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州市经济工作思路的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湖州市经济工作思路的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湖州市经济工作思路的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受全球经济明显减速、金融动荡加剧、国内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由一季度的10.6%回落到上半年的10.4%和前三季度的9.9%。
在经济运行中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及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带来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煤电油气运由于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而短期供求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使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难度加大。
各种困难的相互交织正在沿着经济循环的链条不断由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蔓延,由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蔓延,由企业效益下降向财政减收蔓延。
当前,中央已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经济保稳有望,但经济增幅回升艰难。
3、长三角地区面临一体化加快发展机遇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长三角地区要“一体化发展”,重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重大改革试验,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新增了“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内容,要求长三角地区强化服务和辐射功能。
同时,确立了长三角地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框架,利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生产性和民生性服务业,共建以上海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经济四大中心。
工业发展定位由“全球制造业中心”提升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不仅要求在规模上做大,而且要求在技术上实现领先。
指导意见的实施,必将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我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带来极大的机遇,有利于我市加快建设杭湖宁发展带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中心和重要节点城市。
(二)明年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分析
综合十七届三中全会、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各方面的信息,明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全面转型,政策目标主要是“保消费、促投资、优结构”,政策手段主要是“增支、减税、扩张信贷”: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
主要体现在增加财政支出,加大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投资力度,减免有关税费,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可能扩大国债规模等方面。
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央行连续三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以及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等。
将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
除已经在采取的措施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仍有一定空间,还会下调。
投资和外贸政策。
投资方面将加大对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等领域重大项目的投入,加快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将安排约4万亿元的建设资金。
出口方面适当提高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努力保持外贸进出口的稳定增长。
消费政策。
将加快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减免住房交易税费,降低房贷利率和购房首付比例,支持居民购房;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乡低保补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扶对象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市场。
改革政策。
理顺水、电、油、气等资源产品价格机制,推进公用事业类价格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
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标准。
(三)我市经济发展趋势性问题分析
自2001年以来,我市经济保持了年均13.4%的增速。
进入2008年,我市GDP增速出现近7年来最大一次下行调整,GDP增幅从去年的14.4%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11.9%、上半年的11.6%和前三季度的10.7%。
从表面上看,这是国际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宏观调控等产生明显制约的必然反应,但从根本上分析,我们自身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投资增长的稳定性不强。
2005—200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为10.8%、12.2%和12.5%,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2008年以来,投资高开低走,1-9月增长15.6%,比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回落10.2、6.6个百分点,呈逐季下滑态势。
二是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主要表现在服务业投资相对不足。
2006年以来,服务业投资增幅一直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增幅,2006年低1.3个百分点,2007年低12.1个百分点,2008年1-9月低12.5个百分点。
同时,也缺少重大工业项目投入。
三是新开工项目明显下降。
2008年1-9月全市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数721个,总投资268.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1%和19.6%。
三、2009年全市经济工作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2009年是经济转型升级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建议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为: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步伐两大机遇,紧紧抓住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结构两个关键,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五个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更加注重抢抓机遇。
紧紧抓住扩大内需促和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步伐两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特色和优势,突出项目、政策、资金争取,在既得的“蛋糕”中争取更大份额,推动湖州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更加注重优化结构。
既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又要优化产业内部结构;
既要推动投资较快增长,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突出推进政府投资向重大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民生民本、自主创新等方面倾斜,引导和带动全社会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
大力推动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推进深层次体制障碍的改革突破,加快建立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促进我市各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是更加注重和谐发展。
切实关注民本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解决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环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二)主要目标安排建议
根据上述思路和原则,我们建议对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安排为10%以上,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是体现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目前,我市经济正运行在1979年以来的第五周期的下行通道,总体呈现“阶梯型走高后回落”的波动特征,2003至2007年为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率达到14%左右的高水平,2008年为峰后回落阶段,受国际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落、我市自身经济周期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共振的影响,经济增长幅度将明显回落。
