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优化方案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7622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优化方案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优化方案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优化方案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优化方案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优化方案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优化方案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优化方案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优化方案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优化方案2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1.字音

荻花(dí

)        铮铮然(zhēnɡ)

贾人(ɡǔ)悯然(mǐn)

管弦(xiá

n)轻拢慢捻(niǎn)

幽咽(yè

)水浆迸(bè

ng)

钿头银篦(bì

)哑呕(ōu)(yā)

嘲哳(zhāo)(zhā)

2.一词多义

(1)数

(2)言

(3)暂

(4)为

3.词类活用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名词作动词,作歌

②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③商人重利轻别离 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④遂命酒 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 动词作名词,眼泪

4.古今异义

①明年秋

古义:

指第二年。

今义:

指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②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爆发出。

冲出;

鼓起来。

③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理。

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姿容。

指色彩。

⑤老大嫁作商人妇

年纪大了。

指兄弟排行第一。

⑥凄凄不似向前声

以前、刚才,时间副词。

指方位。

5.特殊句式

①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句

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状语后置句

③转徙于江湖间 状语后置句

④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省略句

⑤使快弹数曲 省略句

⑥送客湓浦口 省略句

姓 名

生卒年

772-846

字号称谓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籍 贯

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相关材料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左赞善大夫。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早年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等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

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吏,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1.新乐府:

是指唐人模仿乐府诗却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诗。

如杜甫的《兵车行》以及“三吏”“三别”等。

2.歌行体: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歌行体的代表作主要有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1.《琵琶行并序》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

请试作分析。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1.全诗有两条线索:

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二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

两条线索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

琵琶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

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是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

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使诗歌在严谨中见出错落。

而最后诗人又巧妙地找到了这两者汇合的交点。

2.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

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

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段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1.这首诗的小序起到什么作用?

 答题时,要认真分析小序的主要内容,找出与下面所要写的全诗的关系。

 这首诗的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如何理解“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处于重要位置,可从内容、情感表达和结构等三方面来分析其独特之处。

 从内容上看,写诗人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悠然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

从情感上看,“主人忘归客不发”一句兼写主客,流露出他们不由自主的流连之意;

从结构上来说,峰回路转,引出下文。

3.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这有什么作用?

 诗人写琵琶女演奏前调弦的动作和神情,是这首诗的神来之笔。

细节描写和神情的描摹,主要传达出了琵琶女微妙的情感变化。

 诗人先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开始演奏的曲调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

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娴熟。

诗人对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和神情的描写,传达出琵琶女内心微妙的感情,这些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4.试从叠词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段音乐描写的妙处。

 这几句诗是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到急促轻细变化的,作者巧妙运用了比喻和叠词的手法。

作答时,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双声叠韵词。

用“嘈嘈”“切切”叠字词摹声,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其形象化;

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通,令人耳不暇听。

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到急促轻细,纷繁清脆。

感情由悲愤到凄苦,而后倾泻而出,达到演奏高潮。

5.诗人为什么极写浔阳萧疏的环境?

 诗人描绘浔阳环境的萧疏,主要是为了突出琵琶女弹奏音乐的效果,当然,也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关。

 诗人极写浔阳萧疏恶劣的环境,这不仅是他被贬心情的揭示,更写出了琵琶女弹奏的音乐给诗人带来的触动。

6.《琵琶行并序》这首诗中刻画了琵琶女什么样的形象?

 作答时,要结合诗中琵琶女对自己身世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慨来思考。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欢乐;

然而这样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

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惨的生活。

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宋人洪迈认为白居易夜遇琵琶女未必可信,诗人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天涯沦落之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对洪迈观点的分析,要结合诗人与琵琶女身世的相似点来理解。

对此观点,既可认可,也可反对,但要言之成理。

 (观点一)洪迈的观点我们是不认可的。

从诗前的小序来看,白居易夜遇琵琶女一事当属事实。

因为小序的作用就是介绍写作的缘起和背景,小序所陈述的内容应是真实可信的。

也正是因为夜遇琵琶女,诗人才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才有了这首千古经典之作。

(观点二)洪迈的观点我们是认可的。

虚构的情节从客观意义上来说,抒发了“长安倡女”的“天涯沦落之恨”。

诗歌中,琵琶女的形象被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诗人把来自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往的诗歌中是罕见的。

