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课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157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4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课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自然辨证法课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自然辨证法课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自然辨证法课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自然辨证法课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课件Word格式.docx

《自然辨证法课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课件Word格式.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辨证法课件Word格式.docx

(4)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3、在自然辩证法中贯穿的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的中间环节,它有别于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

3、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二、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

1、科学技术哲学的体系:

形式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

2、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技术哲学的原则区别:

第一,如何看待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观作为它的理论基石,而西方科学技术哲学则把自然观放在其体系之外;

第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

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的,而自然辩证法则既从它的活动过程,也从它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

第三,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做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

而自然辩证法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与社会

1、在国外,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等几个方向进行。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汇合成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演变为科学与技术(S&TS)的研究。

2、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及S&TS有相同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但无论STS抑或S&TS都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它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它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

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它们的成果时,必须作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一、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同当时的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分为创立与发展两个时期:

(一)创立时期

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马克思、恩格斯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并且用以考察自然界,从而形成了科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使人类的认识进人了一个新的时代。

(1)、1858午7月,恩格斯第一次表示要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来研究黑格尔的《自然哲学》。

(2)、1873年5月,恩格斯提出了一整套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并开始撰写《自然辩证法》一书。

(3)、1876年5月。

恩格斯形成了《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的清晰轮廓。

以后的几年里,恩格斯一直潜心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

(4)、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打乱了恩格斯的写作计划,致使他最终没有完成该书的写作,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已被建立起来。

2、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自然辩证法所进行的理论工作:

第一,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

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方法论;

第三,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提出了以下极为重要的思想内容:

其一、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

其二、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

其三、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其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之所在。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界的辩证法。

恩格斯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已有的认识和成果揭示自然界演化和发展的辩证过程。

第二,人类认识自然的辩证法。

恩格斯运用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材料,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一系列重要的范畴。

第三,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恩格斯确立了科学分类的基本原则,对各门科学中蕴含的丰富的辩证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以及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二、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1、科学技术在20世纪经历了全面的、空前的、革命性的和突飞猛进的发展。

20世纪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化学、天文学、地学都出现了革命性理论,系统科学、信息论、基因工程随之建立并不断发展。

一大批在最新现代科学成果基础上的、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技术的相继崛起,形成了一大批相互关联、成群结队的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群落。

2、科学技术与生产在20世纪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

由于自然科学的进展,以及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兴起,出现了科学研究走在技术和生产、市场的前面的局面,以及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一体化进程。

“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进一步向“科学—技术—生产—市场”的一体化发展,科学技术系统已经成为生产力系统、社会发展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投入也成为了生产性投入,科学技术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科学技术业。

3、创新发展成为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

创新成为了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成为世界各国不约而同采取的行动。

“以知识促发展”,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发展,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著地发挥着主导作用,成为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时代提高国家竞争力,使国家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三、列宁对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1、在自然观上,列宁重新给物质下了一个定义,对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成果给予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

重申了恩格斯的思想: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像的。

2、在认识论、方法论上,列宁一方面强调了物理学认识中感性经验背后的客观实在,阐明了每一历史阶段上科学认识的绝对性、客观性;

另一方面又指出了科学认识的相对性。

列宁明确指出: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

3、列宁研究了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中的一系列新的问题。

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进步的阶级实质;

指出,为了战胜资本主义,不仅要有政治上的保障,而且要有经济基础的保障。

4、列宁多次指出:

自然科学家,要学习辩证法,应该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四、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影响和学科演进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多种文字版本的相继问世,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原苏联和世界各国的广泛传播。

1932年,日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立了自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英国、法国的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也致力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并发表了一些重要著作。

30年代末,中国也出现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2、在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这些学术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3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第二届科学史大会上,原苏联学者盖森的《牛顿〈原理〉的社会和经济根源》的报告,导致了科学史的外史论以及科学社会学在美国、科学学在英国的诞生。

3、20世纪上半叶以来,科学哲学、科学史等学科有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从哲学社会科学角度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先是在关于科学技术认识论、方法论及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等方面的认识得到了发展和深化,随之进一步在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包括科技战略和政策研究诸方面的认识得到了发展和深化。

4、当代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科学技术化的结果,使得学术界从历史、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战略学、政策学多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对于STS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学。

5、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辩证法不断从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吸收营养,也包括不断批判地吸收各个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理性学科。

第三节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一、学习、研究和传播的初期

1、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在中国出现了一个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高潮。

《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的中译本先后问世。

2、宣传介绍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学术组织相继成立。

(1)1936年艾思奇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的自然科学研究会,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团体。