二是体现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衔接。
“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我市“十一五”期间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前两年该指标年均增长14.2%,超过了时序进度要求,但要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后三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须不低于10.6%。
三是考虑转型升级的需要。
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增长应加快转型调整,有必要把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结合起来。
由于从结构调整到产业结构优化并发挥支撑作用需要一段过程,所以经济增长不宜定得过高,安排10%以上的目标,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引导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综合平衡测算,建议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
GDP增长10%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其中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
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35%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3.6%,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今年水平(注:
2008年GDP预计增幅与2009年目标安排差距不大,但2008年三大需求增长与2009年目标安排相差较大,主要是两大因素:
一是价格因素影响。
2008年价格涨幅较大,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投资实际增长6.4%左右,出口实际增长16%左右,消费实际增长11%左右。
二是出口因素影响。
2008年出口预期增幅与2009年目标安排虽然相差1倍,但从理论上说,在湖州市GDP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中,出口是“净出口”,而且“出口”的内涵既包括出口国际市场,也包括出口到市外的国内市场。
因此,对国外出口增长快并不意味着“出口”快。
)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为确保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建议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1.全力以赴保平稳
明年外部环境恶化趋势依然较大,经济仍存在继续下行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是首要任务,要从四个方面抓好“保稳”工作。
一是扶持企业发展。
首先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研究采取税费减免或缓征等措施,减轻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负担。
其次适当放宽小企业信贷政策,适度降低贷款进入门槛,增加小企业信贷投放总量,解决有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资金紧、融资难问题;
研究解决农民住房和土地租赁企业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相关政策。
再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扶持,在认真落实我市已出台的促进创业创新“1+8”政策和扶持工业企业“25条”政策的同时,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政策变化,结合湖州实际,及时完善配套措施,支持科技创新、产业提升。
二是强化金融支撑。
首先千方百计争取增加信贷总量规模,确保全年贷款增量高于上年增量水平,达到120亿元以上,保障企业正常流动资金需求和重点项目信贷资金投入。
其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积极运用信贷资产转让、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创新工具,增加信贷资金供给;
通过扩大小企业集合债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途径,进一步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积极稳妥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试点,努力把充裕的民间资金转化为生产经营资本。
三是开拓国内外市场。
首先努力稳定外贸市场,进一步加大对外贸出口转型提升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出口品牌、出口基地建设、服务贸易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想方设法保持欧美等传统出口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
其次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抓住中央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政策的机遇,支持企业到市外布点设立生产型加工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市场营销体系;
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以品牌化经营拓展市场;
支持现有商品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促进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发展;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本地市场消费。
四是加强监测预警。
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宏观政策走向及对我市的影响,加强对企业尤其是对风险隐患较大的重点企业的风险跟踪和监控,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加强信息发布,帮助企业提高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和适应性。
2.创新推动调结构
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要求,坚持新兴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重点推进工业主导产业的高端化。
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促进现有优势产业提升,纺织产业要重点突出“精品化”、建材产业要突出“新型化”,努力提高我市纺织、建材和等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积极引进与培育壮大并重,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机电产业重点在“整机化、专业化、配套化”方面做好文章,一方面要着力引进和自主研发重大整机产品、重大装备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快与大型机电设备生产配套的专业化配件的生产,突出推进三一重工吴兴机械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着力推进工业新型产业的集群化。
加快技术开发与创新力度,推进发展基础好发展空间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结合“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大力选拔领军人才,建设优秀创新团队,促进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30%。
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推进园区城市化、产业高端化、布局集约化、机制市场化。
推进优强大企业加强资产重组,实行低成本扩张,推动做大做强。
健全工商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工作,探索“腾笼换鸟”办法,通过有偿收回或“腾地换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出现代商贸业、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动漫产业四大重点产业带动,优化空间布局,设计项目载体,集聚资源要素,完善功能设施,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加快发展,带动服务业整体提升。
统筹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社区和中介服务业六个行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使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建设动漫产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新型专业市场、职业教育、中央商务商贸六大集聚区,推进服务集聚发展。
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重点推动湖州港务铁水联运物流、万顺达(湖州)总部物流、湖州多媒体产业园、浙江鑫岳动漫制作、浙北大厦新世纪综合商务中心、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南浔国际建材城、织里童装市场、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确保实施项目不少于100项,年度完成投资在100亿元以上。
四是着力提高创新能力。
强化政府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直接推动作用,健全南太湖科创中心等重点区域创新平台运行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完善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合作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个体自发合作向系统组织型转变、短期技术合作向长期战略联盟合作转变、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建立健全科技融资体系,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创园中各类科技研发企业的毕业率,加快推进产业化步伐。
3.抢抓机遇抓投入
