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课开国大典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248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课开国大典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6课开国大典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6课开国大典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6课开国大典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6课开国大典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课开国大典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6课开国大典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课开国大典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课开国大典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二、初步感知

  1.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

  2.观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3.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课文是怎么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呢?

我们自由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xià

n县bè

n(奔)niǔ钮zhì

帜tá

nɡ膛

  口头组词:

县城、直奔会场、按钮、旗帜、胸膛。

  找到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自己读读。

  5.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城防部队:

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

(被邀请)参观典礼的人所在的看台。

  擎:

举。

  五更天:

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排山倒海:

排,推开。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站着。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2)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

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政府、容纳、县城、按钮、旗帜、胸膛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

  想想:

课文哪些地方感染了你?

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是怎样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2.讨论交流。

  填空: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典礼的估计总数约()人。

会场在()。

主席台设在()。

  从第一段,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有什么感受?

(了解到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与人数等,感受到大典的隆重、庄严。

  比较: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

  回忆《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感人场面。

  

(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①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②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望着)五星红旗。

  

(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

  “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体会此处排比句的好处。

  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车上,跟铁人一样。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7.找到课文的过渡句,体会课文的结构。

  “接着,升国旗。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这些句子简洁明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三、作业

  

通过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住文章的整体结构。

能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弄清详写得场面和略写的场面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加深理解。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隆重、庄严

  大典前: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约30万人

  大典时: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庄严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大典后:

阅兵式群众游行

7、望大陆

《望大陆》是一篇略读课文。

它是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一首绝唱,是一首以爱国诗人屈原的“骚体”为样式写成的诗歌。

诗的前两小节采用同一句式反复呈现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始终思念故乡、心系大陆的强烈情感。

第三小节借用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苍苍,野茫茫”写出作者看到的“天”“地”的景象。

进一步表达作者对大陆的思念。

“山之上,国有殇”借用屈原《九歌》中“国殇”一词,表达自己愿意像为楚国而战的阵亡将士那样以身许国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学生对作者始终思念故乡、心系大陆的强烈情感可能难以理解,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其它的形式加以疏导,引起大家的共鸣。

1.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指导朗读,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1.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收集爱国思乡的诗歌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曾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879年生于陕西三原,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

期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临终之时写下了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诗歌一发表就立刻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在2003年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台湾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了一个问题:

“请您谈一下您对台湾的了解和认识是什么?

”温家宝总理饱含深情地说: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

”接着,他完整地背诵了于右任这首著名的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于右任老先生临终前写的这首哀歌《望大陆》。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一)自读诗歌

1.自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注意:

“兮”“殇”都是一声;

“殇”读shāng,翘舌音。

2.分小组读。

要求:

把诗读通顺、读流利。

3.抽生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范读、点拨,引导学生读出诗歌节奏。

(二)学生默读,初步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着上记号。

(三)全班交流,点拨。

1.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2.殇:

死难者。

三、细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

(一)默读诗歌,说说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的故乡、思念的大陆、浓浓的爱国情感。

(二)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小结:

一个“望”、一个“永不能忘”、一个“痛哭”,寥寥几个字,道出了诗人想见不能见、想回不能回那种痛苦、酸楚的思乡之情、思国之情。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谈话:

这几节小诗,是一份遗言,一段绝唱,一首哀歌。

它饱含着于右任先生期望叶落归根、祖国统一的一往情深,它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它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两岸的同胞共同吟诵着,声音回荡在海峡两岸,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再来感受十三亿中国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四)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

1.为什么这首诗一经披露,就震撼全中国、打动无数人的心呢?

2.学生默读感悟。

3.全班交流。

点拨。

(学生围绕诗人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用语精炼等方面来谈即可)

4.归纳:

作者通过简单精炼的语句直接告诉了我们故乡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看不见大陆他会痛哭的,这种表现手法称为直抒胸臆。

(五)试着背诵诗文。

四、升华、拓展

(一)这种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又何止这一首呢?

这种深深怀念祖国的诗人又何止这一个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于老的其他诗歌以及其他诗人写的爱国诗歌。

1.于老其他的诗:

“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

2.余光中的《乡愁》。

(二)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

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

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

简介可以让生引起共鸣

朗读训练加深理解

五、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于怀念家乡的诗句。

《望大陆》

于右任

思念故乡、心系大陆

8、明天更辉煌

本课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一组表现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这是一首现代诗。

此前,虽然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但因为课程标准中学生对于“如何阅读篇幅较长的诗歌”并无经验可循再加上学生生活的年代离香港回归时间较远。

因此,我们在《明天更辉煌》一课的教学中,所要着力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补充香港回归资料。

知识与能力:

帮助学生认读“缀、汁、荆、棘”4个生字;

会写“辱、觅、缀、汁、荆、棘、伐”7个生字;

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企盼、耻辱、寻觅、点缀、乳汁、炎黄子孙、荆棘、步伐”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诗歌第三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激动之情;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深刻领悟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感情。

生:

预习课文,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

师: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谁能找出香港的位置?

你们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吗?

  2.是的,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能想到什么方式?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而写的诗。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老师出示香港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4.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断肠、自强不息、炎凉沧桑、曙光、点缀、荆棘

三、整体感知,划分段落

  1.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

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划分段落。

  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部分:

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第三部分: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节,画出重点词句。

 2.你从“漫长的岁月”里读出了什么?

