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9681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国学经典校本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2菊花

唐代: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⑴秋丛:

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

):

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

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

环绕一遍。

⑸篱(lí

篱笆。

⑹日渐斜(xiá

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

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3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悲寂寥:

悲叹萧条。

②春朝:

春天。

③排:

推,有冲破的意思。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4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这青松有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读这首诗,总让人想起陈总的形象。

想起那刚毅的面孔。

勃发的神采,光明磊落的胸襟,刚直不阿、任何时候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对我们的党和人民,对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的盛赞。

也许正是作者人格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内外互动,共同投射在青松这个特定的象喻上,才使这首诗有一股凛然大气,读来令人感动。

 

5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

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

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

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

月亮出来。

时鸣:

时,不时。

不时地啼叫。

时:

时而,偶尔。

桂花:

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惊:

惊动,惊扰。

闲:

安静。

春天的夜晚十分寂静,听得见桂花掉落的声音。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时而在深山里鸣叫。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这首诗写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

为什么呢?

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

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6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

寒梅着花未。

君:

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

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来日:

来的时候。

绮窗:

雕画花纹的窗户。

寒梅:

冬天绽放的梅花。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一时竟不知从何问起了。

这句描写出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

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

[5] 

7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1、市——做买卖,买卖货物。

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2、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3、遍身——全身上下。

4、罗绮(qǐ)——丝织品的统称。

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

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

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

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

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

8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

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

飘零君不知。

1、浮香:

荷花的香气。

曲岸:

曲折的堤岸。

2、圆影:

指圆圆的荷叶。

华池:

美丽的池子。

3、飘零:

坠落,飘落。

【译文】  

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这首《曲池荷》借咏荷以抒其情怀。

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

“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

”正可以用来评论该诗。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9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

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⑴岱宗:

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夫:

读“fú

”。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

怎么样。

⑵齐、鲁: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

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

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

不尽,不断。

⑶造化:

大自然。

钟:

聚集。

神秀:

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

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

分。

昏晓:

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

心胸摇荡。

曾:

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

眦:

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

裂开。

入:

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

终当,定要。

凌:

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10早发白帝(dì

)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朝:

早晨。

2、辞:

离开。

3、白帝:

指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市奉(fè

nɡ)节县东白帝山上。

4、江陵:

湖北江陵,地处长江中游。

5、啼:

叫。

【译文】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liá

orà

o)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

两岸猿猴(yuá

nhó

u)的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赏析】

全诗气势(shì

)豪爽、笔锋(fēnɡ)峻(jù

n)利,诗人历尽艰险重履(lǚ)康(kānɡ)庄的喜悦(yuè

)也在空灵飞动的诗句中一览(lǎn)无遗(yí

)。

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jià

n)的心情。

11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

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

指花凋谢了。

2、山寺:

指大林寺。

始:

才;

刚刚。

长恨:

常常惋惜。

春归:

春天回去了。

觅:

寻找。

3、不知:

岂料,想不到。

转:

反。

此中:

这深山的寺庙里。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12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枫桥:

桥名,在今江苏(sū)苏州(zhōu)西部。

2、夜泊:

夜间把船停靠(kà

o)在岸边。

3、江枫:

江边的枫树。

4、渔火:

渔船上的灯火。

5、姑苏:

苏州的别称。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shuānɡ))花,面对岸上隐约(yǐnyuē)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chó

uxù

)使我难以入眠(miá

n)。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qī)冷的钟声,悠(yōu)悠然飘荡(dà

nɡ)到了客船。

短短四句诗中包蕴(yù

n)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

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mò

)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13逢(fé

nɡ)雪宿芙蓉(fú

nɡ)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1、刘长卿(709—约790),唐代诗人。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遇雪在芙蓉山主人家过夜。

3、苍山:

青山。

4、白屋:

茅屋。

5、贫:

破旧。

6、吠:

狗叫。

太阳落山,对面的青山也越来越远,天寒地冻,山中的茅屋更显得破旧。

柴门外突然传来狗叫声,原来是主人冒着漫天风雪回来了。

雪天旅(lǚ)客傍晚投宿,山里人家的主人风雪夜归,诗人只用寥(liá

o)寥数笔,就把苍山暮色、茅屋借宿、柴门犬吠、风雪夜归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了。

14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1、妇姑:

姑嫂。

2、浴蚕:

以盐水选蚕种,古时谓之浴蚕。

3、中庭:

庭院。

4、桅子花:

常绿灌木,也称吞丹、林兰、越桃。

花有浓香,枝干质地紧密,农村多栽种备制农具。

5、相唤:

互相呼唤。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 

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 

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

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

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15.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①刘十九:

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

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

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

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②绿蚁:

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醅(pēi):

酿造。

绿蚁新醅酒:

酒是新酿的酒。

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③雪:

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

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

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16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1、迥:

远。

2、傍:

靠近。

3、发:

开放。

4、销:

通“消”,融化。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 

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17清平乐晚春

宋代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寂寞:

清静,寂静。

2、无行路:

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

换来。

4、谁知:

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

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

黄鹂:

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

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

懂得,理解。

9、因风:

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

ngwēi):

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春天回到了哪里?

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

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达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18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1、汉江:

汉水。

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2、岭外:

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

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书:

信。

3、来人:

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

描摹心理,熨贴入微;

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19国风·

北风

《诗经》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

既亟(jí

)只且(jū)。

⑴雨(yù

玉阿)雪:

雨雪。

雨,作动词。

雱(pāng,音滂):

雪盛貌。

  ⑵惠:

爱也。

  ⑶虚邪:

宽貌。

一说徐缓。

邪:

通徐。

  ⑷既:

已经。

亟:

急。

只且(jū居):

作语助。

⑸喈(jiē皆):

疾貌。

一说寒凉。

北风寒冷猛吹到,大雪飞扬满天飘。

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一块跑。

哪能舒缓再犹豫?

事情紧急快出逃。

【《诗经》赏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20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逐走:

赛跑。

逐:

竞争。

走:

跑。

 ②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

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

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

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

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

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

没有赶到。

⑨渴:

他感到口渴。

⑩弃:

遗弃。

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

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山海经》赏析】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

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千字文

tiāndì

xuá

nhuá

ngyǔzhò

uhó

nghuāng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yuè

ngzè

ché

nxiǔliè

zhāng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nlá

ishǔwǎngqiūshōudōngcá

ng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nyú

ché

ngsuì

lǜlǚtá

oyá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nté

ngzhì

yǔlù

jié

ishuāng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jīnshēnglì

shuǐyù

chūkūngāng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jià

nhà

ojù

què

zhūchēngyè

guāng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guǒzhēnlǐnà

icà

izhò

ngjiè

jiāng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hǎixiá

nhé

nlí

nqiá

nyǔxiá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