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规范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9470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规范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抗震规范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抗震规范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抗震规范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抗震规范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震规范3Word文档格式.docx

《抗震规范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规范3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震规范3Word文档格式.docx

GB50011规范7.1.2条表7.1.2中总高度的计算有效数字为个位,即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后满足即可。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

7.5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7.1.2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那么此时是否仍可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吗?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若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GB50011规范7.1.2条表7.1.2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

因已将总高度值适当增加了,故此时不应再四舍五入使增加值多于1m。

7.6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较好的半地下室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是指什么情况?

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指下面两种情况:

(1)半地下室顶板(宜为现浇混凝土板)的标高在1.5m以下,地面以下开窗洞处均设有窗井墙,且窗井墙又为内横墙的延伸,如此形成加大的半地下室底盘,有利于结构的总体稳定,半地下室在土体中具有较好的嵌固作用。

(2)半地下室的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大于地下室净高的二分之一(埋深较深),无窗井,且地下室部分的纵横墙较密,具有较好的嵌固作用。

在这两种嵌固条件较好情况下,带半地下室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

若半地下室层高较大,顶板距室外地面较高,或有大的窗井而无窗井墙或窗井墙不与纵横墙连接,构不成扩大基础底盘的作用,周围的土体不能对多层砖房半地下室起约束作用,则此时半地下室应按一层考虑,并计入房屋总高度。

7.7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下室的层数是否计入底框允许层数内?

若地下室嵌固较好,则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下室的层数可不计入底框结构允许层数内。

7.8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设水平楼板?

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有无限制?

总高度应如何计算?

住宅的坡屋顶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一定设水平楼板。

关于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算,规范未做具体规定,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该层的计算高度不应超过4m。

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规范7.1.2条的规定,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

当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应作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7.9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有何要求?

由于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在在不同地面标高上的层数和高度不同,结构竖向刚度不均匀,对结构有不利影响。

出于安全考虑,对于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的计算,仍然沿用自室外地坪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标高或至檐口标高的方法,室外地坪应从低处计算。

按同样要求,层数也应从低处算起,例如,坡地上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低处有六层,高处有五层,则总层数应按六层算。

若多层砌体房屋在坡地范围内的结构每层楼板均与山体有可靠的锚固,横墙也采取有效措施与山体连接,结构的墙体刚度较大,则可按从地面较高处计算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但此时应按抗震规范4.1.8条考虑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

7.10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GB50011规范7.1.2条表7.1.2规定限值时,如按规范中7.3.14条第6款的要求进行设计时,对楼、屋面板的设置有何要求?

对于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当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7.1.2规定限值时,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处,即不允许同一结构单元有错层。

另外,即使设计时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无错位,楼、屋面板也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7.11多层砌体房屋存在错层时,结构抗震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多层砌体房屋错层高度超过梁高(或楼板高差在500mm以上)时,结构计算应按两个楼层对待,房屋总层数相应增加。

错层楼板之间的墙体应采取措施解决平面内局部受剪和平面外受弯问题。

当错层高度不超过梁高时,该部位的圈梁或大梁应考虑两侧上下楼板水平地震力形成的扭矩,采取抗扭措施,必要时进行抗扭验算。

7.12在砖房总高度、总层数已达限值的情况下,若在其上再加一层轻钢结构房屋,此种结构形式应如何设计?

在砖房总高度、总层数已达限值的情况下,若在其上再加一层轻钢结构房屋,因抗震规范中无此种结构形式的有关要求,两种结构的阻尼比不同,上下部分刚度存在突变,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

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执行,即需由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对设计进行审定。

7.13GB50011规范7.1.3条规定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而某些工业建筑及附属房屋,如变配电室,虽然总层数未达到规范限值的要求,但因工艺要求需要层高大于3.6m时应如何处理?

抗震规范对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规定主要针对一般民用建筑。

对于层数远少于表7.1.2的工业建筑及附属房屋,因工艺要求需要层高大于3.6m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增加墙厚度、增设壁柱、圈梁、提高材料强度等级等措施。

7.14多层砌体房屋纵横墙交接部位有何构造要求?