  漫长的岁月指香港自19世纪中期至20实际末一百多年的日子,从后面的“一串串故事”可以看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生了好多的事情。

 3.师出示句子:

(1)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2)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

 从这两句话里,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小结:

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骨肉分离,我们怎能不悲痛,怎能不愤怒呢?

香港的回归成为了举国上下共同的努力和期待。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明天更辉煌》。

  听写词语:

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2.学生互相检查,不会写的练习巩固。

 二、学生课文第二部分

  1.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香港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那香港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句子:

  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

  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

  香港人民在艰苦的环境里利用一切机会改造自己的生活,寻找着自强不息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香港建设成为“东方之珠”,这都是几代香港人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的。

  3.不管香港被分割多久,它都是祖国母亲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祖国的帮助,是全国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爱护,才使香港有了今日的辉煌。

  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

  在你的发展和繁荣中,融进了母亲的泪水、乳汁和力量。

  学生齐读这段话,感受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出示句子:

  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

  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它表达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赞颂,说明邓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归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是啊,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将更加繁荣、昌盛。

出示句子: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

  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四、背诵课文第三节。

五、教师小结。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字词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

收集资料,了解历史,加深理解

抓重点词句体会、感悟

感情诵读以读传情

背诵积累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的第三节3.课下搜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

3.课下搜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

8、明天更辉煌

  祖国的思念  期盼归航

  香港百年回顾 受辱的历史 血脉相连 明天更辉煌

  伟人的胆略  香港回归

山海关

《山海关》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群情欢腾的开国大典、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雄伟庄严的山海关-----篇篇文章,字字句句充满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赤诚的爱。

《山海关》一文的作者是峻青,这篇抒情散文是作者两度登临山海关,经过四年酝酿的佳作。

从题目看,作者似乎是为了歌颂雄伟险要的古代著名关口——山海关。

实际上,文章不仅赞颂了作者见到的山海关,而且从山海关想到了更重要的关,心中的雄关信念。

那就是对中华民族坚贞不渝的信念,是任何武器和军队攻不破的雄关。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书,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1、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能力。

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山海关的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五段,感受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势险要的风貌特点。

(重难点)

2、随文识字:

巍、蜿蜒、垠、颈。

掌握“燕、咽、颈”三个多音字。

(重点)

设计意图:

抓重点词句感悟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山海关》,看着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你对山海关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跟随作家峻青走进山海关,深入了解一下山海关。

二、初步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每段话写了什么内容。

你对“山海关”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长城的东起点,用来防御外族入侵的军事建筑。

是长城上比较著名的关隘中的一个。

依山傍海,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雄伟气势)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山海关学习。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看插图,你现在就站在山海关大门前,你想说什么?

作者怎么说?

板书:

哦,好一座威武的山海关!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2、作者刚一看到山海关,就毫不掩饰心中的赞美之情,发出赞叹:

(指板书,让学生读);

谁能读的更威武点?

3、作者显然是被山海关的威武震撼了,因此,文章开门见山,就高声赞美:

(指板书,让学生读)

四、学习课文3、4、5段。

1、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强烈地赞叹呢?

读第3段你就知道了。

齐读。

指名同学回答。

2、是呀,作者对山海关是久闻其名,思慕已久,却一直未曾亲见,而今终于目睹其风采,作者激动万分,于是又一次赞道:

(指名读)啊!

好一座威武的山海关!

果然名不虚传!

板书。

大家发现了吗?

这次的赞叹与开头的有什么异同?

(都赞叹威武,但语气词变了,标点变了,感情更强烈)

3、让我们更强烈地赞叹一下:

指着板书读。

山海关名不虚传的是什么?

(气势的雄伟,地形的险要)那么,山海关的气势有多雄伟,地形有多险要呢?

读4、5段,找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4、学生交流,(箭楼、匾额、地理位置都让人感到雄伟气势和险要地形)同时相机板书生字词:

巍然耸立、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燕山山脉、蜿蜒而来、苍茫无垠、脖颈、咽喉;

5、师:

同学们刚刚在读课文的时候发现山海关处于怎样的地理位置呢?

出示:

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

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这段有好几个生字,大家注意,相机板书,识记、理解。

此段点出了山海关的关键位置——咽喉之地。

武侠电视中不有一剑封喉的致命招数,也足见山海关的地理位置之重要。

也正因为这座城,南入海北依山,可谓山海之关,因此得名“山海关”.。

6、看着山海关雄伟的气势和如此险要的地形,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又惊又喜的赞叹:

出示板书,读。

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再一次又惊又喜的读:

……

7、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山海关的威武和险要,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关”!

不过,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应该还有一个原因,下节课我们再探讨。

五、布置作业:

抄写黑板上的词语。

 

第二课时

1.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个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2.难点:

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抓重点词句读读悟悟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初步感知了解了“山海关”那山海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威武、雄伟、捍卫疆土……)大家说的都很

好,今天我们就深入山海关,细细地感受一下山海关的这些魅力!

一、感受“威武”

@作者第一眼看到山海关时,就被山海关的“威武”震撼了,因此,文章一开头就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出示小黑板)1、读!

2、用赞叹的语气读!

(板书:

雄关)“雄关”如何理解?

那威武(板书威武)的雄关就说山海关既威武又——险要那好,下面我们就先来感受一下山海关的威武与险要。

请同学们朗读3—5段,圈点批注你感受最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