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159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和易消化的饮食。

化疗期间或食欲不振时,给予清淡软食;胃肠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

2、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采集各种血液和体液标本,高热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3、活动与休息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是给予氧气吸入。

4、感染的护理①高热者予冰袋物理降温,避免乙醇擦浴及应用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

及时更换被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②坚持定期环境消毒,限制探视,白细胞底下时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入住洁净层流室,防止交叉感染;③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坚持用漱口液漱口。

对牙龈出血的患者,口腔护理2次/d;④注意肛门及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便后及每晚睡前用1:

5000PP粉溶液坐浴,防止肛门周围脓肿。

5、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局部注射。

鼻腔出血者可给予1%麻黄碱棉球局部压迫止血,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咳嗽和便秘。

遵医嘱输成分血或血小板,严密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6、化疗的护理化疗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静脉,避免药物外渗,严格遵守用药的顺序、时间、剂量,观察化疗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利尿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等。

第二节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一、概念: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及外周血中出现异常的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侵润各种脏器、组织,正常造血机制受到抑制。

急性白血病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大类。

二、临床特点

贫血、发热、出血及器官组织侵润。

3、护理措施

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保证休息与睡眠。

根据病情适当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

鼓励病人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3、心理护理

(1)热情帮助、关心患者。

让患者认识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家属及患者介绍白血病有关知识。

(3)阐述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

让家属了解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合并感染、出血、血尿、脱发等)。

了解定期化验(血象,骨髓、肝、肾功能、脑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者所处的治疗阶段。

使患者能积极接受治疗,使治疗方案有效进行。

(4)定期召开患者陪人座谈会,让患者及家长交流与护理、治疗配合的经验,讲述不坚持治疗带来的危害。

让初治者看到已治愈者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加治愈的信心。

(二)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口腔、咽喉、腋下、会阴、肛周的皮肤粘膜有无红肿感染的征象。

全身皮肤粘膜有无瘀点和瘀斑。

(2)观察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及血尿、黑便等出血症状。

观察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视乳头水肿、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表现。

观察骨与关节疼痛情况。

观察有无头痛、发热、肢体瘫痪等鞘内注射并发症。

(3)输血的患者,注意观察T、P、R、BP及尿量及颜色、皮疹、腰痛的变化,注意有无发热、过敏、溶血、心衰等严重输血反应发生。

2、积极预防感染:

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

当中性粒细胞≤0.5X109/L时,进行保护性隔离,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空气和地面消毒,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及手卫生消毒,谢绝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3、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

4、预防出血:

每日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体征,进行各种穿刺后延长按压时间,告诫病人避免受伤,刷牙时应使用软毛牙刷,勿剔牙、挖鼻及进食粗糙食物,预防便秘。

同时告诉病人一有头痛、视力改变应立即报告。

5、化疗药物的护理:

(1)注意保护血管,使用化疗药前后给与生理盐水冲管,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方能注入药物。

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入,由原部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进行封闭,72小时冷敷。

(2)化疗期间要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每次小便后检查是否有血尿。

(3)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

推注药物宜慢,注毕去枕平卧6h,防止脑脊液外流引起的低血压性头痛。

注意观察有无发热等其他并发症发生。

6、确诊为颅内出血,要立即遵医嘱予脱水剂,头戴冰帽,输注血小板。

四、健康教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防止损伤。

2、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保持乐观情绪。

为病人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环境。

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防治疾病复发。

3、按医嘱用药,教会病人和家属坚持巩固治疗和定期门诊复诊的重要性。

学会对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及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一、概念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主要表现为进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

依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缓急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二、临床特点

严重的的贫血、出血和感染为其主要特征。

根据症状发生的急缓、贫血的程度,可分为重型再障和慢性再障。

1、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快、贫血进行性加重,伴明显乏力、头晕、心悸,出血部位广泛,皮肤、肺部严重感染。

2、慢性再障起病慢,进展相对缓慢,贫血为主要表现,出血、感染较轻。

三、护理措施

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

因起病急、病情重,病人的精神负担重,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2、在急性期,病人严格卧床休息。

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

3、饮食:

