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客体关系听课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106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小龙客体关系听课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李小龙客体关系听课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李小龙客体关系听课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李小龙客体关系听课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李小龙客体关系听课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小龙客体关系听课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李小龙客体关系听课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小龙客体关系听课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小龙客体关系听课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3.驱力和情感释放

管理愤怒,享受性

经典和后现代

界限

经典:

针对神经症,界限感好

后现代:

共生---个体界限重要否则不成熟依赖

中国人家族观念重,界限不清

教子用成人方式对待,完全占用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五四运动,文化反击

有空间成长自我才能社会化

超我与养育者

超我压抑是精神症的根源

客体关系投射垮掉的一代,空虚,无聊,有对社会抱有希望

一个孩子痛苦,有对妈妈充满希望

《城堡》对社会幻灭

前俄与俄期

三岁前,时间提前,情景相似

结构模式缺损模式人格

神经症,毛坯房

移情

内部世界

弗:

摇摆于内外,诱惑理论

客体:

一个人情感指向灌注的对象一个主观的对象

可以是人,物地观点等

区分两种关系,人和客体的关系

人作为客体倾诉—对方接受部分或完全---怎样反应接受状态---反过来对对方---形成影响—关系

物,布熊,为信念献身讲话投射倾诉的单向

倾注的情感,存在

对象:

物品的客观存在,不被投射污染,真实本然存在越把这个人当成我的客体他越失真

对象化程度越高,客体越低

1.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去认识了解,不加个人偏见,把这个物作为对象

2.不管你本来的什么样,我想成为什么样什客体化的极端就是精神病人的妄想

部分客体和整体客体

婴儿生下来,眼里只有乳房逐渐把乳房和妈妈整合为一体,

两种区别

1.物品的空间存在

2.属性的区别好坏

外部客体与内部客体-自身拥有课题的方式,心里想的客体的样子,情感的投注,课题的表征,失真

表象:

感知觉基础上综合的描述

一个真实的外在自身存在,本然的样子

自体:

一个人特有的区别于他人的特质

自我:

内心的人格结构,每个人都有,功能不一样自体包含自我

比昂评克莱因,很多人都有天分,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人格力量来支撑,她独特的性格,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强烈的进取心与他的天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无论顺逆能持之以恒地去做事,把天才发挥到极致

分析师天分热情可以支撑的人格力量

自身的人格厚实能做到什么程度,病人有可能到什么程度

克莱因老弗比较

1.本能

克莱因认为人有本能,接近弗

爱的本能:

整合

死亡的本能:

老弗,肉易坏,石头,无知越简单,稳定性越高,物质回归

克莱因:

破坏性能力,分解

2.克莱因:

重视幻想,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东西,即内心现实,不必纠缠于真实,背后要说什么奥特曼对应内心的东西,触动内心世界

3.本能和客体

克莱因进了一步把二者联系起来

老弗在个体范围内谈

4.内外部客体

5.分裂

克莱因:

婴儿生下来没有整合能力时,他必须把不同属性的东西分开

把人心的状态区分为两个位向

偏执分裂位向:

1-6个月

抑郁位向:

6至12个月

两者反复纠缠

业余,专业治疗师的区别:

持续。

恒定的状态

偏执分裂状态和整合能力有关

半岁内象精神病状态,没有整合能力

区别好坏

分别把两种情感投射到客体中去

 

案例一

男为家付出多,无回报,为妻弟做事不让妻子知道,边界不清

自恋

1.困惑

2.人格脆弱

和家人没有设置立字据分离焦虑无法分跟早年强烈的丧失有关

丧失客体的回应,在心中早出一个理想的客体,理想的客体在心中和他建立理想化的亲密关系

需要重建母子关系,咨询师要准备好接受投射的正负性情感,不会是和风细雨,自恋的人心中又狂怒,害怕亲密关系

犯罪是成长的需要

咨询师想诊断其为精神病

1.贴标签

2.一咨询师身份和来访者谈

精神科关注有没有妄想,只做症状的归类

心理科关注深度工作为什么有这么多心里内容

对来访者又爱又恨,问题不想碰

感觉来访者难以交流

咨询师关注的是自己---自己的心静下来,处理好自己的情感创伤性的负性的

来访者的症状是语言

背后是悲伤,愤怒,创伤

宣泄—情感

帮来访者展开情感历程,处理亲密关系的有问题的模式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模式

宁可受虐,也比没有关系好

幻想,幻听幻觉是原始的精神内容的投射

创伤说的越清晰,内心越安宁

说话的张力,一生气就大骂缺少现实感

宣泄不仅是事件还有感情的唤起,一旦把内心压抑的东西表达出来,就会轻,说出事带不出感情可能附着在不相干的事上爆发

案例2

女20多岁未婚与未婚夫分手,父亲是军人从小严厉军事化训练性侵一夜情

一个人不用说话,潜在的东西已经说出来

沉默

怎样观察把握处理

1.整理

2.体验

即便是对抗,来访者内心也很焦虑,不要急于开口耐得住已非语言形式去触摸

咨询师的理智化,情感卷入不愿不敢展开内心的历程

来访者让你印象最深的是?

