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施工方案落地式十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4667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脚手架施工方案落地式十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脚手架施工方案落地式十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脚手架施工方案落地式十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脚手架施工方案落地式十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脚手架施工方案落地式十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脚手架施工方案落地式十建文档格式.docx

《脚手架施工方案落地式十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脚手架施工方案落地式十建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脚手架施工方案落地式十建文档格式.docx

3.5钢管搭设,围绕建筑物外形结构形状搭设,架体上铺设二层竹跳板,底部满铺一道,施工层一道。

连墙件的连墙杆与脚手架的钢管相同,连墙杆与脚手架的连接采用双扣件连接。

连墙布置二步三跨,脚手架搭设尺寸为:

立杆横距Lb=0.9m;

立杆纵距La=1.5m;

步距h=1.8m,脚手架内侧距外墙0.3m,脚手架搭设高度【H】=13.2m,基层为地下室钢筋混凝土顶板。

2、材料质量要求

2.1钢管采用φ48×

3.5焊接钢管,质量必须满足现行钢管技术规定标准[GB-700-SS,3#镇静钢],不得使用锈蚀严重(斑点、剥皮)、弯曲、开裂的钢管。

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造的标准机件:

其机械性能符合(GB-978-67)规定KT33-S技术标准。

扣件的附件(T行螺栓、螺母、垫阀)采用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79〕中A3规定:

扣件不能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夹灰等锻造缺陷,钢管和扣件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单,扣件与钢管的结合面要接触良好,螺栓不得滑丝,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大距离小于6mm,必要时应该进行抗滑移试验。

2.2脚手板选用竹跳板,不得有腐烂、散边、或破损严重的。

2.3安全网:

栏杆围网选用合格的聚氯乙烯编制的1.8×

6m的密目式防火安全立网,安全网应不小于2000目/100cm2的密目式绿色围护立网。

平网网眼尺寸不大于4cm。

3、施工准备

3.1单位工程负责人应按施工方案中有关脚手架的要求,逐级向架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2按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经检查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4、脚手架搭设

4.1按脚手架的柱距、排距要求进行放线、定位。

4.2脚手架的搭设顺序:

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加木枋垫块)→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件(或加抛杆)→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悬挂密目网→铺设平网→铺设脚手板。

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4.3立杆连接

脚手架立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相邻两立杆接头应错开,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点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60cm);

立杆顶端高出三层施工面高度1.75m,内立杆离外墙面300mm。

4.4脚手架横杆的连接

纵向水平杆接采用对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0.5M),上下相邻两根纵向水平杆接头错开不小于2m,同一步内外两根纵向水平,水平杆接头也应错开,并不在同一跨内。

横杆伸出外立杆100~150mm,在主接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因本工程采用竹笆脚手板,因此,横向水平杆应直接扣接在立杆上,且应在两纵向立杆间增设一根横向小水平杆,与大横杆用扣件扣结,使横向小水平杆间距在60cm等间距布置。

并且使小水平杆靠墙一端至墙面距离不应大于100mm。

4.5连墙件的设置。

当搭至有连墙件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并涂刷醒目红色油漆以作警示,连墙件的留置根据所搭设位置而定,由于该工程是框剪/框架结构,根据连墙件设置要求,连墙件可设置在每层的拉梁上,也可设置在短肢剪力墙或短肢柱上,具体做法是:

用两根钢管与外架的外立杆连接,再将连接钢管与短肢剪力墙或短肢柱抱住,用钢管、十字扣件将其锁固。

使外架与剪力墙或短肢柱连成整体,如在该设置连墙件的地方没有短肢剪力墙或短肢柱,则应用钢管与外架的外立杆连接,将连接钢管伸入该层楼板底部与楼板梁用短钢管锁固,此时应设置两道连接钢管,间距50cm左右,连接钢管必须紧贴梁底,锁固短钢管与所拉楼板梁垂直,连接双排扣件紧锁梁底边。

