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特色小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485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7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特色小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贵州特色小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贵州特色小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贵州特色小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贵州特色小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特色小吃Word下载.docx

《贵州特色小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特色小吃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特色小吃Word下载.docx

新鲜米粉条1500克,脆臊150克,豆花500克,油炸黄豆、油炸花生米、泡酸菜、油炸豆腐干丁、黑芥各50克,芫荽25克,酱油200克,味精5克,葱花适量。

------以下信息由饭菜网收集提供

贵州豆花粉的特色:

鲜香微辣,味美可口。

百花串酱菜

百花串酱菜是贵州安顺名产。

此菜系以108种香料和中草药配合酱制而成的一种小菜。

原料配方:

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棒瓜、黄瓜、茭瓜、羊角菜、大头菜、苤蓝、箭秆白、洋姜、洋芋、蒜薹、蒜头、嫩子姜和豇豆等

主要香料和中草药:

花椒、胡椒、八角、公丁、小茴香、山柰、草果、桂皮、桂仁、藿香、草香、木香、苏麻、桐花、瓜蒌仁、党参、当归、川芎、杏仁、芯极、香松、救架、甘草、芯松、青果、交香、红牡丹、白牡丹、环草、死兰、银兰、白兰、香花、芍叶、金瓜、瓜片、香焦片和桔皮等

制作方法:

1.鲜菜采收后洗净、剔除病虫害部分、削掉纤维及粗老部分后,根据具体情况加工成片状或丝状,然后用5%盐水浸泡5天。

2.香料和中草药加工方法:

将各种香料和中草药首先研成粉末、装入纱布包后与菜同时浸泡酱制。

3.腌过的菜坯按1∶1重量比加入酱油浸泡5天。

然后分三次倒缸酱制,每次浸泡5天,最后一次在料缸内浸泡7天即为成品。

产品特点:

咸中带甜,咸甜适口。

常食具有开胃增食、润肺止咳、降血压的疗效作用。

炒饵块

饵块适量辅料:

韭菜适量酸菜适量调料:

酱油适量大葱适量辣椒油适量

把饵块切成寸方小薄片,加火腿片、酸腌菜末、大葱、韭菜、豌豆尖炒制,浇以甜、咸酱油,拌以少许油辣椒。

吃起来香甜浓厚,咸辣醇正,色彩丰富,浓烈如油画。

菜品特色:

饵块烧、煮、炒、卤、蒸、炸均可,炒饵块最显饵块的风采。

玫瑰肉糕

玫瑰肉糕的制作材料:

干蕨芡粉400克,碗儿糖(或白糖)400克,玫瑰糖、芝麻、核桃仁、瓜片各25克,白糖50克,熟肥猪肉、熟猪油各100克,熟花生米100克。

玫瑰肉糕的特色:

此色泽酱黑色,质软绵,味香甜,是贵州名吃之一。

教您玫瑰肉糕怎么做,如何做玫瑰肉糕

1.将干蕨芡粉用清水750克调散,滤净清滓,再用清水500克漂净;

肥猪肉切成细小方粒,碗儿糖敲碎。

2.用熟猪油75克下锅烧热,放入碗儿糖和150克水,用小火熬制5分钟,再将肥猪粒放入同炒,再放入调散的蕨芡粉炒熟。

3.核桃仁、花生米、瓜片均切成细末,压碎芝麻(先放入锅内干炒过再压),与白糖、玫瑰糖一起拌匀。

4.剩余的熟猪油25克抹在案板上,再把已炒好的蕨芡粉倒在抹好油的案板上,压薄使其成糕片,再将拌好的核桃仁末等撒在糕片上,把大片的糕切成斜刀块,即可装盘。

蕨芡粉:

用藤萁草的根用清水洗净,切成小块,再放在压碾糟中碾碎。

用两个大木桶叠起来,上面的桶开一个小漏水洞,将已碾过的蕨根放入,加清水用木棍不断搅拌,使蕨根的浆汁与水混合流入下面的桶内,然后将渣滓除去,静置2小时,滗去上面清水,在桶底部沉淀的粉末即为蕨芡粉。

碗儿糖:

是贵州土产之糖,色如红糖,一般制作普通糕点大都用此类糖。

如无此糖,用白糖、红糖均可。

玫瑰肉糕的制作要领:

1.炒蕨芡粉时要边炒边搅动,炒至不粘锅为宜;

