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基础价值文章格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816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性基础价值文章格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性基础价值文章格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性基础价值文章格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性基础价值文章格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性基础价值文章格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性基础价值文章格式Word格式.docx

《现代性基础价值文章格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性基础价值文章格式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性基础价值文章格式Word格式.docx

所谓工具理性,是指理性与传统的价值观的分离。

什么是传统的价值观呢?

在西方,指的是基督教,在中国,主要指的是传统文化里的儒家思想。

而此处的理性的指是现代理性,诚然带有西方式固有的理性特征,毕竟现代社会源于西方。

1、每个传统社会的理性都被关在传统价值的笼子里

每个传统社会都有各自的理性精神,在中国传统社会,它也有它的理性,中国式的理性。

在西方,现代社会出现以前,也有它的理性。

但是在传统社会,理性精神是不能无限扩张的,绝对不能冲击传统价值理念。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和西方的传统社会里,理性都是被它的核心价值观所束缚的。

(1)苏格拉底之死

比如在古希腊,也曾经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的科学高潮。

但理性的发展一旦冲击了它的核心价值观,它就要停下来。

比如苏格拉底之死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理性的发展冲击到城邦的价值理念的时候,传统的价值理念必然对理性给予打压。

(2)布鲁诺之死与伽利略被警告

在西方中世纪也是如此,比如烧死布鲁诺,警告伽利略都是如此。

当理性的发展冲击到它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时候,理性就不得不停下来。

(3)“先做人后做事”

在中国传统社会也是如此。

道德理想的追求在儒家看来是高于理性的。

中国人讲“先做人后做事”,讲的就是把德性看成是高于理性,理性必须符合德性。

2、工具理性产生自文明融合中的信仰冲突

工具理性的产生,即理性与传统价值观的分离,率先在西方产生,这源于西方的宗教改革。

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唯名论和唯识论那里。

这个过程和宗教改革以及中世纪历史密切相关。

简单来说,其产生过程如下:

基督教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国教,希伯来宗教文明与古希腊理性文明(后由罗马共和国继承)深入融合,创生了天主教社会,这个社会就是那个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

在中世纪天主教社会里,人们的基督教信仰和理性求知型信仰激烈冲突,最终导致工具理性观念的产生。

具体的产生机制和过程,大家可参与《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一书。

(二)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传统社会现代转型的生死之问!

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工具理性。

就是将传统的价值理念与理性进行分离。

分离是指分成两个完全独立的、平等的、不相干的价值系统。

理性也成为一种新的价值系统。

绝对不允许用传统的价值理念打压理性,也不允许用理性打压传统的价值观。

1、目的论遇到挑战:

褪去文明源头的魅力诱惑

如果回顾人类漫长的思想史,我们发现,它有一个共性就是越早的时候,都是用一个道理试图解释社会所有的问题,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的问题。

这就是目的论,也叫本源论。

比如过去的宗教就是这么做的,万能的上帝无所不在;

儒家学说也是这么做的,就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为知识分子永恒的追求。

但是,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这种一元论的学说也就是用一种观点、一套理论去解决和处理所有问题的看法被抛弃了。

比如在今天的自然科学里,它的分支非常多,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理,正是同一事物的内部都有很多的看法。

没有理由认为,非得把这些理都统一起来,统一成一门科学。

同样,在社会领域也是如此。

政治领域用政治学,经济领域用经济学,心理领域用心理学,也没有想到在所有的道理都统一成一个理。

试图统一成一个理的做法在现在看来,是没有任何合理性根据的。

2、相互独立:

工具理性理念落地的原则

工具理性关于传统价值观与理性二元分离的观念,如何培育和落地呢?

首先要确立一个原则,即理性可以发表你不认同传统价值观的看法,传统价值观可以发表你不同的观点,但决不允许某一方剥夺另一方的话语权。

其次要划分各自的话语空间。

公共空间,由理性来主导,传统价值观退守私人空间。

在西方,就是将理性与它的基督教相分离。

公共空间让理性去主导,信仰从公共空间退出,退守到私人空间。

因此,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处死布鲁诺、警告伽利略的事情了。

在中国,儒家伦理也退出公共空间。

我们在公共空间里,再也看不到家国同构、忠孝同构的事情了。

(三)工具理性:

传统国家转型绕不过去的坎!

