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624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

学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平均分也是一个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学生知道什么叫“同样多”。

能容易地解读什么叫平均分,并根据分的结果来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但学生对于“份数”与“每份数”的概念容易混淆,把几个物体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求每份的个数,有一部分群体会用乘法口诀来解决,但也有一部分群体会比较困难,对个体而言,平均分的方法比较单一。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

(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

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

我们来帮助二

(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请各组为二

(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

(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

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

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

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

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

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

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

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二的第1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

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

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二的第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教学反思:

课题二:

平均分的认识

(二)

教学内容:

巩固“平均分”。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平均分”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二次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本部分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

一、复习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

这两句话一样吗?

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

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分?

2.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

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

够分吗?

教师:

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独立完成后,问:

你是怎样想的?

(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

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

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

(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平均分二

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份是4人;

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课题三: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首先通过分东西,了解了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学生通过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

本课在学习“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

除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分的竹笋是几个?

(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

(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

(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12÷

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

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

15÷

3=5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平均分给几个人?

每人分几块?

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

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

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

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

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

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除法

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课题四: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在充分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应该不困难。

1.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

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

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

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

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

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是怎样?

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

20÷

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

4=5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

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

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每堆几个小圆片?

可以分成几堆?

(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

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

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

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20÷

被除数除数商

课题五: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

教科书第18页例1,练习四的第1~3题。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会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学习了乘法和除法,本课为学生创设环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注意指导互相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4×

3=2×

5=3×

3=

2.填空。

()=43×

()=64×

()=8

()×

3=12()×

4=205×

()=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1.引出除法算式12÷

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

(1)个问题: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

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

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

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

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

(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

商几?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

求12÷

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1.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四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

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

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促使学生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

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

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4

想:

3和几相乘得12?

三(四)十二,商是4。

课题六: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习内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时,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先解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需要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除法算式。

由乘到除,帮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接着,让学生完成除法计算。

此时,允许学生讨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计算。

最后,组织学生交流,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

学习过程:

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诀。

2.二()得八二()一十()六十二三()得九()三得六三()十二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38÷

4=2

12÷

3=4l2÷

6=2

4.让学生观察练习五的第1题,并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2题请学生先从鸽子归巢的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

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

6.第3、5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7.第4、7题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练习。

8.第6、9题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以学生的板演为主

课题七、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以及除法的有关知识,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情境以利于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

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

15人做游戏。

)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出示图片:

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

)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

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3=5(人)15÷

5=3(组)

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

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

(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15÷

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

又来了3个小朋友。

)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