干净,清瘦,不性感,漂亮

女孩,虚幻,不真实

咨询师内心对理想化的女人的期待,理智上让女孩变得女人味,反移情

1.这些记忆是否有创伤性的回闪

2.有没有回避冲突

有噩梦吗

内心回闪

对类似场景的回避

1.如有创伤性应急反应先处理创伤后人格成长

2.父虐待

孩子的性幻想

孩子遭受多重痛苦

家庭秘密

努力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

原始爱的需要,不得不相信背信弃义者

滋生倾向与施虐者认同

永远都是我的错,偏离扭曲的自我形象

成年后

情感不稳定

对亲密关系恐惧

易受伤

内投射,整个父亲

外面强大的人人格虚弱反向形成

原始的恐惧愤怒客体爱的缺失,人格缺损

超我破裂,没有道德感

自我功能碎裂

男43岁,已婚两年,与妻子吵架,妻子打闹素质差关注妈妈很少提妻女,找过很多女友,挑来挑去花了眼,对不起妈妈,对孩子没印象

来访者反复要求咨询师给与注意

婚外情怎么解决

你来前和人讨论过的解决方案列出来,这个是有方法,但咨询师也不是神

你来是想我帮你确认怎么办,你的生活真的需要我帮你去确定吗?

动力学解释

1,愤怒

2,匮乏

3,挫折承受力低

自我功能隐身,帮来访者调动出来,前提是内心要有可用的资源,自我要面对这样一个处境

理解来访者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自己

来访者反复出现的东西要分析为什么

咨询师内疚是和来访者关系的重要线索,来访者要求在咨询师心中激活,可能是他和母亲之间关系的状态

母子关系

恋母情结:

人格结构形成

母子关系的两个记忆

1.弄坏玻璃,母带他去陪

2.捡到五分钱,上交

崇拜妈妈

情感倾向关系范本

讨论负性情感多

孩子受欺负回家妈妈怎样?

孩子需要完全的保护,无条件的支持,然后才能回到现实,看是非

情感与现实冲突

妈妈缺乏共情,无法对孩子的情感作出反应回应的是孩子的行为,规范

内心缺少爱,关注和安全感

让咨询师说说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好极了

孩子这么好,关系这么融洽常态的攻击性哪里去了?

听到完美的描述就紧张

来访者对两个女人两种情感对好坏妈妈的投射,原始情感

妻子坏妈攻击

母亲好妈爱

感情上接近远视分裂,单面向,没有整合的东西

潜在的愤怒,如妈妈缺失谁来担当?

1.转到咨询师

2.转到母亲

咨询师和来访者状态

防御

理解或消除

如消除怎么办?

准备另一个防御

神经症防御不是太原始

人格成长提升难

用到什么程度,看情景

核心情结:

对母亲的愤怒攻击

案例二

女精干漂亮再婚丈夫关系不好拒其女进门儿子19岁像小孩子什么都不做上网,已咨询20多次

咨询师和来访者没有情感卷入,疏离

来访者自恋

两人的控制性冲突或咨询师被来访者控制

咨询师没感觉想不起自己做了什么

后面有压抑

咨询中一个超常态的现象

每次治疗都有所有触觉打开呼唤起内i想你的反应,对来访者观察理解,咨询师内在状态的流露。

咨询师的外部进程

内部进程

和人格状态有关

情感多强,防御多强

1.共情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能力,无法感受对方的情感,共情的极端是慈悲

来访者认为都是孩子的错,没法理解孩子的错,只理解自己的愿望坍塌,不理解孩子为何这样做

孩子的情感东西得不到回应,无法形成共情能力,自恋的人有一个理想化的东西在,只和他建立关系,持续没有别人,因为早时候寻找亲密关系,持续没有回应使得无法和妈妈联结,无法从妈妈感受回应引起的情感反应,无法在妈妈的感受中存在,镜像,我作为孩子在妈妈心中是什么样子

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只能感受理想化客体的部分,把任何人放在这个框架中,“我高兴,你也高兴“

2.丧失导致的匮乏

要证明活着,存在只有抓住正中感受,折腾儿子,没有情感,空虚

3.人格碎裂

片段无结构

好坏无法整合无法持续恒定在生活中无法稳定

过度的爱控制自恋

匮乏要填充,吞噬

我要把你变成自体客体情感剥削高利贷控制

共情不能移情镜像化移情医生要阻挡来访者把你塑造成一个理想化的状态,你越好,他越好代表他自己,全知全能,无所不能,要求高

碎裂

神经症会内省

人格障碍好坏交替对咨询师没有一个确定

例三

来访者转移的东西是一回事,你认为来访者转移给你的是什么又是另一回事

来访者说急躁的时候回想起咨询师

在急躁的时候很痛苦,你想到一个人能陪伴你,你能想到我,我很高兴,愿陪伴你。

偏执分裂

病理性碎片

怪异的客体

妄想:

把这个属性投射到外部对象上之后,形成一个外部碎片只是客体很小属性,其他的属性都没在那里

好坏全无概念好母亲对应好孩子

坏母亲对应坏孩子

在分裂状态下形成的客体表征要走向整合

边缘人性总认为

医生好或不好

自己被爱或被审判

偏执分裂中自我的分裂

分裂到成年阶段延伸到生活中所有的方面,作为一种原始的情感模式行婚姻等

好关系中好我

坏关系中坏我

全好或全坏病的轻

偏执分裂位向的防御机制

指标

1.处在这个时期的婴儿的焦虑来源

对迫害,理想客体自身毁坏的恐惧

关键:

婴儿在这个阶段向外部对象和自己内部的客体表征投射了自己内心的破坏性情感,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的投射

害怕外部世界的毁灭,其实来源于内部的破坏的投射

2.情感

焦虑

恐惧

原始焦虑

没有结构性无形状无法描述混乱

弥漫

严肃的神经症性特征

强烈性吞没性无法控制

客体关系主要指和部分客体的关系

好客体好关系

坏客体坏关系

投射

理智化

投射认同

抑郁位向

6个月-12个月

害怕客体的丧失

两走向:

1.左重退回偏分

2.右体验-丧失能消解恐惧,面对客体的丧失

六个月以后婴儿的整合能力增强

1.从部分客体变成整体客体

空间

妈妈和乳房等于妈妈

属性

好妈妈坏妈妈整合

2,情感的转向

爱和恨同时指向一个对象,一个客体

这种状态会引发焦虑

担心我攻击过他,他会离开我,丧失内疚

抑郁症:

对丧失的恐惧,丧失感,使处于内疚感,自我攻击整合能力的形成意味着自我的形成,分清自我和对象的界限

三个阶段

1,是

2,拥有

3,不是

在恋爱过程中自恋依赖性

1.否认客体丧失

强度不能太大,让其崩溃前提是好的客体关系存在帮助她去体验这种丧失支持他否则会崩溃退回偏分

爱是客体中的重要成份能整合化解恨

2.体验客体丧失

整合体验带来的哀伤,把病理性哀伤变成正常哀伤,抑郁位向的防御机制

3.焦虑来源

认识到依赖,害怕冲动性会毁掉照顾者或者造成敌对关系

咨询师内疚

负罪,失望抑郁嫉妒贪婪

依赖于课题的同时,知道了整体客体

主要防御:

1.补偿

2.否认攻击性的冲动

3.攻击型转向内部

4.升华抑郁

5.分裂

来访者问咨询师这个想法好不好

1.对或不对

2.你为什么问这个

3.你在玩一个游戏,确定不确定

强迫性重复,攻击妥协

超我

老弗

孩子一出生就有超我,起源于投射和惩罚的需要相对自己投射的攻击性引起的内疚感和惩罚的需要适合的技术

投射把情感投射到外,惩罚原始的破坏性

对母亲的乳和父亲的阴茎有一个内咋的表征的映像在内心得以建立并形成超我的核心

着落在一个内心结构不是实体,是关系理论的方向

攻击是对挫折和剥夺的反应

早起超我

后期超我

孩子把内心的东西破化性冲动投身到外部,然后再内化

禁忌和规则

残忍、自身

温和、外部

性质、归属

人格障碍

神经症

对应

早起超我的严厉不在于认同的规则的严厉而在于没有整合早期超我的破坏性

神经症性超我在亲密关系中有奖励补偿的作用

原始的爱的客体丧失,超我作为外部客体起到补偿作用

父母让孩子失望,孩子寻求一种规则特别认可,得不到父母的爱得到权威人士的爱

俄狄浦斯情结

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总犹豫隐约感到叔父做的正是自己想做的,杀死叔父,自己也要接受审判,为父报仇后要审判自己,直接面对内心冲突

乱伦

20岁罪恶感大

六岁

还原

看到父母做爱

1.母亲拒绝他

2.父母合伙对付他,共同摧毁他对亲密关系的幻想

克莱因的俄狄浦斯情结

三角关系幻想到现实

一岁之内

男孩女孩对阴茎阴道的存在有先天的潜意识

乳房和阴茎是婴儿的原始客体

神经症对父母都有敌意的冲动

怎样处理这种三角关系?

