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0328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C.封建礼教抑制了文学的发展D.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6.魏源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只要善于学习外国长技,“则人习其技巧,一二载后,不必仰赖于外夷”。

魏源这一认识()

A.摆脱了盲目自大心态B.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

C.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D.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7.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第一次提出“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

后来他在其他文件中,多次提到“首义”一词。

由此可以推知孙中山()

A.充分肯定了武昌起义对创立民国的意义B.认为武昌起义首次践行了三民主义的思想

C.强调同盟会是武昌起义的领导力量D.认识到武昌起义在他领导的起义中的地位

8.1937年8月,共产党员宣侠父向胡宗南提出“对蓄谋已久、锐气正旺的日本侵略军必须采用游击战争”的建议得到赞同;

随后,应胡宗南之请,宣侠父写文章《游击战争概述》,并在胡宗南部属中广泛传阅;

1938年6月,在武汉军事会议上国民党政府做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决定。

这表明()

A.国共两党抗战路线渐趋一致B.敌后战场成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最主要战场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国民党逐渐认识到游击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9.中共八大会议上,代表们就农业问题提出许多建议:

如加大对农村副产品的投资,在完成每日计划劳动的前提下,社员可以用业余时间从事农村副产品生产;

给予社员一定“自留地”,并鼓励社员利用未划入合作社的剩余土地或不适合于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的荒废土地培育农村副产品,降低农副产品税收或给予额外补贴等。

这些建议()

A.体现了三大改造过程中农业发展的多样性B.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C.为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提供重要借鉴D.说明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开始出现

10.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乡镇集体企业开始引进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实行所谓“五定一奖”的改革,即定人员、任务、资产、利润、消耗,超利润奖励。

这反映出()

A.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B.城市国企改革影响农村

C.改革致力于增强企业活力D.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

11.亚里士多德认为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雅典的民主政治,“就法律而言是民主政体,但由于教育和习俗的缘故,治理方式偏向寡头统治”。

这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

A.带有传统贵族政治色彩B.受少数贵族精英的操纵

C.民主权力得不到制约D.不是十全十美的制度

12.1871年,巴黎人民踊跃向报刊投稿,《杜歇老爹报》《自由巴黎报》等公社的报纸每天都要刊登人民的来信。

人民通过这一方式对公社颁布的各种法令、规章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其中很多主张和建议,公社以法令的方式颁布和实施。

这体现出巴黎公社()

A.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指导B.践行社会契约理念

C.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支持D.具有社会公仆意识

13.巴黎的外交官们制造了国际联盟,这联盟是第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安全组织,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世界的和平,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要求联盟盟约成为巴黎和平条约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签约国不得不接受这一世界组织。

由此可知,国际联盟()

A.由美国倡导并参与创建B.

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延续

C.在国际上有十分广泛的参与性D.制定的国际安全原则影响深远

14.1918年8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

在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城市里,所有建筑物……如果其总价值或租赁收入超过地方政权机关规定的限度,就要废除其私有财产权,交给地方政权机关支配。

1921年8月,颁布《关于修订收归市有的房产名单》,转交给个人或者集体。

这一变化说明()

A.苏俄公有制度已经确立B.苏俄强化对经济的管制

C.社会主义基础日趋巩固D.苏俄实行分权管理经济

15.英国首相艾德礼曾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描述道:

“虽然希腊事件和苏联在捷克斯洛伐克发动的政变在很大程度上擦亮了美国国会的眼睛,但直到建立了对柏林的空中补给线,美国公众的头脑才真正清醒过来,开始面对生活的现实。

”艾德礼所指的“开始面对生活的现实”源于()

A.美国国内经济状况的恶化B.第一次柏林危机

C.美苏“冷战”的开始D.古巴导弹危机

16.自20世纪60年代始,关贸总协定规定,发展中国家在关税减让及其他贸易壁垒的消除上,可以享受与发达国家不完全相等的优惠待遇。

到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较发达国家高13%~15%,还可采取一定形式的进口数量限制和出口补贴。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世界贸易规则更趋理性

C.发达国家丧失贸易主导权D.国际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西汉刺史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官僚监察制度的一大创制。