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

高热或消化道出血病人应选择无渣半流或流质饮食,如稀饭、汤面等。

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禁食。

4、吸氧。

严重贫血应给予吸氧。

(二——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皮肤粘膜、鼻腔、牙龈出血症状以及关节腔和肌肉深部血肿现象。

(2)观察颅内出血症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呼吸急促、视力模糊、瞳孔大小不等甚至昏迷。

(4)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遵医嘱监测血压、血糖、尿糖、白细胞计数。

(5)输血的患者,注意观察T、P、R、BP及尿量及颜色、皮疹、腰痛的变化,注意有无发热、过敏、溶血、心衰等严重输血反应发生。

2、预防感染:

(1)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

(2)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的清洁,每日饭前,饭后用漱口液漱口。

(3)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更衣。

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肌内,静脉注射时,局部要严格消毒。

女病员尤其应注意会阴部清洁。

(4)肛周护理:

睡前,便后用1:

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次15—20min。

(5)预防外源性感染。

保持病室清洁,定时开窗通风,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60分钟,预防交叉感染。

当中性粒细胞≤0.5×109/L时,行保护性隔离。

3、预防出血:

(1)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

(2)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防止身体受外伤。

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

(4)鼻出血的预防:

指导病人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轻轻涂擦,防止干裂出血。

(5)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止牙龈损伤。

(6)内脏出血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

大量出血应禁饮食。

(7)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

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擦眼睛,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进行抢救。

(8)遵医嘱给予输血或输血小板。

四、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

2、积极预防感染,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3、加强自我防护,避免皮肤、粘膜损伤。

衣着稍宽大,避免进食粗硬食物。

4.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避免使用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第四节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一、概念

由于体内储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属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二、临床特点

常见症状为头昏、乏力、心悸、皮肤黏膜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毛发干燥无光泽、口腔炎等。

三、护理措施

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适当的休息和活动:

休息可减少组织氧的消耗。

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及发生原因和速度制订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减少患者机体耗氧量。

其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

当自测心率大于100次/min时,应停止活动。

2、饮食护理: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含铁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瘦肉、蛋黄、豆类、紫菜、海带、木耳、香菇等。

(二)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组织缺氧症状,活动后心悸气促,皮肤粘膜苍白,全身肌无力、低热、记忆力下降、耳鸣失眠甚至昏迷。

(2)观察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和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不足、易怒、易动、兴奋、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咽下困难或咽下时受阻感和异食癖。

(3)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干燥、无光泽和角化、毛发无光泽易断裂和易脱、指甲扁平或呈勺状现象。

(4)用药期间观察有无发热、寒战、皮痒,中心粒细胞减少,出血和血清病样等不良反应。

2、用药护理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制剂应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铁剂注射时宜深部注射,速度应缓慢,剂量要准确,经常更换部位促进吸收,避免硬结形成。

液体铁要用吸管,服后漱口,以免将牙齿染黑,同时忌饮茶,以免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铁,避免与牛奶同服,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口服铁剂大便可呈黑色,属正常现象,应向患者解释清楚。

四、健康教育

1、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注意休息和营养。

轻度贫血者可照常工作,中度以上贫血活动量应以不加重疲劳感或其他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

2、加强营养,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豆类等。

3、正确指导病人服药,向病人说明贫血纠正后继续口服铁剂半年的意义(铁剂治疗1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数增加可作为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达正常之后,病人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个月,6个月时再服药3~4周,以补足体内贮存铁。

),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象。

第五节血友病护理

一、概念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其共同特点为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生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

主要表现为出血,以软组织、肌肉和负重关节出血为特征。

二、临床特点

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

出血常发生于负重的大关节腔内(膝、踝、肘、腕、髋、肩关节)和负重的肌肉群内(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腰大肌)。

尚可发生内脏出血或致命的颅内出血。

反复关节腔内出血是本病的出血特征之一,且常致关节腔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造成关节畸形和残疾。

3、护理措施

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卧床休息。

2、禁食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

3、防止外伤,避免因局部皮肤、粘膜、关节受损后造成出血不止。

(二)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要点

(1)注意观察尿、痰、便的颜色;了解病人的血凝分析的情况,

(2)注意皮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