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7111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文档格式.docx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文档格式.docx

  1、长江流域春夏大豆亚区(III6)

江苏、安徽两省长江沿岸部分,湖北全省,河南、陕西南部,浙江、江苏、湖南的北部,四川盆地及东部丘陵。

  2、云贵高原春夏大豆亚区(III7)

云南、贵州两省绝大部分,湖南和广西的西部,四川西南部

  四、东南春夏秋大豆区

浙江省南部,福建和江西两省,台湾省,湖南、广东、广西的大部。

  五、华南四季大豆区

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边缘和福建的南端。

  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内,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以与外国大豆进行竞争。

  农业部在其公布的未来5年农业规划中指出,到2007年,东北地区高油大豆总产量要明显提高,含油率提高两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高油大豆含油率一般约为17—18%。

  规划显示,中国东北地区的高油大豆生产区将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四个省区的127个县市。

  此外,规划还指出,到2007年东北地区高油大豆平均亩产要达到150公斤以上,将中国的高油大豆年进口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预计到2007年全国大豆消费量将达到3300万吨,其中高油大豆2500万吨,比2001年增加700万吨。

  篇二:

我国大豆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大豆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2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用植物油和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增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饲料的需求逐步增长,豆粕消费量也日益增加;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xin豆油的消费量稳步增长,同时随着豆油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消费量继续增长成为必然趋势;

追求健康使豆奶及其他豆食品成为国际消费潮流。

国家要求大力发展大豆产业,促进大豆及其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提高大豆食品的供给水平;

支持开展大豆资源、生产、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关键词:

大豆加工业现状趋势

  一、现状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用植物油和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增加,我国豆油、豆粕消费快速增长,推动大豆加工业快速发展。

  

(一)大豆压榨量快速增长。

2007年大豆压榨量达到3400万吨,比2000年的1977万吨增长72.0%,年均增长8.1%,占大豆消费总量的比重从73.1%提高到78.7%。

豆油产量从349万吨增至631万吨,增长80.8%,年均增长8.8%;

豆粕产量从1569万吨增至2664万吨,增长69.8%,年均增长7.9%。

大豆食品及深加工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2002年全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植物油消费量达11.9kg。

城镇居民更高达14.7kg,农村居民也达10.9kg。

  

(二)大豆油脂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已从小企业为主体演变为大企业、大集团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2007年我国日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大豆油脂企业117家,比2000年增加57家,其中日加工能力超过2000吨的达到91家,比2000年增加85家;

单厂日加工能力6000吨以上的企业6家,占全球的50%。

前10位企业加工能力占全行业的57.5%,比2000年的35.4%提高了22.1个百分点。

  (三)以主产区和沿海港口为主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随着沿海地区新建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不断增多,大豆油脂加工业布局已从以产区为主转变为主产区、沿海港口并存且后者趋于主导的格局。

大豆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黑龙江两省,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也有部分大豆深加工企业。

  (四)大豆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高。

随着大豆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豆加工技术和生产装备也获得了很大提高。

目前,国内规模化油脂加工企业大豆初榨技术普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豆加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压榨能力严重过剩。

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全行业开工率逐年降低,2000年超过90%,2007年降至44.2%,其中2000吨/日以上加工厂开工率仅为52%左右,1000吨/日以下的小型加工厂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

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比2000年的90.3%下降了26.4个百分点;

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比2000年的91.0%下降39.0个百分点。

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快速提高到48.0%。

  (三)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

自1996年起,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2007年,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比2000年的1042万吨增加1.95倍,年均增长16.7%。

大豆进口量占2007年世界贸易量的40.9%,比2000年提高22.0个百分点。

大豆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48.1%,增至2007年的78.7%。

与此同时,外资在美国和南美的大豆收购、储存和运输上拥有完整链条,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加工业布局,使其可以高效、低成本的进入油脂加工市场,并且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具有优势定价权。

  (四)产、加、销产业链较短。

国外大豆加工企业大多走产业链一体化、产品多元化的道路,以此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大部分很少涉足油料收储、物流、贸易、深加工等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产业链短,产品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

  (五)自主创新能力弱。

目前,大豆加工业大型豆粕脱溶机(DTDC)、大型离心机、豆粕蒸脱机、精炼分离机、高级过滤机、高级减速机等油脂加工关键设备仍依靠进口;

配套装备稳定性差,易损耗;

高温豆粕改性、油脚高效利用等深加工技术水平落后。

传统豆制品工业化程度低。

  三、大豆加工业主产品市场空间日益扩大

  我国大豆加工业的主产品分为两类:

一类是豆粕及其再加工产品,属于饲料。

  3

  4

  近年来,饲料需求逐年增长,豆粕消费量日益增加,截至1998年,我国豆粕供需之间已经存在较大缺口;

一类是豆油、豆奶及其它豆食品。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豆油的消费量稳步增长。

从今后的发展来看,大豆加工业主产品市场空间仍将不断扩大。

  1、饲料市场不断扩大,重视食品安全将使豆粕及其再制品在饲料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是饲料市场不断扩大的保证。

一方面,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仅满足新增人口基本需求一项,养殖产品的产量就需要再提高30%以上;

另一方面,我国要达到每人每天45克的摄入量,每人每年需要肉类60公斤,还需要禽蛋、乳品等。

按照13亿人口计算,肉食品的供应量要达到7800万吨。

我国养殖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态势,饲料工业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相关产业及技术的发展使豆油的用途更加广泛。

除了直接食用消费以外,豆油在食品行业的消费量也很大,目前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豆油大约在50万吨——70万吨,占豆油消费的20%左右。