如果在纵横墙交接处附近的墙体上开洞,洞口边缘距交接处墙的距离至少应保持多少为宜?

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影响较大。

震害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当一侧的墙体倒塌时,与之正交的另一侧墙体会由于失去侧向支撑而随后坍塌。

因此不仅要求墙体在强度方面满足抗震验算的要求,而且要求与其它墙体有可靠的构造连接。

纵横墙的交接部位,如内外墙交接部位、外墙转角部位、内墙与内墙交接部位等都是墙段的尽端,在受力时容易开裂脱落;

洞口边缘的墙体在剪切破坏后也容易脱落,都属于容易损坏的部位。

为了加强纵横墙交接部位的连接,要求纵横墙咬槎砌筑,可以留坡槎,但不应留直槎。

规范7.3.7条规定:

纵横墙交接处,未设置构造柱的墙体之间、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及8、9度时,均要沿墙高设置拉结钢筋。

有构造柱的墙可通过先砌墙并留马牙槎,沿墙高设置拉接钢筋,最后通过后浇构造柱的混凝土来达到拉结的要求。

规范6.1.8条4款规定了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上开洞的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而砖墙的抗震性能不如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要求应严于抗震墙,在纵横墙交接附近的墙体上开洞,洞口边缘距交接处墙边缘的最小距离应大于300mm,以保证交接处的整体性。

7.19带阁楼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如何设置?

结构计算时,不论是否住人,阁楼层均应做为一个质点考虑。

带阁楼的多层砌体房屋在设置构造柱时可根据阁楼层的屋面剖面形式确定:

当剖面形式为三角形,即檐口处无砖墙时,可按房屋实际层数按规范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并适当加强;

剖面形式为屋形,即檐口处有砖墙时,按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后的层数对待。

特别应注意,不论是三角形或屋形,坡屋顶山尖墙部位均需沿山尖墙顶设置卧梁、屋盖处设置圈梁和在山脊处设置构造柱。

7.20较大洞口两侧要设构造柱加强,一般多大的洞口算较大洞口?

规范7.3.1条表7.3.1要求较大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

一般说,内纵墙和横墙的较大洞口,指2000mm以上的洞口;

外纵墙的较大洞口,则由设计人员根据开间和门窗洞尺寸的具体情况确定,避免在一个不大的窗间墙段内设置三根构造柱。

7.21GB50011规范7.3.1条表7.3.1中规定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应设构造柱,这里较小墙垛是如何定义的?

抗震规范表7.3.1中,定义的较小墙垛指宽度在800mm左右且高宽比小于4的墙肢。

对局部小墙垛增设构造柱是为了防止在地震时过早破坏,不能与其它墙体共同工作,从而降低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7.22砖墙基础埋深较大,构造柱是否应伸至基础底部?

规范7.3.2条第4款规定: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两条满足其中的一条即可。

但需注意此处的基础圈梁是指位于地面以下的,而不是位于±

0.0的墙体圈梁。

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基础圈梁内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对于底层框架砖房的砖房部分,一般允许将砖房部分的构造柱锚固于底部的框架柱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内(上层与下层的侧移刚度比应满足要求)。

7.23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纵向钢筋的强度等级有无要求?

构造柱中的纵向钢筋属于构造配筋,只规定了最少根数和直径,钢筋的强度等级均应遵守GB50011规范3.9.3条的要求。

7.25砌体结构房屋的构造柱箍筋在纵向钢筋搭接区有无特殊要求?

在钢筋的搭接区范围的箍筋间距需要加密,这是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

对于构造柱在纵向钢筋搭接区的箍筋也应加密。

7.27多层砌体房屋的墙体是否可以采用粘土砖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合承重?

