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姚安县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语文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924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姚安县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语文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姚安县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语文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姚安县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语文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姚安县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语文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姚安县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语文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姚安县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语文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云南省姚安县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语文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姚安县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语文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姚安县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语文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蕴涵着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

B.服饰是一种文化载体,它可以强化人们对国家、民族、文化以及宗教的认同感,同时服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C.上古时期,人们在野外的洞穴里居住,用树叶、兽皮等遮蔽身体、抵御寒气,这些树叶、兽皮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衣着服饰。

D.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技艺的提升,人们逐渐用丝麻等织品取代一些天然物品,并将这些丝麻织品染色后缝制成衣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今的“衣服”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古人将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还根据“天玄而地黄”的理念来确定上衣和下裳的颜色。

B.上衣下裳的服饰样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这些传统服饰可以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特征。

C.殷周以后,传统服饰在体现实用价值的同时,还注重色彩的搭配,色彩绚丽、纹饰精美的衣服表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

D.尽管中华服饰文化意蕴深厚,特点鲜明,受到世人的普遍赞誉,但我们也应该以理性的眼光,对民族服饰文化传统进行合理扬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

隋唐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汉魏以来的服饰进行了改革,明确规定了礼服与便服的样式。

B.中国古代的服饰大都具有礼仪的功能,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也是历代统治者重视制定服饰典章制度和相关法令的主要原因。

C.在珍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这样中华服饰文化才能进一步繁荣发展。

D.服饰是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形成符合现代中国人审美观念的新国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

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他说: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

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

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

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梁实秋晚年回忆说:

“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

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

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

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

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不论是人们要置弃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

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

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

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

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

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D.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

E.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6.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

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

老瞎子心里算定:

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

“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

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

”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

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

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

“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

”或者:

“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

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

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

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

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

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

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

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

“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

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

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

弹断最

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

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

心里总在说:

“我非要最

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

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

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

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

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

象。

C.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8.小说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鞫武曰:

“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太傅曰:

“请入,图之。

”鞫武曰:

“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

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

“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

“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

“诺。

偻行见荆轲,曰:

“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

“谨奉教。

“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

“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

燕策》,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

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

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B.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

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

13.把教材中的文言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5分)

译文:

(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5分)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14~15题。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给全诗定下了雄浑悲壮的基调。

B.颔联概写红军翻山越岭,“逶迤”形容绵延不断,“腾”字写出了奔腾之势。

C.颈联写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

,用“云崖暖”“铁索寒”突出天险之不可逾越。

D.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二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

E.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十分完美,开篇定基调,结尾显出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15.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两种作简要赏析。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描绘近观所见江面景色的两句是,

(2分)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秦、晋围郑的原因的两句是,

(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壮士一去兮复还。

(1分)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B.天气炎热,将南方的水果运到北方,从种植户到批发商再到超市售卖,中间有太多环节,谁能保证不会不出一点问题。

C.9月12日,“萨德”反导系统在韩部署完毕,此举不仅严重损害东北亚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而且会给朝鲜半岛局势增加新的风险。

D.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指出,近视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造成的,这与我们之前了解的不太一样。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①曾经站在大致相同的发展起点上,但②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得到的结果可谓天壤之别:

中国道路使中国发展成就辉煌,③西方道路则使很多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

④在拉美新自由主义政策破产、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接踵而至的世界形势下,中国⑤经受住了各种危机和困难的考验,而且为本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道路⑥备受世界关注。

A

因为

然而

/

不只

因而

B

尽管

不过

特别

不仅

更是

C

虽然

由于

尤其是

因此

D

只是

特别是

20.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5分)

例:

种子

没有鲜花的绚烂,

没有虬枝的沧桑,

却以开石破土的力量告白

——什么是执着!

21.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的抒情方式架构图,请以“间接抒情”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

要求:

内容完整,语言表述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80字。

 

四、作文(60分)

以“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