2.熟蕨芡粉倒在案板上前要在案板上抹油,以免粘连。

宫保鸡

宫保鸡宫保鸡风味独特,历史悠久,为中外人士赞誉的一种菜肴。

烹饪宫保鸡,先用嫩而肥的仔公鸡为原料,将嫩鸡肉去骨切成丁,用盐、料酒、酱油和水芡粉拌匀。

再用小碗把酱油、糖、醋、清汤、水芡粉、葱节对成汁备用。

鸡丁放入油锅内大火炒八成熟时滤其油,锅内再放少量菜油,滋粑辣椒炒至蟹黄时放入姜片、蒜片,勾入少许甜酱,到入鸡丁炒匀再放入小碗内备好对汁芡粉,翻两下即成。

这个菜具有色泽红亮,肉质鲜嫩、辣香味浓,辣而不猛,油而不腻等特点。

佐酒下饭,妇幼皆宜。

贵州各家饭店几乎均有此菜。

酸汤鱼

草鱼1条辅料:

番茄适量泡红椒适量水淀粉适量调料:

食盐适量味精适量葱适量姜适量料酒适量植物油适量

先把鱼剖洗干净,片下鱼肉,把鱼肉再片成鱼片,用少许盐、料酒、水淀粉、鸡蛋清码味上浆,放一边备用,鱼头分两半,鱼骨切成段备用;

泡辣椒剁成茸,泡酸菜切细(我怕汤不酸,加了这些东西,再加上没有剁椒,就用泡椒代替了),竹笋切片,番茄切片,葱白切节,葱叶切成葱花备;

锅里放油,下泡辣椒茸炒香,下泡酸菜炒香,加入番茄酸汤,掺入鲜汤,放入番茄片、姜片一起大火烧开,放入鱼头和鱼骨、葱节、笋片用中火熬煮。

最后加入码味上浆的鱼片,煮熟,加上木姜油,加入味精调味,起锅装入盆里,撒上葱花即可。

贵州辣子鸡

贵州的辣子鸡和重庆用干辣椒炸的辣子鸡完全不同,贵州的是用特制的湿辣椒就是滋粑辣椒来炒制而成,做法独具特色,辣椒与鸡肉一起炒熟,辣椒的辣味渗透到鸡肉里,鸡肉的汁水又融入了辣椒里,两种味道交融在一起,少去了川菜的火辣劲爆,而多了一份醇厚。

两道菜可谓是干湿两重天,但我更喜欢贵州的辣子鸡,又香又辣回味绵长,鸡吃完了还可一加点汤水进去就成了辣子鸡火锅啊,用来涮菜很不错的。

贵州辣子鸡材料

鸡(半只),干辣椒,生姜,大蒜,蒜苗调味料:

料酒,盐,白糖,味精,酱油材料其实很简单,步骤也很简单。

贵州辣子鸡步骤

一、鸡剁成小块(越小越好,入味),用料酒腌制。

 

二、干辣椒用水煮5分钟左右,继续浸泡。

目的是颜色更红,辣味也有所降低。

三、将泡过的辣椒和姜蒜一起用搅畔机打碎成泥。

(俗称糍粑辣椒),辣子鸡的关键就在糍粑辣椒了。

四、腌制过的鸡肉下锅炒透,大概5至8分钟。

捞起备用。

五、将锅洗净倒油。

放入糍粑辣椒炒香。

再倒入炒好的鸡肉。

继续翻炒。

六、往锅里加白糖少许,酱油2至3勺。

继续焖炒。

七、起锅时加少许盐,味精。

放入蒜苗炒匀后即可。

贵州辣子鸡这道菜是我家L克的最爱,他小时候是在贵州长大,很喜欢这样香香辣辣的菜肴,久不久,我就会做这个菜给他解解馋哦。

这个菜真的是好辣,越到后面越辣,一般我不敢多吃。

如果吃不了辣,可以少放点辣椒糍粑,但是放的太少的话嘛,那个味道又出不来哈。

汤圆

炸汆法

吴家汤圆的制作材料:

干糯米粉825克,白糖350克,玫瑰糖、熟芝麻、蜜枣、冰糖各50克,瓜片、核桃仁各100克,熟猪油适量。

吴家汤圆的特色:

馅料多样,汤圆口味独具特色。

教您吴家汤圆怎么做,如何做吴家汤圆

1.将核桃仁、瓜片,蜜枣切成细末,冰糖、芝麻碾碎,与白糖、玫瑰糖拌匀成玫瑰馅。

2.用温水把糯米粉揉匀(按500克米粉加275克水的比例),搓成长圆条,摘成每个重约20克的剂子。

3.剂子按成扁圆形,包入15克馅料,封口搓圆,下入熟猪油锅内,炸约2分钟即成。

汤圆若加用100克白糖即为白糖馅;