抗震规范第7章的适用范围是,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和多层的多排柱内框架砖砌体房屋。

多层砌体房屋中如果采用砌体墙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类型,超出了抗震规范第7章的适用范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

在多层砌体房屋设计中,将抗震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求的墙片或墙段由砖砌体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这种做法也可能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

在砌体结构中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后,结构体系可能改变为不同材料混合承重的结构,此时需根据结构楼板的刚度、砖墙与混凝土墙体的连接等情况,确定钢筋混凝土墙参与工作的系数,考虑结构体系改变后地震作用的传递及各墙段的分配情况,进行结构的计算和分析。

若无配套的行业或地方标准,应按《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中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要求进行设计审定。

7.28GB50011抗震规范对现浇楼板的圈梁设置有何要求?

规范7.3.3条表7.3.3对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和木楼、屋盖的砖砌体房屋明确规定了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要求。

根据我国历次大地震的震害经验,1974年《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通常称为74抗震规范)就明确: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砖房不需要设置圈梁。

为了使构造柱在楼盖标高处有牢固的支承点,89抗震规范要求现浇楼、屋盖与构造柱有可靠拉接措施,GB50011规范进一步明确在楼板内沿墙体周边加强配筋并与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7.29GB50011规范7.3.13条要求砌体结构房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采用桩基时若桩长度不同时应如何调整?

规范7.3.13条规定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

若基础采用桩基,桩身长度不一致时应将承台及承台梁设置在同一标高,不应将承台梁逐步放坡,即基础底面保持在同一标高。

7.30GB50011抗震规范中,多层砌体房屋中多孔砖定义是什么?

为什么对6度区最小墙厚度为240mm的多孔砖砌体房屋有比实心粘土砖房屋降低一层的要求?

烧结普通砖指国家产品标准《烧结普通砖》GB5101-2003规定的砖,空心砖指国家产品标准《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3545-2003规定的砖、多孔砖指国家产品标准《烧结多孔砖》GB13544-2000规定的孔洞率不大于25%的承重空心砖,应明确称为“多孔砖”。

非承重的空心砖孔洞率一般为40%~50%。

GB50011规范与89规范相比,增加了多孔砖砌体结构,7.1.2条结合工程实践和现有设计规程的应用经验,7、8、9度区保持和实心砖砌体同样的层数和高度,对6度区则降低为7层。

其主要原因是,多孔砖砌体的试验结果表明,它的脆性材料性质表现更为突出,特别是多孔砖由于壁和肋均较薄,即使在静载较大的轴压力下,也极易产生“劈裂”现象,即多孔砖的外壁先崩裂脱落,造成在整体模拟试验时结构突然倒塌。

因此,对多孔砖砌体应降低其轴压力,以避免其产生“劈裂”现象和突然倒塌。

7.31GB50011规范中7.1.8条第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由于结构沿竖向刚度突变,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历次地震中均产生比较严重的破坏。

为提高其抗震能力,GB50011规范7.1.8条第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可以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由次梁支托(二次转换)。

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

建议在上部结构减少无法上下对齐的抗震墙数量,改为由次梁支承的非抗震隔墙。

7.32GB50011抗震规范7.5.5条1款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这些边缘构件主要起什么作用?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是结构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它的作用相当于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GB50011规范6.5.1条规定,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此条规定,是参照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的要求制定的。

带有边框的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对抗震墙起约束作用,可以提高抗震墙的极限承载力及对地震能量的耗散能力,且有利于墙板的稳定,即使抗震墙破坏后,周边的梁和边框柱仍能承受竖向荷载。

7.36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进行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既要满足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又要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经常遇到由于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而增加抗震墙的数量或厚度,但侧移刚度比限值又不满足了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是设置结构洞口或设置竖缝,即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设置洞口并采用轻质砌块材料填实的方法,将抗震墙的刚度降低,在满足承载力验算要求的同时符合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

7.37为什么GB50011抗震规范7.1.8条第3款要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为何不允许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砌体的刚度?

规范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主要目的是减少底部的薄弱程度,防止底部结构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但若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砖混结构刚度,则可能使薄弱层转移至过渡层,过渡层的延性不如底部,易产生脆性破坏。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7.38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GB50011)中考虑了墙梁组合作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是否可以考虑共同作用对地震作用进行折减?

