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卷海浪地貌及形成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7615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卷海浪地貌及形成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一轮复习卷海浪地貌及形成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一轮复习卷海浪地貌及形成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一轮复习卷海浪地貌及形成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一轮复习卷海浪地貌及形成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卷海浪地貌及形成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一轮复习卷海浪地貌及形成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卷海浪地貌及形成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卷海浪地貌及形成附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邻近阿拉斯加渔场。

该群岛由1100个大小岛屿组成,系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所成。

该群岛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且全年分布均匀,岛上有陡峭的海岸和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温带雨林在某些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以及大量的野生动物)。

下图是亚历山大群岛位置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问题

6.亚历山大群岛海岸陡峭的主要原因是

①断层发育形成岛屿②长期受海浪侵蚀③风力侵蚀作用明显④山顶出露海面形成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亚历山大群岛分布着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主要是由于

A.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B.全年气候温和,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富

C.地处中纬度地区,温度适宜D.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充足

8.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成为亚历山大群岛支柱产业的是

A.仪表制造B.服装加工C.水产品加工D.海滨浴场旅游

读“碧海蓝天海滩景观图”,完成下列题。

9.“蓝天”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受到大气的

A.反射作用B.吸收作用C.散射作用D.折射作用

10.形成海滩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海浪沉积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冰川沉积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沿海(如下图),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

沙丘中有巨大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

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每年整治除去“迷你绿洲”。

完成完成小题。

11.与鸟取沙丘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风化作用B.海水沉积C.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

12.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其再次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

A.3月B.6月C.9月D.12月

亚速尔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

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1920年11月7日,苏俄红军步兵突破了被防守克里米亚半岛的白军自恃为“天险”的锡瓦什湾,打响了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哪个季节“沙嘴”面积增加得最快()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4.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B.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C.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D.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15.推测当时白军自恃锡瓦什湾为“天险”的原因错误的是()

A.湾内地形起伏大,地势险要B.湾内淤泥深厚,不利于行进

C.冬季风强劲且寒冷,水温低D.湾面宽阔,涉水强渡难度大

 

潟(xì

)湖是指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杭州西湖是一个渴湖,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形成近代的西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潟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与海浪的侵蚀作用B.河流与海浪的堆积作用

C.风化和海浪的侵蚀作用D.风力和海浪的堆积作用

17.潟湖形成后由于水体连通性的强弱变化,导致其水体盐度出现差异,据此可分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

推测杭州西湖的变化应该是潟湖水体与广阔海域水体的()

A.连通性减弱,淡水注入量大于蒸发量,形成淡化潟湖

B.连通性减弱,无淡水注入或淡水注入量小于蒸发量,形成咸化潟湖

C.连通性增强,蒸发量大于淡水注入量,形成咸化潟湖

D.连通性增强,蒸发量小于淡水注入量,形成淡化潟湖

18.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海岸带潟湖功能的是()

A.防洪B.保护海岸

C.天然养殖场D.促进全球水循环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

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下面是马耳他简图及其著名景点“蓝窗”,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A.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B.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

C.海水侵蚀、沉积、地壳抬升D.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

20.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21.马耳他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平,盐碱化严重B.大风天数多

C.夏季干热,冬季冷湿D.

地表土层薄,且严重缺水

“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

下面左图为“巨人之路”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据此完成下题。

22.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属于右图中的()

A.甲  B.乙C.丙D.丁

23.“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24.对“巨人之路”景观未来观赏价值影响最大的可能是()

A.风力侵蚀B.海水侵蚀C.全球变暖D.火山地震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5.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26.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下图为澳大利亚某地临近海岸线的岩塔荒漠景观,许多石灰岩岩塔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在近海边,还发现有硬叶林植被。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27.“岩塔荒漠”景观的形成过程可能为

A.内力抬升—固结成岩—流水溶蚀—海浪沉积B.流水溶蚀—海浪沉积—内力抬升—固结成岩

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风化侵蚀—风力沉积D.风化侵蚀—内力抬升—风力沉积—固结成岩

28.“岩塔荒漠”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上图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岬又称陆岬(图甲),是三面环海的陆地;

面积大的海岬则为半岛,海角则指可以影响海水流动方向的海岬。

与海岬相对的是三面环陆的海湾。

海蚀拱桥(图乙)是突出的海岬两侧受波浪的强烈冲蚀,形成海蚀洞,波浪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似拱桥;

