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名师点拨第4章句子Word格式.docx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名师点拨第4章句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名师点拨第4章句子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起来>
。
第三节 基本句式
一、“把”字句
用“把”将动词支配对象放于动词前的句式。
1.动词具有处置性。
即动作性强的及物动词。
2.“把”所介引的对象是定指的、已知的事物。
3.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至少重叠或加“着、了、过”
4.否定词、助动词放在“把”前。
口语例外。
二、“被”字句
受事主语用“被”引进施事,或将“被”直接用于动词前表被动的句子。
1.句中动词是表示积极动作的及物动词。
2.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述补合成词例外:
已被切断)
3.主语所表示受事是定指的人或事物。
4.否定词、助动词、时间词、估计词等放在“被”之前。
三、疑问句
按性质和作用分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
按结构分以下四种:
1.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特别指出某一项询问,要求回答句中代词所指的特定内容。
用“呢”不用“吗”;
代词用“谁、什么、怎么、哪”;
2.是非问:
把事情全说出来让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用“吗”不用“呢”(你身体好吗?
他答应了?
);
3.选择问:
并列几项让人选择答复,一般用两个分句,可在句中或句末用“呢”。
格式:
是A,还是B呢;
4.反复问:
又叫正反问,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询问。
用“呢”不用“吗”。
基本同选择问,只是不用复句形式。
你见过他没//你见没见过他//你见过没见过他//你见过他没见过?
四、缩句
1.缩句方法:
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
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
2、缩句练习时要注意:
①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
②不改变句子原意。
③
保留句子中的“着,了、过”。
(如:
“他去过北京”和“他去北京”意思不同)
④保留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否则改变句子的原意。
五、扩句
扩句与缩句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
其方法有:
(一)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如“小明读书”。
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
“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
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
(二)整体扩句法。
就是把句子两部分一下子扩充。
如“红旗升起来了。
”可按
“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扩句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在完成扩句作业或试题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句,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句。
扩句后别忘了加标点。
六、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指的是根据提供的句子,按照一定的要求写另一个句子。
仿写时要注意所写的句子尽量与提供的句子做到几个相同,字数大致相同,句式相同,结构也大致相同。
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内容要照应,并构成排比句。
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
在书里:
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灿的项链;
友谊如 ,我们 , ;
友谊如 ,我们 , 。
所给例句用了比喻,仿写的句子也应当用上比喻,比喻后面的句子应当同比喻有关联,内容上要照应。
题目要求仿写的句子要同例句一起构成排比句,仿写的句子的结构同例句也要相同。
仿写示例如下:
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
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妙的景色。
七、怎样变换句式
汉语组合灵活,句式变化多样。
同一个句子往往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同一意
思往往也可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为了收到表达的最佳效果,我们要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善于变换句式,挑选一种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常见的句式变换有:
1.常式句和变式句。
如:
常式句:
亲人再见了!
变式句:
再见了,亲人。
把主谓语的位置进行互换,
2.把原句改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把”字句,就是用“把”将动作的对象放在动词前面的句式。
而一般陈述句,动作的对象往往在动词的后面,如:
原句:
我们一定要治理好黄河。
“把”字句:
我们一定要把黄河治理好。
这两句话中,“黄河”是动词“治理”的对象,在“把”字句中,“黄河”放在了“治理”前面。
“被”字句中,主语成了动作的对象,如:
我们消灭了敌人。
“被”字句:
敌人被我们消灭了。
这两句话中,“敌人”是动词“消灭”的对象,在“被”字句中,“敌人”放在了句子中动词“消灭”的前头。
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都比较强调动作的对象。
另外,在写文章、说话时,将叙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穿插使用,也使语言富于变化。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叙述句都能变成“把”字句、“被”字句。
如“我们有书”,不能变成“我们把书有”或“书被我们有”。
3、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相变换。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或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要在相应的地方删改、调换词
语和标点。
“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是个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讲卫生难
道不是一种美德吗?