紧紧抓住国家启动扩大内需政策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步伐加快的机遇,加大中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新农村等主要领域的投资力度,确保投资较快增长。
一是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
以沟通、完善各城区间框架性骨干路网建设为抓手,加快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构建“四环四横四纵”的城市道路框架体系。
加快龙溪港东岸、爱山广场、衣裳街区“一港两区”项目建设,精心抓好南街、红旗路、苕溪路、小市河“三路一河”综合整治,全力以赴推动中心城市有机更新进程。
突出重点,继续抓好湖东西区、中心城市老居住区、开发区西南分区、仁皇山新区等重点片区的开发建设。
以提升城市品位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着力打造彰显“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特色的城市新景观。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建设宁杭铁路湖州段、环太湖公路浙江境内段、新湖州站综合立体枢纽工程,实施长湖申线浙江段航道扩建、杭长二期工程。
继续实施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启动移动、联通扩容工程,力争川气东送管线、天然气安吉、南浔管线早日竣工投入使用。
在深入实施大钱港整治、全市河道清淤等项目的同时,早日启动强塘固房、饮用水安全、节水灌溉等全市新农村水利建设项目。
以太湖治理为契机,加快全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项目实施。
三是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力度,加快农村"
八大网络"
建设和改造提升,深入实施"
百千"
工程,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力度,完善农村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161”产业提升工程,结合建设省级环太湖农业开发区,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启动建设南太湖现代农业观光带,带动沿太湖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
以培育壮大蚕桑、畜牧、蔬菜、茶叶、果品、特种水产六大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喷滴灌、设施化种养殖等设施农业,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基地建设,新建成20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着力建设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强镇(乡)、特色产业强村,使我市成为上海“菜篮子”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4.解放思想推改革
围绕为加快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体制保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县区考核,探索行政绩效综合评价,创新行政审批服务,加强政府协调推进转型升级的激励约束。
有序推动扩权强县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
二是创新优化结构布局的体制机制。
强化产业导向,整合发展平台,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优势企业和优质项目集中。
三是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机制。
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强对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扶持激励,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科技人才保障。
四是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继续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利用,拓展农村建设用地置换空间,探索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和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方式。
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开发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信贷品种和抵押方式,加快推进优势企业上市和发债融资。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财政支农的稳定增长机制和统筹城乡的就业与社会保障机制。
积极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增强农民创业创新的活力和扩大农村内需的能力。
5.坚持不懈优生态
以推进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不断增强环境承载能力。
一是加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全面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积极推进“苕溪清水入湖”项目建设,全面完成25个建制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截污管网建设任务。
加强太湖蓝藻防治,完善蓝藻应急监测预案,抓好规范化饮用水源创建工作,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
二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以全面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为抓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首先要完善和落实节能各项措施。
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严格控制万元增加值能耗超过1.56吨标煤的项目。
设立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对产业导向目录中淘汰限制类项目,按年削减能耗量给予补偿。
加大对非金属矿物制品、印染和化工三大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加强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实行节能工作奖惩和通报制度。
强化公共机构、大型建筑、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着力推进全民节能行动。
其次要完善和落实污染减排措施。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三同时”管理,严把高污染项目准入关。
深入实施县(区)生态功能区规划,推进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公益林建设。
探索减排工作新机制,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
加大环保监控力度,定期分县区公布重点污染企业监督性监测达标率。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从企业、产业、园区三个层次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和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大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
6.以人为本促和谐
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优质发展,不断提高育人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债务,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解决好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问题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深入实施职业教育“五大工程”,努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建设“三大体系”。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投资文化创业的积极性,做大做强德清钢琴基地、南浔古镇文化旅游基地、安吉竹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品牌,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围绕乡(镇)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第二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步伐,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三是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政策。
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积极鼓励和支持退役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继续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政府补助资金及时到位。
强化各类基金征缴和监管,积极探索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办法。
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和困难家庭物价补贴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水平。
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和红十字事业,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五是着力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防控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例。
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工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六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以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