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7636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教育学原理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教育学原理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教育学原理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教育学原理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资料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原理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资料文档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资料文档格式.docx

  B、体育

  C、德育

  D、智育

  9、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

  A、客观性

  B、强制性

  C、历史性

  D、教育性

  10、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学习的动机,改善教育活动氛围主要有赖于(  )

  A、惩罚

  B、说教

  C、监督

  D、奖励

1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

  A、教育系统

  B、教育集团

  C、教育合力

  D、教育网络

  12、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制度

  C、文化背景

  D、科技水平

  13、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关系中发挥(  )

  A、制约作用

  B、支配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14、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斯宾塞

  D、福禄贝尔

  15、下面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  )

  A、学生具有自觉性

  B、学生具有独立性

  C、学生具有创造性

  D、学生具有可塑性

  16、在教育过程中究竟形成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

  A、学生

  B、环境

  C、社会

  D、教师

  17、教育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是(  )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相互对立相互割裂的关系

  18、青少年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特征是(  )

  A、年龄特征

  B、生理特征

  C、心理特征

  D、精神特征

  19、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是(  )

  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没有差别

  B、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C、教育目标可以取代教育目的

  D、教育目的可以取代教育目标

  20、教育过程的关键是实现(  )

  A、教师讲授过程

  B、学生学习过程

  C、校长管理过程

  D、教材呈现过程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学生中心论

  22、教育的永恒性

  23、人的可教育性

  24、制度教育学

  25、教育内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如何正确认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2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28、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29、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30、为什么说教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

  31、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13分)

  32、试分析论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3、小强的父母为了他的教育问题,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

母亲批评父亲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只沉迷于打麻将。

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只会采取简单的打骂办法。

父亲则指责母亲“心理变态”,以不切实际的目标来要求孩子,整天唠叨“我是为了你好”、“某某人比你更好”,对孩子管得过多过细,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逆反心理。

根据教育学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套)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4、陶冶教育

5、《学记》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20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六、论述题(共22分)

1、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10分)

2、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

(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

“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

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

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教育学原理》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社会

2、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

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

教育水平低

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4、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

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5、遗传;

环境;

教育

6、壬戌;

美国;

六、三、三

7、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8、孔子;

苏格拉底

9、思想认知方面;

道德品质方面;

道德能力方面

10、家访;

家长会;

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2ABCD3B4D5ABC6ABCD7B8D9C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

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

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

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陶冶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方法。

5、《学记》:

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崐

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

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五、简答

答: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

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

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是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六、论述题

1、答:

提示:

(1)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

①统一性:

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

知是基础。

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

情是动力。

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

意是支柱、杠杆。

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

行是关键。

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

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

②矛盾性:

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不通等现象。

2)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

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根据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开端进行教育。

2、答: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

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

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

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

七、实例分析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

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

____和____。

3、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______、一是_____。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和____。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7、192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系也就是_____与____的关系。

9、品德评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有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__的转化工作。

1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_____,它包括了解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C校外活动D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教育目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C儿童的年龄特征D教师实际水平

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A内容正确B方法恰当C目的明确D情感深厚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B课的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电化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已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

2、教学大纲

3、启发式

4、榜样示范

5、集体舆论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课的结构?

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如何培养班集体?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

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

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

1、萌芽、独立、发展

2、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3、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4、遗传、环境、教育

5、奴隶社会初期

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壬戌、美国、“六三.三”

8、教育、发展

9、奖励、惩罚、操行评定

10、优秀生、差生

11、基础、集体、个人

1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AC2B3ABCD4ABCD5D6C7C8A9AB10C

1、错。

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正确。

3、错。

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

集体形成的条件是:

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

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

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

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1、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3、启发式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已去学习的方法。

通过启发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起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榜样示范是利用他人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作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

5、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五、简答下列各题

1、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

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

③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

④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2、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④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

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

①组织教学。

②复习检查。

③讲授新教材。

④巩固新知识。

⑤布置家庭作业。

4、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培养选拔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的核心。

③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④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集体的发展。

1、提示:

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意义:

发展学生智力是时代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成倍增长,知识的物化过程缩短,知识的陈旧率迅速提高,学生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总是要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实现四化的需要。

四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

现代化生产只有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智力的人才能驾驭。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

智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崐的工具,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愈高,接受知识的速度就愈快,掌握知识就愈牢固,运用知识就愈灵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崐的,这是由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知识与智力不是一个概念。

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而智力是指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客观世界的心理能力。

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成果,而智力则是顺利完成这种反映的主观条件。

知识与智力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智力的转化物;

作为智力活动原料的知识,又可促进智力的发展。

这是知识向智力的转化。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是通过自已的智力活动来完成的,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工具;

智力又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智力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的基础。

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

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这是因为智力不表现为知识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的心理品质上。

因此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力。

在教学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不是任何教学都可实现二者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