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5高频考点古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497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5高频考点古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5高频考点古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5高频考点古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5高频考点古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5高频考点古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5高频考点古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文档格式.docx

《高中5高频考点古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5高频考点古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5高频考点古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文档格式.docx

(6)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

1>

有标志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2)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徒见欺。

(4)不能容于远近。

(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2>

无标志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注意】: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2、望见谅。

3、请勿见笑。

三、省略句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

2、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还有如:

毋吾以也,莫己若也

成语有: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①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②问女何所思?

(《木兰辞》)

③王见之曰:

“牛何之?

”(《晏子使楚》)

④何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

⑤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⑥吾谁敢怨?

(《捕蛇者说》)

⑦且焉置土石?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②谁为哀者?

(《五人墓碑记》)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④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苏武传》)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②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③一言以蔽之

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

⑤成语有:

夜以继日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①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②唯弈秋之为听(《弈秋》)(“唯”译为“只”,下同)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④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

⑥唯马首是瞻(《冯婉贞》)

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还有如成语:

唯利是图(译:

“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

请你相信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

望见恕;

有何见教;

让你见笑了;

望见谅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①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⑥覆之以掌(《促织》)

(2)格式: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④生乎吾前(《师说》)

(3)格式:

①长于臣(《鸿门宴》)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格式: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

(《赤壁之战》)

④四方之士来者。

(《勾践灭吴》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

(《黔之驴》)

【2】格式:

①马之千里者。

(《马说》)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

(《勾践灭吴》)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

【3】格式: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4】格式: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二、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1992年上海卷)

A.徒见欺B.府吏见叮咛

C.百姓之不见保D.而自令见放为

2.与“不敢与较”句式相同的一项是()(1996年上海卷)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吾属今为之虏矣D.将以有为也

3.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1997年上海卷)

A.古之人不余欺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多于市人之言语

4.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1999年上海卷)

A.吾属今为之虏矣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沛公安在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5.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001年春季上海卷)

A.死生,昼夜事也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石之铿然有声者D.刑戮是甘

(二)、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

(2000年春季上海卷)

卜居()阳羡

(原文是: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

(三)、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1996年上海卷)

(2)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1998年上海卷)

(3)(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1999年上海卷)

(4)金玉是贱,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

(5)人或问之:

“何为泣乎?

”(2001年春考上海卷)

(6)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2001年春考上海卷)

(7)何谓得之于心。

(2001年上海卷)

(8)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2001年上海卷)

(9)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2002年上海卷)

(10)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

(2004年春考上海卷)

(11)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2006年上海卷)

三、变式练习(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16分)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是为何谷?

”对曰:

“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

“何故?

“以臣名之。

“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 

对曰:

“臣请陈之:

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

‘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公诚愚矣!

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

“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

“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

母牛。

②夷吾;

即管仲。

③咎繇:

人名,法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臣名之名()

(2)臣故畜牸牛畜()

(3)公诚愚矣诚()(4)管仲正衿再拜曰正()

2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2.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23.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修政”的内容是。

(2分)

(二)文言实词

1、表人物个性的:

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2、表人物品行的:

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3、与科考有关的: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4、与学校有关的:

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5、表敬重的:

敬、重、尊、恭

6、表赞扬的:

多、嘉、称、誉、与、许、叹

7、表社会状态的:

治、乱、兴、盛、衰

8、表少数民族的:

蛮、夷、戎、狄

9、表主管的:

知、典、主

10、与水利有关的:

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四、本节小结(让学生自主完成)

五、课后作业

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

1.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

A判断句、B被动句、C省略句、D倒装句

(1)日与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其北陵,文王之避风雨也()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此亡秦之续耳()

(5)何不试之以足()(6)今以钟磬置水中()

(7)史朝夕狱门外()(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9)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不拘于时学于余()

(11)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1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13)余是以记之()(14)他植者虽窥视效慕,莫能如也()

(15)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16)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答案:

1.B2.D3.A4.C5.A

解析:

1.题干和A、C、D是被动句,B项非被动句。

2.题干和D是省略句,A是判断句,B是宾语前置,C是被动句。

3.题干和A项是宾语前置;

