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0635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17

(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17

(五)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政策………………………………18

(六)其他政策…………………………………………………18

七、组织实施……………………………………………………19

(一)成立专班运作,加强组织领导…………………………19

(二)制定专项规划,指导项目实施…………………………19

(三)积极筹措资金,发挥投资效益…………………………20

(四)扶持后续产业,夯实发展后劲…………………………21

(五)部门协调配合,共促项目建设…………………………21

(六)强化实施管理,保证项目质量…………………………21

附件1×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区域分布图…………23

附件2×

“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情况统计表…………24

附件3×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摸底调查情况表…………25

附件4×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规划表………26

附件5×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任务计划表……27

附件6×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投资及筹资方案表…28

前言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举措。

经我省多次争取,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基本同意从“十三五”开始将×

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范围。

针对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搬迁,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搬迁群众拓展发展空间,拓宽增收渠道,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达到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的双重目标,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织编制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于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升扶贫工作水平乃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切实发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作用,进一步提高投资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根据国家、省发改委通知要求,我县在摸清搬迁任务和安置资源的基础上,编制了《×

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并力求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期达到充分发挥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扶贫拉动作用,充分发挥综合使用效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新阶段。

但是,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依然量大面广,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深山、交通不便等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村庄,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中最大难点,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这一最大难点的治本之策,这项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搬迁群众的发展环境、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口与村镇布局、调整改善产业结构,有利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扶贫投入效益,有利于迁出村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科学指导全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生存条件恶劣乡镇贫困农民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将廉租住房等31类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交由地方具体管理安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3]1238号)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规划区域实施范围为:

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基本形势

(一)“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情况

“十二五”期间,×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2011至2015年共搬迁改造×

户,×

人,发放补助资金×

万元。

全县建设省级安置点×

个,市级安置点×

个,争取补助资金×

万元,实施成效显著。

一是搬迁移民户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

使搬迁群众实现家家户户住新房,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搬迁户离开了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偏远地区,迁到了居住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为搬迁群众安置地新、改建了校舍及卫生院所,配套建设村级服务设施,较好解决了搬迁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和学习培训难等问题,切实提高了搬迁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并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三是贫困群众劳动素质日益增强。

移民搬迁后,通过采取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扶贫、产业扶持等措施,使贫困群众改变“等、要、靠”思想,自力更生意识、科技致富意识不断增加,劳动力素质全面提升,脱贫致富的路子更加广阔。

四是迁出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对居住在水源涵养区、天然林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内的贫困农民,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天保工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随即退耕(封山)还(育)林;

搬迁后农民不再砍柴烧饭、取暖,有效地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对生态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深受贫困农户欢迎的扶贫开发方式,易地扶贫搬迁有效改善了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效整合了资源,激活了闲置的生产要素,明显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形势

根据调查摸底,全县尚有×

户×

人居住在C级以上危房中,其中:

偏远自然村需搬迁的农户×

人。

搬迁改造任务繁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要求强烈,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1、有利条件

一是贫困群众要求搬迁的积极性非常高,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扶贫搬迁工程的推进,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这已在贫困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贫困农户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广大贫困群众要求搬迁的愿望十分迫切,要求搬迁的人数迅速增加,这是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的强大内在动力。

  二是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连续出台,为我们整合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前在贫困农村实施的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支农惠农政策,为我们整合资源,加大集中安置点的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是多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我省从1994年开始实施造福工程,已历时二十年。

无论是组织领导、搬迁方式、安置模式,还是项目管理、后续发展等方面,我们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摸索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为今后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存在困难

一是建房资金缺口较大。

广大困难群众要求搬迁的积极性很高,但按现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工程建设能兑现到搬迁户建房的国家补助资金一般为每人0.6万元,补助资金有限,搬迁户自筹资金的数量大,负担重。

一些特困家庭,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所限,难以实现搬迁。

二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实现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上投入不够,目前几乎所有的资金、工作精力都集中在搬迁上,而对于如何通过产业扶持、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式来帮助移民户增收致富,办法不多,措施不够得力。

三是后续产业发展较慢。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基本解决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和口粮问题,但由于搬迁户文化程度低,贫困程度深,缺乏实用技术和市场意识,缺乏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导致搬迁群众落后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发生彻底转变,后续产业发展较为困难。

四是易地搬迁任务较重。

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在我县规划区范围内,符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并希望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改变落后面貌的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仍达×

人,搬迁成本高、难度大,搬迁改造任务繁重。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为主题,以根本改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为主线,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管理、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引导相关支农力量协同推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自愿。