4.6剪刀撑的设置。

4.6.1在脚手架一层的连墙件设置完后,即时设置剪刀撑(黄黑相间油漆),从脚手架纵向两端和转角处起,在脚手架外面每隔4-6M(水平距离不超过6m)左右用斜杆撑成剪刀撑,由底往顶连续设置,斜杆与楼面的倾斜角度在45度~60度之间,自上而下循序连续设置,斜杆材质必须无变形无损伤。

4.6.2剪刀撑的接头除顶层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均必须采用活动扣件搭接。

4.6.3剪刀撑的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柱上,旋转扣件中心距离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7安全网的悬挂

4.7.1安全网的悬挂方式

分垂直和水平设置两种

A.垂直安全网设置

在外架全部搭设、加固完毕后,在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围护,安全网应封严,用16#铁丝与外脚手架绑扎固牢。

并随外架超出作业层1.5m。

B.水平安全网设置,

本工程用水平安全网规格为:

3m×

6m,网眼4cm,设置在所在施工层作业面下的外架平面,水平网设置在所在楼面下1m左右,防止从施工层掉物伤人。

在绑扎水平安全网时,要求网绳不能破损,用10#铁丝将安全网与内外大水平杆绑扎牢固,绑扎点间距60cm,并接缝严密,

4.8脚手板的设置

本工程采用3m长竹串片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5cm,在第一层和施工作业层沿纵向满铺设在小横杆上,脚手板搭结时,每块竹跳板搭设在三根小横杆上,接头必须支在横向小水平杆上,搭结长度应大于20cm,用10#铁丝将脚手板两端与小横杆绑扎固牢。

5、外架在施工电梯部位处的搭设

外架在搭至施工电梯最边缘30cm处时收边,使外架在施工电梯运行部位与之分开。

在外架收口处应加强外架与楼层的拉接。

6、脚手架的验收

在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逐层由施工负责人、架子班组和专职安全员一起对外架进行验收,验收时,必须有审批外架施工方案的技术和安全部门参加。

检查时,应检查:

6.1外架所用材料、配件、工具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2外架的布置、立杆和大小横杆的间距。

6.3连墙点是否可靠,剪刀撑是否符合要求。

6.4架子的安全围护、安全网的连接、绑扎紧程度。

6.5脚手板的铺设、搭结、与架子的绑扎。

7、脚手架的拆除

7.1脚手架拆除前准备

7.1.1外架拆除前,先全面检查外架的扣件的连接、连接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有松动的扣件、杆件应先加固。

7.1.2架子拆除前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7.1.3拆除架子前先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

7.2脚手架拆除

7.2.1架子拆除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栏杆或警戒标志,地面有专人指挥,严禁非施工人员入内。

7.2.2拆除架子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软底鞋。

7.2.3拆除顺序应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进行,即先拆栏杆、脚手板、剪刀撑,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

并按一步一清的原则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7.2.4拆立杆时,应抱住立杆再拆最后两个扣件,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两端扣件。

7.2.5所有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杆件整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7.2.6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拆连墙件。

7.2.7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的两端,应先按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支撑加固。

7.2.8拆除时,应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个人相关的扣件时,应先通知另一方,以防坠落。

7.2.9拆除下的钢管、扣件、脚手板应由拆除人员传至所在施工层面接递人员,再由接递人员放至所在楼面,由塔吊吊运至地面指定地点,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严禁直接向地面抛抛杆件。

7.3.0在拆除过程中,不应中途换人,如果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待清除后才可离开。

八、脚手架的安全管理

8.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现行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方可发上岗证。

8.2搭拆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8.3施工中不得将施工脚手架与外架连接,不得将施工的钢筋、模板等材料放在外脚手架上。

不得在外架上另悬挂物体或挂电缆、电线,严禁向架子内外抛掷物品。

8.4外架在施工中应定期保养、巡视,发现扣件、钢管松动等问题应即时更换加固解决。

8.5在外架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连墙件;

支撑;

栏杆;

挡脚板等杆件。

要拆除其中任一杆件均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技术部门批准。

8.6六级以上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不准搭设或拆除外架,也不准在外架上作业。

九、脚手架验算

条件:

外双排外脚手架用φ48×

3.5mm钢管搭设,铺两层竹串片脚手板,连墙件的连墙杆用钢管相同的连墙杆与脚手架连接,连墙杆与楼层的连接采用扣件连接,连墙杆布置二步三跨,脚手架搭设尺寸为:

步距h=1.8m;

脚手架内侧距外墙0.3m,脚手架搭设高度【H】=17.5m

立杆下面用100×

50木枋垫块通长铺设,基层为钢筋混凝土板。

则施工荷载传递线路为:

脚手板→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的扣件→立杆。

受力简图如下:

11.1验算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及挠度

作用在横向水平杆的线荷载标准值:

qk=(3+0.3)×

0.6=1.98KN/m

作用在横向水平杆线荷载设计值:

q=1.4×

0.6+1.5×

0.3×

0.6=2.79KN/m

抗弯强度:

б=Mmax/W=qLb2/8W=2.79×

0.92×

106/(8×

5.08×

103)=55.61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V=5qkLb4/384EI=5×

1.98×

9004/(384×

2.06×

105×

12.19×

104)=0.67mm

而Lb/150=0.9×

103/150=6mm

即:

v<Lb/150满足要求

11.2验算纵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和挠度

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

F=0.5qLb(1+a1/Lb)2=0.5×

2.79×

0.9×

(1+0.3/0.9)2=2.60KN

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标准值:

Fk=0.5qkLb(1+a1/b1)2=0.5×

(1+0.3/0.9)=1.28kN

б=Mmax/W=0.175FLa/W=0.175×

2.60×

1.5×

106/(5.08×

103)=134N/mm2<f=205N/mm2

挠度验算:

V=1.146FkLa3/100EI=1.146×

1.28×

103×

15003/(100×

104)=0.94mm

La/150=1500/150=10mm

即v<La/150满足要求

11.3验算扣件的抗滑移承载力

纵向水平杆通过扣件传给立杆的竖向力设计值:

R=2.15F=2.15×

2.60=5.59kN<Rc=8kN

11.4立杆稳定性验算

A.·

验算长细比

查规范得长度系数μ=1.5

长细比λ=L0/i=kμ·

K/ik=1时,λ=1.5×

180/1.58=171<[λ]=210

K=1.155时,λ=1.155×

180/1.58=191<[λ]=210

计算风荷载设计值对立杆段产生的弯矩Mmax

立杆稳定验算部位取脚手架立杆底部

作用于脚手架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Wk=0.7цz·

цs·

w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市区地面粗糙度为C类,风压高度变化系数цz=0.74

密目式安全网全密封脚手架后,其挡风系数ξ=0.871(查表),基本风压=0.4kN/mm2

建筑物结构类型为框剪结构,脚手架风载体型系数цs=1.3ξ=1.3×

0.871=1.1323

则:

Wk=0.7×

0.74×

1.1323×

0.4=0.235kN/m2

风荷载设计值对立杆段产生的弯矩

Mw=0.85×

1.4Wk.Lah2/10=0.85×

1.4×

0.235×

1.82/10=0.14KN.m

计算组合风荷载时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NG1k=HsGk=[H]/(1-0.001×

[H])×

Gk=17.5/(1-0.001×

17.5)×

0.1161=2.07kN

(查表Gk=0.1161KN/m)

NG2k=0.5(Lb+0.3)La∑Qp1+∑Qp2La+Qp3La[H]

=0.5×

(0.9+0.3)×

0.3+0.11×

1.5+0.005×

17.5

=1.001KN

(说明:

∑Qp1为二层竹串片脚手板自重标准值∑Qp1=2×

0.3KN/2

∑Qp2为栏杆挡板自重标准值,两个作业层取∑Qp2=2×

0.11KN/m2

∑Qp3为密目网自重标准值,取∑Qp3=0.005KN/m2)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NQk=0.5×

(Lb+0.3)La∑Qk

=0.5×

2

=5.4KN

(Qk为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两个施工作业层∑Qk=2×

3KN/m2,)

组合风荷载时:

N=1.2(NG1k+NG2k)+0.85×

1.4∑NQk

=1.2×

(2.07+1.001)+0.85×

4.86

=9.47KN

D.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1.2(NG1k+NG2k)+1.4∑NQk

(2.07+1.001)+1.4×

=11.075kN

E.立杆稳定性验算

N/γA+Mw/W=8.54×

103/(0.186×

489)+0.11×

103)

=115.55N/mm2

不组合风荷载时:

N’/γA=9.56×

103/0.186×

489=105.1N/mm2<f=210N/mm2

满足要求

11.5连墙杆件验算

A.连墙杆均匀布置,受风载作用最大的连墙杆应载脚手架的最高部位,计算按高度17.5m考虑,设计风压为0.4KN/m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υz=0.74(查表)

Wk=0.7·

υz·

Wo

=0.7×

0.4

=0.235kN/m2

连墙杆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NLW+No=1.4×

Wk·

Aw+5

=1.4×

1.8×

1.2+5=9.26<2Rc=16kN

采用双扣件,即连墙杆采用直角扣件与脚手架内外排立杆连接,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时,在建筑物内外墙面各加两只直角扣件扣牢。

扣件抗滑移承载力满足要求

C.连墙件稳定承载力验算

连墙杆采用φ48×

3.0钢管,杆件两端均用直角扣件分别连于脚手架及附加的的墙内外侧短钢管上,因此,连墙杆的计算长度可取脚手架距墙的距离,即:

Lo=0.3m

长细比λ=Lo/i=0.3×

100/1.58=18.99<「λ」=150(查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τ=0.912

Nc/τA=9.26×

103/(0.912×

489)=20.76N/mm2<f

即连墙件采用φ48×

3.0钢管时,其稳定承载力满足要求

11.6立杆基础承载力验算

本工程双排外架,其强度足够满足,不必验算。

四、拆除脚手架施工方案

在建筑施工收尾阶段,脚手架是否安全拆除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脚手架拆除是建筑施工收尾阶段重要的施工过程,必须高度重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目标的实现。

一)拆除脚手架的准备工作

1、外架拆除必须是专业脚手架工,并且持证上岗。

2、做好拆除施工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安全。

3、在拆除脚手架前必须与土建协调一致,确保每天的拆除范围,避免提前拆除和推迟拆除。

4、清理拆除范围内外架上的脚手板;

灰巴等杂物。

二)拆除方法

1、本工程每次拆除二层楼,即每次拆除5.8米高。

拆除外架时与土建人员一起检查拆除范围内的外墙土建是否完工,外墙上的雨水管、空调冷凝管是否安装完毕。

2、将外架上需拆除范围内的安全网拆除,注意必须逐片拆除,拉入相应楼层室内折叠整齐、打捆,以便搬运。

3、拆除外架杆件的顺序与搭设顺序相反,即先搭先拆,后搭后拆的原则,先拆小横杆,再拆大横杆,最后拆立杆,自上而下逐层进行。

4、为保证拆除外架整体安全,拆除外架时,架体上的剪刀撑、连墙件的拆除不能超出每次拆除的范围,不能提前松动,即剪刀撑、连墙杆拆除和松动随拆除进度,自上而下松动和拆除。

5、拆除的扣件、架杆必须放在相应楼层,集中转运,不能随意乱抛乱放,每天拆除的扣件、钢管每天下班前转运完毕,在施工现场指定场地集中堆放整齐。

6、连墙杆拆除时,必须立即通知土建人员配合补眼,以免造成外墙缺陷。

三)拆除中应注意事项

1、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才能上架作业。

2、操作人员严禁酒后作业,拆除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有专人看护,指挥拆除顺序,随时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并派专人清理扣件、接运钢管,轻拿轻放,文明施工。

3、在拆除栋号架空层周边,派专人看护,并且在拆除层下的外架满铺脚手板,并且封闭完好,以防扣件、钢管等物坠落伤人。

4、拆除外架大横杆、立杆时注意对外墙的成品保护,拆卸、转运时不得碰坏外墙装修面,打坏外墙窗等。

5、由于施工场地和建筑物周边均有施工临时用电线路、机械、临时工棚等,因此特别应注意不得由高处向下乱丢任何物件,以防造成安全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