琵琶行并序

锤炼词语的方法

►写法指导

《琵琶行并序》这首诗注意词语的锤炼,开篇“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迫切期望见到琵琶女的心情。

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

“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

“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

“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

“词语的锤炼”就是指在根据语义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之上,再经过选择与锤炼词语,使选词准确、鲜明、生动,使表达精当贴切、简洁明晰、含蓄深厚。

通俗地说,词语锤炼就是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而且要求词语用得好。

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1.准确贴切。

要做到用词准确贴切,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注意分辨语言在色彩上的细微差别。

2.简练精粹。

语言简练精粹,就是要求没有多余的词句,用最少的词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这就是古人所谈的“文贵简”,“文约而事半”,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言简意赅”。

3.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是指所用语言不死板、不平淡,活泼、新颖,给人鲜明、活脱的印象。

再有,还可巧妙地活用词语。

此外,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化笼统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随堂练笔

以“岁月如歌”为话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要求注意锤炼词语,语言有文采。

►范文示例

当季节逐渐走向冷凉,那些花丛草间的美丽,都已被枯黄所逐渐替代。

岁月,就是一道道流程相拼的组合,无论哪一程时光失去美丽,都会有一段记忆在心底存着。

人的思维有时候就是那样脆弱,即使,一滴滴的念想,都能牵动着脉搏为此波动。

怀念那一段段时光,怀念那些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日子里,相互走过的岁月,相拥过的时光,相许过的年华。

看青春的影子逐渐远去,那些曾经拥有的,失去的,美丽的,忧伤的,都只不过是一场梦。

唯此,心歇淡然,守望宁静,安放一处淡泊,于岁月深处,随风起舞,让爱依旧继续……

忧国忧民的白居易

白居易具有忧时伤国、济世爱民之心,把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放在心上,总想多做一些好事。

面对黑暗政治和那些祸国殃民的当道人物,则是横眉冷对、刚正敢言,绝不因个人的利益和安危而有所退避、动摇,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难能可贵的忘我精神,因此能够保持自己的高洁品德。

他与尔虞我诈、蝇营狗苟格格不入,超然于流俗之上,真正做到了清浊异路,是非分明,刚正不阿,特立独行。

白居易的长归

吴光辉

回归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

唐文宗大和三年,一个秋天的傍晚,长安古道之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顶级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里,一路颠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长鸣。

这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从此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

当看到白居易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模样?

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

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十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

那个用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

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

元和六年初,唐宪宗决定讨伐藩镇,准备启用一个贪官做统帅,白居易在早朝之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皇上下旨,气得唐宪宗要治他大不敬之罪,差点被推出斩首。

然而,白居易还是没向贪官屈服。

是年秋,革新人物武元衡被暗杀了,无人敢提出侦查元凶,白居易以戴罪之身站出来呈上奏章,请求彻查此案,结果被贪官们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天牢。

白居易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沦落天涯青衫湿的江州司马。

恐怕文学史要好好地感谢唐宪宗的忠奸不辨,也要感谢贪官权贵的阴险狠毒——他们把白居易从庙堂之高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他推上了文学艺术之巅。

如果白居易不是沦落江州,也就创作不出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然而,白居易因为《琵琶行》而一举成名,13年之后他却又选择了龙门琵琶峰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

唐文宗即位之后,曾将白居易召回京城,任了几个闲职,可他终于明白那里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遂有了本文开头所描写的洒泪告别长安,赶往龙门了却残生。

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

或许白居易已预感到龙门的18年最后人生: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

因而,他在破车之上仰天长叹:

“往日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也是他人生寻觅求索之后的绝望。

当然,此时此地的白居易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长归更是大唐文学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唐诗走向衰败,最后居然由泥腿子黄巢用“我花开后百花杀”来给辉煌的唐诗充作了封笔名诗。

此时,白居易无言地望着古道瘦马和老树昏鸦,西下的夕阳把这位断肠人的苍苍白发染成了金黄。

想到自己的人生终结,举头眺望那近在眼前的龙门,只见卢舍那大佛正在凝望着洛河对岸的香山琵琶峰,他想,那里便是自己死后的悲惨归宿了。

其实,这岂止是白居易个人的悲剧?