县级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基础上,通过政策导向、典型示范、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法,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和动员群众自愿参与搬迁。

----统筹谋划、突出重点。

结合当地贫困人口分布,水土资源状况、产业发展基础、城镇化发展进程等,科学布置安置区域,有针对性地确定搬迁方式、安置方式、补助标准及配套政策,结合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以自然村为单元整体迁出为主,优先搬迁最贫困的村落和农户,探索形式多样的安置方式,尽量实现集中安置。

----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资金筹措能力,充分考虑发展需求和实际可能,加强与其他移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衔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促进各方面资源有效整合。

区别轻重缓急,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编制实施规划,明确搬迁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和建设时序,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确保搬迁工程有序推进。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根据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安置地经济实力、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条件等情况制订安置方案,确定安置方式,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宜农则农、宜工则工,不搞“一刀切”。

结合实际合理确定搬迁对象,优先保障最贫困的村落和农户搬迁。

----自力更生、各方支持。

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建设美好新家园;

克服“等、靠、要”落后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政府通过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和开展技术培训,为搬迁群众培育和发展适合当地特点、适应市场需求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扶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帮助搬迁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尽快实现自我发展脱贫致富。

(三)主要目标

搬迁对象应严格限制在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范围内。

坚持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提高农民素质并重,迁出区生态恢复和迁入区生态建设并举,重视安置区的适度开发,实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

三、搬迁规模及安置方式

(一)实施区域与搬迁规模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主要是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和地方病多发地区等的农村贫困人口。

主要包括四类:

----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无法就地脱贫致富,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

----生活在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亟需搬迁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

----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亟需避险搬迁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

----遭受地方病严重威胁,亟需搬迁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

因采矿沉陷、开发占地、工程建设等原因需搬迁的人口,不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搬迁总规模×

户,搬迁对象应严格限制在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范围内,2016年规划搬迁×

户,搬迁规模×

人;

2017年规划搬迁×

2018年规划搬迁×

2019年规划搬迁×

2020年规划搬迁×

(二)搬迁方式

以乡镇内搬迁为主,分为整体搬迁和分散搬迁。

按照先难后易的顺序,尽量采取以地域上相连的人口集聚区(村、组)为单元的整体迁出方式。

1.整体迁出。

对相对集中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生态位置重要或地方病严重区域的贫困群众,以自然村或组(社)为单元,采取整体迁出方式,“十三五”规划整自然村搬迁人口×

人,其中:

2016年规划搬迁×

2.部分迁出。

对分散居住在高山峡谷、洪涝灾害频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贫困群众,且不宜实施整体迁出的,采取部分迁出方式。

(三)安置方式

对于安置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要以集中安置为主,同时兼顾分散安置。

分散安置要尽量靠近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站)或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降低搬迁成本。

1.集中安置。

“十三五”计划实施集中安置×

万人。

其中:

2016年计划安置×

人(新建移民村×

人、依托小城镇安置×

人、依托产业园区安置×

人);

2017年计划安置×

2018年计划安置×

2019年计划安置×

2020年计划安置×

人)。

安置地要尽量靠近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站)或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就是说依托新农村、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等建设。

2.分散安置。

“十三五”计划实施×

万人,主要采取插花分散安置的方式,投亲靠友、自主搬迁为主,以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降低搬迁成本。

2016年规划分散安置×

人(投亲靠友×

人、自主搬迁×

2017年规划分散安置×

2018年规划分散安置×

2019年规划分散安置×

2020年规划分散安置×

安置地的选择坚持以有条件解决温饱为中心,以能落实土地、实现稳定增收为重点,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是土地资源较丰富,集中安置点所需土地由乡(镇)政府按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及程序调地安置或多渠道解决,安置对象人均耕地不低于安置地平均水平;

光、热、水等自然条件较好,无安全隐患的地点。

二是水、电、路、土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标准内即能完成配套建设任务,且能就近解决搬迁群众入学、就医问题的地点。

三是可开发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周边环境有利于改变搬迁群众落后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有助于搬迁农户实现稳定增收的地点。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住房建设

我县属偏远山区县份,又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居住在偏远自然村和危房的农户相对较多,围绕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搬迁×

户,其中:

2016年计划实施×

户;

2017年计划实施×

2018年计划实施×

2019年计划实施×

2020年计划实施×

户。

采取集中和分散安置两种方式进行住房建设,建设形式主要采用统规统建及统规自建等形式。

全县规划对×

人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乡镇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建住房48万平方米,确保搬迁群众生存环境彻底改变,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发展能力逐步增强,稳定后的生产生活不低于迁入地居民的平均水平。

