫攻坚的整体效益,才能解决滇桂黔石漠化区这样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发展的共性的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专项扶贫的效果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国家将富余的劳动力专业培训输送,从而达移民减少石漠化区生态环境的压力。

7、对石漠化区要增加粮食补助。

给予石漠化区的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同时辅以退耕补粮政策,解决家庭小规模饲养用粮问题,而且低保金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提高。

8、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提高村干、村医的待遇标准。

建议把村两委主要领导月工资提高到1200元,村定工干部月工资提高到1000元,村级组织办公经费由原5000元提高到10000元;村医月补助提高到300元,新增资部分由国家给予补贴。

二是加大对乡级卫生院的扶持力度。

按照国家标准配备乡镇卫生院病房床位及医疗设备等,特别是妇产科、保健免疫病房和必要设施的配齐,满足农村医疗服务的需要。

9、改革资源整合机制。

从两面入手:

一是改革扶持资金投入方式。

改变各部门扶持资金条块分割的方式,整合各部门的扶持资金,由政府统筹集中投入,对村部、计生服务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二是改革农村培训体制。

将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农机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农业培训中心、林业培训中心、畜牧水产培训中心、扶贫培训中心合并,构建由政府统筹,部门主办,教育部门主管的综合性、多功能县职业教育中心,全面负责大石山区石漠化石漠化区职业教育和职能技能培训工作。

10、对特少民族地区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实施旅游扶贫战略。

天峨县贫困地区属于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山区,打造旅游产业,可以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四、优惠政策方面

1、实施差别化的财政税收政策。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老区扶贫资金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乡镇、贫困村的通电、通水、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真正享受与西部开发同等政策;二是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在规划时考虑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灾害严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以及天峨县距离远、条件差,行政运行成本高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转移支付办法,通过逐年加大对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解决边远落后革命老区财力不足的问题,转移支付的额度按同期财政增长速度逐年增加;三是适度调整财政收入返还体制。

建议上级适当对贫困地区从税收体制、税收分享比例及上缴税收返还等方面研究出台政策,给与支持。

加大革命老区县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强化国家和自治区对革命老区倾斜扶持政策。

建议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给予革命老区更优惠的政策和扶持,加快改变革命老区贫困落后面貌的建设步伐。

2、实施差别化的投资和产业扶持政策。

按照天峨县实际需要,制定特殊的投资政策,提高各类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标准,促进天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建立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建立促进边远落后革命老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长效投入机制;建立推动边远落后革命老区政治稳定投入的长效机制;建立促进边远落后革命老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长效机制,确保边远落后革命老区,能同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

3、建立保护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完善和加大中央财政生态补偿机制。

具体补偿建议:

一是在国家层面,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重大项目建设布局给予补偿;二是对下游受益地区,征收生态环境调节税,由中央直接向下游受益区地征收,按照对生态贡献大小给予调节补偿。

29个贫困县列入滇桂黔石漠化区,加入到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主战场,对于XX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祖国边疆巩固,确保全区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X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全县辖9个乡镇、94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17万人。

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非常恶劣,石漠化十分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效率低,为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

而XX县没有被列入片区开发县份。

由于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为破坏活动与日俱增,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从而使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日趋严重的石漠化导致生态和生存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严重危及到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如不及时进行石漠化治理,石漠化面积将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将不断恶化。

同时,由于石漠化,降雨难以停蓄,造成河流陡涨陡落,常引起中下游地区的洪灾,导致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不仅对XX县,而且对下游各县市地区都会产生巨大生态和经济危害。

二、我县对推动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殊贫困区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级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石漠化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土地治理、砌墙平土、封山育林等等,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根本上解决石漠化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出路问题,也没有对石漠化区域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理,石漠化与贫困伴生问题仍十分突出。

我县对推动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殊贫困区扶贫开发存在的

困难和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突出体现为“五个难”。

一是饮水难。

石漠化区属岩溶峰林山区,具有山高、坡

陡、植被少、土层稀薄、蓄水性差的显著特征,水资源非常

匮乏,基本没有地表水及地表河流,只有少量村屯有地下泉

水,群众靠山塘蓄水,远远不能满足石漠化区内人畜饮水和

产业生产用水的需求。

二是行路难。

由于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高寒石山区、深

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

施脆弱。

全县94个行政村(社区)中,有39个村未通四级

以上道路,共367.8公里;1356个自然屯中,有356个未通

屯级路,共1853.2公里;43个屯未用上电;26689人和37501

头牲畜未解决饮水困难问题。

每年得到上级扶贫资金少,基

础设施建设缓慢,制约了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三是看病难。

石漠化区村级卫生室设施简陋,设备和医

务人员缺乏,群众看病只能乡卫生院。

四是上学难。

石漠化区均设有村级小学,部份人口较集

中的屯设有教学点,但村级中心校均没有寄宿条件。

部分村

屯离学校远,交通不便,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简陋,师资

配备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不高,造成学生厌学失学,影响石漠化地区未来劳动力素质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住房难。