在西方强大的冲击下,许多传统国家不得不进行转型。

传统国家要进行社会转型,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把传统的价值观从公共空间里挤出去,把它挤到私人空间里边去。

然后腾出空间以容纳西方的理性。

对于传统国家来说,传统价值观和理性的分离处理得好,那么它的社会转型就比较好。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很多案例中,有的转型顺利,比如日本(这个得需要一节课单独讲),有的就转型十分艰难,比如中国。

还有过去的沙皇俄国,也是转型十分艰难。

1、中国落实工具理性理念的惨痛经历

(1)预备立宪,儒家学说退出公共空间

对中国来说,工具理性理念的落地首先要解决儒家的问题。

儒家说,天不变,道也不变。

它决不允许儒家学说从公共空间退出来。

中国的工具理性理念从何时开始尝试落地的呢?

是从慈禧搞预备立宪的时候开始着手解决。

慈禧搞预备立宪相当于否定的儒家哲学观和国家学说。

第一届国民政府,也就是袁世凯的那个政府,将儒家伦理退守到私人空间,在公共空间里引进了西方理性。

这就是梁启超所说的“私德成就个人,公德成就国家”。

他所说的私德就是指儒家伦理,他所说的公德指的是西方的理性价值,(是指权利空间)

(2)新文化运动否定工具理性的二元论观念

1915年以后,新文化运动对梁启超所设计的中西二分的二元论进行了否定。

对二元论的否定,导致重回一元论,即用一套理论去解释理性与儒家传统价值,这直接导致两个东西的确立:

一个是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另外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思想。

一元论是独断的思想体系。

思想的独断作用于制度层面,就会产生制度的专制。

所以,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走上了党国一体化的道路,

2、沙皇俄国的工具理性实践导致转型解体

沙皇俄国的社会转型也是由于工具理性问题的处理不当,导致转型失败。

沙皇俄国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东正教从公共空间里挤出去。

这个挤出去,对于沙俄来说,开始于克里米亚战败。

然后,在日俄战败以后,沙俄又加速了这种改革,也就是将东正教挤出公共空间的改革。

但是,沙俄的改革导致了自身的解体。

一元论观念代替了工具理性二元论思维。

将东正教挤出公共空间是由苏联的列宁来完成。

苏联采取的模式与中国是非常类似的,就是以一元论的方法将东正教从公共空间挤出去。

后来苏联解体,然后一元论被否定,二元论被确立。

所以,对俄国来说,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有个过渡的阶段就是一元论的苏联。

3、工具理性是伊斯兰教社会永远的痛

我们中国人经常说我们的转型是最为艰难,代价十分惨重的。

其实,还有一个社会,它的转型也非常艰难,就是伊斯兰教社会。

昔日的奥斯曼帝国可以说到了今天已经荡然无存。

奥斯曼帝国在西方的冲击下,苦苦挣扎了两百多年,最终转型不成功,走向了全面解体。

土耳其的凯末尔是用突厥的民族认同,强行把伊斯兰教给压下去了。

包括把文字和语言都予以废除,通通换了。

现在的伊斯兰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也非常艰难。

为什么?

因为伊斯兰教追求的是“两世吉祥”的,它把默罕默德看成是封印使者了,这导致了伊斯兰教再也没有宗教改革的可能。

而伊斯兰教是拒绝将伊斯兰教退出公共空间的。

所以,我们许多人可能不理解,伊斯兰教的问题出在哪了?

出在工具理性的层面!

(四)工具理性的消化和吸收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步骤

传统社会都有这个特点,都是一种一元论的思想模式。

用荣格的话来说,人们是很难理解接受二元论的东西的。

如何消化二元论的东西,决定了一个传统社会向就是一种特定的集团无意识。

人们是很难理解二元论的东西的。

如何消化和吸收二元论的东西,决定现代社会转型的快慢。

1、以暴制暴何时了?

今天,大多数中国人还是难以接受二元论的东西。

在很多国家,比如非洲国家、亚洲国家,它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都曾经出现过共同的一幕。

就是:

人们否定了过去的制度,但在建立现制度的时候,人们是非常不习惯的。

人们经常用非民主、非法的方式把民选的合法的政权给推翻掉。

然后,又建立一个民选的政权。

2、时间,只有时间:

工具理性落地的关键

因为思考事物的方式,还是一种一元论的方式,而不是二元论的方式。

而以传统的价值理念去看待现代制度。

而不会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个社会制度。

我们前面说过,公共空间的价值基础是价值理性,它与传统的价值观是分离的、独立的价值观。

如果用过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新的社会制度,不会用非民主去否定民主,用非法去否定合法。

当这些国家的人,用非法去否定合法,用非民主去否定民主的时候,说明它们用的是用传统的价值观,他们当中传统的价值观还高于现代理性价值。

往往要经过许多代以后,到第三、第四代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为什么,在社会转型当中,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才逐步开始普及和深入,逐渐把传统的价值理念从公共空间挤出去。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现代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现代社会的颠簸以后,它的现代社会才逐步稳定下来。

所以,要清理一种集体无意识谈何容易。

3、结束语:

我们距离接受工具理想还有多远?

