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门型框架硬横跨施工安装工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654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门型框架硬横跨施工安装工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接触网门型框架硬横跨施工安装工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接触网门型框架硬横跨施工安装工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接触网门型框架硬横跨施工安装工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接触网门型框架硬横跨施工安装工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网门型框架硬横跨施工安装工法Word文档格式.docx

《接触网门型框架硬横跨施工安装工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门型框架硬横跨施工安装工法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触网门型框架硬横跨施工安装工法Word文档格式.docx

本工法的开发使框架式硬横跨这种新结构、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本工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二、工法特点

本工法是由杯形基础的浇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径圆支柱(以下简称圆支柱)的整正、硬横梁安装三套新工艺组成,它具有以下特点:

1.比较先进,有益于硬横跨这种新支持结构的推广和应用。

2.施工工艺比较严谨,易于掌握,安全措施合理,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和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施工。

3.硬横跨在地面组装成形,一次整体吊装,无须反复调整,减少了施工人员攀登支柱的次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4.硬横梁的吊装利用列车间隔时间(吊装一组仅用15~20分钟),对运输的影响减到最小程度。

5.减少了交叉工序,有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标准化作业,便于组织施工。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电气化铁路站场和区间(双线以上)的框架式硬横跨支持结构的施工,包括各类杯形基础的浇筑,不同直径和长度的圆支柱安装、整正,矩形或倒三角形截面硬横梁的安装。

四、工艺原理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框架式硬横跨支持结构的横跨梁采用刚性梁,横跨的刚度由此得以提高,能更好地承受接触网并使之受力平衡,从而提高悬挂的稳定性和列车的运行速度。

杯形基础采用特殊内模、固定底盘和中心定位钎,实现了连续浇注一次成形,故能保证同组基础两中心连线的距离符合设计标准。

利用千斤顶、特制支柱整正框架、木楔、经纬仪对支柱的限界和倾斜度进行微调,以保证支柱的中心线与基础的中心线重合,同时保证两支柱中心线的距离与设计值的误差在20mm以内。

硬横跨梁安装时,先在地面组装,然后将横跨梁整体吊起放置在支柱上部的临时托架上(临时托架提前安装在支柱的规定高度处),横梁稳定后吊车撤离线路,再进行节点组装,并利用特制的丝杠微调横梁。

五、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3。

六、操作要点

(一)杯形基础浇制

1.基础类型

根据横梁长度不同杯形基础有三种型号(见表1),基础的外形见图4。

杯孔直径D=700mm,基础内模用薄钢板制成,和基础浇筑在一起,不起模。

2.依据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对基坑的型号、坑深、限界、中心位置及同组两坑中心距离进行复核、检查。

基坑底部应平整并清理干净。

3.安装基础模型板,并调整、放正模板。

4.将内模底盘、中心钎、基坑三者的中心线调整在同一铅垂线上。

5.在基坑底部铺撒一层干净的石碴垫层。

6.浇杯底混凝土,混凝土要捣固密实。

7.将基坑内模置放到内模底盘三个立脚之问,钢筋骨架置放在内模外围,并进行调整,使内模、骨架的中心线与基坑中心线重合,然后将内模和骨架在坑口处固定。

8.浇内模外围与基坑间的混凝土,当浇到距坑口面50mm处时,须将“井”字形和“O”字形钢筋放入。

9.将基础和杯芯底抹平,覆盖好,按要求进行养护。

(二)支柱的安装与整正

1.当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即可利用吊车将支柱吊立到基础杯芯内。

2.支柱立放到基础杯芯内时,须在杯口处用三个木楔将支柱临时固定。

3.利用三个千斤顶和特制的框架对支柱进行整正。

4.用经纬仪观测支柱顺线路和垂直于线路方向的倾斜度。

5.支柱整正后,用C18级混凝土填充支柱与基础的间隙(同一组硬横跨两根支柱先填充一根)。

(三)硬横跨安装

1.硬横跨横梁,是由端头段和中间段用螺栓连接组成,长度15.5~29.5m,重量1.0~1.6t。

2.地面组装

(1)根据跨越股道的数量每根横梁由两个端梁和数节标准中梁组成;

(2)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梁上的编号,在地面将端梁和选择的中梁用螺栓组装在一起。