海蚀拱桥也称为陆桥,是基岩海岛上比较少见而又十分奇特的海蚀地貌。

(1)形成海岬、海蚀拱桥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

(2)简述海岬形成的岩石条件。

(3)简述海岬转变为海蚀拱桥的过程。

(4)预测海蚀拱桥可能转化成的地貌景观。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

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

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

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

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

下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

(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与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洲发育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叶瓣的原因。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由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的泥沙沉积而成,其位置经过多次变迁,故由于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所以原因是河流改道所致。

C正确,ABD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变迁。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海陆变迁相关知识。

【解答】由图可知密西西比河的古三角洲叶瓣目前都发生了萎缩的情况,可以判断其发育过程首先应是流水沉积,当河流改道后失去泥沙来源,受海水侵蚀萎缩。

故密西西比河每一个三角洲叶瓣的发育过程都经历了河流作用为主到海洋作用为主两个过程,A正确,BCD错误。

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破坏的原因。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湿地破坏的原因。

【解答】上游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湿地发育;

上游修建水库会拦截泥沙不利于湿地的发育;

沿海修建大堤会导致河道泥沙不在进入周边湿地,而是向更远的海洋输送,不利于湿地发育;

沿岸种植植物有利于保护湿地。

4.【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1. 

【分析】本题主要形成天桥景观的主要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掌握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题意判断,该处天桥由砾石组成,而砾石来自于笔架山岛。

海水不断侵蚀笔架山,侵蚀形成碎屑物(砾石)被海水向海岸方向搬运,砾石在此处堆积,形成天桥,D正确;

形成该天桥的地质作用主要为堆积作用而非侵蚀作用,AC错误;

该处风力堆积弱,且砾石主要为河湖相沉积物,B错。

故选D。

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明通过天桥到笔架山游览的时间,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到笔架山游览需要经过天桥,应选择天桥露出水面的时候,根据表格时间可推算出天桥露出水面的时间段约08:

30—13:

30以及20:

47左右至次日凌晨02:

00左右,且18点景区关闭,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岛屿海岸陡峭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岛屿海岸陡峭的主要原因。

【解答】读材料可知该岛系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所成,④对;

不是断层发育,①错;

岛屿海岸陡峭还受到长期受海浪侵蚀的作用,②对;

降水丰富,因此流水侵蚀作用为主,③错。

综上可知,C对,ABD错。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温带雨林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温带雨林的成因。

【解答】读材料可知,该群岛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且全年分布均匀,因此降水丰富。

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而降水丰富,气候是影响植被的首要因素,B对;

洋流、温度、光照不是首要因素,ACD错。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产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区域产业发展相关知识。

【解答】读材料可知该岛屿邻近阿拉斯加渔场,因此水产品加工业可能发展成为群岛的支柱产业,C对;

亚历山大群岛科技不发达,劳动力资源短缺,距离消费市场远,因此仪表制造、服装加工、海滨浴场旅游不可能发展成支柱产业,ABD错。

9.【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答】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先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三种方式。

反射作用是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能将一部分的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

吸收作用是大气中的水汽、氧、二氧化碳、臭氧等,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也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散射作用是空气分子或小颗粒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所以导致天空呈现蓝色。

所以C对,ABD错。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海滩地貌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海岸地貌的成因。

【解答】海滩地貌主要是海浪挟带泥沙沉积于沿海地区形成的,所以A对,BCD错。

故选A。

11.【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1.【分析】本题考查鸟取沙丘的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材料信息,分析鸟取沙丘的形成原因。

【解答】日本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可能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

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鸟取形成沙丘。

鸟取沙丘属于海岸沙丘 

,其形成主要是受海水沉积和风力搬运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风力侵蚀和风化作用无关,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分析】本题考查“迷你绿洲”再次出现的时间,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分析。

【解答】由“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可知,“迷你绿洲”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西海岸 

,受冬季风影响大 

,冬季降雪量大 

,且纬度较低 

,随着水分条件改善 

,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圳”可能于冬季开始恢复。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答案】

【小题3】A

【解析】本题考查流水的堆积作用。

沙嘴面积增加快,说明泥沙沉积多,由图可知,泥沙是由河流带来的, 

亚速尔海北岸河流众多,带来的泥沙被常年存在的海流带到西部,形成沙嘴;