与其他监察制度相比,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首先,文帝到武帝初期,刺史是没有固定治所的,所以,采取“秋分行部”。

到了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

其次,武帝时规定,刺史监察范围为六条,在监察官员的时候,刺史只能质询六条所规定的内容,不能超出其范围。

最后,从文帝“遣丞相史出刺”,到成帝“罢刺史,更置州牧”前,刺史都是六百石的官员,但权限很大,能监察“二千石以下至墨绶”的官员。

——摘编自张文渊《西汉刺史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材料二刺史的主要职责在于司察,所以法律不准许他们插手地方上的具体行政事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汉中后期刺史越权现象时有发生,西汉末期,刺史甚至可以任命地方官吏和决断刑狱。

元帝以后,刺史不但开始有了固定的掾属、幕僚,还有了选官用人权。

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秩提到二千石。

东汉光武帝即位起即“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有所劾奏,变加退免”,从此,州牧的权任大大提高了一步,事实上也成为郡国守相的上司,州成为刺史的上级。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改刺史,新置牧”,“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

——摘编自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刺史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中后期到东汉时期刺史制度的变化及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原是闭关自守的封建大国,清政府跳不出“天朝至尊”的落后观念,把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的西方看成蛮夷之邦,对西方各国的通商贸易要求一味地回避、拒绝。

但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和一系列极为不平等的条约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动地扩大对外开放、对外通商和经贸往来已成定局,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由此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是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同欧美各国进行贸易的,体现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自主性,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40年代以后,由于鸦片的输入,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逐渐演变为入超。

——摘编自刘光钦《晚清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秉承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开放政策来开展有关的贸易活动,由于不同时期的内外形势有着明显差异,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也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逐步扩大并深入发展。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选择和我国建交,我国便积极地对外拓展经济联系,在1973年引入26个大规模项目和价值43亿美元的设备;

1978年继续引入合同金额为78亿美元的22个大型项目,并提出将大连建成北方经济特区的设想。

到1993年,我国逐渐形成领域宽阔、层次丰富、重点明确、点线面有机融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编自罗锦隆《浅析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对外贸易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的变化。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逐步扩大并深入发展的原因。

(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德国投降后,协约国利用世界大战结束之机向苏俄增派了大量干涉军,很快就在俄国南部集结了13万军队,并同俄国的自卫军一起向北推进。

但是,干涉军在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影响下发生分化,很多士兵拒绝作战。

1919年4月,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的法国舰队水兵举行起义,反对武装干涉苏俄。

协约国看到自己军队内部不稳,被迫撤走大部分干涉军。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时,美国有求于苏联的地方越来越少,相反,强大的苏联和走上人民民主专政道路的东欧国家日益成为它实现自己野心的障碍。

美国只有发动对苏冷战,才能把苏联置于受审判的位置,并趁机控制西欧、日本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在东欧挖苏联的墙角。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俄)联遭到国际反对势力攻击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苏关系演变的特点及其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

简介

胡福明

他以知识分子的强烈担当,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于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从而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严宏昌

为让大家吃饱饭,冒着坐牢的危险,1978年11月的一个深夜,在一间破草房里,他带着十几个农民,在一张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摁下了红手印,由此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

张瑞敏

1984年就任青岛电冰箱厂的厂长,他凭借对时代的超前洞察力和自我变革的勇气,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厂子发展到如今的世界500强企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民庶的精神”,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辽宁地区专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周朝礼仪制度的内容,涉及天、地、神多个方面,体现了周朝制度带有神秘色彩,A项正确。

祭祀是礼乐制度的一部分,而礼乐制度是用以辅助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施行,目的是维护统治,“依靠祭祀管理国家”的说法太过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中涉及“敬天”,没有涉及“保民”,排除C项;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2.答案:

C

由“五口之家”“尚可节余12.5匹”可知,汉代小农家庭,每年都有纺织品剩余,这些剩余产品大部分流入市场,说明家庭纺织业市场化增强,C项正确。

汉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

材料仅涉及家庭纺织业而非民营手工业,B项错误;

材料说明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进步出现部分剩余,并非说明其走向分化,D项错误。

3.答案:

B

由材料可以看出,虽然隋朝政府想方设法抑制大族婚姻选择,但是直到唐代,结婚仍然看重门第,由此可知门阀体制影响深远,B项正确。

名门大姓之间的婚姻选择会使世家大族势力得到巩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统治,但是说“威胁统治”,属过度推论,A项错误;

材料与选官制度无关,无法得出科举在社会的受重视程度,C项错误;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属过度推论,D项错误。

4.答案:

从材料信息看,北宋政府实行茶叶专卖制度,这种制度导致官府垄断了茶叶的生产,影响了私营工商业的正常发展,C项正确。

这种做法切断了茶农和市场的联系,A项说法错误,排除;

专卖制度使官府大获其利,B项说法错误,排除;

官府的垄断无法保证茶叶的充足供应,排除D项。

5.答案:

D

根据材料“使人读之为轩然笑为潸然泪,即樵夫牧子,厨妇爨婢,皆感动于不容已”“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D项正确。

材料仅表明明清小说的特点,并未涉及打破传统的等级秩序,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近代平等观念的内容,排除B项;

明清时期的小说蓬勃发展,封建礼教抑制了文学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6.答案:

根据材料可知,魏源主张学习外国的长技,这一主张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冲击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C项正确。

由材料中“中国智慧无所不有”说明魏源仍未摆脱盲目自大心态,排除A项;

B、D两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

7.答案: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之后孙中山多次提到武昌起义,意在肯定武昌起义对创立民国的重要作用,A项正确。

“首次践行”不符合史实,在武昌起义之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已经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排除B项;

C选项说法有误,武昌起义受到同盟会的影响,但并不是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进行的,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

D选项与史实不符,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排除。

8.答案:

从胡宗南赞同“对蓄谋已久、锐气正旺的日本侵略军必须采用游击战争”的建议,到胡宗南部属中广泛传阅《游击战争概述》,再到“国民党政府做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决定”,表明国民党逐渐认识到游击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D项正确。

共产党是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是片面抗战路线,A项错误;

“敌后战场成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最主要战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并非材料的主旨,C项错误。

9.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如“加大对农村副产品的投资”“给予社员一定‘自留地’”等,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为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C项正确。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我国三大改造基本结束,且材料所述只是建议并未实施,排除A项;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材料中代表们提出的建议较为合理,不属于“左”倾思想的范畴,排除D项。

10.答案:

由材料中“引进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和“五定一奖”可知,乡镇企业改革是通过企业经营权的下放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来激发企业活力,C项正确。

改革涉及企业经营权,但未触及企业的所有权归属,A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引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未反映城市国企改革的影响,B项错误;

此时我国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D项错误。

11.答案:

由题干中“由于教育和习俗的缘故,治理方式偏向寡头统治”信息可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和习俗等因素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倾向寡头统治,带有传统贵族色彩,A项正确。

“受少数贵族精英的操纵”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

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题干中表述的是雅典民主制的特点,而不是对民主制的评价,D项错误,排除。

12.答案:

根据材料“人民通过……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公社以法令的方式颁布和实施”可以得出巴黎公社具有社会公仆意识,D项正确。

巴黎公社的建立并未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社会契约的内容,排除B项;

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巴黎公社得到农民群众的支持,排除C项。

13.答案:

一战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但是由于国内有反对者结果并没有加入,排除A项。

材料中巴黎的外交官们制造了国际联盟,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要求联盟盟约成为巴黎和平条约的一个组成部分,说明了巴黎和会与国联的关系,即国际联盟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延续,B项正确。

由于美国和苏联并未参与国联,所以国联并不具备广泛的参与性,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国际联盟制定的国际安全原则影响深远,排除D

项。

14.答案:

由材料“就要废除其私有财产权,交给地方政权机关支配”到“转交给个人或者集体”可知,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的不满。

1921年3月,以俄共(布)十大为标志,苏维埃俄国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

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分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市场机制,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俄公有制确立,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控,排除B项;

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5.答案:

材料“虽然希腊事件和苏联在捷克斯洛伐克发动的政变在很大程度上擦亮了美国国会的眼睛,但直到建立了对柏林的空中补给线,美国公众的头脑才真正清醒过来,开始面对生活的现实”,特别是“建立了对柏林的空中补给线”符合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相关史实,B项正确。

