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338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

8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习古诗就从背诵古诗入手。

古诗,背起来朗朗上口,正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小朋友,你们喜欢背古诗吗?

谁来背两首听听。

2.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

登鹳雀楼)

3.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楼“,并指导书写)题目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准节奏?

(登/鹳雀楼)

4.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

5.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2):

鹳雀楼名称由来:

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

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师贴图)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3)

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停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

“尽”是前鼻音,“层、黄、穷”是后鼻音,“依、欲”是整体认读音节。

3.领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

过渡:

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

咱们一起去看看。

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诗,看看图,想一想:

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2.交流:

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

(白日、群山、黄河、大海)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

(课件出示5)如:

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板书:

群山黄河)

3.作画:

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你能帮帮我吗?

(1)白日依山尽。

“白日”在诗中指傍晚落山的太阳。

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

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落。

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依)再猜猜,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板书:

夕阳)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尽)(板书:

依尽)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

小朋友,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

(学生描绘)

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

教师动情地以描绘作结:

(课件出示6:

夕阳落山图)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指导学生朗读)

继续作画:

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

(学生自由谈,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7)

【设计意图:

课前搜集资料,把自己搜集的成果展现出来,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

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2)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诗句二:

黄河入海流。

小朋友,站在鹳雀楼上,你还能看到什么?

(课件出示8):

出示文中插图。

(看看文中的图,想象一下)

如:

归舟、小岛等,教师用画笔将画面变得更为丰富。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谈谈登高的经历,感受古诗表达的意思,就变得很容易了。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又想到了什么呢?

(3)(课件出示:

诗人登楼图9)出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①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呢?

学生畅谈:

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板书:

站得高看得远)

③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样呢?

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过渡语:

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指导朗读

(1)注意诗句的节奏,体会作者的心情。

(2)朗读。

先试读,再指名读,读后评议。

(3)有感情朗读。

《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3.当堂背诵

4.教师小结: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

(1)字源识记:

“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出示甲骨文字形对照识记。

(2)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

“楼、依”,“木、亻”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设计意图:

多元认字,是部编版教材强调的重点,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爱写字、会写字。

(3)组词扩展法识记:

“欲”,可组词为“欲望、食欲”。

(4)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

“谷”加“欠”是“欲”。

2.教师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11)

“楼”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横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依”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从竖中线起笔。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群山黄河夕阳依尽

课外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lóuyījìnhuángcénɡ

高()()傍()头()河云()

2.用自己的话把《登鹳雀楼》的意思说一说。

3.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

1.楼依尽黄层

2.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滔滔的黄河水奔向大海。

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3.白日:

傍晚落山的太阳。

依:

靠着。

尽:

完,指太阳落下去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具准备

【设计意图:

出示庐山风光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庐山之美,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正确读诗。

(课件出示13:

庐山风光图)

  师:

庐山美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

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

师:

是呀!

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

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望庐山瀑布》,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生:

想!

(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

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瀑、布”的韵母都是“u”,以“p”和“b”为声母的两个字易混。

注意“照、川”是翘舌音,“烟”是前鼻音。

2.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学会多元识字。

扫清阅读障碍,为下面的分析做准备。

读准诗的节奏和停顿:

(课件出示1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开火车读。

4.点拨评价。

5.出示生字,识记生字

zhàolúyānɡuàchuānpùbùyáo

照炉烟挂川瀑布遥

1源识记:

“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出示甲骨文字形

对照识记。

②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

“遥、烟”,“辶、火”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③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

“瀑、烟”。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品析“日照香炉生紫烟”。

1.引导:

同学们,看图,(课件出示11:

香炉峰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这是什么地方?

(香炉峰)你还看到了香炉峰上有什么?

(板书:

香炉峰)

(峰顶升起的紫色烟雾、陡峭的岩壁、急速直下的瀑布)

【设计意图:

古诗比较抽象难懂,一定借助图片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句子。

2.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板书:

生)

①“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像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②“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像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

③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二)品析“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1.谁见过瀑布,说一说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像什么?

(瀑布从山崖上飞落下来,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

2.引导:

这是一个怎样的瀑布?

(课件出示17:

庐山瀑布图):

飞流直下三千尺。

从“飞流直下”看出瀑布快、急、猛。

从“三千尺”看出瀑布太长了。

2.瀑布的快、急、猛、长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

快猛长)

这瀑布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

(三)品析“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件出示18:

银河图,仙境图):

疑是银河落九天。

1.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瀑布深深吸引。

站在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①他应该陶醉不已。

②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③他被这壮美的瀑布迷住了,好像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2.(说得太妙了!

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

)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

(板书:

疑)

从“疑”字可以让我体会到。

师:

“九天”指天极高,表现瀑布之高。

“九”不是实指。

3.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自由练习读,努力读出如梦似幻的飘渺感。

4.李白在庐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来读这首《望庐山瀑布》吗?

(课件出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