由于始终一元论主导了社会。

现代价值始终很难被引进来。

我们中国是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后,用习惯的一元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接受了一元论的科学主义。

用科学主义来清理了传统一元论的东西。

因此,中国在接受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方面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由于科学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一元论的东西,所以,导致我们对二元论的思想始终是难以理解和接受。

二、个人权利与道德:

两个正当性标准的比较

(一)个人、法治、理性、权利:

一组“迷”一样的概念

所谓的个人权利,它的定义是个人自由(即个人的自主性)具有最终的正当性。

在这里,个人权利是不同于道德的正当性的。

关于这权利和道德两项内容,我们中国人至今还是不熟悉的。

前面已经说过,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转了一百多年了,还是问题极多。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没有很好地理解什么是现代性(基础价值)。

1、个人权利观念的起源勾勒

甚至至今我们还有很多人还把什么蒸汽机的出现看成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实,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它们的基础价值理念不同。

个人权利是基础价值理念的核心。

个人权利起源于西方。

它是唯名论对托马斯神学体系进行解构以后产生的两个东西。

一个是个人的概念。

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教会或者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唯实论认为教会才是真实的,人是教会的一部分)。

还一个是自然权利。

这是从自然法解体(自然法体系被神学体系解构)之后产生出来的东西。

在中世纪的天主教社会,道德两个终极标准上帝与古希腊理性精神(注意与现代理性不同)高度紧张,导致一种新的道德观念产生,“新道德”的终极标准即不是神(因为古希腊理性推导不出),也不是理性精神(因为违背神的意志),这种新的道德就是“right”,权利。

(与此对照中国的道德是good)。

个人和自然权利的结合,产生了个人权利的概念。

2、个人权利观念的法治背景与理性精神

在西方,个人权利的概念,一开始就是在法治(包括自然法和宗教法)的范畴里产生的。

在西方,个人是指有理性的个人。

个人权利的背后是人的理性!

他有权去做法律不禁止的任何事情。

个人权利空间的行为规范原则是“法无禁止即可”。

为这个东西,中国人也是比较陌生的。

(1)法治是个人权利观念的天然土壤

我们一谈到谈到的中世纪,就会引用皮特洛克的观点——“黑暗的中世纪”。

其实那个中世纪是法治的中世纪。

对西方人来说,它的现代理性在起源阶段的时候就是以法律为载体的。

法律的背后是西方社会的理性精神。

无论是基督教廷宗教法还是古罗马社会的自然法,其背后都是理性。

所以,西方人有两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一个是理性的观念,另一个是法治的观念。

(2)法治的背后是理性

这两个东西,在历史上曾经是搅在一起的。

严格意义上讲,西方法治的起源比现代社会基础价值的起源还要早。

当然,在西方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就是进入17世纪以后(1688年),理性和法律进行了分离。

理性变得比法律更为基础。

或者说法律背后的价值是理性。

具有理性精神的个人跟权利结合在一起,就是个人权利,简称人权。

(二)个人权利观念如何形成社会制度

从个人权利就可以逻辑性地推导出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1、基于个人权利观念生成法律和社会秩序:

杀人权案例

人们可以基于个人权利,制定法律。

大家都有独立的个人权利,这个个人权利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

举个例子,张三有杀人权,李四也有杀人权,可是杀来杀去,人们发现,每个人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于是这时,大家就会坐下来协商。

大家讨论了老半天,还是搞不明白。

为什么大家都有杀人权会导致大家都没有安全呢?

