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8古诗两首带课堂作业精品Word下载.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8古诗两首带课堂作业精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8古诗两首带课堂作业精品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停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
“尽”是前鼻音,“层、黄、穷”是后鼻音,“依、欲”是整体认读音节。
3.领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
过渡:
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
咱们一起去看看。
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诗,看看图,想一想:
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2.交流:
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
(白日、群山、黄河、大海)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
(课件出示5)如:
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板书:
群山黄河)
3.作画:
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你能帮帮我吗?
(1)白日依山尽。
“白日”在诗中指傍晚落山的太阳。
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
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落。
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依)再猜猜,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夕阳)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尽)(板书:
依尽)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
小朋友,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
(学生描绘)
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
教师动情地以描绘作结:
(课件出示6夕阳落山图)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指导学生朗读)
继续作画:
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
(学生自由谈,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
(课件出示7)
课前搜集资料,把自己搜集的成果展现出,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
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2)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诗句二:
黄河入海流。
小朋友,站在鹳雀楼上,你还能看到什么?
(课件出示8):
出示文中插图。
(看看文中的图,想象一下)
如:
归舟、小岛等,教师用画笔将画面变得更为丰富。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又想到了什么呢?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谈谈登高的经历,感受故事表达的意思,就变得很容易了。
(3)(课件出示:
诗人登楼图9)出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①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呢?
学生畅谈:
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站得高看得远)
③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样呢?
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过渡语:
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的读一读。
2.指导朗读
(1)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2)朗读。
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
(3)感情朗读。
《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3.当堂背诵
4.教师小结: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
(1)字识记:
“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初始化甲骨文字形对照识记。
(2)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
“楼、依”,“木、亻”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多元认字,是部编版教材强调的重点,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爱写字、会写字。
(3)组词扩展法识记:
“欲”,可组词为“欲望、食欲”。
(4)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
“谷”加“欠”是“欲”。
2.教师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11)
“楼”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
“女”的撇点的折点在横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依”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
“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从竖中线起笔。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群山黄河夕阳依尽
课外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ló
uyījì
nhuá
nɡcé
nɡ
高()()傍()头()河云()
2.用自己的话把《登鹳雀楼》的意思说一说。
3.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
1.楼依尽黄层
2.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滔滔的黄河水奔向大海。
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3.白日:
傍晚落山的太阳。
依:
靠着。
尽:
完,指太阳落下去了。
第二课时
1.认识“瀑、布”等8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具准备
出示庐山风光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庐山之美,为接下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激发兴趣 正确读诗
(课件出示13:
庐山风光图)
师:
庐山美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
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
师:
是呀!
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
喜欢作诗的人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
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望庐山瀑布》)
想!
(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
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瀑、布”的韵母都是“u”,以“p”和“b”为声母的两个字易混。
注意“照、川”是翘舌音,“烟”是前鼻音。
2.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不懂的?
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学会多元识字。
扫清阅读障碍,为下面的分析做准备。
读准诗的节奏和停顿:
(课件出示1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开火车读。
4.点拨评价。
5.出示生字,识记生字
hà
olú
yānɡuà
chuānpù
bù
yá
o
照炉烟挂川瀑布遥
①字识记:
②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
“遥、烟”,“辶、火”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③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
“瀑、烟”。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品析“日照香炉生紫烟”。
1.引导:
同学们,看图,(课件出示11:
香炉峰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这是什么地方?
(香炉峰)你还看到了香炉峰上有什么?
香炉峰)
(峰顶升起的紫色烟雾、陡峭的岩壁、急速直下的瀑布)
古诗比较抽象难懂,一定借助图片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
2.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
①“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不断地产生着。
②“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象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
③太阳出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二)品析“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1.谁见过瀑布,说一说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像什么?
(瀑布从山崖上飞落下,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
2.引导:
这是一个怎样的瀑布?
(课件出示17:
庐山瀑布图):
飞流直下三千尺。
从“飞流直下”看出瀑布快、急、猛。
从“三千尺”看出瀑布太长了。
2.瀑布的快、急、猛、长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快猛长)
这瀑布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
(三)品析“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件出示18:
银河图,仙境图):
疑是银河落九天。
1.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瀑布深深吸引。
站在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①他应该陶醉不已。
②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③他被这壮美的瀑布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2.(说得太妙了!
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
疑)
从“疑”字可以让我体会到。
师:
“九天”指天极高,表现瀑布之高。
“九”不是实指。
3.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自由练习读,努力读出如梦似幻的飘渺感。
4.李白在庐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读这首《望庐山瀑布》吗?
(课件出示19):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吟诵。
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背下这首古诗)
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谁会背这首古诗?
(指名吟诵,评价朗诵)
2.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诗人赞美了瀑布的壮美。
②诗人也抒发了对秀美山川的热爱。
热爱赞美)
3.带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20)出示生字课件:
田字格:
照炉烟挂川
1.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照”上下结构,“昭”窄、大,“灬”宽、扁,“昭”日窄“召”宽,“刀”在右上格,“口”上宽下窄,竖笔在竖中线右侧,顶部在横中线;
“灬”上合下开。
“挂”左窄右宽,提手旁横笔在横中线上方,“圭”,两“土”分写横中线上下,竖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
2.学生练写。
个别作业
课外作业新设计
1.解释词语
生:
遥:
三千尺:
。
2.()香炉()紫烟,()瀑布挂()。
3.用自己的话说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
参考答案:
1.生:
烟雾冉冉升起的样子。
遥:
远远地。
三千尺:
形容瀑布很长。
2.日照生遥看前川
3.那奔流直下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香炉峰生快猛长疑
热爱赞美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低年级儿童的语言特点就是形象具体,如何将抽象简练的语言变成学生可以理解的生活语言,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这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落实。
1.读诗看图,感受诗意。
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诗看看图,说说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有了课文插图的提示,学生一下就知道了诗句描写的景物。
2.画一画诗,解读诗意。
我让学生指导我把诗人看到的画下,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强调了太阳是靠着山很近的,一点一点落下去的。
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感悟到了“依”感悟到了“尽”。
3.读一读诗,理解作者的诗情。
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
还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不足之处:
诗歌的朗读范读得还不够,最好能配乐朗读。
备课素材
备课资料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其中的后两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家喻户晓。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王之涣、李白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ucé
nghuǒlú
shānchuānguà
à
ijì
ntó
u
二、填空。
1.“烟”字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
2.“照”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
除部首外
还有()画。
3.“楼”共()笔,第十一笔是(),部首是()。
三、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
1.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不相信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③猜忌
2.白日依山尽
(
)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1.《望庐山瀑布》是()朝诗人()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时写的。
我还知道《》也是他写的。
2.《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著名诗人()。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诗句:
3.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
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一、楼层火炉山川挂在尽头
二、1.y火2.灬93.13ㄑ木
三、1.②2.①3.③
四、1.唐李白庐山瀑布静夜思
2.唐王之涣景物情感
五、1.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
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