用芝麻350克、白糖减至60克即为芝麻馅;

加用金橘饼即为橘饼馅;

用火腿300克、白糖500克、生猪板油100克、核桃仁150克、瓜片150克、蜜枣100克、冰糖100克、熟芝麻100克,拌匀即成火腿馅;

用梅干菜100克、火腿100克、白糖600克(其他料同火腿馅),即为干菜馅;

若用红小豆煮烂揉成豆沙,加上白糖或熟猪油(按每1000克豆沙加200克碗儿糖、250克熟猪油的比例),制成后取800克,再加火腿、冰糖、熟芝麻、蜜枣各100克,核桃仁、熟猪油、瓜片各150克,即成豆沙馅。

各类馅料均按每只汤圆包人15克汁。

吴家汤圆的制作要领:

入锅油炸时油温不宜太高,炸至外壳脆硬呈金黄色为宜。

吴家汤圆

吴家汤圆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贵阳北门桥(今喷水池南)桥侧有汤圆店,店主吴白阶夫妇,以做汤元闻名全市。

吴家八宝水晶油炸汤圆久负盛名,其馅大皮薄,细软透明,形如水晶球,复用油炸,味道特好,且下锅不爆裂,不炸糖,发展成市民喜爱的吴家汤圆。

大跃进时期“吴家汤圆”一度消失。

1961年纠正“共产风”后,在民权路恢复经营,“文化大革命”中又被迫停业。

改革开放后,吴家后人在中山东路“三板桥”开业,但技术上已达不到老一辈的水平。

最终在房租高、顾客少、利润低的压力下,吴家汤圆于1996年彻底停业。

米豆腐

大米适量米豆腐的做法

浸泡。

浸泡前除去米中的杂物,淘洗干净,然后放入盛器中加水至淹米3.5厘米为宜。

1公斤米放50克粉状石灰。

石灰要先调成溶浆,加入淹水的米中,然后搅拌均匀。

浸泡3——4小时,使米变成浅黄色,口感带苦味后,取出放在清水中淘洗至水清为止。

磨浆。

磨浆的水和米的比例为1比2。

煮浆。

在洗净油污的铁锅里放入适量的水(1公斤米放2公斤水),然后倒入磨好的米浆。

煮浆时边煮边搅,开始用大火煮,至半熟时用小火,边烧边搅,煮熟为止,约需15分钟。

成型。

煮熟的米浆变成糊状,趁热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盛器内。

盛器的大小以米豆腐的厚度来选定,一般以3-10厘米为宜。

盛器内要铺薄布,装时要厚薄均匀。

待冷却后即可。

鸡片肠旺面

熬煮汆炖烩焖法

鸡片肠旺面的制作材料:

鸡蛋面条1000克,生猪肠1000克,猪血5000克,熟鸡肉300克,熟猪油500克,辣椒油100克,酱油200克,味精5克,葱花适量,鸡汤1000克,精盐10克,醋15克,生猪颈肉500克。

鸡片肠旺面的特色:

面臊子色泽鲜红,味虽辣但不猛,面条细脆,回味悠长。

南瓜包

原料:

糯米粉400克,粘米粉100克,老南瓜500克,猪油、吉士粉、白糖等适量。

调料:

莲蓉馅。

蒸。

老南瓜削皮去籽去瓤,切成方砣蒸,用纱布挤干水分,加入糯米粉、粘米粉、吉士粉、猪油、白糖和匀揉透,下成40克一个的面剂,包入莲蓉馅,捏成南瓜坯形,用刀背压6条深纹路,按上绿色的蒂,入笼蒸熟即成。

风味特色:

形似南瓜、瓜味浓郁,香甜可口。

技术要领:

各种料比例要适当,下剂要均匀

三香包子

怎么做三香包子好吃?

三香包子如何做才好呢?

