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7215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

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

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

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

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

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

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

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

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

清未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B.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C.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

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

C.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后,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B.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

C.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D.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

(2)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

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

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

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

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塞德斯说:

“请给我10个月的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

”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

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

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

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梅塞德斯说:

“给你。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

梅塞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

“是难产。

”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

其时,梅塞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

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末了东赊西借,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手拉手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当他们行至某个街角,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

“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

”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天清晨,马尔克斯夫妇在一家咖啡馆用早餐。

坐在临街的位置上,马尔克斯不经意地朝外面张望,突然,他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居然明晃晃地摆着一本《百年孤独》。

他不知如何是好。

他指着那人的篮子,半天说不出话来。

梅塞德斯顺着他的手指,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百年孤独》。

顿时,夫妻俩热泪盈眶。

他们明白,《百年孤独》不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视为生命。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

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

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

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

他每天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出版商,甚至还有好心的读者。

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有人甚至寄给他求爱信和裸体照片,弄得他哭笑不得。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

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

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

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

如果因为某一难以推诿的事由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或者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卡了壳”,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

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

这不可谓不魔幻。

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首先,上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地高度一致。

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

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多地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

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

《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

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

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

这并非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既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国家道义的雄心壮志。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加夫列尔·

加西亚·

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

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摘自XX百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就因为多出了这8个月,才造成梅塞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

B.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C.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

他们开始的时候只是关注他作品的形式,后来才能够读懂他作品中的精神诉求。

D.作为被全世界认可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举世闻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显示其创作生命依旧旺盛。

5.为什么说马尔克斯“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分)

6.马尔克斯为什么能够成功?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厨刀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

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

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露珠。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

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

卖韭菜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

“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

”卖金针木耳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

“黄针——木耳,蘑菇——生姜!

”卖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短:

“卖藤——条!

”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

卖鸡的鼓圆腮帮吹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的讨价还价。

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二十多把厨刀。

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是在变戏法儿吗?

”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他怎么不说话?

”里圈的人直纳闷。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

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

”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不过,这厨刀的钢火倒是硬碰硬的。

”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

“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的小段。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

”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慢!

”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

“你换一把砍砍看。

”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

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唔——?

是个哑巴?

”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做了一阵手势。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

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

“我买一把!

”“我买一把!

”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

”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风凉话的人的脸。

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

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几下。

“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圈。

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

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卖葱煎包子的摊前:

“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

前面是奔流的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

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做鲜嫩碧绿的荷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

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现是卖刀;

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不但“众人吓了个大跳”,就是读者也为之心惊。

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9.文中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2、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左评事。

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

天顺四年,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右布政使。

成化元年,南阳、荆、襄流民啸聚为乱,擢恕右副都

御史抚治之。

与尚书白圭共平大盗刘通,复讨破其党石龙。

严束所部毋滥杀,流民复业。

迁兵部尚书。

考选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帝亦衔恕数直言遵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

所部水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

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

二十年,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

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

天下倾心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

则又曰“公疏且至矣”。

已,恕疏果至。

时为谣曰:

“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孝宗即位,为吏部尚书。

陕西缺巡抚,恕推河南布政使萧祯。

诏别推,恕执奏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任臣铨部。

倘所举不效,臣罪也。

今陛下安知祯不才而拒之?

且陛下既以祯为不可用,是臣不可用也,愿乞骸骨。

”帝乃卒用祯。

邱浚入阁,与恕不相能。

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

恕里居日,尝属人作传,镂板以行。

浚谓其沽直谤君,上闻罪且不小。

文泰乃自为奏,讦恕传中自比伊、周,于奏疏留中者,概云不报,以彰先帝拒谏,无人臣礼。

恕以奏出浚指,抗言:

“文泰无赖小人,此必有老于文学多阴谋者主之。

”帝下文泰锦衣狱,鞫之得实,因请逮浚、恕对簿。

帝心不悦恕,乃贬文泰御医,责恕沽名,焚所镂版,置浚不问。

恕再疏请辨理,不从,遂力求去。

听驰驿归,不赐敕,月廪、岁隶亦颇减。

武宗嗣位,遣行人赍敕存问。

恕陈国家大政数事,帝优诏报之。

正德三年卒,年九十三。

谥端毅。

(节选自《明史·

列传第七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选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帝\亦衔恕数直言遵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

