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704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docx

《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docx

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十、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一课时(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上课时间:

4/25

  累计课时:

38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3、84

  教学目标:

  、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有改变)

  、板书:

36×3

  请你口算出结果,板书:

=108

  继续板书:

36×30,问:

这题你是怎么算的?

360×3呢?

  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板书: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指出:

利用开始的算式,我们算下面的题可以更加简便。

  如果是36×300呢?

……

  是不是只能把其中一个因数乘10、乘100……呢?

  2、板书:

36×6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方法一:

直接口算。

方法二:

用108×2)

  问:

你怎么想到用“108×2”来算的?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所以想到积也乘2。

  比较两种方法算出的积,相等。

  看板书说一说: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

  像这样的改编算式,并用简便的方法算出结果你会吗?

  指名学生编题,并说说算的方法。

……

  改写板书: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3、看了这些题,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把刚才的算式倒过来看,发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几,积也除几。

  二、巩固练习:

  利用这个积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

  、填表:

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前两组以前学生已经练习过,重点交流最后一组:

  5乘4等于20,所以算80乘4等于320;

  5乘7等于35,所以算80乘7等于560。

  3、一种计算器的单价是38元,买4个这样的计算器要多少元?

买20个、40个、400个或800个呢?

  观察表,说说应该先算哪一格?

  算出38乘4后,问:

根据这个算式先算哪几个得数更容易?

怎么算?

  (算38×40,和38×400)

  然后算哪个?

根据哪个算式算?

最后算什么?

怎么算?

  指出:

有多个算式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选择更方便的计算方法、顺序。

  4、长江三峡的双线五级船闸是由5个闸室组成的,每个闸室的长是280米,宽是34米,这个闸室的水面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读懂题意后,让学生列式。

提醒:

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而不是米。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第二课时(用计算器探索商的不变规律)

  上课时间:

4/26

  累计课时:

39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4、85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这条规律。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方法。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结论的严谨性,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商不变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规律的具体内容?

  (板书: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利用这一规律,可完成的练习:

  分别指名学生说清楚每一格填写的时候自己是怎么想的?

结果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板书:

100÷50=

  让学生口答出结果,板书:

2

  

(1)问:

根据这个算式,你还能写出也等于2的算式吗?

  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分两块来写)(可能有的答案):

  200÷100=250÷25=2

  300÷150=210÷5=2

  400÷200=24÷2=2

  写得完吗?

板书:

……

  

(2)观察这些算式,说说左边这些算式和开始的算式有我们练习?

  (一题一题地说:

被除数乘2,除数也乘2,商不变。

  被除数乘3,除数也乘3,商不变。

  被除数乘4,除数也乘4,商不变。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吗?

  (可能一:

被除数乘几,除数也乘几,商不变。

  可能二: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

  比较不同的说法,认同更好的说法并板书: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3)观察右边的这些算式,说说与第一题的联系?

  (被除数除以2,除数也除以2,商不变。

……)

  用一句话总结: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揭示课题: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商不变性质(板书课题)。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情况下商是不变的?

  完善板书: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回到刚才的算式,结合刚才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算式补充提问:

  根据100÷50=2,写算式6÷3=2,合适吗?

为什么?

  根据商不变性质,完成填写:

  填写的时候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填写表格,填完后说说商为什么都是“6”?

  2、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分别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检查学生说的熟练程度。

  3、下面是新明乡三所小学购买计算器的数量和所付的总价,他们购买的计算器单价相同吗?

为什么?

  要学生说清楚自己的判断方法。

  4、南山村有36个太阳灶。

用这些太阳灶做饭,全年大约可以节约煤炭43200千克。

平均每个太阳灶每月大约能节约煤炭多少千克?

  学生列式后说说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再用计算器算出最后的结果。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商不变性质与上节课学习的积的变化规律分别指什么?