今天饭菜网的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三香包子的具体做法。

贵州三香包子和其它地方的有何不一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三香包子做法技巧。

三香包子的材料

原料:

精面粉250克,面肥、碱适量。

鲜肉馅、洗沙馅、白糖馅各100克。

三香包子制作方法:

精面粉加面肥、温水揉匀,发酵后加碱揉匀待用。

小豆淘洗干净煮烂揉压成茸泥加糖、油炒成洗沙馅,猪肉剁成肉末加盐、味精、胡椒粉、葱花、香油拌匀成肉馅。

将揉好的面团搓成粗条下剂子12个,每个约重20克,压扁包入肉馅、豆沙馅、白糖、捏成十八折皱纹,并在收头处用筷子点4点食红水,上笼蒸熟即可。

三香包子风味特色:

造型美观、甜咸相间,鲜香爽口。

红油米豆腐

红油米豆腐的做法“米豆腐”其实并不是豆腐,虽然他长得很想豆腐(尤其是日本豆腐)但其实他是大米磨成浆做的,并不是象豆腐一样由黄豆制成。

红油米豆腐是贵阳甚至是贵州最风行的特色风味小吃。

一进入夏季,就是红油米豆腐最行销的时候,人们在休闲逛街、外出旅游,上街游玩,都少不了来碗红油米豆腐解馋爽嘴,家庭也都经常买来当作午餐、凉菜、夜宵食用。

只要到菜市场称一斤,两斤米豆腐,配上些调料,一家人就能吃得爽口爽嘴,特别畅快。

进入夏季我们是不在街头买红油米豆腐吃的,卫生不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街头卖的红油米豆腐确实食之无味,三元钱的米豆腐在家足够一家吃的了,因此说都在家自己做红油米豆腐吃。

红油米豆腐原料及配料  

大米、黄豆、石灰、红油、葱、姜、绿豆芽、花生米、泡酸萝卜、黑大头菜、麻油、酱油、大蒜、醋、味精适量。

红油米豆腐具体制作方法 

1.米豆腐,大米淘洗干净泡4个小时,黄豆洗净泡5个小时,用石磨磨成浆,米/黄豆/水的比例一般为1:

0.5:

4,磨好下锅烧开冷却到约50度用少许石灰水点制,搅拌均匀后用搪瓷盆盛出来,完全冷却即成米豆腐。

2.花生油炸脆、黄豆泡开用油炸酥、葱切成葱花、姜剁成细末、大蒜剁成蒜泥放在用少许冷开水中漂着、绿豆芽用开水烫熟沥干水、泡酸萝卜切成小丁、黑大头菜剁成碎末。

3.食用时用刀把米豆腐切成长6厘米、宽高各1厘米见方长条放入碗中,淋上红油,放上葱、姜、绿豆芽、炸花生米、炸黄豆、泡酸萝卜、黑大头菜、麻油、酱油、大蒜、醋、味精拌匀入味即可。

记得黔菜研究吴茂钊先生的一篇题为“贵州菜之最”文章里有一道(最“不讲理”的菜——”米豆腐“。

豆腐,人们都知道是用黄豆制成豆浆,点盐卤制成的高蛋白食品。

而用米、魔芋制成的凉粉,只因形如豆腐,便也叫豆腐,真是不讲理。

)就说的红油米豆腐中的米豆腐。

大方豆腐

大方豆腐产地:

中国贵州大方。

  工艺:

以当地所产黄豆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浆、高温熬浆、去渣过滤、分离结皮,将制成的豆油皮以人工卷制成棒状,然后经烧烤、干燥后,即得豆棒成品,一般每入根豆棒以竹签贯穿成排,便于保存、外运。

每根长约50厘米,直径约4厘米,表色金黄,油润光亮,层次分明,表里如一。

  吃法:

食用前,先上锅蒸软,使之膨大,再切成所需形状,用开水煮或温水泡,洗净后氽汤,或与肉类炖、烧,其味鲜美。

  特点:

烹调成型好,不稀散,食味鲜嫩可口,软绵细致,味香清爽,咀嚼有劲。

燕麦炒面

燕麦炒面是用燕麦和花椒做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是彝家古老的传统风味小吃。

  做法:

用清水将用来加工炒面的燕麦淘净滤干蒸熟或者煮熟,再用沙锅炒过,炒时要掌握火候,加上少许花椒,这样既有点麻味,又可防止拉肚子;

最后用磨推、箩筛筛细即成炒面(现在可用机子加工)。

先用甜酒和蜂糖煮成甜酒开水,现在可以不用甜酒和蜂糖,直接用白糖或黄糖烧成糖开水。

吃的时候,先将炒面舀入碗内,开水烧沸即舀入与之搅拌,开水越沸搅拌的炒面越细致,味道也越好。

糖不宜放多,要使搅拌起来的炒面有甜味、麻味和燕麦味三者合起来的味道才适口,隔很远就香气扑鼻,闻之使人馋涎欲滴。

因燕麦炒面喷香,故又有人把它叫作香麦面。

  燕麦有青杆麦、小黄麦、尖嘴麦三种,属小季杂粮。

古时彝家种燕麦,一是用来做咂酒营养价值高,味道比用其它粮食做的醇正;