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泥沙含量多,B符合题目条件。

本题考查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

由材料可知,沙嘴把亚速尔海和锡瓦什湾隔开,使湾内海水流动性差,与洋流影响小,A对,D错;

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再加上微生物生长活跃,夏季锡瓦什湾“尤臭”,BC对。

根据题意,故选D。

本题考查锡瓦什湾的自然环境。

由材料中“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可知,湾内地形起伏小,A原因错误;

锡瓦什湾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不利于行进,B原因正确;

冬季盛行偏北大风,风力强劲且寒冷,水温低,C原因正确;

由图可知,锡瓦什湾湾面宽阔,且11月接近冬季,风浪大,因此,涉水强渡难度大,D原因正确。

根据题意,故选A。

16.【答案】

【小题3】D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潟湖是指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故有海浪的堆积作用,​钱塘江沙坎的发育属于河流的堆积作用,B正确,ACD错误。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材料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杭州西湖是一个渴湖,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形成近代的西湖,可知杭州西湖是潟湖水体与广阔海域水体连通性减弱,降水量充足,且有大量支流,淡水注入量大于蒸发量,形成淡化潟湖。

A正确,BCD错误。

本题考查海岸带潟湖的功能。

海岸带潟湖具有防洪、保护海岸的功能,潟湖可以作为天然养殖场,ABC不符合题意;

海岸带潟湖相较于原先的海洋不具有增强全球水循环的作用,D符合题意。

19.【答案】

【小题1】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掌握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材料分析可知,形成“蓝窗”景观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先由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经过地壳抬升后,受海浪侵蚀作用影响,形成如今的蓝窗景观。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考查学生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明确区域的气候特征和外力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加强,破坏最强,D正确,ABC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马耳他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

考查学生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明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马耳他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降水较多,但由于该岛的陆地面积较小,少河流与湖泊,而且岛上石灰岩广布水体容易下渗,因此地表水体较少,水资源短缺,植被难以存活,D正确,ABC错误。

22.【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根据材料可知该石柱为玄武岩,根据岩石的形成条件,玄武岩只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

根据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判断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丙为岩浆,丁为变质岩,B对,ACD错。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北爱尔兰地处大西洋中部,处在早期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带,地下岩浆形成的火山不断喷发,后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玄武岩,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人之路。

D正确,ABC错。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巨人之路,影响景观旅游业的发展,故C正确,ABD错误。

25.【答案】

【解析】第

(1)题,海蚀地貌应该出现在海平面附近。

从图文材料中可知,古海蚀地貌出现在山坡上,说明陆地上升或海面相对下降。

(2)题,水平比例尺决定图示范围的大小,垂直比例尺决定起伏大小。

要突出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宜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27.【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岩塔的岩石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所以首先有固结成岩过程;

据图,目前景观是岩塔或荒漠,说明这里受到了风化侵蚀;

而风化侵蚀是发生在隆起抬升,地势高的地区,所以在固结成岩后,接着是内力抬升,才被风化侵蚀,形成岩塔;

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在风力沉积作用下形成沙漠,所以最后是风力沉积,C正确,ABD均错误。

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地貌景观的形成,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材料,在近海边,还发现有硬叶林植被,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地区的典型植被,说明该地至少曾经是地中海气候,根据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和澳大利亚气候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只有②地是地中海气候,故选B。

29.【答案】

(1)海水侵蚀作用 

(2)岩石的软硬程度不同,受海水侵蚀的程度也不同;

较坚硬的岩石保留下来形成海岬 

(3)海岬岩石较软的地方,受海水的侵蚀作用强,在海岬的两侧形成海蚀穴(洞);

海水继续侵蚀,最终使海岬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侵蚀穿而相互贯通,形成还是拱桥 

(4)海蚀柱(海蚀崖)

30.【答案】 

(l)西侧海水侵蚀为主(海浪、潮汐);

东侧河水侵蚀为主。

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

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

(2)夏季海冰融化,沙坝受海水侵蚀强;

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水侵蚀强;

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

(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不断淹没沙坝;

海水结冰期缩短,侵蚀时间变长,沙坝边缘坍塌严重;

沙坝地表径流和大陆河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增强;

沙坝永久冻土层变薄,易被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