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南通市九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6070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南通市九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度南通市九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度南通市九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度南通市九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度南通市九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南通市九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度南通市九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南通市九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南通市九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除开米拉玛克斯公司的运作和昆汀的推荐,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曹雪芹能够通过宁荣二府的兴衰真实而深刻地表现那一时代本质的好坏,跟他的家庭和他的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

B.宾馆在下个月中旬前后有一个重要的接待任务,大家将紧锣密鼓地准备,以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C.作为传播的媒介,因特网对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方便和迅捷,使当今世界的跨文化传播表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不同的特点。

D.在中外文学史上,身前寂寞、身后热闹的故事很多,但很少有张爱玲那样的,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得谁也找不着她,连隔壁邻居也不认识她。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1890年,一艘满载冻羊肉和毛绒的货船—―“马尔波号”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结果中途失踪。

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岸边发现了这艘船,死去的人各就其位,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件神秘案件终于被人们侦破了。

原来凶手不是人,而是一种听不到的次声波。

科学家告诉我们,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其频率在30~2×

104赫兹范围内,超过2×

104赫兹的叫超声波,人耳听不到;

低于30赫兹的叫次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到,但却有极大的破坏效应。

次声波不仅来源广、传播远,而且穿透能力很强。

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

次声波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躁、耳鸣、恶心、心悸、视线模糊、吞咽困难、胃痛、肝功能失调、四肢麻木等现象,而且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

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为什么次声波能致人于死地呢?

原来,当外来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极其接近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极大的现象,叫共振。

而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0.01~20赫兹),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身体内脏的固有频率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

特别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的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

开头提到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船在驶进该海域时,恰遇海上起风暴,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

次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他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后死亡。

有些专家猜测:

一些大规模的海洋生物突然死亡和一些不明原因的空难,也不排除和次声波有关。

有些所谓的“死亡谷”也极有可能和次声波有关。

某些谷地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风暴通过时易产生强大的次声波,杀死谷内生物。

当然,并不是所有次声波都能成为杀手,它必须达到一定能量,并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可怕的。

就像子弹能打死人,只有在高速飞行时一样。

正因为次声有如此神秘的力量,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次声武器,不过至今没有关于装备部队的报道。

现在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次声炸弹,尽管还在研制阶段,但科学家坦言,只要次声炸弹一声爆炸,瞬间,在方圆十几千米的地面上,所有人都将被杀死,无一能幸免。

次声武器能够穿透15厘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钢板。

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钻进坦克的“肚子”里,也还是一样难逃厄运。

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而无损于建筑物。

但两者相比,次声弹的杀伤力远比中子弹强得多。

7.下列对“共振”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种可以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的次声波。

B.能够使人和动物死亡,但不会摧毁建筑物和其他物品的,其频率超过2×

104赫兹的超声波。

C.物体的固有频率与外来驱动力的频率相同或极其接近,且物体的振幅达到极大时的现象。

D.外来的次声频率与身体内脏的固有频率相同,从而引起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一系列不适的现象。

8.作者认为次声波能造成人员的伤亡,下列不属于支撑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的一项是()

A.次声波穿透人体时,可能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

B.因为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的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

C.某些谷地在风暴通过时会产生强大的次声波,将谷地内的生命全部杀死,所以人们称之为“死亡谷”。

D.并不是所有的次声波都能成为杀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并且它必须达到一定的能量,才能置人于死地。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1890年的“马尔波号”货轮中途失踪,20年后人们发现死去的船员各就各位,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凶手是一种听不到的次声波。

B.次声波人耳听不到,因为它低于30赫兹;

超声波人耳也听不到,因为它超过2×

104赫兹;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其频率在30~2×

104赫兹范围内。

C.正因为次声波有如此神秘的力量,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研究次声武器,不过至今还没有关于装备部队的报道。

D.发生在1890年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船在驶进该海域时,恰遇海上起风暴,风暴与船摩擦,产生了次声波。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火山爆发,闪电鸣雷,地震引起的海啸都能产生次声波,并因此引起大量的人员死亡。

B.在一定的空间内,如果将音响的超重低音开得很响,有些人会产生心悸等不适,原因可能是超重低音的音频与人体固有频率相对接近。

C.一些沿海地区发生的大量鲸鱼集体“自杀”的现象,大西洋百慕大地区一些船舶和飞机的神秘“失踪”与突然坠毁也是由次声波造成的。

D.由于次声炸弹的威力很强,因此次声弹的破坏力远比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强得多。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

