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694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为此,我尝试以分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合作意识,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来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状,解决“高耗低效、缺乏有效教学策略”这一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努力寻找最适合本校师生的教学模式,形成有效教学策略,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

分层教学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同时,老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内动力。

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

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

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幸福”的成功愉悦。

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去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具有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潜能。

自我意象学认为:

发现、了解和掌握人的自我意象就能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潜力,从而带来更多的成功。

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而在于学生的“自我意象”。

所谓“自我意象”是建立在自我信念基础上的自我评价。

有些学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体验了很多成功,得到了很多肯定和赞扬;

失败的学生恰恰是因为体验了太多的“失败”。

要改变学生“失败的自我意象”,就得让学生战胜失败、多体验成功。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现有的认识发展水平为出发点,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在不断地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适当的困难,使学生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克服困难的机会,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失败与成功的亲身体验,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保证。

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应该在分层教学的多个层面都有相应的要求。

三、实验的主要目标

1。

实验总体目标:

(1)通过实验,有利于全体学生各有所得,共同提高。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素质。

(4)通过实验,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实验具体目标:

通过分层教学实验,使多数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起点,增加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改变学困生“陪读”现象,增强学习自信心,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优秀生吃饱、中等生进步、学困生合格的目标。

四、实验步骤及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

(2009年9月-2009年10月)

新生入学后,通过问卷调查(见附表1)的方式,我了解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状态等方面的信息。

我发现我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基础不扎实、成绩不理想;

听课、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问题;

欠缺一些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培养的数学能力;

没有与老师、同学主动交流的习惯;

学习态度较为被动。

但同时通过调查也反映出:

大部分学生对于高中的数学学习是有期待的,愿意把高中作为一个新的开始,学好数学。

更可喜的是,在我校大面积的学困生的包围中,仍然存在一小部分能学习自主性强、自觉性高的学生,虽然这样的学生在我校并不多,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完全可以为树立良好学风可以起带头作用。

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决定选一个班作为分层教学实验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另外两个班作为对比班。

在实验班将学生分层时,我主要考虑两方面标准:

1、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

2、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分层标准。

根据这两个标准,我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

分层的同时我设立了学生分层档案,目的在于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有利于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

2.实践研究。

(2009年10月-2010年1月)

在一切就绪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我主要进行了这几个方面的分层: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现行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除了安排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外,也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辟了“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

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要求,可以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

如在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

②能够直接应用公式求常见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较高教学目标:

①能够独立推导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②使学生掌握表面积与体积公式的一些常用技巧,会将简单组合体分解为常见空间几何体去寻求难题的解法。

要求A层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层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层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备课分出层次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

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

分层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备课,配备资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比如,在大多数题目相同的基础上,再增补几道检查不同层次教学效果的题目,依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

C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

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线面平行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C层学生能说出线面平行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证明;

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线面平行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A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3)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

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

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

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

同时采用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

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4)作业练习分层

如果说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本手段,那么作业分层就是分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很多学困生在课堂上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能听懂课,回家却有可能因为力所不能及的作业而再次遭受打击,产生“失败的自我意象”,并可能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

因此,我摒弃过去一个班级同样作业的做法,作业分必做和选做,C层学生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

B层学生作业本必做、同步必做、练习卷选做;

A层学生作业本、同步、练习卷必做,提高题选做。

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其中一或两类。

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5)测试、评估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

每次测试我都会针对不同层次,设定不同标准,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先自己改错,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到自身知识仍存在漏洞的地方,互相取长补短。

然后再对这部分未达标学生进行测试,对比前后两次测验的成绩,评价时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发展变化,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

谭嘉琦同学的进步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的成绩在入学考试中位于全班倒数第八。

在多次测试中她都需要重新测试,在反复的练习中她逐步提高了成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她的数学成绩位于全班第七名。

这对她的鼓励很大。

从此,上课时她总是认真思考,主动发言,作业质量也逐渐提高,她在周记中写道:

“我终于找到了学数学的方法。

”因此,在期末考试中,她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标定为A层中的前三名,虽然这对她来说还是很不简单的,但起码她能挑战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有所要求,有了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这正是我所期望看到的结果。

伏尔泰说:

“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出来日的远景。

”分层测试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的潜能,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6)课后跟踪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①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

由于我校学困生所占比例大,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就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

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②强化A(B)层辅导,提优拔尖。

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

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其个性特长;

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3.评鉴分析。

(2010年1月-2010年2月)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后,我将不同教学模式收到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及研究,列表如下:

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成绩统计(表一)

统计项目

实验班

对比班

差值

平均分

68.6

62.3

+6.4

优秀率

及格率

16.2%

1.6%

+14.6

离散度

19.5

14.9

+4.6

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到:

在其他因素所起作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实验班的平均分以及及格率明显高于对比班。

从表中看到,实验班的离散度略高于对比班,说明实验班的两极分化情况不可忽视,部分C层学生没有适应分层教学模式,仍处在班级的末端位置,没有感受到进步的成功。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增加对C层学生的关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C层学生的数学成绩的目的。

通过柱状图可以看到,两个班的学生都集中于40-69和70-89这两个分数段,不同的是实验班在这两个分数段的分布较对比班均衡一些,这也正是实验班平均分高于对比班的原因。

