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3521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7000人

911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全国总人口的逐渐增长

C.科举取士的比例大大提高D.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和强化

5.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

“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

”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6.据《明神宗实录》载,“大学士叶向高言: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

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

”下面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 

 

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

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

7.明朝各种商税如盐、茶、坑冶、酒、醋等依旧照征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商税种。

例如,洪武、永乐年间,在南京和北京征收塌房税(政府建造的供商人贮藏货物的房屋,称塌房。

商人贮货于此,需按规定纳税)。

洪熙元年为了流通钞币(发行纸币)而开征的市肆门摊税,征税对象是以贩卖为主的蔬果园、塌房、库房、店舍、受雇运货的骡马车等。

对材料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

A.明朝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B.明朝国内的工商业十分发达

C.明朝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D.明朝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游历临安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

A.阅读《三国演义》的文人B.穿着棉布的市民

C.吟唱京剧的艺人D.违反“海禁令”的囚犯

9.右图为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

利中国”(局部)。

该织锦结构复杂,工艺

精湛。

经考证,专家认为这是当时拉弓射

箭时使用的护臂。

据《史记·

天官书》载:

“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

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

”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①汉代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心态②汉代的官营纺织业技艺精巧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④汉代流行的字体是楷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在儒家观念中破坏先人遗体就等于对先人不敬。

虽然宋朝政府严禁火葬,却屡禁不止。

当时火葬率最高的地区是两浙路(今浙江一带)。

宋代火葬流行的原因是

A.受到墨家思想影响B.儒家伦理观念弱化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防止瘟疫广泛传播

11.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12.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关于右图所示灌溉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耧车,出现在汉代

B.它适合于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

C.五代的文献中可能记载它的制造方法

D.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

13.“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14.学者吴慧指出:

“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15.2013年7月9日在南京展出的雍正年间烧造的“青花瓷奶杯”,该奶杯口窄腹宽,还多了个把手;

是根据西方顾客的要求专门订制的,因为中国瓷器里从来没有这种器形。

尽管造型很西方,但杯壁上却透出浓浓的“中国风”,上面的主题纹饰是中国传统图案—《雏燕凌云图》和《童子春牧图》,寓意“科举顺利、及第有望”。

材料信息

A.说明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B.适应了当时瓷器对外销售的需要

C.反映了当时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表明青花瓷是外销的最主要瓷器

16.下表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历史现象

原因

A

“置市令,掌百姓交易之事”

“京(唐都长安)夜市宜令禁断”

B

唐朝时兰州与河西走廊诸城以中转贸易为主

唐朝始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C

扬州、越州在漕运粮食布帛以满足唐朝军国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

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

D

唐朝后期益州(成都)“水陆所凑,货殖所萃”,成为大都会

唐蜀郡太守开凿了都江堰

17.“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

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

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

”请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一派的观点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8.“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

19.汉宣帝时,有美丽而罕见的大鸟出现在彭城,民间认为这是凤凰降世,是圣明天子在朝的祥瑞。

侍中翁一却认为,祥瑞不降临在天子所在的首都,却降临在彭城,不值得当作祥瑞。

朝中儒生对翁一群起攻之,他们反驳说,天下一家,凤凰降临在京城和降临在彭城有什么区别呢?

激烈争辩后,翁一磕头认输。

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获得的历史认识不包括

A.祥瑞是古代帝王神化自己的一种手段

B.分封制对思想的影响在汉代未能完全消除

C.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念在汉代逐渐占据上风

D.这番争辩反映了儒家的派系斗争

20.《朱熹家训》云: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

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

”与此思想相一致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道不谋其功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1.粗略统计结果表明:

《汉书》《宋史》之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而《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

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

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

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

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A.儒家正统地位B.经世致用思想C.官本位趋向D.重农抑商政策

22.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

“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

”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

23.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

“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

24.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发展顺序: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

②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5.“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

”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措施是

A.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B.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

C.全面实行职务津贴制D.公民大会向雅典民众开放

26.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到: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为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梭伦

A.废除债务奴隶制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五百人会议D.限制第四等级权利

27.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

类似政策

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也曾出台。

这一规定(  )

A.协调了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B.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C.使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得以巩固D.使公民法日益完善

28.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

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

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

A.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公民法不断调整

C.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D.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9.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

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A.反对轮番而治B.提倡妇女参政C.主张人民主权D.宣扬人文精神

3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史实

结论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平等的权利

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反映了在古代雅典,妇女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主要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二、非选择题(31题24分,32题19分,33题12分)

3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

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两宋

明清

任官前出身

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

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

材料三(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

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

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

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

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

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

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

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这个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四(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4分)

(2)依据材料二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

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权力的局限性,并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

(8分)

(4)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6分)

32.(19分)

有学者认为:

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宋神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

……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

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

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

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

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材料二法国学者、国际宋史研究开创者埃狄纳·

巴拉兹明确指出: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

而近代中国的斯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同为法国学者的迪艾那则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材料三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1)有人说:

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

请依据材料一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

(4分)

(2)与国内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材料二中多位学者认为宋代社会出现了近代社会的一些因素。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角度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并分析这种“近代因素”的发展结果。

(9分)

(3)请依据材料三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3.(12分)

中国和欧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

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

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

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

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

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原是火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三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

……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

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噶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和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并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高二历史期末参考答案

1——5CACDD6——10DBBAC11——15CCACC

16——20CDDDC21——25BDCAB26——30BCBAB

31.【答案】

(1)西汉的推动:

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设置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一统”加强政治“一统”。

(2点4分)

(2)变化:

来自士族、特权阶层的子弟减少;

来自平民、寒素家庭子弟的比例不断增长。

影响:

科举制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为贫寒阶层改变命运(处境)提供了更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被儒学思想束缚,阻碍了社会发展。

(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可给4分。

(3)局限:

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皇帝的私人办公厅);

内阁受制于司礼监;

内阁与六部职权不明确。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容易形成宦官专权;

朝廷内争权夺利,政局动荡。

(4)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

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思想专制政策;

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交流、融合。

(6分;

任意三项即可)

32.【答案】

(1)变化:

宋代宰相地位下降,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

职权范围缩小,行政权被分割,丧失了军事和财政的权力。

(2)论证: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打破了坊市的限制;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夜市、晓市、草市普遍;

出现贸易娱乐场所瓦肆。

(任意3点6分)

结果:

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经济在宋代达到空前繁荣;

(2分)这种“近代因素”并没有促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

(1分)

(3)作用:

材料三认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突出了道德和自我约束的力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主张“正君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

33.【答案】

(1)条件:

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分裂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2)同:

都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异:

古希腊思想家还重视对自然的研究。

(3)原因:

范围更广,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突破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接近于自然法的理想。

(4分)总体趋势: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从具体的法律条文到自然法产生;

从繁琐到简洁务实;

从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到侧重于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

(任意两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