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741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下载.docx

《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下载.docx

4、服务业继续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十一五”以来,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和城市新增劳动力大量进入服务业领域就业,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地位。

2010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483.69万人,年均增长7.2%。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由2005年的18.3%提高到2010年的20.6%。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新增从业人员128万人,其中服务业领域新增78.29万人,占全社会新增从业人员的61.64%。

5、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

“十一五”以来,我省服务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立体交通干线建设加快推进,贵州作为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渐恢复,旅游、信息、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

2010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1.3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1.98%;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7.09%,比2005年提高13.5个百分点。

6、服务业对地方税收收入的贡献不断增强

随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服务业提供的税收不断增加,成为全省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

2010年,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361.02亿元,同比增长38.48%,比2005年的104.18亿元增加了256.84亿元。

服务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33.16%上升到2010年的43.19%。

(二)发展环境及有利条件

“十二五”期间,我省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充满着各种挑战,但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

1、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

随着我国对内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省面临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及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

为我省服务业加速对外开放,获得更多的投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人才和产品市场等发展资源创造了条件。

二是东部地区产业整体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地区经济合作日趋紧密,区域经济协作不断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积极推进,为我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区域协作的新机遇。

三是国家先后出台和批准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和规划,第一次将服务业列入重点专项规划编制范围,启动了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等等,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和规划基础。

四是贵阳市获国家批准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将有力地促进贵阳市服务业加快发展,对全省服务业发展具有巨大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给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服务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2、工业化加速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累计工业投资总额达到15000亿元以上,力争2015年实现全省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以上。

同时,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园区的集约化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到2015年,建成10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园区,其中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的产业园区10个,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产业园区20个。

我省工业加速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信息、物流、技术、金融等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围绕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产业园区建设的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会展交易、电子商务等服务业的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3、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城镇化率将达到40%,贵阳市及8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805万人,五年累计转移富余农村劳动力250万人以上。

同时,力争“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五年翻番。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聚集,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住房、交通、通信、医疗、文教娱乐服务等方面支出比重提高较快,反映现代生产方式、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驱动和迫使传统服务业更新换代、规模扩张,为服务业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发展水平提供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4、交通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以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为标志的现代交通运输干线规划建设和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及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将大大改善省内交通和物流条件,为直接推动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等服务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正在建设的厦蓉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贵州境)和贵广快速铁路,将成为我省乃至西南地区通往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长株潭地区的最便捷通道。

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长沙经贵阳至昆明客运专线、渝黔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成都到贵阳快速铁路的建设,将形成一个以贵阳为中心,从五个方向辐射连接周边各省会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快速铁路系统。

贵州在国家由东至西的梯次发展战略中的交通枢纽区位将得到加强,并确立在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中心地位。

为加强与珠三角、川渝、长株潭等区域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提供条件。

为大规模区域中心物流园区、区域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物流平台的建设奠定基础。

5、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快速增长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服务业发展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随着工业化专业化分工和企业内部设计、物流等外包趋势的发展,专业工业设计、信息咨询、会计服务、管理服务、通信服务、技术鉴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为我省进一步加快研发、设计、金融、信息、培训、物流、广告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6、信息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促进我省服务业加快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服务业创新步伐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服务业将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知识、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将逐渐占据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为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创意动漫等新兴服务业创造广阔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我省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

(三)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我省服务业发展仍显滞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整体实力弱,发展水平低

尽管2010年我省服务业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达到4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但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仍仅为1.26%,低于人口所占比重1.59个百分点;

人均服务业增加值5663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4.41%,服务业发展基础仍显薄弱。

2、区域发展不平衡

贵阳、遵义、六盘水三市服务业增加值总和占全省的54.3%,贵阳、遵义、六盘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4.1%、44.3%和33.1%,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传统服务业占比依然较高,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乏力。

3、现代服务业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业发展支撑作用弱,就业贡献度不高

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

文化创意、动漫产业、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尚未形成竞争优势;

服务名牌匮乏,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

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完善,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创新能力较差。

服务业就业比重偏低,就业贡献度不高,201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仅为20.6%,远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

4、受体制机制制约,市场化程度不高

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没有彻底扭转,对服务业发展规律、路径和手段的认识有待深化。

改革尚不到位,部分领域长期垄断经营或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一些歧视性和限制性政策依然存在,生产要素的市场定价机制和途径尚未真正形成,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不足,资源优化配置不够,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阻碍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环境尚不宽松,硬件条件、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消费环境及执法监督尚需优化和规范。

二、基本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围绕“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以扩大规模、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为目标,以扩大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服务发展布局,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强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动协调。

强化政策对服务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业的协调竞争力,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基本要求

――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把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结合我省工业强省战略,顺应工业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细化,以工业的中间环节分离和向两端延伸为突破口,一手抓先进工业,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建立高效配套的生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和商务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

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加强政策引导,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新兴服务业规模化,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推进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业态转变,实现传统服务行业的高质化和现代化。

――创新发展模式,激发资源活力。

以信息化为引领,加快现代技术、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推广应用,促使其在服务领域的渗透、转化;

深入挖掘特色服务资源,推进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和多样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丰富服务产品,提高供给水平,吸引和聚集服务需求,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加强城乡统筹,增强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载体作用,利用生产要素和人口密集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