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分层教学通过学生分层,掌握学情,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通过目标分层,把握全体,共同提高;

通过教学内容分层,顺利达到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通过任务分层,使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得到应有的训练,从而取得进步;

通过评价体系分层,使学生得到合理的评价,感受教育教学的公平,以及教师对其的激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4.修正方案再实施。

(2010年3月-2010年7月)

经过第一学期的实验,分层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我继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的信心。

我深知分层教学模式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收到效果,因此我在第一学期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修订研究方案,在第二学期继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从第一学期期末八区统考情况来看,实验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离散度大,即两极分化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摸清几个成绩处在末端的C层学生的心理,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在课堂上跟不上,有畏难心理,看到周围同学都能学好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

在了解原因之后,我策划了“A+C”活动,即在分层之外,让A、C两层学生自由组合,A层学生充当C层学生的小老师,负责监督和帮助C层学生的学习,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两次期末统考成绩对比(表二)

上图是实验班和对比班参加的两次期末统考各分数段分布情况,可以看到:

实验班低分段人数大幅度下降,0-39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所占比例从8.1%下降为2.8%,而40-69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所占比例更是从43.2%下降为13.9%,说明C层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

而A层学生在帮助C层学生时,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成绩也有所上升,优秀率从无到有,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五、实验的主要成果及评价

实验成果:

两次统考成绩对比统计图(表三)

第一学期

期末统考

+6.3

+14.6%

第二学期

91.1

84.0

+7.1

2.7%

+2.7%

48.6%

46.6%

+2.0%

20.3

20.8

-0.5

变化量

22.5

21.7

+0.8

32.4%

45%

-12.6%

0.8

5.9

-5.1

两次统考成绩对比图表

从表三可以看出: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平均分都有大幅度提高,对比班的及格率增幅超过实验班,但这是因为实验班的及格率本身就比对比班高。

对比离散度,实验班的离散度变化量为0.8,而对比班的离散度变化量为5.9,这说明实验班的两极分化状态有了明显好转,也间接说明了实验班的平均分提高是因为C层学生的整体提高,说明分层教学对C层学生是有效可行的。

二、实验报告评价

报告优点:

作者采用课堂上分层学习、分层留作业、分层单元达标的教学手段以及以优带差的培养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

我以为共有以下几点优点:

1)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目的更加具体,对各层学生的要求也更具体,以往课堂上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级分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由于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的教学措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并且充分认识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特别是处在C层的学困生们,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3)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成绩的对比,我发现:

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懂,学得会,作业能完成,这就形成了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4)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分层教学的实施,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的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从简单的灌输型转变为“以导为主”的“导教型”,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品味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教学切实面向每一个学生。

同时,教师为使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必须认真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因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报告不足:

此方案也有以下某些不足,例如,教师的备课量增加,批改作业量增加;

学生往往需要抄不同层次的作业。

有时作业会抄错;

有时A类学生的作业量无形之中增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其他学生;

有的学生的自觉性都不是很高或责任心不是很强时,自己的作业都难保证正常完成,更别说是辅导C层学生;

有的C层学生是行为很差,游离于教室、课堂之外不合作等等。

我觉得有以下可以改进的地方:

第一,教师要善于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中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要求、方法和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最大限度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要注意C层学生的心理不良反应,掌握教学主动权。

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C层学生在班里显性化,有可能会背上心理包袱,学习态度消极,自由散漫。

教师必须注意观察,留心C层学生的反应,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耐心进行心理辅导。

同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踊跃上进。

三、自己撰写实验报告:

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一、课题实验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全省广泛开展了新课标的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出发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发展、解决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从未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体现在:

1。

各人对有价值的数学理解水平存在差异。

2。

对每个人来讲什么样的数学才是必需要的,往往因经历、环境、前途、理想的差别,而需求不同。

3。

特别是不同的人应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差异促使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不断叠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一)理论依据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学习心理学指出: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是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经验的清晰度、学习动机在新的学习中起重要作用。

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已,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就能使好、中、差学生都得到发展。

3。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法”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等都在理论上说明了“分层教学”的科学性。

孔子认为人是有区别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个别差异(《论语•雍也》),在基础上有“入门”“升堂”“入室”的不同进度(《论语•先进》),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不同态度(《论语•雍也》)等。

我国教育经过几千年发展,在学习上人的个体差异已经得到确认,“因材施教”已经作为教育学上教授的教学原则之一。

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在恰当的条件下,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等生。

4。

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学者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是高效的、低效还是无效的。

学生获得什么样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引起学生的有效教学,它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要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教师要能够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知道自己学习什么以及怎么学习,这样目标既要有共性目标也要有个性目标。

三是采用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由于生活经历、理解程度的不同,采取的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

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具体进步与发展,关注不同层次的发展,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实验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的使用: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坚持“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

一要根据学生成绩的实际确定教学层次和教学起点。

在分层时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二要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分层次教学的目标、内容、作业、考查。

以使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

三要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和学校教育资源实际确定分层次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控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模糊性原则

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

教育公平的原则

分层教学首先要面对一个分层后学生、教师及家长如何看待分层的问题,对分层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

分层教学正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服务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不适合的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