(二)配套基础设施

为节约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共享,在条件成熟的乡(镇)、村可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省市集中安置区×

个,其中:

2016年计划建成集中安置区×

个;

2017年计划建成集中安置区×

2018年计划建成集中安置区×

2019年计划建成集中安置区×

2020年计划建成集中安置区×

个。

安置区内配套建设水、电、路、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总投资约×

万元,可申请省、市级补助资金×

万元。

其余资金由县、乡、村自筹解决。

(三)公共服务设施

在集中安置区内同时配套完善小区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和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搬迁户子女就读服从“就近就读”的原则。

“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

2016年计划投入×

万元;

2017年计划投入×

2018年计划投入×

2019年计划投入×

2020年计划投入×

(四)土地整治

积极引导安置区内搬迁农户就近进行荒地复垦和农田改造,每年计划荒地开垦100亩以上。

同时引导农户对原有宅基地腾退后申请复垦整治,因地制定地恢复和发展土地利用价值,解决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十三五”规划完成宅基地复垦1200亩。

2016年复垦面积×

亩;

2017年复垦面积×

2018年复垦面积×

2019年复垦面积×

2020年复垦面积×

亩。

(五)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

扶贫搬迁规划加快了区域城镇化进程,有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必须加强对安置区后续产业的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培养优势特色产业及“农家乐”等新兴服务业,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为县城区、集镇提供并输入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有效地拉动了我县三大工业园区的产业以及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计划用于产业发展的投资为×

计划完成劳动力就业培训×

人,增强搬迁农户造血功能。

2016年计划×

2017年计划×

2018年计划×

2019年计划×

2020年计划×

(六)迁出区生态恢复

“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万元用于迁出区生态恢复,推进我县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采取人工植树、种草、自然修复,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还百姓绿水青山。

二是加强迁出区林木、植被的保护。

三是做好与退耕还林政策的衔接,努力实施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确保实现迁出一片,生态恢复一片的目标。

五、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需求测算

“十三五”期间,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总投资×

亿元,其中:

搬迁群众住房建设投资×

亿元,配套基础设施等基本生活设施建设投资×

亿元,学校及幼儿园、卫生院所、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

亿元。

土地整治×

亿元,后续产业发展投资×

亿元,迁出区生态修复×

(二)资金筹措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投资由中央、地方政府和搬迁群众共同承担。

中央易地扶贫搬迁投资人均补助标准为6000元。

拟申请中央易地扶贫搬迁投资×

亿元,占总投资的×

%;

地方投资×

亿元(其中后续产业发展资金,由整合中央其他支农资金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解决),占总投资的×

搬迁群众自筹资金×

%。

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为补助性资金。

中央和省级投资主要用于搬迁群众在安置地基本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包括住房及必要的附属设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农村能源、乡村道路,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不得用于机械设备、运输工具购置,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经营性项目建设,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补助住房建设面积控制在40-60平方米/户。

六、政策保障

(一)土地支持政策

近年来,×

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易地扶贫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在×

城区(狮形湾)及各乡镇开展了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狮形湾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一期工程已完成,本规划安置区总面积约需×

亩,已完成土地征收报批×

亩,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决瓶颈问题。

(二)金融支持政策

2010年×

被授予“中国金融生态县”荣誉称号,广泛开展了信用评级活动,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加大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建设,出台了《×

创建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定,创建了全省第一家信用社区。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依法行政,法治惠民,效率优先、节约成本,协作沟通、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了《×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行办法》,设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公开受理金融消费者的申诉,重点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征信、银行卡、票券、个人金融信息、人民币流通、外汇管理等方面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处理,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保护。

同时加强农村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等涉农金融产品,通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增加“三农”信贷有效供给;

大力推进“三农”综合保险,有效分散“三农”经营风险;

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提高涉农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促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这将为易地搬迁农民进镇创业提供有力的金额支持。

(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2010年县政府出台了《×

2010-2014年甜橙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按照“农户为主、政府扶持、企业定单、市场运作、利益共赢”的运营模式,从政策、资金、技术、品牌战略等方面制订了扶持甜橙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013年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强化综合服务,在全县建立了优质茶、食用菌、蔬菜瓜果、仙草、花卉苗木、金线莲等×

大生产基地,有效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五新”入户工程,把阳光工程培训、农业“五新”推广专项培训、村级农技员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派出特色产业发展指导人员×

人次,培训各产业从业人员×

万人次。

未来五年将获得更多的农业项目和资金支持,也将为进城农民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或务工机会。

(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多举措推进就业创业,未来五年,年计划培训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