从试验室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看,墙梁组合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其受力状况也是非常复杂的。

考虑到实际地震作用与试验室条件的差异,地震时梁上的墙体严重开裂,或者出平面倒塌,震害十分严重。

底框结构的托墙梁与非抗震设计的墙梁受力状态有所差异。

当按静力方法计算有框架柱落地的托梁与上部墙体的组合作用时,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调整计算参数。

GB50011规范在7.2.5条的条文说明给出了当托墙梁上部各层墙体不开洞和在跨中1/3范围内开一个洞口的情况下,弯矩计算的简化、偏于安全的方法。

在对托墙梁进行剪力计算时,由重力荷载产生的剪力不折减。

7.38底框结构中,上部砌体结构部分是否可以采用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

GB50011规范中关于底框结构的规定适用于砖砌体房屋(参见规范7.1.1条),底框结构中原则上可以采用小型空心混凝土砌块,若采用小型空心砌块,应按有关法规要求报审。

已经完成修订报批稿的《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建筑技术规程》(修订前编号为JGJ/T13-94)中有相关规定,当前设计时可以参考,规程批准发布后即可使用。

其他结构

8.1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为什么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

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理由如下:

1)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结构材料不同,不仅侧移刚度不同,而且承载力也不同。

在地震作用下,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受力和位移不协调,不利抗震。

而且由于山墙墙肢较长较高,而且约束较弱,地震时山尖墙极易掉角甚至倒塌。

如以山墙作为屋架承重,势必引起屋盖塌落。

2)屋盖系统(屋面板、屋架和支撑)在两个端部不封闭,如以山墙作为承重,山墙受到出平面地震作用,容易破坏并引起屋盖塌落。

8.2GB50011抗震规范中第9章中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的构件为什么没有划分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规范第6章对多层和高层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要求。

在规范第9章,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已明确提出不同烈度、不同场地类别的各种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无须进行内力调整,没必要划分出抗震等级。

8.3GB50011抗震规范9.3.4条2款允许6度和7度时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实际工程中可否不用十字形而用T形的无筋砖柱?

砖柱抗震承载力验算时,无筋砖柱应控制水平力作用下的偏心距。

地震作用需考虑正负两个水平作用方向,十字形柱正负方向的偏心距相同,而T形柱正负方向的偏心距不同,可能有一个方向不满足不配筋的要求。

8.4GB50011抗震规范10.1.2条规定单层空旷房屋不设防震缝是什么道理?

第10章的条文是否也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层空旷房屋?

本章所指单层空旷房屋是一组不同类型的结构组成的建筑,以常见的影剧院为例,一般包括单层的观众厅和多层的前后左右的附属用房。

实际震害调查中发现,一般观众厅与前后厅之间、观众厅与两侧厅之间不设防震缝的,震害较轻;

在观众厅与侧厅之间设防震缝的,反而破坏较重。

对震害进行分析后认为,只要房屋各部分布置对称,避免扭转,各部分之间加强连接而不设置防震缝,使整组建筑形成良好的空间结构体系,更有利于抗震。

按GB50011第10.1.3条的要求,空旷房屋大厅的承重结构在规定的情况下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因此,尽管本章提到砖混结构的要求较多,但对空旷房屋共同的要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厅也适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附属披屋。

还需注意,在空旷房屋转角处不宜设置披屋,以避免地震时扭转破坏。

非结构构件

9.1填充墙的构造柱与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有何不同?

填充墙设构造柱,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有一定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如挑梁端部设置填充墙构造柱,挑梁在计算时应考虑构造柱传递来的荷载。

9.2抗震规范在3.9.2条中对结构材料有最低要求,对砌体结构的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都有规定,在13.3.3条2款中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填充墙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规定不应低于M5.0,而对填充墙的块体材料强度等级未作规定,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掌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范畴,遭受地震损坏后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较弱。

实际工程中,填充墙的块体材料强度等级应能满足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自承重墙体的有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