B.考选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帝亦衔恕数直言遵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

C.考选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帝\亦衔恕数直言\遵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

D.考选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帝亦衔恕数直言\遵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行最”是说考核政绩上等。

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时要划分等级,以上等为最,下等为殿。

B.铨部是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还主管天下礼仪、贡举等,是六部之一,在明代权柄甚重。

C.“伊、周”是指两位贤相。

伊尹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周公曾先后辅助武王灭商、成王治国。

D.月廪是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

岁隶是每年供给官吏仆人的食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恕治盗不忘安民。

王恕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南阳、荆、襄流民作乱时,严格约束所辖部下不得随意杀人,流民得以恢复旧业。

B.王恕关心民生疾苦。

巡抚南畿时,所辖地区遭受水灾,他奏请免除

了秋粮六十余万石,并四处巡察把粮食发放或借贷给灾民,保全存活了二百多万人。

C.王恕恪尽职守,直言敢谏。

他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先后多次应诏陈说政事,提出建议。

碰到朝廷上议事有不同意见时,人们总是希望听到他说话,他也果然不负众望。

D.王恕为官坚持原则。

他推荐河南布政使萧祯补陕西巡抚之缺,遭到皇上否决,他认为自己无知人之明,不能胜任铨部之职,主动请求告老还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

(2)武宗嗣位,遣行人赍敕存问。

(2)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

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4.下面对词的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每逐”表明诗人曾多次顺着青溪进入黄花川游玩,暗示这里景色优美,非常吸引他。

B诗人随兴而行,沿山势观赏风光,一路走来虽未走到百里但一路心情愉悦,兴致盎然。

C“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用两个叠词写出了青溪水微波荡漾,清澈

澄净的特点,非常生动。

D“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诗人借青溪的淡泊来衬托自己的超脱,心境、物境在这里融合为一。

E“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人暗用了姜子牙垂钓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对贤能君主的期待之意。

15.前人曾点评说“喧”“静”二字极妙,请具体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6分)

16.古诗文默写(5分)

1、《诗经氓》中女子在婚姻走到尽头的时候,反思婚姻,回想当年与男子在一起时的欢乐场面的两句是“,”。

2、在《离骚》中,屈原用“,”两句自白心志,表示自己要像古代圣贤所崇尚的那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描写了一幅极美的画面:

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在水里游动,而像在空中游动。

4、《岳阳楼记》中,作者用“,”两句,形象描摹出月光照耀下洞庭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

5、《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很小的时候,她是一个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在她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她成长为一名长袖善舞的舞蹈家,舞蹈艺术使她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②备受瞩目的南昌市“年度教师”评选活动于近日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南师附小教育集团的詹腼老师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南昌市“年度教师”。

③国家为互联网金融正名,但互联网金融业还没到弹冠相庆的时候,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市场成熟了,竞争也会随之而来,面临的各种挑战还在后头。

④新型播种机实现了“灭茬、旋耕”与深松施肥、精播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单独作业,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节约了农时,秸秆焚烧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⑤宋代才女李清照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

⑥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段时间以来,公众对于公共安全措施的抱怨不绝于耳,这是因为一些地方的公共安全措施过于简单和粗暴是根源,动辄出台封路等限制性措施。

B.在印度设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旨在加强中印两国出版领域务实合作,编辑出版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图书,提高印度各界对中国的了解。

C.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D.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北京回龙观医院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费立鹏关于我国精神障碍流行病的调查报告。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维系等价交换行为的基础和纽带,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和纽带,交易成本就会显著提高,交换将无法正常健康地进行;

在社会交往中,诚信是和谐友爱的社会秩序赖以维持的根本要素,没有诚信作保,个体就会变成彼此分离的一座座孤岛。

诚信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和引领,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自觉努力。

④是最普通的你我,⑤能在一言一行中彰显诚信之美。

A.甚至因为而即便也

B.并且如果而虽然但

C.甚至如果更即便也

D.并且因为更虽然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