可是大家都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于是大家一致同意把各自的杀人权交出来,把它放到笼子里去,我们给这个笼子取了个名字,叫做法律。

同时大家还协商,虽然目前我们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可以杀人,会导致大家都没有安全感。

但是相信会有一天,我们会搞明白,而且,还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等到找到了办法之后,我们再把每个人的权利从笼子里放出来。

(1)搞笑例子中的终极正当性概念

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搞笑。

这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搞清楚几个观念。

第一个是自由,也就是说,人的自主性具有终极的正当性。

人们可以根据自由的原则制定一个法律也可以本着自由的原则废除一个法律。

没有一个东西比自由更为基础更为根本。

什么都不能颠覆这个东西。

人的自主性是高于一切的。

法律有问题,可以把法律废掉。

而人的自由,人的自主性是绝对不能废掉的,因为其他的一切都是从这里推导出来的。

(2)搞笑例子中的有限理性观念

例子中要表达的第二个观念是有限理性观念。

在西方,上帝才是万能的,而人的先天能力是有限的,不是万能的。

因此,人的行为始终都是一种不断的试错行为。

而权利观念为这种基于有限理性的试错行为提供终极合理性依据。

在西方,它的道德是与它的信仰在一起的。

道德被看成是上帝惩罚有罪的人的一种规定,是上帝的启示具有终极合理性。

但是个人权利观念也是如此。

个人权利也罢,理性也罢,等等,这些人所折腾出来的东西是不同于道德的。

这些东西与道德以及信仰具有同等的独立的地位。

我们前面讲到工具理性的时候,说过这个问题。

(3)搞笑例子中的秩序观

例子中所要表达的第三个观念是秩序观。

中国人很不怎么喜欢谈自由,不怎么喜欢谈个人权利,甚至认为,都自由自在了,哪能形成什么社会秩序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中国人喜欢把人必须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看成是,自由也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

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成立。

法律是在自由的前提下制定的,人自己制定法律,自己遵守法律,法律是他自主性的体现。

他还是服从于他的自主性。

2、基于个人权利形成经济、政治和化制度的机制

(1)从人权利到市场制度

因为个人权利具有终极的正当性,因此,两个拥有个人权利的独立的个人他们完全可以本着自主性的原则进行商品的交换。

任何个人、任何组织,乃至国家都无权干涉。

(2)从个人权利到民主制度

西方为什么要实行民主制度,同样也可以基于个人权利逻辑性地推导出来的。

首先是天赋人权,就是个人都拥有独立的个人权利。

然后,每个人都让渡出一部分权利的使用权。

有这些使用权合成一个社会共同体。

这就是国家。

就是说,国家权力来源于每个人权利的让渡。

在这个前提下,由于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参与国家的管理事务,这样就有必要专门请一帮人来管理国家,政府人员仅仅是我们请来的临时工。

如何防范这帮临时工在干活的时候偷东西呢,即不滥用权力呢?

于是,才有了民主制度的设计。

(3)从个人权利到多元文化制度

在文化制定上也是如此。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因此,他们有权去做法律所不禁止的事情。

比如美国有三K党,三K党信奉种族主义,认为那个东西是至善。

美国还有新纳粹党,这些人法西斯主义是至善。

你要认为这个东西是真理,你就去追求、研究、发展好了。

因为个人权利具有终极的正当性。

你完全可以有权去做这些事情。

我们中国人有时不理解,西方社会“鲜花”“毒草”都在长,但是,当你说这是鲜花,这是毒草的时候,你别忘了,这是你根据中国人的价值标准。

而西方人的价值标准未必如此。

这就是我们看到西方社会里的价值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

一切都是基于个人权利具有终极的正当性。

(4)从个人权利到国家权力

我们中国人在看西方国家的宪法的时候,有时不太注意,为什么在宪法的第一款往往要强调保障人权。

没有人权,国家的权利从何而来?

国家的权力是个人权利让渡之后合成而来的。

这个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是没有的。

这些被让渡出的权利,只是个人权利的一部分,而且让渡的只是使用权。

这些权利的让渡者,也就是这些个人是可以收回这些已经让渡出去的权利的。

很多时候中国人很喜欢扯民主,别忘了,民主并不是现代社会最根本基础价值。

民主是从个人权利这个最根本价值理念里延伸出来的。

(三)都是正当性的标准:

个人权利pk道德

个人权利是不同于道德的正当性。

这句话,中国人是最难理解的。

不同于道德的正当性,就是说,一个人他可以做法律不禁止的任何事情。

比如说,他可以出入色情场所,可以吸毒等等,这些东西,中国式的道德不会认同。

西方式的道德也不会认同。

1、应该与不应该:

道德评判的粗暴

道德强调的是应该与不应该。

如果我们以道德的眼光,即以道德论证的方式看待一切问题的话,那么,我们会必然把所有的东西都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应该的,另一部分是不应该的。

对不应该的东西必然要给予谴责和打击,这样一来,就会形成思想的独断。

这种思想的独断,作用到了制度层面,就会形成制度的专制。

实际上,我们两千多年来直至今日所犯的就是这个错误。

我曾经给大家讲过,那些所谓的烈士,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今天的中国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他们当时,也是想否定这样的东西,但是,为什么搞来搞去,又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了呢?

