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38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六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六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六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六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六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

翻身不忘毛泽东。

致富感谢邓小平

改革开放添异彩。

经济建设展宏图

富国强民小康社会开盛世,指路导航党的路线照中华

……

教师总结:

党的路线,是导航的灯塔,是前进的路标,是富民强国的关键所在。

师出示内容: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中,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耗费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力,贻误了发展的良机,延缓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拉大了我们国家同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差距。

(引导同学们回顾历史,对照现实,得出结论)

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发展是硬道理,是最管用的道理。

“一个中心”是关键。

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所以“一个中心”是关键,不同时代的名人贤士根据时代的发展现状,提出的名言,仍有指导意义。

引导同学分析画面,体味党的基本路线,让同学们画出课本P67的内容,然后齐读: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比喻航海中的轮船,那么党的基本路线是指引我们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的“灯塔”。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富民强国之路。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请同学思考:

看课本P69事例,分组讨论: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从容应对,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具有重要的作用。

讨论发言,归纳总结:

内容一: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刷变,亚洲金融危机,国内严重自然灾害……面对来自政治、经济和自然界的严峻考验,我们国家稳如泰山,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

国内外对照,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小结)

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

内容二: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的答中外记者问,有一外国记者在台湾问题中问:

“如果大陆与台湾发生战争,美国参与,你们怎么办?

”温总理铿锵有力地说:

“我们不希望那样,但我们不怕。

”这是中国总理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如此强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财大才能气粗。

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

内容三: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

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

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内容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快速发展。

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9.7%,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

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17,607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三。

研究显示,其他发展中国家每走一步我国就走两步;

发达国家每迈一步,我国就迈出四步;

世界平均每走一步,我国则走了三步。

(引导同学讨论、总结、教师巡回点拨)

教师引导:

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二)合作交流,求同解疑【小组互助,合作释疑】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

教师参与指导、收集信息。

(三)收获平台,我在成长

(1)倾巢焉有完卵?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讲解两词语的含义,继而引申国兴我荣、国衰我耻。

祖国的发展与每个中华儿女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关注国家发展,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准备将来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出示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教师节对全国中小学生的要求:

明情、爱国、立志、成才、报国。

(四)课堂演练,

巩固双基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依据是

A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C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D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2、现阶段我们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坚持改革开放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下列事件能直接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是

A.我国在全国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我国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D奥运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4、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要始终如一贯彻始终的搞好这件事,一切围绕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

这里的"

这件事"

是指

A大力发展国防事业B科教兴国战略C经济建设D"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5、21世纪,我国将举办两届"

奥运会"

一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二是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被称为"

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的世界博览会。

我国积极争取并获得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权,说明

①实施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加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增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党的历代领导人向来重视发展问题。

邓小平首先提出"

发展是硬道理"

,江泽民提出"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也多次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展就是指经济的发展B要发展必须深化改革C要发展必须扩大发放

D发展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但首先应当是经济的进步目前

(五)归航点贝,反思总结

(1)学生质疑或说一下本堂课最大的收获。

(2)教师小结,表达希望:

几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们国家和人民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克服各种困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

同学们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努力做好国家的小主人!

(六)教学反思

 

第周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第六课第二框

讲述春天的故事

备课人:

尹燕峰

审核人:

新授执教人:

使学生理解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积极支持改革开放,将来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使学生了解改革的性质、目标、目的。

知道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坚持改革开放

教学难点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重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去正确理解:

1.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也不是对原有的某些体制的微调和修补,而是一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体制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

这种对旧体制的改革,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2.改革的性质决定了改革的目的,不但要解放生产力,还要发展生产力。

3.对外开放途径:

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来”,弥补了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状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内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

课前准备1.学生:

课前收集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家庭生活变化的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2.教师:

有关说明改革和开放的图片、资料、数据或多媒体课件。

(一)

创设情境,启动思维

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曲悠扬的歌曲,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进入情景,若有所思。

教师:

1.一曲《春天的故事》讲的怎样的故事?

“故事”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2.学生说说改革前后身边生活的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留出讨论思考的时间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举例谈改革开放前后身边生活的变化。

点拨总结,导入新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闸门,取得了奇迹般的发展,短短20多年的时间,中国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它推动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

(二)

信息搜索,自主探究

活动一解读海尔成功的奥秘

出示《首席执行官》片段

1.冰箱厂的厂长面对全厂职工抡捶砸尚未出厂的新冰箱……

2.质检科长带领全车间职工加班寻找一个漏装的螺丝……

看完这两个片段,大家一定会有许多感悟,哪位同学说一说“厂长为什么当众砸毁未出厂的冰箱?

”、“质检科长为什么带领全车间职工加班寻找漏装的螺丝?

”、“电影《首席执行官》的原型是谁?

