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7532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

通讯的类型有: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

最常见的是: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二、初读课文

1、讲述参考书上的旁批。

2、本文叙事线索是什么?

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

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3、认识女画家

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

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

(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4、女画家体验到了怎样的南极生活?

-------------艰苦。

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表现艰苦生活的具体内容吗?

5、分析文章的层次并依据参考书串讲课文。

课堂检测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字词。

作业布置

《练习册》1、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语文授课人:

三个太阳

新授课

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

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与主旨的方法。

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南极精神

语言特点的分析 

一、深入理解课文

(一)分析第一部分

1、女画家申请去南极,遇到了哪些周折?

开始名额挤不上;

性别不方便;

行业不对口;

经费得部分自筹等。

2、这部分插叙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既可以交代清楚事情的缘由,使内容完整;

又以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3、想像与创造

朗读第15、16段,体会女画家临近南极后,向大海投下一个漂流瓶的情景;

请你以此为开头,展开想像,创作一个故事。

比一比,看谁的更精彩。

(二)研讨课文第二部分第8一12自然段。

1、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心里却裹着一团火”的意思是什么?

内心充满了一种对科学事业的热情。

②“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长城站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长城站建设得更美丽。

③“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这一句反映了测绘工程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富有大胆探索科学的精神。

④这些南极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

热爱南极、献身南极的精神。

⑤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南极精神——探索自然,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为祖国、为事业而团结拼搏的奉献精神。

南极精神——就是我考察队员在南极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朝气蓬勃、不怕艰险、不怕牺牲、团结拼搏、豪迈乐观、为国争光的精神。

在第57—59段中所体现出来的南极精神的内涵。

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献身事业、代代追求的民族胆略 

和气概。

2、分析人物形象

(1)考察队队长:

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动艺术(见第二部分第8段。

)以及丰富的情感世界(见第三部分第4段。

)。

其他队员也各具以苦为乐、幽默、自豪的良好品质。

(2)测绘工程师——吃苦受累,能力超群地球物理研究生——持之以恒,不畏艰苦,开朗乐观驳船驾驶员(长城站邮局“局长”)——思念亲人,不忘教育儿子 

(3)女画家:

献身事业的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的高贵品格,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良好气质,(从漂流瓶中字条的语言描写,从她同暴风雪搏斗后的心理活动,从她过生日接受同伴们祝贺时的情感流露……都可见一斑。

) 

(4)课文还写到了女画家的父亲,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告诉读者,我国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加合理可信。

二、交流、感悟本文特色。

1、四个小标题,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

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

2、线索清晰,构思巧妙。

全文以时间为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

如第一部分先写去南极途中,再回忆申请始末,然后又回到赴南极途中,这样可以突出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各部分层次之间的过渡也都有一些表示时间或特定事物的词语和句子连接,使全文浑然一体。

3、修辞手法运用巧妙得体,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富有表现力。

写南极的海浪、狂风,写南极的冰雪世界,写女画家的形象和内心感受,多处运用了确切的比喻。

如第三部分第8段,写“她像雕塑一般伫立在山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感。

接着描绘女画家眼中的南极冰原壮观:

“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先写层层雪浪似大海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停”的感觉;

再写座座山丘如龙宫宝殿,由于冰山闪亮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

继写条条雪墙如银龙,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

这一幅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仁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

拟人、反问的运用,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都使文章或生动形象,或情满行间,或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4、语言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很强。

5、最后“留下三个太阳”,也是她的热情的象征,南极太冷了

搜集关于南极的资料

《资源与学案》目标评估,3、4题。

语文主备人:

吕阿娟

录音新闻

自读课

一课时

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体会录音新闻的特点

播音是的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自主积累

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

2、(同学自学效果交流)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

(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3)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朗读课文

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要求:

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同学评析。

探究练习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

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怎样?

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

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

1、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例:

它(潜艇)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赏析:

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2.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并说明其好处吗?

说话练习:

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谈学习体会。

进行说话练习。

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在课余时间播给同学听,并请对方评论。

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播给同学听,并请对方评论。

《练习册》1、3、4题。

语文授课人:

主备人: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学习朴素自然饱含感情的语言。

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理解场面描写

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

1.师导人: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中国首位航天员即将出征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讯,了解当时人们为英雄送行的场面,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作者介绍。

让学生起来介绍:

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

二、自主学习

师: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要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4.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5.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幻灯片2。

绥宁瞩目苍穹瞬间问鼎浩瀚

要求:

让一学生站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站起来纠正。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明确:

(文章记述了人们为英雄杨利伟进行首次航天载人飞行送行的场面,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意义:

此事件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方面的长足进步,“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注意: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不能脱离课文内容。

3.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引导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加以赏析。

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4.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

有关词语是:

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5时30分。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同位交流。

(同位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课文第3、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出示幻灯片3。

①找出选文中的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分析其作用。

③文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2003年10月15日5时;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

“问天阁”;

杨利伟和送行的人们;

人们为英雄杨利伟送行。

②“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

”作用:

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意思对即可。

③排比。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说说神州五号宇航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练习册》1、2、阅读2题。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一、导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4周年。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回合,渡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交流有关资料,特别展示图片)

板书课题:

二、交流读书卡中积累的字、词和预习心得。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展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题注,简介新闻。

2、学习新闻的结沟特点。

听录音。

要求:

听后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师生合作)

自主学习,研究归纳。

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案一致?

(标题对应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过渡;

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在内容上有总分关系。

那么,主体部分是怎样对导语部分展开叙述,表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的?

1、思考:

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详写了哪层?

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

先从中路军写起?

2、思考并讨论:

句子及加点词语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自主探究。

学生举出相似的例子。

(言之有理即可

小结:

主体部分从东、西、中三路军锐不可当的渡江气势及敌军的纷纷溃退两方面,重点展示了我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

六、拓展延伸,锻炼能力。

活动题目:

看谁读得好

活动目的:

进一步体会新闻的体裁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

七、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

(200字左右)

《资源与学案》做一做,1、2、3.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

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英勇无畏锐不可当

(人民解放军)

西(较详)中(略)东(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溃不成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香港被步步割让,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这一天,离开了祖国100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它就是报道这件激动人心的事件的。

(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象。

提问: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幺?

(香港回归的重大和庄严)

2、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

交流学习卡中的生字词,补充对课文的理解。

3、理清课文内容。

思考:

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幺?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

引出结语。

谈谈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幺作用?

(作必要的交代,使报道事实完整)

消息除了采用叙述报道事实外,还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

三、拓宽思维,比较阅读。

(研讨方式)

根据新闻特点,对《人》《中》两篇课文作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

1、默读后讨论。

四人小组展开讨论,选取代表发言。

(师作点评)

2、师生合作,列表比较。

四、课堂练习。

阅读《语文学习指导用书》p149阅读理解

(二),将原文改写成一则消息。

(互评)

五、总结课文。

(达成学习目标)

六、课后练习。

完成书上的《探究与练习》。

导语:

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两个“这是”,两个“传向”。

主体:

叙述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查尔斯王子的讲话

重点叙述降旗、升旗仪式(特写)江泽民主席的讲话(重点)

结语:

出席仪式的其它成员及各国记者人数(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

七子之歌

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一、解题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

(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

(《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

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

“七子”指的是什么?

(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七子” 

  

  

二、介绍作者,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

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

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朗读;

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

]

-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澳门 

香港 

灵魂 

凤阙 

吞咽 

哭泣 

号啕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

凤阙:

宫殿 

号啕:

大声哭泣)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

襁褓 

掳去 

黄豹 

狞恶 

啖着 

(2)指名领读。

 

4、教师小结过渡:

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