美国国内经济状况恶化符合当时社会事实,但不是材料的原因,排除A项;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排除C项;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苏联为了扳回一城,而在古巴部署导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6.答案:

根据材料可知,针对发展中国家,关贸总协定规定了“不完全相等的优惠待遇”,这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符合世界经济运行发展的实际,促进了世界贸易的长远发展,体现了世界贸易规则的理性化特征,B项正确。

关贸总协定是关于世界经济体系运行的一个协定,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非“区域集团化”,A项错误,排除;

发达国家依靠经济、科技等优势,依然掌握着世界贸易主导权,C项错误,排除;

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发展,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仍在增大,D项错误,排除。

17.答案:

(1)特点:

治所从无到有;

监察范围明确;

监察方式以轻御重。

(每点1分,共2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

有利于澄清吏治;

促进了古代国家政治体制的成熟;

在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后世政治制度尤其是监察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

(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2)变化:

刺史地位和权力日益扩大,由监察官员逐渐变成了地方行政官员(或逐步地方官化)。

(2分)

推动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二级向州、郡、县三级转变;

为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埋下了伏笔。

(每点2分,共4分)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文帝到武帝初期,刺史是没有固定治所的……到了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可得出“治所从无到有”;

根据“刺史监察范围为六条,在监察官员的时候,刺史只能质询六条所规定的内容,不能超出其范围”可得出“监察范围明确”;

根据“刺史都是六百石的官员,但权限很大”可得出“监察方式以轻御重”。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从刺史制度对当时的政治制度、国家统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刺史的主要职责在于司察,所以法律不准许他们插手地方上的具体行政事务”“西汉中后期刺史越权现象时有发生”“秩提到二千石”以及光武帝、汉灵帝时期的规定等,可得出刺史的权力和地位不断扩大,即刺史逐步地方官化或逐步地方行政化。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州牧的权任大大提高了一步,事实上也成为郡国守相的上司,州成为刺史的上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对地方行政体制或行政区划的影响;

根据“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并结合东汉末年的史实,可知刺史地方官化对东汉割据局面的出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8.答案:

(1)变化:

由回避、拒绝贸易(闭关锁国)到被动扩大开放;

由独立自主到受制于列强;

由出超到入超;

由封建经济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每点2分,共8分)

(2)原因: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改善(尼克松访华);

中日建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召开;

中国加入WTO。

(每点2分,答4点得7分)

(1)问,根据材料“闭关自守”“被动地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由此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同欧美各国进行贸易”“出超地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问,根据材料“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1978年继续引入……22个大型项目,并提出将大连建成北方经济特区的设想”“对外开放格局”等信息和所学知识从中国和国际两方面作答。

19.答案:

(1)不同之处:

一战后遭协约国的干预,以“热战”为主,最终粉碎干预;

二战后遭到美国遏制,采用“冷战”手段,最终走入困境。

(4分)

成因:

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二战后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2)特点:

以二战期间同盟关系发展为“冷战”;

侧重于政治和军事对峙。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

“冷战”和“热战”并存。

(3分)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协约国利用世界大战结束之机向苏俄增派了大量干涉军”和材料二“强大的苏联……障碍……对苏冷战”从攻击或遏制苏(俄)联的国家、攻击手段和结果等方面来概括;

第二小问,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二战后美苏实力及国际格局的变化来分析。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美国只有发动对苏冷战,才能把苏联置于受审判的位置”以及美苏争霸的领域来分析;

第二小问,根据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国际关系变化等视角来说明。

20.答案:

示例:

论题:

时代重任(或时代要求)促成民庶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阐述:

“文革”结束后,中国国内“左”倾错误方针仍有很大影响,政治经济体制僵化,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

国际上仍然受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1978年5月胡福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人们的思想从“两个凡是”的“左”倾误思想的束缚中彻底解放了出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年为了让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吃饱饭,在村支书严宏昌带领下也大胆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创造了“小岗精神”。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张瑞敏抓住时代机遇,进行管理创新,增强了企业活力也壮大了企业的实力,使海尔集团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总之,“文革”后普通民庶激发出对国家、时代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