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362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1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x

《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x

1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通过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4.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通过分析景观图片,回想个人对不同自然要素之间关系,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探究与活动,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念,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

1.生物进化、生物灭绝和今天的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之间反映了什么问题?

2.地球表层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

生(回答)

1.反映了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会对整体环境演变产生影响,整体环境演变也会影响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2.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师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就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 书: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推进新课

投影:

“热带雨林景观和热带疏林草原景观”

      热带疏林草原           海南岛热带季雨林

问题:

1.图中自然景观包含了哪些地理要素?

2.这些要素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3.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的?

如何保持景观的一致性?

学生回答:

1.包含了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

2.这些地理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师热带雨林景观,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年降水总量达2000毫米左右。

植物茂密,种类丰富,乔木高大分层,有的可以分为4~5层,终年常绿;林内阴暗潮湿,叶尖有滴水现象,所以称为雨林。

由于植物种类多,果实丰富,动物也相当多,代表性动物主要有猩猩、河马等。

地表径流也因降水多而很发达,土壤是淋溶性非常强的砖红壤。

总之,该区的自然地理各要素与环境整体性相协调,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

板 书: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70的活动,并展示“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生(回答)

1.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2.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

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

师说得很好。

我们能不能绘制一幅水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转换示意图,让这一过程更加直观清晰呢?

(生绘制,师总结)

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中的能量交换、物质运动(如水循环、碳循环、氢循环等)往往跨越圈层界线,它们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投影:

“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问题:

1.若图中森林植被大量砍伐,地理环境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2.若图中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生(阅读教材及插图,分析回答)

1.砍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减少,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变化增大,地下水位降低,土壤肥力下降(或趋于贫瘠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对空气质量也产生影响,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退化。

2.河流上中游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泥沙淤积又不断抬升下游河床,影响地表水系的演化,还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升高,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下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

师从以上分析,我们能看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板 书:

(1)地理环境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2)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人们要特别重视以各种方式(例如植树造林)来恢复植被,以便改善整个生态环境,要特别重视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搞好水土流失的治理。

师自然地理环境中,人类活动更容易引起生物发生变化,并由此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所以我们要保护生物、保护生态,避免给环境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

投影:

(填表说明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填表后逐个显示)

影响

地下水

水位上升时,水量丰富

生物

种类增多

地方气候

温度增加,降水增多,温差变小

泥沙沉积

泥沙含量减少

洪水灾害

减少

(举例):

让学生举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例子。

投影:

西北内陆

东北地区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距海近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多风沙

温带季风气候,湿润

水文

地表水贫乏,多内流河、咸水湖

地表水丰富,多外流河

外力作用

风化、风力作用强

流水作用明显

地貌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多风蚀地貌

平原

植物

植被稀少,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土壤

有机质含量少,荒漠土

黑土、黑钙土

师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西北地区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特征都是与干旱的气候相一致的。

西北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也与环境整体特征一致,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补充案例)厄尔尼诺现象

投影:

“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图片”

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将会导致鱼类死亡、大气环境异常、水旱灾害频发等连锁反应。

(讨论)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差异,学生讨论后,教师提问,并归纳总结。

投影:

洋流状况

大气环流

气候状况

海洋生物

正常年份

秘鲁寒流沿秘鲁沿岸向西北流

存在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

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

生物繁盛形成秘鲁渔场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

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

大陆西岸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运用案例来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希望同学们多搜集这方面的实例,并认真加以分析,以增强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整体

性表

地理环境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

如何保持土壤不被冲刷

探究内容:

经观察,你认为保护斜坡上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探究过程、方法:

将3千克土壤分成两份,分别置于两个较大的盘子中央,堆成形态大体相同的两个圆锥体,在其中一个土堆上覆盖一层草皮。

分别将200毫升水在距土堆顶部20厘米的高度上慢慢淋至两盘内,比较沉积在土堆边缘泥土的多少。

设计一种方法,当没有草皮覆盖时,怎样保持土壤不被水冲走。

(提示:

你可以用纸片、树叶、秸秆等材料进行实验)

探究结果:

写出实验总结,进行组内交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

生(回答)

1.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

2.

(1)地理环境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投影:

“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师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地带的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

生土壤。

(承转)土壤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土壤的形成受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板 书: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推进新课

第一幅画面:

地表裸露的岩石

投影:

第二幅画面:

用动画演示风吹、雨打、日晒地表裸露的岩石,与此同时,岩石逐渐风化,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

投影:

机械风化示意            球状风化地貌

板 书: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活动:

比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与联系。

生阅读教材“成土母质与土壤”部分,思考回答,并填写下表内容。

投影:

成土母质

土壤

区别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联系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

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师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不同,使土壤的质地、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也不同。

问题探讨:

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有什么关系?

2.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土壤粗细状况)关系密切。

投影:

成土母质

土壤

颗粒较细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颗粒较粗

发育在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而含粉砂和黏粒较少

残积物和坡积物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

洪积物和冲积物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投影:

二氧化硅含量

土壤中化学元素含量

基性岩

45%~52%

铁、锰、镁、钙的含量高,钙含量最高

酸性岩

65%~75%

硅、钠、钾的含量高

(承转)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物、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与气候的关系也最密切。

板 书:

(二)气候与土壤

师(提问)

1.气候对土壤有哪些直接影响?

2.气候是如何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

生阅读教材“气候与土壤”,总结回答:

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