二是用来推炒面做礼物送人,算是对别人的一种特殊尊重。

此外用炒面做干粮远行在路上方便,所谓“行者有稞粮”,彝家远行带的就是燕麦炒面。

  彝家婚俗,到娘家去吃鸡卦(打财礼)的时候,燕麦炒面就是其中的主要礼物,用它和白酒配成双礼双信,古朴大方,民族气息浓郁。

  1991年。

民革中央正式将纳雍定为扶贫重点联系县,首次在纳雍兴办希望小学。

1993年9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李沛瑶一行从北京来纳雍姑开参加陶家寨、发都寨两所希望小学的年度开学典礼,为感谢他们对边远高寒地区少数民族的关怀,姑开苗族彝族乡党委和乡人民政府以燕麦炒面和甜荞面、红稗面做礼物送给李沛瑶委员长等北京远来的客人,这是一种古老的彝家礼节。

长岛海菜包子

以海菜做包子,长岛人称之为海菜夹子(也有叫菜角子)。

长岛一年四季均有时新海菜,可做包子的用菜。

海青菜、紫菜、铜藻、裙带菜、鹿角菜等,诸菜中当属早春的驼骆毛(萱菜)菜做包子最多见。

海菜一般都喜大油和大蒜。

所以岛上人做海菜包子时,除用足食油外,多用肉丁和大蒜片配馅。

包子的皮以烫面为好,个头不大,但菜要塞实包严。

蒸熟以后,尚未揭锅,鲜香味便扑鼻而来。

咬一口稀溜滑润,清鲜可口,总有肚子饱了眼不饱的感觉。

荷叶糍粑

民国22年(1933年)贵阳北门桥(喷水池)一带有食品店叫"

镜泉斋"

,以上等糯料、白糖、凉糖、玫瑰芝麻、洗沙、花生米、核桃仁等原料制作。

先将糯米打成糍粑,分成小碗,再放入烙锅以猪油烙成薄片,加入糖心,再折成一半复烙,粑粑黄脆,糖心融化即可。

后"

荷叶糍粑流传全市,被贵阳市认可为名小吃。

主料:

精糯米;

辅料:

花生火腿、芝麻、玫瑰糖;

调料:

猪板油、白糖;

做法:

将精糯米洗净,净泡10个小时,然后用蒸锅蒸熟,打成糍粑后做成荷叶状成品,然后用猪油煎黄即可。

特色:

香酥甜美,既酥且糯,可口宜人。

康家脆哨面

小吃原料:

    鸡蛋细面条90克,脆哨、煳辣椒面、绿豆芽、紫菜等适量。

  小吃调料:

    猪油、盐、胡椒粉、味精、酱油、醋、鲜汤、红糖、料酒、甜酒汁、葱花、姜沫等适量。

  小吃制作:

    煮。

猪槽头肉或五花肉去皮,肥瘦分开,切成约0.5厘米见方的丁,肥肉丁先入锅加盐、料酒、甜酒汁,炒到金黄色时,倒入码盐的瘦肉丁,煸出油后加入红糖,待肉丁呈深红色后洒少许冷水将肉内余油追出,微脆时滗出油,起锅冷却制成脆哨。

然后锅中烧猪油将姜沫炒香掺入清水烧开,放入漂过的紫菜、绿豆芽、放盐、味精、胡椒粉、香油调好味制成汤。

最后锅中烧开水,放面条入锅,水再开约1分钟后,将面条捞起,滤干水分装入面碗中,面上放脆哨、煳辣椒面、葱花,食时配上半碗汤即可。

  小吃特色:

    汤、面分开,吃法独特。

面条细脆味浓,哨子脆香回甜,汤鲜不浑。

又称燃面,系毕节。

  小吃传统:

    技术要领制脆哨时加红糖、不烹醋,面条用专门擀制的细鸡蛋面,汤要鲜美清澈。

鸡绒银杏

银杏,常称白果,不仅可做成食品,还可入药治久咳气喘,小便自浊,白带;

偎熟能治夜尿病。

鸡城银杏,为筵席中之佳。

  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银杏去壳煮透熟。

鸡绒是嫩子鸡的鸡脯肉,用菜刀背捶绒;