随着食品深加工工业的发展,豆油的使用量还将逐步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豆油经过深加工,还显现出很多的其他用途。

如工业上可制甘油、油墨、合成树脂、涂料,可加工成润滑油、绝缘制品和液体燃料;

医药上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的功效,是制作亚油酸丸的原料,所含生育酚对不孕症疗效好等等。

这部分目前消费量虽然不大,约为15万吨,不足总消费量的5%,但是由于豆油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消费量继续增长成为必然趋势。

特别是“绿色消费”深入人心,有利于对大豆产品的消费。

  3、追求健康使豆奶及其它豆食品成为国际消费潮流。

大豆的蛋白质和油脂是非常优良的营养源,含有大量生理活性物质,包括有低聚糖类、磷脂、维生素类、异黄酮、大豆皂苷等。

如大豆异黄酮有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经调查表明,经常食用豆制品的日本人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比欧美人要低得多。

大豆低聚糖具有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通便洁肠、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保护肝脏等生理功能,因此,在有关食品中加入大豆低聚糖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国家支持大豆加工业的发展

  大豆产业是我国“十五”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是食品与营养发展的重点领域,国家要求:

大力发展大豆产业,促进大豆及其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提高大豆食品的供给水平。

大力

  开拓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市场,优先支持开发新型的大豆食品,用现代高新技术武装传统豆制品生产;

到2010年,以大豆为基础的优质蛋白质消费量以及深加工产品消费量要有明显增加,质量要有明显改进。

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和原国家轻工业局组织实施的“国家大豆行动计划”,使提升大豆产业化水平已成为实际行动。

东北三省一次向中小学生食用豆制品行动补贴就达1亿元。

2000年,国家还启动了帮助大豆主产区实现产业化的“大豆振兴计划”。

另外,随着我国相继出台的包括《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在内的《转基因细则》的正式实施,使我国的大豆产业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不仅如此,条例的实施会对国民的消费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对转基因不确定性的认识,非转基因大豆及豆制品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转基因大豆及其豆制品则会淡出市场,这将使包括大豆种植、大豆加工在内的整个大豆产业受益。

  五、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1、大豆生产加工一体化。

从国际大豆产业的布局来看,加工厂一般在大豆主产区,种植与加工结合紧密,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大豆产业的向下兼容会比较容易。

企业在引导农户发展高油大豆品种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关大豆主产县市和农户的对接,逐步形成“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联合体,建立稳定的高油或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

国家可以利用“绿箱”政策,支持大豆生产、加工一体化。

  2、大豆加工企业向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大豆加工存在较明显的规模经济,大豆初级加工产品及其分离出的附产品可以进入再加工程序,增加附加值,加工企业的集团化可以较好的解决加工中各种产品的衔接问题。

在我国加快规模化和集团化进程中,可以采用盘活现有闲置存量资产,积极通过资产合并、拍卖、租赁等各种手段,争取尽快形成能与国外大型榨油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

  3、进一步开发大豆功能,发展大豆深加工业。

如日本用全脂大豆粉、花生粉添加进1%的蛋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用于儿童食品;

以色列用大豆蛋白制成软、硬干酪,满足了一些人的特殊需要;

美国玉米磨粉主联合会生产出的由24.2%大豆蛋白、63.8%玉米粉等组成的被称作CSM的压缩即食食品,在市场上的销售

  5

  篇三: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

  农业是人类利用植物或动物生长、繁殖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以解决人们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

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又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般来说,农业单指种植业(或耕作业),全面而言,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一、粮食作物

  中国立国几千年来的一条根本治国经验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

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

粮食生产不稳定,年际变化大;

各地粮食生产不平衡,中低产面积广,问题较多;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

因此,我国粮食生产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狠、抓得紧。

充分调动广大粮农的积极性,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投资环境,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基本途径。

  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中一直占重要地位。

我国粮食作物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异,但主要作物仍然大体类似,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薯类。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1.稻谷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

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

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

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

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

的海南岛到北纬52°

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

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大致分为两大产区,见图5-1。

  图5-1中国水稻分布示意图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

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

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

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

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

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

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

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

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

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

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

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

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

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

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稻谷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我国也是小麦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约有4500年的历史。

在我国平均粮食消费构成中,小麦约占1/4以上,其中北方居民的消费比重要高得多。

  小麦是温带性旱地作物,品种较多,耐旱、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大类,我国以冬小麦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见图5-2。

  图5-2中国小麦分布示意图

  

(1)春小麦区

  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

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

  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

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

  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

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

  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

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3.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

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4.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

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

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

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克山地区。

  (3)薯类

  我国以甘薯为主,其次是马铃薯。

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纬42°

以南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为主要产区,其中以四川和山东产量最大。

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地区,以东北、内蒙古产量最多。

  

(二)主要商品粮基地

  商品粮基地,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以产粮为主,并能够稳定地提供数量较多的商品粮的农业地区。

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

  包括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这些地区人多地少,但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集约化水平高,粮食单产和商品率较高,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各基地商品粮的6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

  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本区土地辽阔,土质肥沃,人少地多,粗放经营,粮食单产水平低,但总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达35%,每年能向国家提供20%的商品粮,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3.西北干旱区商品粮基地

  包括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

本区气候干旱,历来是依靠河流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旱涝保收的商品粮基地。

  4.淮河平原商品粮基地

  该商品粮基地,地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

虽然单产不高,但粮食商品率已高

  达20%,能为国家提供相当数量的商品粮。

  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

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和人民生活吃、穿、用的农作物。

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

  

(一)纤维作物

  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有棉花、麻类和蚕茧等。

%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出自:

百味书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