(3)横梁组装完后,对各段梁的型号、接触面密贴

情况进行复核、检查。

(4)将复核、检查无误的横梁吊到平板车上待吊装。

3.将临时托架和操作架安装到支柱上。

4.架梁

架梁是利用吊车将安装列车上的横梁整体吊起后放置到临时托架上,待梁稳定后,吊车摘钩,安装列车退出安装现场。

5.安装

(1)施工人员登上支柱,按设计规定的型号、位置先将抱箍与弦杆用螺栓连接好,再将抱箍与支柱连接好;

(2)一组硬横跨安装完毕后,卸下临时托架和操作架;

(3)用C18级混凝土将另一根支柱与基础的间隙填充。

七、工艺要求

(一)杯形基础

图4杯形基础

1.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应先浇筑完一个,再以该基础为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的另一基坑的位置,无误后再浇筑另一个。

2.基坑的深度应加上坑底铺撒石碴的厚度。

3.杯形基础所用水泥、水、石碴等材料的技术标准、水灰比、配合比、拌合、振捣等同软横跨基础。

但支柱与基础问须用C18级混凝土填充,并用捣固铲捣固,其石子的粒径不应大于20mm。

4.当骨架与内模安放完毕后,继续浇注混凝土时,须用锹沿内模外围均匀布放,禁止用锹推入坑内。

(二)支柱的吊立与整正

1.支柱在吊立前,应将插入杯芯部分支柱表面凿毛。

2.利用千斤顶和木楔整正支柱时,要相互配合好,以免支柱倾倒。

观察支柱的倾斜度必须使用经纬仪。

3.支柱整正器框架与支柱的连接必须牢固。

(三)硬横跨安装

1.横梁在地面组装完后,在横梁的下面应垫以垫木或临时支架,以防横梁变形。

2.吊装横梁用的钢丝绳外表面应用橡皮管套好,以免损坏横梁钢件镀锌层。

3.横梁正式吊装前,应对端梁两个端面的固定框架进行校核、方正,该框架必须在横梁安装完后才能松卸。

4.放置横梁的两组临时托架应尽量与轨面等高、并保持水平。

5.操作托架安装高度根据施工人员的操作方便而定。

八、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见表2。

九、机具设备

机具设备见表3。

十、质量要求

1.杯形基础的质量应符合铁道部《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TB421—87)和有关设计文件的要求;

2.每组硬横跨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车站正线;

3.支柱的质量标准应符合铁道部《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第4.1.9条的有关规定;

4.支柱的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

5.同组硬横跨两根支柱的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允许最大偏角为3°

6.硬横跨支柱应直立,同组硬横跨的两支柱中心距离需符合横梁跨长,施工允许误差为±

20mm;

7.硬横跨各梁段的结合部位要密贴,连接螺栓的长度与螺母数量应严格执行设计要求;

8.硬横跨与支柱连接应牢固可靠,横梁安装完后应呈水平状态;

9.硬横跨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0、-0mm。

十一、安全措施

1.吊车在起吊横梁时,吊臂下严禁站人;

2.横梁放置到临时托架上后,必须使端梁的弦杆与托架上表面完全接触且稳定后,方可摘钩让吊车撤离线路;

3.硬横梁在吊装时,应尽可能在横梁所跨越股道的中间股道进行吊装;

4.利用调整丝杠进行垂直线路方向的对孔调整时,操作丝杠的人员与安装人员必须密切配合,丝杠只能微调;

5.其他有关安全规定执行铁道部《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安全规定》(TBJ408—87)。

十二、效益分析

1.本工法技术先进、新颖。

框架式硬横跨支持结构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作为高速、准高速电气化铁路站场和区间(双多线)支持结构的主要形式,因此,本工法的开发为这项新结构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2.硬横跨的吊装利用列车间隔时间进行,对运输的影响减到最小程度,这在运营线电气化工程改造施工时意义尤为重大。

3.本工法保证硬横跨施工安装能够一次到位达标,减少了施工人员攀登支柱的次数,减轻了劳动强度,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在京秦线179组硬横跨施工中,未出现任何质量超标和人身安全事故。

4.本工法有利于接触网施工程序的连续性和标准化,不仅能促进施工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也能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效能。

十三、工程实例

1985年建成开通的北京-架式硬横跨支持结构,都是采用本工法安装的。

1986年该五站由于线路改造轨道延长又增加的40组硬横跨支持结构,也是采用本工法安装的。

在施工安装中,均未出现任何质量、安全问题,都是一次施工安装达标。

自建成开通至1991年运行6年之久,这五个站的硬横跨从未发生质量方面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