B是定语后置,C是一般句式,D是介宾短语后置。

4.题干和C项都是倒装句,A、B、D项依次为被动句、省略句和判断句。

5.A是判断句,题干和另三项都是倒装句;

题干是介宾短语后置,B是宾语前置,C是定语后置,D是宾语前置。

于解析:

“卜居”意思为择地居住,“阳羡”是地名,作“卜居”的补语,因此省略一个介词“于”。

(1)村子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驯养了一只蟋蟀;

(2)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

及庸俗的士人的开凿所玷辱。

(3)终于用孙武做将领。

(4)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5)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哭呀?

”(6)王烈派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

(7)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

(8)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

(9)(我)大概将要死于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

(10)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

(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

(11)(有人)多次给我看过,(我)另外叫(人)收藏起来了,然而没有看过一次。

(1)定语后置,“者”是其标志;

(2)被动句,用“于”表示;

(3)省略句,即“卒以(之)为将”;

(4)宾语前置,用“是”表示;

(5)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

(6)判断句。

用副词“乃”和语气助词“也”表示。

(7)介宾短语“于心”后置;

(8)宾语前置,用“之”将“望”的宾语“何中”前置;

(9)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

(10)被动句,用“为……所”表示。

(11)省略句。

参考答案:

19、

(1)命名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而此独以钟名。

(《石钟山记》)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孔雀东南飞》)自名“蟹壳青”。

(《促织》)

名曰《指南录》。

(《<

指南录>

后序》)

(2)养

(3)确实(或:

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使……正(或:

整理好)屈平正道直行(《屈原列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前赤壁赋》)

此题紧扣考纲中“能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的要求,突出了“常见”这一特点。

20、B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这道题只考虚词“为”的用法,“为”在文言文中用法较多,使用也很频繁,是最常用的文言词之一。

A、C、D三项的“为”都是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词性都是动词;

B句的“何为”是“为何”倒装,“为”作介词,当“因为”讲。

21、

(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1)句重点词为“使”“理”“安”并要兼顾全句。

(2)句的重点词为“见”“暴”“与”并要兼顾全句。

句法上,比较复杂:

一是“见暴”的被动语态要表现出来;

二是“见暴如是叟者”同时又是一个介宾结构后置句,即“如是叟见暴”;

三是“又必不与也”是省略句,即“又必不与之也”。

22、C

此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道题就愚公是不是愚的,列举了桓公,管仲两人的观点,并组成四个选项。

结合全文来看,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

“公诚愚矣;

夫何为而与之”,“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

从这两句可以看出桓公的观点和态度,从管仲“正衿再拜”的动作和他说的那段话,可见他不认为愚公是愚者。

因而答案是C项。

23、答案:

狱讼不正完善法制

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请退而修政”的原因要从这句话前面找信息,即从“公知狱讼不正,故与之耳”这句话中找答案。

“修政”的内容要从全文文意中归纳。

附参考译文:

齐桓公出外打猎,奔跑着追赶鹿,追到山谷中,看见一位老者,就问他:

“这是什么山谷?

”老者回答说:

“这是愚公谷。

”齐桓公问道: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老者回答:

“因为我才取这个名字。

”桓公说:

“现在看你的仪表样子,也不像愚人啊,为什么会因为你把山谷命名为愚公谷呢?

“请让我陈说这个理由:

我原来养了一头母牛,产下一头小牛,长大后,卖了牛买了马驹。

一个青年人说:

‘牛不能产马驹。

’于是他牵了马驹走了。

邻居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我愚蠢,所以给这个山谷起了愚公谷的名字。

“你的确愚蠢啊。

你为什么给了他呢?

”桓公就回去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严肃地)整顿了衣襟,拜了两拜说:

“这是我的过错,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事呢?

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这老人知道法律不公正,所以给了他。

请允许我退朝整顿法令秩序。

”孔子说:

“弟子们记下这件事,桓公是五霸之一的君主,管仲是贤明的辅佐大臣,还有把智当作愚的情况。

更何况赶不上桓公、管仲的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