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656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现代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近现代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近现代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近现代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近现代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现代史Word格式.docx

《近现代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代史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现代史Word格式.docx

局限性:

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②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③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④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⑤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根本没有实施的纲领《资政新篇》。

⑥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不能长期保持内部团结。

⑦军事上,也犯了一系列错误,这些错误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人缺乏战略远见造成的。

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发地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4、洋务运动的评价P48

①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开设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受到新式教育的人才,选派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洋务运动中翻译了一些外文书籍,介绍了一些西方的科技和文化,给封闭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4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知识促使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思想得到传播。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失败的原因:

1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对外国的具有依赖性

3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

5、戊戌维新运动的评价P53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人们思想解放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惧怕人民群众。

脱离了人民群众

④策略失当

戊戌维新失败的教训

①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

②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③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顽固,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6、清末新政的内容与评价p58

新政的措施:

①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提倡出国留学;

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③改革军制,编练新军;

④实行预备立宪——1906年9月,清政府又迫于形势的内外交困,慈禧太后下诏实行预备立宪,其目的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清,内乱可弥

评价:

清政府主持的“新政”虽然是清政府自我挽救的努力,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由于清政府在政治上的极端反动、保守,企图通过“立宪”达到皇族集权的目的,这不但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认清了清政府的真面目,也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7、辛亥革命的评价p67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首次历史性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思想进步的闸门。

④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⑤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辛亥革命在终极意义上失败了,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民众的生活状况都未得到彻底的改变。

革命的果实为代表西方列强利益的军阀、官僚、政客所攫取,民国名不副实。

①主观上,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②客观上,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8、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历程?

①概念: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以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和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为标志,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和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各种制度、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②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迫打开,客观上推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9、晚清时期五次大规模外敌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①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遭受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客观上加快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瓦解。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中法战争(1883—1885)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

①林则徐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在正当的商品贸易失败后,它们无耻地把鸦片偷运到中国。

鸦片的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林则徐从烟毒泛滥中看到了“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荒”的政治忧虑,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

道光帝为了维护统治,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广州后,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把收缴的20002余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挫败了资本主义走私鸦片的阴谋。

面对外来侵略,林则徐积极抵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被称为民族英雄。

同时,战争的权威性,迫使他重新认识自己的对手,他编译外文书籍、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表现出了接纳新知的开明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

先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其后,他以进书和进谏的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

在康有为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

在我国历史上,他首次倡导了政治体制上的中西结合,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并提出了具体的宪政方案:

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在坚持儒家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

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分,仍然应当重视。

③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20c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巨变。

他领导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虽然他在文革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我们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1、中国近代史著作评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一书对1600年到2000年期间中国的内政外交以及社会的发展进程做了全景式的记述和概括性的探讨。

尽管作者在书中将近代中国的时间断限截取为400年,有悖于国内史学界关于近代史时间划分的传统观点,但却为我们正确而全面地了解近代中国提供了十分必要的背景资料。

本书描述的重点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段近代史,即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中国。

总体来看,徐著《中国近代史》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这是一部跨越中西方文化偏见的历史著作。

作者在该书的《序言》中曾写到“纵观四百年来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特征即为中西文化之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存。

在此过程中,一个古老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中国。

”其次,这是一部关于近代中国的通史式著作。

徐中约在书中是从一个宏观的社会、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视角来讨论中国在近代走进国际社会时所碰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这种通史式的写作手法更利于读者全面了解近代中国转型和崛起的方方面面。

最后,这是一部兼具中西史学和社会科学精神的浩繁著作。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不仅全面运用了多种文献资料,还广泛吸收了海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再加之其本人既有良好的传统中国史学的实证功夫,又有很强的西方社会科学的思辨能力。

众所周知,历史学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主观性。

因研究角度和立场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会有所差异,甚至完全相悖。

而徐中约先生在本书中提出的“新的综合思考”,就是希望大家去寻找一个可以协调综合的研究角度和立场。

他的这种观点,也被人称之为“折衷调和的历史观”。

徐中约“折衷调和的历史观”在使得该书内容全面、观点客观的同时,也使得本书的学术性大打折扣。

在专业人士的眼中看来,它更像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综述;

 总而言之,徐著《中国近代史》一书内容丰富全面,语言幽默生动,分析问题也较为实事求是,没有极端之处。

它既吸收了西方学者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观点,也反映了中国大陆近代史研究的成果,并且添加进了作者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应当说,作为一本教材来看,它无疑是极其优秀的。

而如果把它作为一本学术专著来看,显然他的学术创造性就不是十分突出了。

但无论如何,《中国近代史》无愧是一部全景式记述近现代中国转型与崛起的经典著作。

1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操纵中国,最终从中国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政治上,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

经济上,帝国主义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

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2)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中国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反对封建主义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13、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评述、中共对其的政策如何

1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P91

三种建国方案: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整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首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政府。

二是名族资产阶级,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共产党。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①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思维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发,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种方案在实际上并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③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通过这个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两个中国之命运

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具备现实性,可选的两个方案是:

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15、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P100P107

原因:

1.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开辟了思想解放的通道

3.十月革命伟大胜利为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只因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发生在国情与中国相似的俄国,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③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果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做法:

1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

16、中共开辟的革命新道路的历程和内容(工农武装割据)

历程:

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教训,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端,为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入农村揭开了序幕

③通过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④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指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理论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内容: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及其标志P148

标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是即将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过程:

①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

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10年内战的局面,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③1937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得到国民党内抗日派的赞同。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表示统一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

④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8、比较国共两党抗战路线

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比较:

①依靠的力量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

外援"

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②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从而威胁其目后的统治.全面抗战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抗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

③抗战的结果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不同的抗战路线是由国共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决定的.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群众对立,害怕群众,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来抗战.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利益,必然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进行全民族的抗战

19、抗战中的主要战役

1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国民党)

②平型关战役:

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③忻口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④台儿庄战役:

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⑤百团大战:

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八路军)

⑥武汉会战:

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

(国民革命军)

⑦豫湘桂会战:

是日军为了打通中国的交通线而在1944年4月到1944年12月期间在河南、湖南、广西三地进行的三场战斗,即豫中会战、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

豫湘桂会战是自武汉会战以来国民党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会战,也是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最惨痛的失利。

⑧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

是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在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战役中,叶挺独立团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百战百胜的先锋队,为它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

20、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P182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

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

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大多数人,在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伪“国民大会”和虚假的“多党政府”以及反对国民党炮制的伪“宪法”等一系列中大问题上,是同共产党站在一起的。

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有一份力量。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1、新文化运动P96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开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基本口号:

民主和科学。

民主:

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

科学:

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主张: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也灭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

意义: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但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

3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