”在“是”的前面要加上“难道”,还要加上否定词“不”句
末的句号要改成问号。
反过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要把“难道”和“不”等词
删去,把句末的问号改成句号。
4.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改变说话的角度)
例1: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
“我背你走!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他背我走。
例2:
雨来摇摇头,说: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把直接叙述句改成间接叙述的句子要做到“三改一不改”:
1.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如“我”、“你”、“我们”等)改成“他”或“他们”。
提示语当中有“我”的,要将直接叙述中的“你”改成“我”如例1。
2.改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
3.适当地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练习】
一、缩句。
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许多货物。
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从南方赶来的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银色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明亮的眼睛。
二、扩写句子。
例:
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制造零件。
1、(
)喜讯(
)传到学校。
2、(
)列车(
)穿过山谷。
3、(
)春风(
)吹遍大地。
4、(
)人们(
)挥舞着鲜花。
5、爸爸是工人。
6、我制订学习计划。
7、柳条拂动着水面。
8、一群小朋友走进公园。
9、太阳升起来了。
10、蜜蜂飞来飞去。
11、(
)草地上坐满了(
)人们。
12、奶奶(
)笑了,笑得(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
①改为反问句:
②改为感叹句:
2、来到厦门这个美丽的旅游城市居住,大家都讲文明礼貌。
改为反问句:
3、看到这样精彩的进球,大家都热烈鼓掌。
4、武松打死了这只大虫。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5、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②改为“被”字句:
6、爸爸对妈妈说:
“今天晚上我要加班,晚上不回来,别等我吃饭了。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7、妈妈对我说:
“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教学用书。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8、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计算。
仿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9、鲁迅先生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改写成反问的句子:
四、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
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3.外祖父把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递给我。
五、写上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六、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1、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2、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3、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4、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6、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
7、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我们的友谊。
七、把句子改为陈述句。
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2、他呀!
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8、雄伟的长江黄河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怎能不爱它呢?
八、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刘萍告诉老师:
“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2、妈妈对我说:
“我今天带你去书店买书。
3、张亮对王刚说:
“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学校。
”
4、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5、她深有感触地说:
“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李强沮丧地对我说:
“我的钢笔丢了,你能借我一支吗?
九、把句子该为“把”字句。
1、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2、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3、小华拿走了数学课本。
4、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5、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十、把句子该为“被”字句。
1、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2、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3、诸葛亮借来了十万支箭。
4、武松终于把那只凶猛的大虫打死了。
5、他很快就把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吃光了。
6、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我们。
十一、综合练习。
1、厚厚的松脂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彩。
(缩句)
2、同学们回答问题。
(扩句)
3、蔺相如对赵王说:
“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改成间接引语)
4、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换成“被”字句)
5、外公对小英说:
“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6、那时侯,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换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7、太阳升起来。
8、我看秦王没有诚意,就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
(换成反问句)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这三克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改为反问句)
11、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改为陈述句)
1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
(改为直接说的话)
十二、仿写句子。
1.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两句话,最后一句话要求有积极意义。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2.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阴;
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增添一份春色;
如果你是 ,
;
。
3.仿照开头两句句式,通过联想,在后面两句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
妈妈的头发白了,把满头黑发给了我;
妈妈的腰弯了,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 ____________
__,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妈妈的____
_________,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4.仿照例句的句子,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
________________。
5.紧接下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下句的话题一致,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
十三、根据后面语句的内容和形式,在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
;
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A.江河无语,却波涛汹涌
B.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
C.小草无语,却焕发着生机
【提高题】
完成下列仿句题
1.按照“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一句的结构,分别以“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为对象,各仿写一个句子。
注意抓住季节特征,采用相同的语言结构。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2.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
如果你是春天/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
_______________/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3.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特别是夏末秋初,你看吧:
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真是五彩斑斓,耀眼争光。
4.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5.仿照下面的句子,改变地点和内容,在后面的横线上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
6.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线语句的句式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
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
,我们 ;
友谊如 ,我们 。
7.请你模仿“信誉就是你立足社会的通行证”这句话,再写两个句子。
例句:
信誉就是你结交朋友的桥梁。
仿句:
信誉就是你 ,信誉就是你 。
8.请仿照例句,以“友谊”为话题造句。
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力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
【答案】
1.百花争艳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烈日曝晒的夏天是富有热情的季节,瓜果飘香的秋天是极具魅力的季节,白雪飘飘的冬天是最富遐想的季节。
2.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种子
3.特别是春末夏初,你看吧:
绿的吊兰,粉的荷花,红的月季,又大又艳的牡丹,真是色彩绚丽,光彩照人。
4.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5.我梦想,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我梦想,来到美丽的北戴河边,在一片的汪洋中,感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壮阔。
6.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
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
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7.创建事业的基础,内心安宁的保证。
8.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要用理解去护理,要用热情去浇灌。
第四节 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⒈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
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继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下文是: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⒊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
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⒋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
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⒌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
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领导好。
第五节
怎样造句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
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
它的句尾应
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造句的方法一般有:
⒈在理解词义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
“我站在广
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
”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⒉如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
如用“鸦雀无声”造句:
“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
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⒊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能起
到强烈的对比,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
如用“光荣”造句:
“讲卫生是光荣的,不
讲卫生是可耻的。
”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⒋如用比拟词造句,就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
如用“仿佛”造句:
“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