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研究总报告规范样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837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结题研究总报告规范样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题结题研究总报告规范样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题结题研究总报告规范样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题结题研究总报告规范样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题结题研究总报告规范样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结题研究总报告规范样式.doc

《课题结题研究总报告规范样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结题研究总报告规范样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结题研究总报告规范样式.doc

东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市级重点课题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策略及实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立项编号:

125DYJZ100

课题负责人:

 韩红敏

课题参与成员:

**************************

*********************************

前言

本课题于2013年11月18日,被东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确立为东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市级重点课题,编号:

125DYJZ100。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学习钻研,大胆实践,努力开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的策略,追求高的实效性。

原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研究任务,但因课题负责人乡镇支教交流,主要课题组成员在高三的教学工作任务重,加之专家对延长研究时间的建议,延续研究至今结题。

经过两年半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已顺利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

现将课题总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相继制定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2004年起,高中开始进行课程改革。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要求变革教育方式,改革育人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互动式学习、对话式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的有效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课堂入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在交流与“对话”、思考与合作中让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语文的快乐,让语文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唯书、唯师的专断的课堂教学。

教师掌握着绝对的话语霸权,只顾满堂灌地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课堂的被动的附庸,多表现为对教师与书本知识的盲目的认同与记忆,他们想教材之所想,说教材之所说,缺少真正自我的看法与观点,缺乏批判反思的能力和创造性。

因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呼唤课堂中的“对话”,呼唤民主平等的课堂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学生与同伴的“对话”、学生与书本的“对话”、学生与自我心灵的“对话”。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他系统化地阐述了对话理论,他说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平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性的”,“任何一种理解都是对话的”,理解是在对话中进行的。

而把对话引入教学,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其中较著名的有德国的克林伯格、巴西的弗莱雷。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形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

弗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

国内研究现状:

最早提出“对话型”语文教学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教授。

他在《对话:

语文教学的新观念》中提出“听说读写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活动……因而语文教学活动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一种对话活动,必须实现向‘对话型’的转变”的观点。

继而韩雪屏教授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了系列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地进行了分析,她把对话分成了三个层面:

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学生围绕文本进行的对话,学生与学生围绕文本进行的对话。

2004年,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引入了“对话”这一概念,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对话式教学开始得到较广泛地研究,更多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加入到研究的队伍中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可是研究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实践研究也更多地停留在对教师行为的研究上,而缺少对学生的研究,这就导致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假对话”、“伪对话”教学现象,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有力推行,语文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会越来越受到欢迎,因此,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研究和本校的课堂教学现状,从语文对话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有效性方面,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上加以研究,从而探讨更有效的对话教学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依据

“对话”在英文里是“Dialogue”,“Dia”具有“之间”、“跨越”的意义;“logos”包含“思想”、“理性”、“判断”的意义;“Dialogos”含有“意义之流动”的意思,即意义在个体之间流动,导致某些新的理解产生,从而在团体中形成某种“共享的意义”。

因而,“对话”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自我心灵之间的理性判断与深层思想的交流,是一种碰撞式的、开悟式的、生成式的思想的流动与融合。

“策略”,即方式方法;“实效”,即实际效果。

因此,课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策略及实效性研究”,就是要形成对“对话”更恰切的理论界定,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我心灵等“对话”的方式方法,以及这些“对话”的实际教学效果。

本课题研究的依据,即中外有关“对话”的理论成果,比如布伯的对话哲学、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弗莱雷的对话教育理论等,以及《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朱绍禹)等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魏书生、程翔等名家名师优秀课例的教学音像资料,互联网共享的资料等一切可以搜集到的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与事实素材。

三、理论依据与研究目标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

2、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的实质是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3、主体性教育理论。

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本课题研究的就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的策略及其实效,研究角度主要包括课堂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学生与同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自我心灵的“对话”等“对话”的方式方法,以及这些“对话”的教学实效,要形成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的更恰切的理论界定,形成对如何开展课堂“对话”的方法理论,形成对课堂“对话”实效性研究的理论,从而最终整合为可资教师借鉴的较为系统成熟的课堂“对话”理论。

研究目标即用研究形成的高中语文课堂“对话”理论,对教师们的实际课堂教学加以智慧的引导,使其少走弯路,开展更有效的课堂“对话”,从而建构更高效的语文课堂。

同时,这对提高我校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促进学校与教育发展,对丰富国内外对课堂教学“对话”研究的理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与完善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分工协作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策略及实效性研究”的研究内容分解为几部分:

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2、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生“对话”。

3、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自我的“对话”。

4、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分工协作:

付振国、景栋、邓红影、刘波、杜金铭、吴少春老师研究子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生对话”;刘红芳、徐艳萍、张永刚、徐安杰老师研究子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自我的‘对话’”;赵红燕、石宝萍、潘振富、张金鸾老师研究子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李娜、李仁杰、姜滨、刘潇潇老师研究子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潘绍东校长、李兆明老师、刘家峰老师,从整体与全局上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支持与指导。

韩红敏老师通读有关“对话”的理论著作,及时把握最新的研究前沿信息,从整体上规划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进程,并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结论加以概括与梳理,做好阶段性研究总结,并最终使之成为较为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成果。

五、研究过程与主要活动

课题研究主要经过了以下四个研究阶段: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3年11月—12月)

1、领导支持,组织机构,明确任务。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其作为学校潜能开发的重点项目工程,在研究人员的培养、研究活动的开展、经费的使用等方面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的研究小组,课题研究组长韩红敏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总结报告等。

2、做好课题研究设计。

(1)做好课题申报和论证。

课题组对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索要解决的问题,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2)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

(3)召开课题成员开题研讨会,做好课题解说与研究分工,分头完备了研究所需的书籍材料。

(4)撰写并按时提交了课题开题报告。

(二)初步理论研究与个案课例研究阶段(2014年1月—12月)

1、课题组成员学习了中外有关课堂“对话”理论的材料,做了认真的读书笔记。

2、共同研讨学习了优秀教师的课例,学习其课堂教学“对话”的智慧与做法。

3、研讨剖析课题组成员轮流执教的级部精品课课例。

4、初步形成了个人独到的关于子课题研究的心得与感悟。

5、以论文等形式展现了各自的理论研究成果。

此阶段课题组有以下教学研究心得:

1.教师的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毋庸置疑的主导作用,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也是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指挥者。

可以从备课和课堂活动两个方面具体开展有效性教学。

(1)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展教学。

活动的基础。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备课环节的有效性:

一是严格遵循教学目的。

二是吃透教材内容。

三是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2)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是建立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2.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教学水平怎么样,都要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判。

教学过程中“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呢?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

不仅注重知识学习,更侧重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

(三)深入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研究阶段(2015年1月—12月)

1、定期召开了课题研究碰头会,按照子课题的分工,研讨课题组成员执教的教学实践课,交流各自的研究心得,并进行了汇总。

2、共同研讨各自研究成果中存在的共性,尝试归纳开展高水平实效性课堂“对话”的普遍性方法,同时开展同质异构课堂互相进行教学切磋,并以优质课、论文等形式展现了共性理论的研究成果。

3、通过具体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分析各相关措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和成效。

4、开始收集教师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有意识总结研究经验。

(四)经验总结与成果应用性反思研究阶段(2016年1月—3月)

1、总结本课题的课堂“对话”理论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应用性反思性研究。

2、课题组成员在个人的日常教学中,深入实践前期的理论研究成果,改进了自己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性总结与再实践。

3、完成了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成果性文集著作,形成了较为完满的结题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老师的有创新的见解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