怎么更容易记?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一页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商的不变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第三课时(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上课时间:

4/27

  累计课时:

40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5、86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不变性质:

  分别指名说说商不变性质,强调“同时”、“相同的数”。

  最后是集体说。

  二、学习例题:

  、出示问题:

买过篮球吗?

多少钱一个?

  请几个说一说。

(有便宜的20元左右的,也有贵的100多的)

  老师板书:

篮球单价50元。

www.

  体育老师用900元去买篮球,可以买多少个?

(板书:

900元)

  你想到哪个数量关系式?

(总价÷单价=数量)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

900÷50

  2、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指名板演。

  讲评,注意书写是否规范等。

  观察该算式,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末尾都有0)

  考虑一下,能否利用商不变的性质,使它的计算更为简便呢?

  启发学生分别划去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一个0。

  思考:

这分别划去一个0是什么意思?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

  能不能把9后面的2个0都划去?

为什么?

(如果都划去,那就是被除数除以100,除数除以10,除的不是“同一个数”,所以不行。

  算完算式。

  比较两个算式:

后面的算式更简便。

但要注意开始写的时候是一样的,分别划去一个0后,商所写的位置不同了……

  3、店老板看体育老师买的篮球多,愿意降价为每个40元。

  现在请大家用新学的办法来算一算,指名板演。

  估计很多学生都会把余数写成是“2”

  补充要求:

验算(老师示范写验算的竖式。

  发现问题:

880+2=882,应该是880+20=900(元)

  寻找原因:

新课

  标第一网

  除法竖式是没错的,但是在写横式上的余数时,因为余数2是写在十位上的,所以要写成“20”

  我们前面学习的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不变的是“商”,并没有说“余数”,看来余数是会变的。

  三、完成想想做做:

  、根据450÷30=1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指名分别说所是怎么想的?

(如第一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是15。

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表达。

  2、口算下面各题。

  要求学生用今天学的简便算法进行计算。

(如第一题:

想32÷8=4,分别把后面的1个0划掉。

  3、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分别让学生说说理由:

  第一题:

被除数除以100,除数除以10,没有除以同一个数,所以商变了。

重新计算得:

190

  第二题:

竖式是对的,有余数,要注意余数所在的位置是十位,所以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写成“30”

  四、学生作业:

  完成第4题

  第四课时(练习七)

  上课时间:

4/28

  累计课时:

4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7、88

  教学目标:

  、基于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积的变化,以及积不变的规律。

  2、基于商不变性质,进一步学习商的变化规律。

  3、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建构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

  简单整理:

  前三节课,我们分别学了:

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性质,简算(板书)

  分别说说“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性质”的具体内容,并写在作业本上。

  完成练习七:

  、直接写出各题的得数。

  观察两组算式,分别说说里面用到了什么知识?

  再依次分组指名说说具体是怎么想的?

  (如第1组: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3,积也乘3。

……

  左边的题是以第一题为参照的,右边的题分别以左边的题为参照更简便。

  (第2组: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商不变还是37。

……

  左边的题以第一题为参照,右边的题以111÷3为参照。

  引导学生要灵活选择适合参照的算式,使计算更简便。

  2、先算出左边各题的积,再填写右表。

  学生填写完后,交流:

下面的4题都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有变化的,你觉得哪几题的变化比较简单?

为什么?

哪几题变化有点复杂?

你是怎么记的?

  指出:

积的变化分两种,一种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此时积的变化和那个变的因数一样变。

另一种是两个因数都变,一个乘几另一个乘几,积就要乘两个数的积。

  3、那积有没有不变的时候呢?

看第3题:

  说说第1组因数是如何变的?

积呢?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利用这个发现说说下面两组题因数的变化,所得的积。

  4、直接写出得数。

  分别选几题指名说说是怎么思考的。

  5、在作业本上完成第5题。

  交流你有什么简便的方法?

  6、学生读题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交流并板书:

100÷20=5(次)

  200÷20=10(次)

  400÷20=20(次)

  500÷20=25(次)

  观察这些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