这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历史悲剧呀!

白居易就是半个盛唐。

他败了,就是盛唐的衰败;

他走了,更是带走了盛唐思想王国的半壁江山。

【思考】

1.简述作者对白居易的长归所作的多重解读。

答:

2.白居易为什么能够写出“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

参考答案:

1.①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

②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人生寻觅求索之后的绝望;

③唐诗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2.①白居易高超的写作水平;

②被贬之后长期郁积在胸的思想感情;

③沦落江州夜遇琵琶女激发出的创作灵感。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荻花(dí

) 悯然(mǐn) 商贾(ɡǔ) 憔悴(cuì

B.转徙(xǐ)迁谪(zhé

)西舫(fānɡ)迸裂(bè

nɡ)

C.银篦(bì

)幽咽(yè

)铁骑(jì

)管弦(xuá

n)

D.悄然(qiāo)嘲哳(zhā)呕哑(ōu)霓裳(chá

解析:

选A。

B.“舫”应读作fǎnɡ;

C.“弦”应读作xiá

n;

D.“悄”应读作qiǎo。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

暂时

②却坐促弦弦转急促:

紧、迫

③寻声暗问弹者谁暗:

悄悄

④琵琶声停欲语迟迟:

迟疑

⑤转轴拨弦三两声拨:

弹拨弦乐的工具

⑥为君翻作《琵琶行》翻:

按曲改编歌辞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D.③⑤⑥

选C。

①“暂”是“忽然,一下子”的意思;

⑤“拨”是“调,拨动”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①⑤⑧B.②④⑨

C.③④⑥D.⑦⑨⑩

选B。

其余词语的古义为:

①明年:

第二年;

③因为:

于是创作;

⑤突出:

突然爆发出;

⑥颜色:

容貌;

⑦老大:

年纪大;

⑧向前:

以前,先前;

⑩整顿: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A、C、D项均为借代,B项为比喻。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注】 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他于元和五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

元和十年春奉诏还京,他满怀希望回到长安。

可是,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

五个月后,白居易也自长安贬江州,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写的律诗,白居易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首绝句。

5.请赏析诗歌前两句的主要表达技巧。

从文中看“春雪”与“秋风”正好形成对比,“君归”与“我去”形成对比,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后,点明表达效果。

答案:

前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春雪”与“秋风”对比,交代时令特点,“春”字含着希望,喜悦自明;

“秋”字透出悲凉,悲戚立见。

二是“君归”与“我去”对比,一个奉诏还京,一个遭受斥逐,用人的遭遇的对比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官场风云难料的悲慨之情。

6.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情感的题目,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

注意诗歌后面的注释,注释交代了诗的写作背景,结合诗中的“循”“绕”“觅”三个词语可见诗人渴望见到朋友的音讯,由此断定应该是对友人真挚深切的怀念和牵挂之情。

后两句通过写诗人“循、绕、觅”的三个动作,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摩挲拂拭,仔细辨认的动人情景。

表达了对友人真挚深切的怀念和牵挂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

梦微之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 唐宪宗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

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此诗为元和十二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7.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

这道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人写自己对元稹的思念之情,却从对方写起,构思巧妙,读来妙趣横生。

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勤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

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已,以至形之于梦。

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

8.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述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本题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是写对对方的思念,白居易从故人入梦写起,而元稹则写“惟梦闲人不梦君”。

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

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赠程处士

王 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 姬旦:

周公。

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9.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有两个角度,一是语言本身的特点,二是诗歌的语言风格。

①运用叠词。

“扰扰”“悠悠”,突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