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355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编教案Word下载.docx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去导入本课寓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同学们,你们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吗?

这节课,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希望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通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揠苗助长)

 

[设计意图]题目是成语,适合学生积累,读过故事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寓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置,检查了学生预习情况,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

读书要带着问题读,不能盲目地读。

解读课题时指导字音,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字词,教师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

2.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

(出示课件2)寓言是一种文章体裁,它一般是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

3.题目分析:

“揠”的意思是什么知道吗?

和“拔”一样吗?

想一想拔萝卜是怎样?

(从土里拔出来)那么揠苗是把禾苗从土里拔出来吗?

揠的意思其实是轻轻地往上一提。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你能说说吗?

(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

   1.初读思考:

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

课题中的“长”在这里读“zhǎng”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出示课件4)

则焦筋疲截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指导:

疲:

的偏旁是“疒”不是“广”,“筋”按照上下结构书写,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注意部首不要写成“艹”。

(出示课件5)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开火车、指名读生字)

 三、理解课文

学习《揠苗助长》

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出示课件6)

1.让学生找出句子。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出示课件7)(板书:

巴望禾苗长快些)

巴望:

十分渴望。

(是不是能用盼望、希望代替让同学们讨论。

天天:

每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认识。

情景创设:

太阳晒的火辣辣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十分繁忙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出示课件8)(板书:

想办法帮他们长)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话)农夫在自言自语说什么?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指名表演农夫“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样子。

词语训练:

照样子写词语。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无边无际自由自在

3.再次默读课文,种田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

请用“----”画出来。

(出示课件9)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解释: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练习用“筋疲力尽”造句。

(上次旅游的山非常陡峭,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

)(板书:

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长了一大截,结果是这样吗?

(不是,禾苗都枯死了。

)想一想:

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

(因为农夫把禾苗拔高,使禾苗根系离开了土壤,失去了汲取养分的能力,所以枯死了。

)(出示课件10)(板书:

枯死了)

4.现在大家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吧?

(出示课件11)(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5.此时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欲速则不达;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杀鸡取卵。

)(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答预设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明白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的学习,把知识延伸到课外,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说出寓意

老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寓言的寓意。

师:

为什么禾苗没有按照他的意愿长高呢?

预设:

因为把禾苗拔死了

提问:

禾苗怎样才能长大?

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

总结:

这就是禾苗的生长规律。

不仅是种禾苗,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出示课件13)

(板书:

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14)

像揠苗助长这种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文章叫寓言(板书:

寓言),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资料多多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如(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揠(yà

n)寓(yú

)焦(jiāoqiá

o)则(zé

zhāi)

2.解释词语。

筋疲力尽:

自言自语:

3.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

(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改为“被”字句)

4.根据课文填空。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yà

jiāozé

2.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自己对着自己说话。

3.我一边走一边唱。

禾苗被他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4.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板书设计:

 巴望禾苗长快些

揠苗助长想办法帮他们长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寓言)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枯死了

12《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一)

在课堂上,我努力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

1.读一读,读出感情,读出收获。

(1)初读课文。

老师在导入课文之后,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感知文本,使阅读不再盲目,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2)自读课文。

如果说初读课文是为了感知故事梗概,那么自读就是对阅读的更进一步了。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之上,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2.做游戏,利用游戏提高兴趣,提高质量。

游戏一直是孩子们所期盼的。

我就利用做气球游戏这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完成对生字的把握,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使学习变得开心、快乐。

3.创设情境,深入引导。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由此及彼,深入思考。

我就用具体的问题,创设出相应的情境,让同学们在想象中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中心意思,从而获得体验。

从而体现出育人的目的。

我们的教学往往会有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是。

在对生字词的理解过程中,我总结的方法不够全面,同时,我对这节课掌握得太多,没有把更多的阅读的权利留给同学们。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人人参与,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错了事能及时改正;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故事背后的寓意。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

在课文中整体认读。

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

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有效的。

2.读故事,悟出道理。

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

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揠苗助长》教学中:

如“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做做动作,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例如:

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什么叫“自言自语”?

做做“喘气”的样子……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同学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而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

二、成功之处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

在转移话题时过渡衔接不太恰当,略微有些生硬,这点也是我日后需要着重研究的地方。

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没有做到进一步指导,使同学更深刻的联系实际。

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

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

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

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到位。

(三)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

明确本则寓言的寓意成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课文通过古时候一个种田人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个愚蠢的办法——把禾苗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是一篇精读课文。

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

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1、教学效果:

1.以多种形式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读课文,最后到分角色读文。

古人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文章的意思就不言而喻,在总结寓意时也就得心应手。

2.古文与白话文对照读。

正好我们班部分同学参加了小古文社团活动,学过这篇小古文,让他们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照学习,学生更好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教学从课题着手,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揠苗是什么意思?

揠苗能助长吗?

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

带着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想象揠苗人的心理、神态,通过模仿揠苗的动作体会辛苦,这样,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渗透在文本内容之中,同样《画蛇添足》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短小的文章故事,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精练准确之美,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义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之间的和谐、融会贯通。

即根据寓言简练清楚的内容学习,通过揠苗人可笑的行为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的比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人们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诗歌”,一个个短小的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要以文本为主,紧紧抓住阅读这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途径和手段,重视语文的说话练习,语言的积累,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感受、体验和理解,再在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读。

以及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这样的寓言故事有许多,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凝聚着宝贵的经验。

希望同学们课下都来阅读,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

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

四、改进措施:

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

导入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讲成语故事开始,使得上课一开始教室里的气氛就比较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