投射性认同的实质;

引诱他人作出他希望的相应的行为

等于内投射:

本来要认同一个对象在认同之前把他改造过来,投射性内投射:

强调客体的存在和关系的重要性

1.依赖性投射性认同:

无助,得到照顾

2.权利:

无能,态度强硬,咨询师被牵着走

3.情欲:

性兴奋

4.迎合:

你欠我的,我做的很好,你因你应该赞赏我

1.内心有分裂机制

2.人内心分裂的东西投射出去

心理咨询是后教育

恨寻找爱遭到阻碍

性善,性活动过程中的性心理最重要

P此时此地的状态和他的哪些成长经历对应

治疗师的状态,关注来访者和医生之间的互动及意义,卷入

孩子体验到的最早的焦虑情绪是分离焦虑,脐带剪断的那刻是焦虑的起源

内化客体是儿童最早的防御方式

把内在两种情感投射出去

内化的永远是坏客体,好的客体在现实层面,坏课题延伸出坏自我的构成,爸妈改不了纳入内心

老弗:

焦虑代替性本能不区分原始焦虑

寻求关系受挫产生焦虑影响可以关系模式

依恋四种模式

1.安全型依恋

安全谁先说爱或分手,能享受母婴亲密关系也能享受其他,能坦然面对爱

2.迷恋型

母亲:

积极,控制,帮还做一切

孩子:

消极,依赖

自我消沉过分关注依赖于亲密关系,自我功能没有延伸,不去想我去怎么办,而是找人去想。

3.忽视

自我积极

他人消极

强迫性自我依恋,假性独立,我不需要别人

成熟依恋是坦然接受爱

4.恐惧性

自我消极

妈妈消极

害怕拒绝,社交恐惧

人的本能满足是寻求关系

从关系角度讲本能

09年5月30日

<

圣经》《弗及其追随者》《客体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自体与他者》

一个客体内化为两个方面分别被压抑相当于课题表征

1.兴奋的力比多

2.拒绝的,反力比多的

被压抑在潜意识中

11句贝内化的客体的组合,没有被压抑

1.被压抑分解

2.2.和孩子期待相结合变成一个理想妈妈,成为自我理想,和早期自恋相似挫折的无所不能的妈妈,减弱拒绝的客体部分,反力比多客体相应减少。

12句由于原始自我既灌注于,他们离开了未被压抑的核心自我:

都承担了内部破坏者的角色,不可获得,所以压抑,补偿方式在核心自我中塑造一个理想自我

13句理想自我和理想客体

意识上理想上

内心焦虑,客体不可获得

施虐家庭的孩子,父母你没错,我也没错,我要变成好孩子,内心永远体验着拒绝和虐待,内心痛苦,越施虐表面关系越紧密

核心:

需要一个关系

14句精神分裂位向

寻找关系受挫

善是天生的,分裂,挫折,攻击,恨是即发的,习得的,环境使然

15句反力比多自我

超我:

拒绝他的妈妈和婴儿的一部分内部自我

16.弗的超我是一个复合结构

寻求客体

好妈妈,常态

坏妈妈,拒绝内化分裂:

拒绝,内部破坏者;

兴奋,力比多自我

核心自我:

自我理想,理想客体,内核

费尔贝恩像人本主义,一个不太完整的理论模型

温尼科特

一个好爸爸

父亲是官员专制

母亲抑郁,要人照顾

两个姐姐,多个母亲

第一个妻子和母亲相像,压抑,离婚后取得许多成就

特点:

要把精分介绍给英国人,老少皆宜,,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科普

温尼科特认为环境决定孩子的早期发育,妈妈负责任,代表垮掉的一代对社会的呼唤,为孩子呼唤妈妈,妈妈是不是满足孩子的需要,是不是给孩子一种全能感

妈妈在场重要,适应不在场也同样重要

从完全满足到部分满足到独立

现实中得不到想象中得到,

全能感到全能感减少到承受挫折

从全能感中分化出现实感,越来越有承受力

成长有一个过程

真性自体:

没有发展安全的自我

假性自我:

顺从环境和妈妈

区分环境我与非我

没有分化出真正的现实感和真正受挫折的能力

为了维系和母亲的关系,假装--,迎合---内心全能感以原始的方式保存

结果:

压抑

内心强烈的攻击性和愤怒永远无法宣泄,缺乏现实感和抗挫折力。

不敢表达意味着丧失

过渡客体先于现实检验

过渡客体和过度现象标志着象征化的形成

踢足球,在不见诸行动或尽可能少见诸行动情况下处理冲突

三个阶段:

1.绝对依赖

2.相对依赖六个月至两岁

3.独立

两岁至三岁

不敢快乐的婴儿要母亲合作,挫折,会收缩和全能幻想有关

马勒

共生:

早期孩子和母亲一体,状态,边界体验,相互依赖。

母婴合谋

活得太现实,没活力

太飘渺,和现实离太远

男人脆弱的无法承受这种挫折,怪女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