(2)1938年在延安成立了新哲学研究会,由高士奇等在延安的科学家中发起,在边区的国防科学社下面成立了一个自然辩证法座谈会。

(3)1944年在延安大学开设了全校师生都听的包括自然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和当前现实理论问题三个基本部分的大课,这也就成为了我国大学开设自然发展史——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开端。

(4)在重庆,1938年郭沫若发起组织了“学术研究会”,其中有一个自然科学小组。

次年,成立了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

(5)抗战胜利之后,在上海出版了罗克汀的《自然科学讲话》和陈圭如的《自然辩证法》等著作。

山东解放区的新华书店出版了《自然科学概论》。

二、学科的提出和初创

1、在建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学习运动中,许多科技工作者结合本专业讲解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得和体会并在刊物上发表了有关的论文,在科技工作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2、“全国十二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提出了作为一门学科的自然辩证法。

规划草案中指出“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是存在着这样一门科学,正像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一门历史唯物主义一样。

这门科学,我们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

3、根据这个“十二年规划”,1956年成立了新中国的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组,创办了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的专业学术期刊——《自然辩证法研究通信》。

1958年,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开办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班,学员有70多人,于1961年结业。

研究班的学员们集体编写了一部《自然辩证法提纲》(草稿)。

这部内部印发征求意见的书稿,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总论性著作稿。

4、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无论是自然观方面的研究,还是科学技术论方面的研究,都受到毛泽东的重视。

三、新时期和新发展

1、1977年12月—1978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作为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的一部分,于光远、周培源、李昌、钱三强等发起组成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委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1978年1月16日经邓小平批准后,经过一番筹备,1981年10月正式召开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年会。

2、1978年以来,中国开始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

特别是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先后批准了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目前,全国已经有一大批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3、自然辩证法成为高等学校理工农医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以及本科生的选修课),是自然辩证法工作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方面,使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同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培养训练紧密地联系起来

4、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有关部门一共组织了三次自然辩证法教材的编写,出版了三个版本的教材,它们分别是:

1979年推出的第一个版本,署名为《自然辩证法讲义》编写组的《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

1989年出版、1991年修订版的第二个版本,署名为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组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

2004年推出了第三个版本,署名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

5、面对国际(范围)性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对策,各个领域的学者热烈地讨论,自然辩证法研究把研究范围扩展到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技政策、科技工作管理、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批判分析当代各种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潮等重大课题上,并特别是联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开展学术活动,逐渐提出和形成了自然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群”的思想。

6、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历史和现实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第一,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成果,通过研究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不仅研究自然发展的过程和认识自然的过程,而且研究改造自然的过程,不仅研究“天然的自然”,而且研究“人工的自然”,由此而促进了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广泛交叉和结合。

第三,它着眼于同实际的联系,以服务于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它依靠广泛的联盟:

自然辩证法专业工作者同科学技术工作者、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注意理论研究的广大科学技术管理工作者以及在生产第一线的对自然辩证法有兴趣的工人、农业和技术人员的联盟,并且通过教学的开展,联系广大的青年学生。

第五,它坚持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坚持百家争鸣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四节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一、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科学的发展,向人类提出了越来越多需要在科学之上的一个层面即自然辩证法的层面上加以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以及解决的程度直接制约着自然科学发展的方向、广度和深度。

因此,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是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二、哲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自然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和新的成果,这些新的发现和新的成果需要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概括和发展。

加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协调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关系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将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思考题

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及其学科内容?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3.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4.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5.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世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表现形式:

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节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

1、原始社会,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

2、奴隶制社会,自然知识开始以科学最初形态出现。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自然哲学是科学在奴隶制时代的发展高峰。

3、在整个古代,本来意义的自然科学,大体上只限于天文、气象、力学、数学、建筑、航海、医学等方面。

4、特点:

总的说来,古代哲学诞生的年代,自然科学刚刚萌芽,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是融合在一起的。

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成就。

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和造纸术)产生于古代中国;

非常精美的指南车、记里鼓车、张衡候风地动仪、算盘,奇妙的中国传统医学,以及气势宏大的、千年不竭的许多水利系统工程(如都江堰等)也都产生于古代中国。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可分五个阶段:

(1)远古到夏、商、西周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770):

这是中国古代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时期。

(2)春秋战国到秦汉前(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这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奠基时期。

(3)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1):

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形成时期。

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四大知识体系:

农学、天学、算学和医学。

(4)隋、唐、宋、金、元时期(581——1368):

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指南针、火药、造纸技术和活字印刷术都是这个时期发明的产物。

(5)明清时期(1368——1840):

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停滞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时期。

3、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特点:

(1)发展的延续性

(2)与封建社会同兴衰

(3)注重实用,理论薄弱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

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

(1)神话阶段的自然观主要表现为有关创世的神话。

主要内容包括:

开天辟地、人类起源、民族诞生、文化发端以及宇宙万物肇始等。

在中国最著名的创世神话是“盘古开天辟地”,其他还有“女娲补天”和“抟土造人"

的故事等。

(2)中国古代的巫术形态的知识和自然观,是指中国古代先民创造的、某种今天看来包含很多迷信、错误和地方知识色彩的关于自然的看法。

主要包含在中国古代的所谓“术数方技”中的某些知识,如巫师所运用的星占、风角、炼丹等方技。

这种知识的基本观念,是相信万物有灵,相信人间有通天地的特异之术士。

(3)中国原始思维自然观的理论形态,主要是中国古代早期的阴阳、五行和八卦说。

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

在上述自然观演化的同时,一些中国早期的圣人、智者也在发展理性的关于自然界的观点,或者努力在巫术性质的自然观思想中发掘其中的理性成分,或者对巫术思想做了理性的创造性解释。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包含理性思想的自然哲学学说,如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中,都有一些合理的重要的自然哲学思想和成形的学说。

气论是中国古代在自然哲学方面最著名的学说之一。

溯本求源,"

气"

的理论是古人在长期实践和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的一种哲学认识,名为"

元气论"

其核心是"

万物皆生于气"

气的概念最早见西周末年伯阳父的言论。

气论发展到汉代以后,已成为比较著名的关于万物起源的理性学说。

中国古代的这种气论对科学研究尤其是祖国医药学的影响很大。

例如,明代生物学家王逵,就是按照气论的思想,仿照荀子,给事物排序、分类:

天雨露霜雪气

地气+形

草木土石气+形十性

鸟兽虫鱼气+形+性+情

人类气+形+性+情十义

应该说明的一点是,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并不占据主要地位,相反,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是关于人生和社会的哲学。

三、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一)古希腊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

古希腊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堪称古代西方世界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天文学上,古希腊人很早就有了球形天体的观点,并且产生了地心说,也提出了日心说。

在数学上,有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许多几何证明和无理数的发现。

更为著名的就是欧几里得的数学巨著《几何原本》。

另外,阿基米德研究了很多形体复杂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发明了许多机械,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他还提倡实验方法。

同样,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物理学,建立了形式逻辑,创立了系统的生物学和博物学,并且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的分类。

在医学上,有著名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以四种体液为基础的医学。

古希腊的建筑以其独特的柱式形式成为世界著名三大类建筑之一,以石头写就了辉煌的人类文明。

(二)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

(1)确定自然或者宇宙为其哲学思考的对象

(2)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特征希腊人对以前的神话和巫术思想进行了彻底批判。

他们把宇宙万物的神话起源撇开,从本质的角度构造着宇宙万物的始基,给出一种看似具体、实质抽象的回答。

(3)强烈的思辨特征希腊自然哲学的思辨特征不是玄想,而是以逻辑为基础的理论化的辩证法。

(三)中西自然观特征对比

1、比较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自然观的思想,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在自然哲学方面古代中国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但无抽象推理的习惯,无鼓吹极端的理论。

古希腊有重要的理论推理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的习惯;

也有许多鼓吹极端的见解。

(2)在辩证法方面古代中国关注辩论技巧和合法性、更注意系统和关系;

古希腊对形式逻辑和纯抽象分析感兴趣、更注意部分和结构。

(3)哲学科学风格总倾向古代中国更关心社会和价值;

更注重实效,追求中庸的解释与答案;

不大关心基础性的问题。

古希腊更关心自然和人的认识本身;

更专注于基础性问题,追求极端、激进的答案。

(4)关于规律的可言说性古代中国追求——默会性。

古希腊追求言说——确定性。

(5)认识自然还是服务社会古代中国服务社会的特征更强。

古希腊认识自然本身的特征更强

(6)自然的始基古代中国比较无形,注重关系和功能。

古希腊比较有形,注重本体和结构。

(7)天文与人文关系上古代中国在天象解释体系中中央集权的秩序性特别强;

古希腊在天象的解释方面自由城邦的社会性强。

2、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自然观,也有很强的共同性,这些共同性表现为:

(1)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

(2)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统一的;

(3)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

(4)认为自然界是演化发展的,并且认为这种演化都是从某种混沌到秩序的变化发展过程。

四、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古代的自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

它大体上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的。

1.万物的本原

早期的自然哲学是从探索自然界的“本原”开始的。

古代自然哲学家认为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这些元素虽然是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物质,但它们具有一般性。

这种一般性是从各种各样具体的物体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1)古代自然哲学家认为整个自然界由物质元素在宇宙中逐渐形成的,事物运动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