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

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协调发展。

――开放带动,拓展空间。

着眼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主动承接国内外服务业转移,积极吸纳发达地区服务消费,加快资金、人才、管理、品牌等优质要素的引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资源组合,拓展市场空间,增强竞争实力。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服务业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形成服务业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和自主成长能力。

政府通过实施宏观调控和产业引导,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培育市场需求,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通过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努力把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成为服务业重要增长极,旅游业成为全省经济支柱产业,传统消费服务业进一步改造提升,拓展新兴消费服务领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业产业结构,使贵州成为西南出海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和物资集散货运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流通中心,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5年达到3800亿元以上,突破45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5%左右;

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740万人,年均增长8%以上,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以上。

力争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具体目标:

――结构优化目标。

生产性服务业与特色优势产业和先进工业融合更加紧密,生活性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战略支撑产业。

力争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左右。

――功能完善目标。

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现代服务业态和服务产品种类多样,服务工农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功能更加完善,消费性新兴服务业得到进一步拓展,传统服务业产业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服务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载体建设目标。

培育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层次较高的服务业聚集区;

培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

重点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着力推进贵阳市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区域服务业中心。

――体制创新目标。

引导推进服务业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创造包括融资、用地和税费政策以及财政体制等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切实提高服务业开放合作水平。

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形成科学的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专栏1“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2010年

“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

2015年

“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长(%)

属性

1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2163.58

15.6

3800

12

预期性

2

服务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

47.10

[6.4]

45.00

[-2.1]

3

服务业就业比重(%)

20.6

[2.3]

25.0

[4.6]

4

服务业从业人员(万人)

483.69

7.2%

740

8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482

19.56%

3249

17

6

旅游总收入(亿元)

1061.23

33.4%

2200

18

7

接待旅游总人数(亿人次)

1.29

2.2

13

旅游产业增加值(亿元)

276.9

650

16

9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75

240

20

10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222.44

390

11

现代物流业增加值(亿元)

320

600

注:

服务业增加值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内为五年累计数。

三、发展重点领域

服务业发展重点是: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延长产业链,推动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促进就业,着力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1、物流业

力争到2015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降低0.8个百分点,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和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技术先进、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新格局。

充分发挥贵州航空、铁路、公路立体交通网络优势以及西南出海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的综合辐射功能,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显著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益,促使货物运输经济性和高效性、城乡客运便捷性、运输安全可靠性取得全面进步。

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

到2015年,以贵阳为核心,以地级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建成一批物流园区,初步形成省级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梯次结构,贵阳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进一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遵义、六盘水、毕节等城市建设成省域重要物流中心,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市发展成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

加快发展产业物流,重点建设煤炭、重要矿产品、成品油等物流体系;

粮食、食盐现代物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医药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地产药材物流体系;

机械、化工、汽车及零配件等工业专业物流体系。

积极发展保税物流,争取国家保税物流中心试点,加快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完善保税仓库功能。

加快发展快递物流,构建较为完善的快递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信息平台,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核心,显著提升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水平。

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成一批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社会物流信息化。

引导企业间的物流合作,实施市场化的重组,重点推进省物资集团、商储集团等国有传统仓储运输企业改制、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以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共物流区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辅助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切实做好贵阳市和都匀市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业发展。

2、金融业

紧紧围绕全省扩大投资规模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继续深化金融市场体制改革,不断壮大和完善金融机构经营实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现代金融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作用,着力增强和提升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力争到2015年,全省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

完善金融管理和协调机制,引导和促进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继续推进“引银入黔”工程,引进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和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人才参与我省经济建设,发展壮大金融业;

积极促进金融机构在省内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服务创新,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加强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促进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推进地方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

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组建贵州银行,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担保机构,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

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引导和支持地方商业银行有效处置历史包袱和化解经营风险,增强经营实力,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

督促农村信用合作机构深化改革,积极支持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试点工作。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我省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促进金融机构研究制定科学的贷款评审办法,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信贷产品,扩大消费信贷范围。

大力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最大单一般持股比例放宽到30%,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范围,允许有条件的公司在省内跨地区经营。

到2012年小额贷款公司覆盖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特区),业务向乡(镇)延伸。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民营经济主体创业发展。

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中期票据、集合信托计划、集合短期融资券等。

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股权交易和创投资金退出提供服务。

加大证券市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支持地方证券机构做大做强,努力成为西南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券商。

继续加强企业上市资源库建设和运用,积极培育和扶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上市融资。

支持贵州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优势。

加快发展保荐券商、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建立和用好后备上市企业资源库,培育和扶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争取进入主板或创业板市场。

鼓励中小企业上市,将拟上市企业纳入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范围,优先办理上市或再融资手续,到2015年力争全省新增上市公司20户以上,累计实现200-300户优质企业进入上市后备资源库。

促进保险市场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积极引进保险金融机构,加快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争取设立一家地方保险法人机构。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发展商业性和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作用,支持省、市(州、地)担保机构向县(市、区、特区)延伸。

支持和鼓励县(市、区、特区)、乡(镇)设立担保机构,省、市(州、地)设立政府出资的再担保机构,为县(市、区、特区)、乡(镇)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业务,增强其担保能力,积极探索开展融资性担保、工程担保、财产保全担保、经济合同履约担保、融资租赁担保、信托计划担保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