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②"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
⑵太丘舍去(
)
⑶去后乃至(
⑷尊君在不(
)(
⑸待君久不至(
⑹相委而去(
⑺家君(
⑻下车引之(
⑼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
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
说说你的看法。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我父亲)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
“非人哉!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那人就发起脾气来,骂道:
“真不是人!
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
”元方说:
“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
;
今义:
。
习,古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三,古义:
,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从,古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六、一词多义
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
3.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乐:
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13、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参考译文:
1、孔子说:
“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和朋友交往是否
诚实?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
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
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
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
“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说: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
德就在其中了。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一、理解填空
1、曹操的《观沧海》: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2、《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4、《观沧海》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5、《观沧海》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6、《观沧海》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二、简答题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行他乡的旅途绕向青青的山外,船儿划开悠悠的绿水向前航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涨满两岸,江面是那样的浩淼、开阔。
和风顺着航向一面白帆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色还没有腿尽,旭日已在将们江面上冉冉升起。
还在旧年时分,江面上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家信怎样寄给故乡的亲人呢?
就请北归的大雁帮我捎到洛阳城去吧!
1、《次北固山下》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句子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时序更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且充满哲理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描写乡思愁绪的诗句是:
4、旅途平安,工作顺利,人们常用《次北固山下》中的。
来进行比喻。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书写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
7、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抒写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既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9、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的优美诗句把江水浩渺平阔、轻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10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蕴涵自然辨证哲理的诗句是:
赏析
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诗的大意: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判断下列句子表达的正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重要特征。
D、尾联“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雨后湖水初涨时刚好与堤岸齐平,白云在天空的低处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枝向阳的树枝黄莺争相栖息,不知是谁家新来的燕儿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野花竞想开放色彩耀眼,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走也走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体现花草茂盛的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一、理解填空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物抒情的佳作,为历代所传诵。
仅28字,写了9种景物它们分别是、、、、、、、、、、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2、《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
二、赏析
1、该曲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那一句?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曲,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1、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思是否一致?
请作简要的分析。
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具有时令特征的事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融情于景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
“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
7、解释下列词语:
昏鸦:
断肠人: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逐句释义: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
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
”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
“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
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
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古义:
()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课外古诗词》
回答问题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世称为“
”,又与
被称为“李杜”。
2、此诗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
,诗的韵脚是
3、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闻道龙标过五溪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5、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6、“月亮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诗人尤其喜爱月亮,借月抒情;
其中又以李白最为典型,他是以月入诗最多的诗人。
请从你的文化文学积累中写出一联李白的含有“月”字的诗句。
7、王昌龄之所以是李白的好朋友,是因为王昌龄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尤其擅长七绝,号称“七绝圣手”。
请从你的文化文学积累中试写出一联王昌龄的诗句。
8、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现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都是从古代诗歌中借用或化用而来的。
有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就是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化用或至少受到启发而写出的。
这首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