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708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docx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docx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真子集:

若A是B的子集,且在

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

A,贝U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集合相等:

若:

AB,BA,则AB

一、集合

1、含义与表示: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

子集:

对任意xA,都有xB,则称A是B的子集。

记作AB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不属于:

空集:

4、集合的运算:

并集:

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AUB

交集:

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IB

补集:

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CuA

5•集合{ai,a2,L,a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

6.常用数集:

自然数集:

N正整数集:

N*整数集:

Z有理数集:

Q实数集:

R

1、定义:

奇函数<=>f(-x)=-f(x),

偶函数<=>f(-c)=f(X)(注意定义域)

2、性质:

(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

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x),若任意的X1,X2€D,且X1

1f(X1)f(X1)-f(X2)<0<=>f(x)是增函数

2f(X1)>f(X2)<=>f(X1)-f(X2)>0<=>f(X)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b4acb2

2a'4a

对称轴:

b

2a

最大(小)值:

2

4acb

4a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2

(1)一般式f(x)axbxc(a0);

⑵顶点式f(x)a(xh)2k(a0);

⑶两根式f(x)a(xx)(xx2)(a0).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幕的运算法则:

(1)am?

an=am+n

mnmn

2)aaa

(6)a0=1(a工0)

(7)

(3)(am)n=amn

(4)(ab)n=an?

bn

(8)

(9)

(5)

2、根式的性质

(1)(:

a)na.

(2)当n为奇数时,a;

当n为偶数时,nan|a|

a,a0

a,a0

4、指数函数

(a>0且1)的性质:

值域:

(0,+)

(1)定义域:

R;

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aNbab

(2)图象过定点(0,1)

X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

(1)ab=N<=>b=logaN

(10)推论

logambn

nlogab(a0,且m

(2)

(3)

(4)

(6)

(7)

(8)

loga1=0

logaa=1

logaab=b(5)alogaN=Nloga(MN)=logaM+logaN,M

loga()=logaM--logaN

N

logaNb=blogaN

a1,m,n0,且m1,n1,N0).

(11)logaN=

1

logna

(12)常用对数:

lgN=log10N(13)自然对数:

lnA=logeA(其中e=2.71828…)

(9)换底公式:

logaN=

logbN

logba

2、对数函数

(1)定义域:

y=logax(a>0且a丰1)的性质:

(0,+);值域:

R

(2)图象过定点(1,0)

 

六、幕函数

a>1

0

0

例如:

y=x

七.图象平移:

若将函数

f(x)的图象右移a、上移b个单位,

得到函数

yf(x

a)

b的图象;规律: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

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时间

x的总产值y,有yN(1p)x.

 

九、函数的零点:

1.定义:

对于y

f(x),把使f(x)0的X叫y

f(x)的零点。

yf(x)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

yf(x)在区间

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有

f(a)f(b)0,那么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

a,b,使得f(c)0,这个C就是

零点。

3•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

(给定精确度)

(1)

ab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

(2)求a,b的中点人§

(3)

计算f(xj①若f(xj0,贝U为就是零点;②若f(a)f(xj0,则零点

x。

a*③若f(xjf(b)0,则零点x0xj,b;

(4)

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若ab

,则零点为a或b或a,b内任一值。

否则重复

(2)至U(4)

必修2:

一、直线与圆

1、斜率的计算公式:

k=tanay^(a*90°x件x)

x2捲

2、直线的方程

(1)斜截式y=kx+b,k存在;

(2)

点斜式

y-

y0=

k(x-x0),k存在;

(3)

两点式

y

yi

XXi(、

(XiX2,yiy2)

y2

yi

X2Xi

(4)

截距式

x

y

i(a0,b0)

a

b

(5)

一般式

Ax

By

c0(A,B不同时为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li:

y=kix+biI2:

y=k2x+b2

li:

Aix+Biy+Ci=0

I2:

A2x+B2y+C2=0

重合

ki=k2且bi=b2

AiBig

A2B2C2

平行

ki=k2且bi*b2

AiBiCi

A2B2C2

垂直

kik2=-i

AiA2+BiB2=0

4、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Pi(xi,yi)、P2(x2,y2),贝U|PiP2|=•.%X22%y

|Ax°By。

C

5、点P(x0,y0)到直线I:

Ax+By+C=0的距离:

dJ——

v'a2b2

7、圆的方程

圆的方程

圆心

半径

标准方程

222

x2+y2=r2

(0,0)

r

(x-a)2+(y-b)2=r2

(a,b)

r

一般方程

x2+y2+Dx+Ey+F=0

DE

2'2

丄VD2E24F

2

 

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P(xo,yo)与圆(xa)2(y

b)2

r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d、.(aX0)2(by。

)2,

则d

r点P在圆外;

d

r点P在圆上;

d

r点P在圆内•

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2

r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10.

11.

(1)

dr相离

0;dr相切

0;d

r相交

0.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Q,半径分别为r1,r2,

O1。

2

ri

ri

「1

ri

圆的切线方程

已知圆x2y2

①若已知切点

XoX畑

外离

4条公切线;

外切

3条公切线;

r1r2

相交2条公切线

内切

1条公切线;

r2

「2

内含无公切线.

DxEyF0.

(Xo,yo)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D(x°x)

2

E(y。

y)F

2

0.

当(X0,y°)圆外时,x°x

D(X。

x)

E(y°y)

F0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yy°k(xx°),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

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

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直线AxByC0与圆(xa)2(yb)2

⑵已知圆x2y2r2.

2

①过圆上的P0(X0,y°)点的切线方程为x°xy°yr;

②斜率为k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kxr1k2

二、立体几何

(1)、线线平行判定定理: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1、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三)、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判定定理:

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五)、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七)•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八).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

(九)•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

(十)•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3)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

(十).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A

D

图形

外接圆半径

内切圆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