石漠化区由于危房改造补助标准较低和群众自筹能力低以及运输困难等原因,大部分农户仍居住在

七、八十年代建的土坯房和树皮房中。

2、自然条件恶劣,发展难度大。

石漠化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容地貌,山多地少,耕地零碎,土层瘠薄,易涝易旱,石漠化威胁严重,可使用耕地面积人均不足0.5亩,每年缺粮半年以上,部分群众长期需要政府救济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由于石漠化区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红薯,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经济作物。

按照石漠化区的自然条件,在今后也很难形成支撑区域发展和农民小康的支柱产业。

3、生态破坏严重。

石漠化区石山面积大且石漠化程度较严重,宜林荒山可再生资源少,人口资源承载压力大,长期以来,石漠化区农民修建房子、烧柴都依赖森林资源,加上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枯竭,生态日益恶化。

4、地质灾害隐患突出。

石漠化区中不少村屯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灾害严重的村屯更需要进行整体搬迁。

5、政策保障力度不足。

(1)产业扶持不够。

一是扶持范围小。

当前扶持资金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为贫困户提供种子、种苗和化肥等种植业的简单生产扶持,对种养设施配套建设和养殖业、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还没有给予扶持。

二是扶持标准低,户均扶持资金限额为1000元,按照农民发展种养和特色农业开发的需要,每个农户需要扶持资金5000元以上。

三是信贷支持缺乏。

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法得到信用贷款支持,有还贷能力的农户,扶持供求规模也仅为1万元,难以满足农户规模生产经营的要求。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扶持标准太低。

一是公路建设补助标准低。

目前扶贫部门承建的屯级道路每公里补助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二是易地搬迁住房补助标准低。

这对于生活在石漠化地区的贫困群众筹集这样的资金简直无法实现。

(3)社会保障不足。

(4)教育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

(5)生态建设扶持力度弱。

石山区石多土少,又干旱缺水,人工造林难度大,抗逆能力差,石山区种树的投入是土山的3倍。

(6)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大。

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环境错失发展机遇,加上国家投入少,发展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造成了财政困难。

(7)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支持不够。

一是乡、村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业务用房、设备)条件差;二是医护人员编制少,卫生技术人员紧缺;三是农村医疗服务不正常。

(8)基层干部待遇低。

难以调动干部积极性,也造成后备干部严重缺乏,影响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开发组织工作的落实。

三、石漠化区建设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石漠化,既是一个严峻的生态问题,又是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石漠化治理面对的是自然与社会的复合系统,如果只注意生态效益,石漠化治理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脱节,群众缺乏积极性,边冶理边破坏的问题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因此,石漠化防治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和有效巩固。

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把解决生态问题与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针对当前XX县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有效推进石漠化区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工作,应采取特殊政策,以政策扶持上的大突破口推动石漠化区发展上的大突破,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科学合理地制定石漠化区规划和实施方案。

实施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在确保生态状复种群众持续增收和脱贫致富的前提下认真进行科学规划。

特别是有设计具体实施项目时,还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设施配套的原则。

包括石漠化区的道路、农田、住房、教育文化、水利等设施都应充分考虑才能确定实施项目;二是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的原则。

石漠化区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地拥有量少而且贫瘠,在实施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项目时都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比如种养产业首选就应采用立体种养模式;三是可持续增收的原则。

石漠化土地退耕需要恢复植被和生态,重新种植什么品种,要考虑成林后石漠化地区群众每年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才不至于被人为破坏;四是项目实施必须适应当地实际的原则。

石漠化区所处的海拔、区域等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都不尽相同,群众的承受能力也有大小之分,因此,项目实施是否结合实际也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五是坚持规模效益的原则。

2、完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

在年度扶持资金限额、使用范围及扶持产业到户贴息贷款都要给予放宽。

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也要给予一定和资金扶持。

3、加大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

(1)取消由农户投工投劳的政策。

在实施村屯级道路建设中取消农民投工投劳,对自愿投工投劳的给予一定报酬。

(2)改革基础设施补助办法和标准。

石漠化区域公路里程投资成本远远高于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