少与齐州人何彦先同师事学士王义方,义方嘉重之,尝谓之曰:

“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因改名半千。

及义方卒,半千与彦先皆制服,丧毕而去。

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

属频岁旱饥,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子良不从。

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

怀州郭刺史齐宗大惊,因而按之,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道存抚使,谓齐宗曰:

“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

”遂令释之。

寻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州举人,亲问曰:

“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

”半千越次而进曰:

“臣观载籍,此事多矣。

或谓:

天阵,星宿孤虚;

地阵,山川向背;

人阵,偏伍弥缝。

以臣愚见,谓不然矣。

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得天之时,此天阵也;

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

善用兵者,使三军之士如父子兄弟,得人之和,此人阵也。

三者去矣,其何以战?

”高宗甚嗟赏之。

及对策,擢为上第。

垂拱中,累补左卫胄曹,仍充宣慰吐蕃使。

及引辞,则天曰:

“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境外小事,不足烦卿,宜留待制也。

”即日使入阁供奉。

半千因撰《明堂新礼》三卷,上之。

则天封中岳,半千又撰《封禅四坛碑》十二首以进,则天称善。

前后赐绢千余匹。

五迁正谏大夫,封平原郡公。

开元二年,卒。

(《大唐新语·

政能第八》)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足下:

尊称,您。

B.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贫馁:

贫苦饥饿的人。

C.高宗御武成殿,召诸州举人举人:

推举人才。

D.及对策,擢为上第对策:

回答策问。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改名半千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三者去矣,其何以战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D.①不意乃在朝列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员半千胆识才学出众的一组是()

①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②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

③三者去矣,其何以战?

④及对策,擢为上第。

⑤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⑥五迁正诛大夫,封平原郡公。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⑤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晋州临汾人员半千青年时就得到齐州名师的夸奖,被认为是五百年才出现一次的贤人,他也因此改名为半千。

B.任武陟县尉时,员半千劝县令开仓赈灾,而县令殷子良不听。

后来他趁县令不在时开仓发放粮食给灾民,上级官员对此举反应不一。

C.唐高宗特地向他询问对兵书上所说的天阵地阵人阵的看法时,员半千大胆地陈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令皇帝既自叹不如,又大加赞赏。

D.员半千虽是贤才,但直到任宣慰吐蕃使被引见去告别时,他的言行才引起武则天的重视,武则天决定留下他,后来他受到重用。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怀州郭刺史齐宗大惊,因而按之。

②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

③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

送裴侍御归上都①

唐张谓

楚地劳行役②,秦城罢鼓鼙③。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

①上都:

古代通称京都为“上都”,指长安。

②劳行役:

因公务而在外跋涉。

③秦城:

指都城长安。

鼓鼙:

大鼓和小鼓,借以指军事。

(1)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称为“炼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五、六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当?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2)曾有人说,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并未着重渲染离别的凄然和伤感。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阐述。

(2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书怀》)

(3)孟子曰:

“民为贵,,。

”(《孟子·

尽心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沉默的品质(节选)

高勇

我已经无数次地对自己说过:

当别人沉默的时候,千万不要惊动他们,就让他们安静地呆在一个无所谓时间和空间的地方沉默下去吧。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无法沉默下去的。

沉默意味着获得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珍贵的品质,像清洁的黑夜一样具有非凡的渗透力。

但是,谁能够赋予我们这样的品质呢?

我们已经被所谓的事业其实就是某种欲望所裹挟,我们已经被很多想法其实就是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我们甚至已经无法在自己曾经选择好的空地上沉默着坐上一会儿了。

“冷兵器的光芒坚毅而韧性/沉默的战士不可摧毁”。

我相信沉默者的力量,因为我所看到的分明是钢青色大理石基座上一块原始的石头,一块无法不引起众人注视的石头。

它会让所有忙忙碌碌的人们感到不安。

是的,沉默有时真的是一种逼人的压力。

比如村庄是沉默的,但白描一群在土地上沉默着的人对我来说仍旧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情。

这些天,我总在想着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进入沉默世界的捷径,但终不能。

当我把一个老人特意给我煮的一壶黑茶喝完后,老人才爽快地说出一句话:

孩子,苦着呢。

然后仍然是沉默,我接受了这沉默。

一个世界就在你的周围,你只有自己去慢慢品味。

夜黑下去了,黑得完整而彻底。

这是土地上的夜,我想我能够理解这沉默的夜,并在理解中防范一些无知的亢奋。

我猛然发现在一个朋友面前,我幼稚得可笑。

他是我的同龄人,可已经老熟得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年人。

在所有的久别重逢的日子里,总是我一个人在说话,甚至在黑夜里,他也没有搁下手中的生活。

这时候,我才感觉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肤浅。

从我离开村庄到现在,他已经在土地上春播秋收十年,他收获的粮食要喂活五口之家还要加上几只牲畜,而我呢?

  显然,他们是能够让我聪明的一群,虽然他们大都不是伶牙俐齿,甚至有时候他们斗大的字不识十升,但是他们能够让我获得真的智慧。

他们并非一无所有,他们并非是在活命的途中苟延,他们并非是一群浅薄的人。

只是因为会掩饰自己,他们虚心得仿佛一地黄土。

可是有多少人愿意背对诱惑和土地一起沉默呢?

已经绅士起来的人们怎么能躬下身子和虫蚁一样活着的人为伍呢?

我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多少年了我一直在说又永远都无法说清楚的人。

他是沉默的,我的任何解释最终都无法解释他,而任何猜测也只能是猜测。

他是如此地难以进入,但他无疑又是真实的。

即使他的一生充满失败,但他用石头垒成的梯田和栽起的成百的树木还是如此地接近于宣言。

我曾经跟随父亲进入过他的领地。

而且父亲也没必要说什么,这时不需要他的什么声音,我只想听听那洋镐撞击石头的响动是怎样把我淹没。

但喧嚣又在发动另一波的冲击了。

回到城市里,你无法抗拒声音,无法坚持什么。

你只能痛苦地在声音的旋涡中周旋。

坦率地说,面对无所不在的诱惑,我随时都有陷入它们的可能。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势单力薄。

这当然是我的耻辱。

当我远离了沉默的土地又在有限地排斥着城市的时候,事实上我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想起一些土地上的歌子,在城市里,它们的曲调被重新修正,变得柔软而暧昧,可事实上,这本应该是一些充满黄连味凄凄惨惨的歌子。

由于歌声,土地显得更加沉默。

“沉默是一种诱惑/我不能容忍自己和它擦肩而过”。

18.文中提及“朋友”和“父亲”的作用是什么?

 

19.文章第一段结尾,作者说: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无法沉默下去的。

”为什么?

请分条陈述。

20.文章标题是“沉默的品质”,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阐释这种沉默的品质的具体内涵。

21.下面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作者从农村到城市,能站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思索现代社会人生存的方式和意义,并以“沉默的品质”这一形象的说法提倡一种朴实的人生态度。

B.文章将沉默的品质和“一地黄土”联系起来,有很深刻的寓意:

土地是沉默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是沉默的,但他们都有各自的价值,这让作者满怀敬意。

而作品里多次出现的村落、农人的形象,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地排斥和拒绝。

C.文章中引用了两句诗,第一句形象解释了沉默的力量;

第二句位于结尾处,强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沉默的品质地追求,语调铿锵,态度鲜明。

诗句的引用,使文章更具文采和哲理性。

D.文章感情充沛,充满沉重的自省精神;

意象丰富而集中,黄土、村落、农人,作者的视线在时而沉默时而因悲戚的歌子而喧闹着的土地上扫过,寻找自己心灵的真正的归属地。

E.本文最大的语言特色是形象性,形象背后充满着暗示性。

一个质朴的“老人”,俨然一个智者,一句“苦着呢”在让“我”独自品味的同时也该让所有读者的心灵静默。

六、(12分)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文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

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发生时,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

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

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23.下面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万里河山迎丽日

24.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启动,请为春运工作拟一条公益宣传标语。

(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4分)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人请魔术大师表演移山,让他把左边的山移到右边去。

大师先在山的右边坐了一会儿,随后又到山的左边坐了一会儿。

然后说:

“我移好了。

”众人不解,大师说:

“我移动不了山,但可以移动自己,我认为我达到了目标。

有时,在自己的目标无法达到的情况下,随时调整一下,这也是一种成功。

请以“移山和移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得抄袭。

附参考答案:

一、(18分,每题3分)

1.B2.C3.A4.D5.D6.D

二、(12分,每题3分)

7.C8.C9.D10.B

三、(12分,每题3分)

11.C(举人: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12.D(A项分别为“于是”,“经由、通过”。

B项分别为目的连词“来”、介词“因为”。

C项第一个“其”是表反问语气的副词,第二个“其”是代词,相当于“其中”;

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相当于“竟”。

13.B

14.B(A项齐州人是他的同学何彦先,非名师王义方。

C项“唐高宗特地向他询问”“令皇帝既自叹不如”错。

D项“他的言行才引起武则天的重视”不合文意,武则天对他说的是“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说明很早就知道他贤良有才能。

15.(8分)

(1)怀州刺史郭齐宗对此很吃惊,于是查办他。

(“郭刺史齐宗”“按”各1分)

(2)您的百姓受灾(您)不能救助他们,却把赈济百姓的好事让一个县尉做了,难道不惭愧吗!

(一句1分。

第二句“而”“惠归一尉”两点,第三句“岂……也”反问句1点)

(3)(我)很久就听说你的名字,以为这是一位古人,没想到竟在朝廷官员中。

(一句1分)16.(6分)

(1)第五、六句中“随”、“趁”二字最精练传神,堪称“炼字”。

分别将“江月”和“山花”拟人化了,月在江中的倒影时时追随着离人的身影,山花紧紧追逐着马蹄,江月山花皆有情,只可惜友人就要离去了。

(2)同意这种看法。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写裴侍御人还没走,离魂已先到长安。

表现了裴侍御归心似箭的心情。

不同意这种看法。

理由: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景中寓情,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17.(4分)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社稷次之君为轻

18.(4分)将沉默的品质的内涵形象化,具体化,增强感染力,使读者可感可悟。

(意思对即可。

19.(6分)人们被很多欲望驱使着在世俗社会中争名夺利;

人们的思想被周围太多的诱惑包围而深陷其中;

人们被已“高贵”起来的身份、地位主宰而不能与普通的朴实的人为伍。

(2分一点。

20.(4分)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不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己;

踏实地工作,有耕耘,有收获,切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浮躁。

21.(4分)B、D(B项中“也鲜明的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排斥和拒绝”这一说法不准确;

D项中“因悲戚的歌子而喧闹的土地”与文意不符。

六、(12分)

22.(4分)海啸的威力、起因及危害。

23.(4分)如:

满园桃李笑春风。

24.(4分)如:

安全春运,给您好运。

(双关)

再如:

起点终点不误点离家回家都是家(对偶)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员半千本名余庆,是晋州临汾县人。

青年时与齐州人何彦先一同用师礼对待学者王义方,王义方赞赏推重他,曾经对他说:

“五百年出现一个贤人,您可以承受这样的话。

”于是改名半千。

等到王义方去世员半干与何彦先都穿上丧服,办完丧事才离开。

上元初年,参加八种科目的科举考试,后被任命武陟县尉。

适逢多年旱灾饥荒,员半千劝县令殷子良开仓来救济贫苦饥饿的人,子良不听。

恰逢子良到州府去了,员半千便发放粮仓粮食来供应饥民、怀州刺史郭齐宗对此很吃惊,于是查办他。

此时黄门侍郎薛元超做河北道存抚使,对郭齐宗说:

“您的百姓受灾您不能救助他们,却把赈济百姓的好事让一个县尉做了,难道不惭愧吗!

”立刻下令释放员半千。

不久,员半千又参加岳牧(岳牧,指封疆大吏)科举考试,唐高宗来到武成殿,召集各州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亲自问道:

“兵书上所讲的天阵、地阵、人阵,各指什么呢?

”员半千越过等次进前说:

“我看过有关书籍,这方面的说法很多。

有的说:

天阵,是像星宿孤立若虚;

地阵,是指山川阴阳向背;

人阵,是指军队协调互相弥补缝合。

按照我的见解,认为不是这样。

军队出战靠道义,像天及时落雨滋养庄稼一样,得到上天的赐命,这是天阵;

军队重在有充足的粮食,一边耕种一边作战,得到土地的好处,这是地阵;

善于用兵的人,能使三军将士像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