以鸡蛋清加食盐、味精适量,加筛细的芡粉,放入鸡绒,用力搅拌合匀。

将猪油下锅烧涨至九成火候时,把搅拌合匀的鸡绒倒进油锅,快速炒转,再把已经煮熟的白果放入,撒火腿末即成。

  此菜肴,油壳清香,银杏软糯,油而不腻,热烫味浓。

呈淡菜绿色,着盛人蓝色花盘内,令人悦目爽心。

是黔味名菜之一。

肠旺面

肠旺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

  它的主要原料是猪大肠、新鲜的猪血旺和擀制的鸡蛋面条。

配料和调料有20多种。

主料和配料的制作都非常考究。

猪大肠越肥越好,里外洗净,用盐、醋反复揉搓,将肠壁的粘状物揉净,再用清水反复浸漂,除去腥味。

然后放在木盆或瓷瓦盆中(忌放金属器皿内),把肠子花椒、山奈、八角放入锅内煮熟,捞出切成片。

然后又用姜、葱、山奈、八角放入砂锅小火慢炖。

血旺要嫩,也切成片吃时在汤锅里放一下。

配料如脆哨即用猪糟头肉或五花肉,用以鸡蛋面、猪肠、血旺、脆哨四大原料为本,再调放鸡汤、红油辣椒等佐料,经12道工序,才出成品一份。

其汤色鲜红、面条蛋黄、肥肠粉白,葱花嫩绿,豆芽金黄,一碗捧出,使人顿感赏心悦目,待举箸下咽,更是满口生香。

面条脆细爽口、食不粘牙;

肉哨香脆、肠旺鲜嫩;

辣而不猛、油而不腻;

汤鲜味美、回味悠长。

丝娃娃

有米面粉做成薄纸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别名素春卷。

口感绵着四溢,极富特色。

原料:

精面粉250克,绿豆芽50克,海带丝25克,酸萝卜丝25克,大头菜丝25克,折耳根节25克,芹菜节25克,蕨菜节25克,凉面25克,窝笋丝25克,酥黄豆20克。

调料:

盐、麻油、酱油、醋、味精、姜沫、葱花等适量。

烙。

面粉加水,盐少许揉匀挪透(水与面粉比例为1:

6),平锅烧热刷油、擦干,然后左手抓起面团甩圆并向锅底杵一下成为直径为9厘米的圆薄皮时,右手立即把圆形面皮揭起,这样制作数十张春卷皮,放入蒸笼稍蒸一下使其回软,便于包食。

再将绿豆芽、海带丝、芹菜节、蕨菜节用开水氽过,分别装入小盘中,小碗内放入酱油、醋、味精、麻油、姜沫、葱花、煳辣椒兑成汁。

春卷皮中放入各种素菜丝包成上大下小的兜形,放入酥黄豆,浇淋兑好的辣椒汁即成。

风味特色:

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

是流行于贵阳的名小吃。

技术要领:

水与面粉比例一定要掌握好,摊皮时动作要快,要会。

太师面

    面粉400克发面100克白糖200克油炸花生米200克玫瑰糖25克熟芝麻25克核桃仁25克瓜片25克红绿丝10克熟猪肉200克碱10克  小吃制作:

  1.将面粉150克加清水50毫升和发面调匀,待其发酵(发酵时间夏天约1小时,冬天2小时)后放入碱揉匀。

另用面粉250克加清水75毫升和成水面。

然后把两种面混合一起,用力揉透。

再加白糖100克揉匀。

用擀面杖擀成66厘米宽的薄块,切成约10厘米见方的方块6块。

  2.用猪油抹遍方块面片,把每两块方块面片叠在一起,再用刀切成面条形(粗细似一般细面条)。

20刀为一组,切完为止。

然后逐一把各组面条抖散,平摊顺放在蒸笼内,最后剩下来未满20刀的一组,再用手揉擀和成薄面皮(可擀薄一些,大小按剩下面多少而定),将擀好的面皮盖在面条上面,把蒸笼盖紧,用旺火蒸半小时左右即好。

  3.面条蒸熟起笼,揭去所盖面皮,用筷子将面条轻轻抖散,再整齐地摆入盘内。

  4.将油炸花生米去皮剁细。

核桃仁、瓜片切成细丁。

红绿丝切细。

连同熟芝麻、白糖(100克)、玫瑰糖等拌和后,盖在面上即成。

  小吃特点:

条细如丝,色乳白,质绵软,味香甜滋润。

  小吃介绍:

  太师面色白丝细,贵阳人为老人祝寿时,多用此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