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370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docx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docx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

 2019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

如:

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

再如:

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

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叫“桂花雨”?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

(板书:

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

(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

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

(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通过学生熟悉的雨导入新课,感受桂花雨落下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

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浸”“缠”的读音。

不懂兰花箩筐婆婆糕饼

沉浸纠缠茶叶捡起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5.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

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三、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关注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

这是一场的桂花雨。

(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_________的桂花雨。

生1: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书:

香)。

生2:

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

(板书:

乐)。

生3:

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

(板书:

难忘)

生4:

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

(板书:

思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指什么?

“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

)想象一下,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

不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

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

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课件出示: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挑”而不用“捡”。

(“挑”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挑选,而“捡”只是拾取。

)分别用“挑”和“捡”说一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浸”是什么意思?

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

这里的“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发得远、散发得广、散发得深入。

③生齐读,读出桂花的浓香。

(3)课件出示: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图片或视频,再大声喊……

桂花雨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

请一起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挑”“浸”两个字,通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课文,感悟桂花香的浓郁和香气的醉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一、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

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

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师板书:

乐)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

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抱”“使劲地摇”这些词语感受作者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

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第2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太迷人。

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课件出示: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

“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总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我”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

什么样的事是大事?

“我”会怎样缠着妈妈?

②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______(时间),“我”就______(动作),______地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

“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

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

(出示“摇桂花”的动画。

)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师:

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生:

摇桂花。

师:

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

桂花真香呀!

师:

快看,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

这桂花像什么呀?

生:

真像下雨呀!

师:

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

哈哈,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

为什么说是“好香的雨”?

引导读出“我”心中的快乐。

(5)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现在的心情?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

(生说,师出示课件)

欣喜若狂兴奋不已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2.品味“桂花雨”之“思念”。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请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品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指名读。

把这句话改成反问句。

(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想象说话。

如果我说:

“这里的水真甜啊!

”母亲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说:

“这里的橘子真甜啊!

”母亲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过去了,我和母亲到了外地,我对母亲说:

“这里的生活真好呀!

”母亲会说: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

(板书:

思念故乡)让学生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再读母亲的话。

“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

采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使孩子们读出情味,使孩子们心驰神往,使孩子们领会其精妙所在。

二、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

2.课件出示,配乐简介作者琦君。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离开家乡后,她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怀念家乡,这就是桂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3.老师配乐朗诵《乡愁》。

4.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

2.床前明月光,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