(略)

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信誉的重要性,要严格管理,保质保量,加大改革力度,从而引出电影《首席执行官》就是以中国改革进程的奇迹之一: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集团的发展壮大为原型拍摄的。

海尔集团从1984年亏损147万元,年销售收入348万元,不足700名员工的集体小厂起步,经过20年来的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

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

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实现中国品牌零的突破。

企业发展的同时,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赢得世界的尊敬。

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荣居第26位。

2004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选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张瑞敏排名第六位,是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家中排名最靠前的。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采购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现有工业园13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30个,海外设计中心8个,营销网点58800个。

教师组织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分组讨论“海尔集团为什么要进行改革”、“这种改革为什么能使海尔集团成为国际化大型企业?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各组讨论情况,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别观点做到心中有数,讨论3—5分钟后,由各组推选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共同交流看法。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及时给予必要的归纳、引导和评价)

(圈画出:

改革的性质、目的、作用)

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有些人不这么认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改革的是非得失。

出示:

小慧的母亲是一家国有电器厂的技术员。

以前,厂里职工的收入相差无几,如今厂里改革分配制度,决定按每个人的劳动和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同科的技术员小王因其技术发明为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厂里多次奖励,一年下来,小王的收入高出小慧母亲和其他技术员十几倍,为此,小慧的母亲心理不平衡,牢骚满腹……

收集有关资料,以“改革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为题进行辩论。

(教师组织学生辩论,分成正方、反方两大组,给学生留出3分钟讨论时间,鼓励学生发言,适当控制辩论时间)

正方:

认为改革是好事,因为改革可以人尽其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社会效益,增加个人收入。

反方:

认为改革是坏事,因为改革影响到一部分人的收入,会引起部分人的不满,甚至会出现混乱。

点拨归纳总结,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也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

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关键是看改革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我国在进行改革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板书标题:

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活动二体验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新世纪开始的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名成员,获得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席位,等于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多张通行证。

教师指导学生看完图片和资料后,抛出问题:

“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意味着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

形式:

利用外资、到国外承包工程等形式

途径:

“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

原因:

(1)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2)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展示图片)

这几年来我家添置了数码相机、手机和私家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实惠。

妈妈所在的企业在竞争中破产了,入世也给我们带来了风险……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

针对图片中的不同见解,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对事物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看待。

国际国内形式的发展,需要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

我的收获学生质疑或说一下本堂课最大的收获。

(教师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教师适时总结,结束本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实践一再向人们证明: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今天。

(四

课堂演练,

巩固双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标志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调整后滨海新区将建立统一的行政架构,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

上述材料体现的原理是()

A.深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扩大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C.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发展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22009年12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会议指出,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对外开放,是因为对外开放是()

A.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B.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解决当前我国一切问题的唯一途径

D.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五)教学反思

第七课第一框

时代的选择

深刻认识到科技教育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增强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观念,以实际行动促进我国科技教育新的发展。

认识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战略意义,辩证看待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

教学难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难点突破在具体把握上,要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要充分认识到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因此,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准备查找当今世界和我国科技成果和教育成就的有关资料,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师出示:

10月9日中午对外宣布,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已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轨道高度为100公里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

教师适时抛出问题:

看了刚才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

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靠的是什么?

给学生稍稍留出思考时间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学生表达了对科技和教育重要性的初步认识以后,教师归纳提升、引出话题:

由“嫦娥二号”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飞天技术更加辉煌,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的巨大成就,全世界为之瞩目,全国各族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人类的载人航天事业已走过四十多年的历程,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已经成功登陆火星。

我国的航天事业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时代的选择,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

信息搜索

师生互动

自主探究

感受体验:

科教兴则国兴

教师展示如下的材料:

材料一:

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与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以求在国际中取胜。

材料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待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你能列举出二战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典型事例吗?

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2)袁隆平的“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和许振超世界一流的装卸效率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参与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

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对于第一问的回答,教师要及时总结: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对于第二问,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回答,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科学技术和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要说明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往往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靠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

教师及时提出问题:

人才的培养靠什么?

通过学生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发展经济依靠科技,发展科技依靠人才,培养人才依靠教育,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共同探究:

科教兴国的必要性

教师引领:

我们体验感悟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必须懂得我国在竞争和压力面前应如何做。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情境:

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制定科技发展计划。

美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日本20世纪80年代出初就提出“科技创新立国”的口号。

欧盟在2000年议程中,“将知识化放在优先地位”。

我国政府于1995年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科技,1987年2月,“863计划”正式组织实施。

“863计划”选择了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7个领域实施重点突破,计划15年投放约110亿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这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是天文数字。

材料三: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比例已达70%-80%。

而我国“九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增长,只有35%左右依靠科技,尚有大量科技发明未得到充分的应用。

学生围绕材料1、材料2、材料3的内容积极思考。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世界各国竞相发展高科技的国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问题2.在国家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我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