因为所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始终是道德论证。

2、道德扭曲个人权利是普遍现象

他把过去不同的东西看成是一种道德。

道德是有高度主体性的,它强调的是追寻、肯定,凡是与这些不同的东西就要坚决地给予打击,坚决地给予排斥。

不仅中国人犯过这样的错误,法国人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卢梭等人犯的就是这样的错误。

他把自由、民主这些东西看成是一种新道德来追求。

这样导致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那些不认同民主,不认同自由的都被看成是不应该的了。

要给予谴责、排斥、打击,结果,法国社会转型的初期也是搞得一塌糊涂。

3、个人自主性:

个人权利的多元包容式评判

个人权利强调的是个人的自主性,也就是非强迫性。

前文谈到那些新纳粹党、三K党,他们所信奉的理念与自由的理念都是格格不入的。

但是,只要他们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那些新纳粹党徒,三K党党徒,他们有权去做自己的事情。

过去鲁迅等人喜欢骂中国人,骂中国人不信“自由”和个人权利,其实,这种看问题的方式就不是一种理性看问题的方式。

而是用道德的眼光看去看问题,他把自由这些东西看成是积极追求的东西。

这就是把个人权利、自由这些东西道德化,就一定要出问题的。

自由或个人权利,它的核心是对那些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坚决给予打击。

4、平等是道德还是个人权利,中国人权利观念之殇?

我们中国人在理解现代价值的时候出了很多问题。

我们过去就把平等看成是一种道德。

把平等作用到所有的领域里去,作用到经济领域里就是追求人的经济地位的绝对的平等。

这就导致了经济上的一种平均主义。

道德是要将知行合一的,要去做的,必须做到的。

于是将平等作为一种要求,平等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我们说,个人权利是不同于道德的一种正当性的。

它只保障参与机会的平等,但是它不可能保障结果的平等。

从纯粹理性的角度,无论如何也论证不出来在结果方面人人都一样。

就从道德论证的角度,它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它认为人应该都一样。

三、民族国家认同与传统国家观念

(一)近代、现代、当代中国社会所独有

什么是民族国家?

西方在进入17世纪以后,就开始被叫做现代社会了。

它的这三个基础价值到现在一直没有变过。

西方社会是没有近代、现代、当代的说法的。

这种叫法是中国才有的。

中国为什么这么叫呢?

因为在中国,近代的价值、现代的价值和当代的价值都不完全一样。

非常遗憾的是,中国有些书籍也说成是西方社会是由近代、现代和当代,尤其是在翻译书籍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这是有问题的。

西方人并不这么看。

(二)民族国家的起源与背景

民族国家的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定义。

侠义和广义的界定原则不同。

狭义的定义,就是在西方式国家里,国家权力来源于个人权利的让渡。

广义的定义是,哪些人,根据哪些原则可以组成一个国家。

1、民族国家不是自古就有

我们中国人在谈到民族国家这个概念的时候,总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民族这个概念自古就有的。

这不对。

世界上第一个民族国家是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以后,标志着英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得以成立。

第二个民族国家是美国。

第三个民族国家是法国。

通过法国大革命,即拿破仑东征西方,将民族这个概念带到了欧洲的许多地方,同时也带到了南美洲。

然后,通过西方的第一次全球化,再将民族国家的概念散布到世界的其他地方。

我们中国接受民族国家的概念是在1900年以后,慈禧搞预备立宪的时候我们才正式地消化民族国家的概念。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许多事情都是发生自1895年甲午战败以后。

1895年以前,中国对现代价值理念是浑然不知的。

2、民族国家的起源

民族这个概念在西方是怎样起源的?

在中世纪的时候,西欧分成许多的封建国家。

它的社会组织蓝图是统一教会下的基督教世界。

这个时候是没有民族国家这个概念的。

(1)中世纪的社会组织蓝图

我们介绍一点小知识。

在西方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个托马斯神学体系。

这个神学体系古希腊理性主义与天主教的结合。

这个托马斯神学体系把上帝看成是一个理性的上帝,把世界看成是上帝根据理性设计和创造的东西。

在这个上帝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每个人处于什么等级都是安排好的,不能变的,国家也是上帝安排好了的。

这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

一个人属于哪个国家也是安排好了的,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