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装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6419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安装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各种材料具备产品合格证及质量证书。

4)编制施工方案并经业主和监理单位审批合格。

5)全体人员要经过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后要全员签字。

6)与其他专业施工单位协调好交叉施工事宜。

5.2施工人力准备

序号

工种

数量

备注

1

管工

2

2

钳工

6

3

起重工

1

4

电焊工

4

5

普工

8

6

管理人员

7

合计

25

5.3施工机具准备

施工机具一览表

机具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起重机械

汽车起重机

25T

手拉葫芦

3T

5T

千斤顶

通用机具

百分表

水平仪

角向磨光机

φ100

5

φ150

砂轮锯

φ400

电锤

台钻

8

氧气、乙炔割炬

3

焊接设备

逆变式电焊机

BX1-315A

氩弧焊机

恒温干燥箱

ZYHC-30

焊条烘烤箱

焊条保温筒

5Kg

6.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

6.1设备开箱检验和保管

开箱检验应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按照装箱清单对设备进行下列项目检查,并做出检验记录。

1)查包装箱号,箱数及包装状况,外包装应良好无破损。

2)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清点随机的文件资料、专用工具,且应符合采购技术协议要求。

4)进行主机、附属设备及零部件外观检查,并核实零、部件的品种、规格,数量等。

对于出厂时已装配、调整完善的整套机泵设备不得拆卸。

5)设备的备品、配件和暂时不安装的零部件,应采取防护措施,妥善保管。

6)与设备配套的电气、仪表等配件,应有各专业人员共同进行验收。

7)对不能及时安装的设备,如需现场停放较长时间,应存放在不妨碍交通及其它专业工程施工条件下,选择适当支承点垫上道木,易损坏的零星部件应拆除,进行专门保管,并采取防雨措施。

对泵的管口、注油口等应封闭,防锈漆脱落之处应补刷。

6.2基础检查、复测及处理

1)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和质量要求,应和土建施工单位办理正式交接手续,并有验收资料和记录。

基础上明显的划出标高基准线、纵横中心线及预留孔中心线。

设备安装前应按下表的允许偏差对设备基础位置和几何尺寸进行复检。

设备基础尺寸及位置的允许偏差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mm)

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20

不同平面的标高

-20,0

平面外形尺寸

±

平面平整度

每米

全长

10

垂直度

全高

预埋地脚螺栓

标高(顶端)

20,0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两处测量)

预埋地脚螺栓孔

中心位置

深度

+20,0

孔壁的铅垂度

2)基础外观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3)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周围土方回填应充分夯实、整平,地脚螺栓的螺纹部分应无损坏及锈蚀。

4)设备安装前应对基础做如下的处理:

a.铲出麻面,麻点深度宜不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内有3个~5个点为宜,表面不应有油污或疏松层。

b.放置垫铁或支持调整螺钉用的支撑板处(至周边约50mm)的基础表面应铲平。

c.地脚螺栓孔内的碎石、泥土等杂物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

d.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表面粘附的浆料必须清理干净,并进行妥善保护。

7.设备安装

7.1放线

1)机器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和有关建筑物的轴线及标高线,划出安装的基准线。

2)有相互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

3)平面位置安装基准线与基础实际轴线或与厂房墙(柱)的实际轴线,其允许偏差为±

20mm。

7.2垫铁的安装

1)垫铁表面平整,无氧化皮、飞边等。

斜垫铁的斜面粗糙度不得大于Ra25μm,斜度宜为1:

20~1:

10,对于重心较高或振动较大的机器采用1:

20的斜度为宜。

2)垫铁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应使垫铁靠近地脚螺栓,当地脚螺栓间距小于300mm时,可在各地脚螺栓的同一侧放置一组垫铁;

b.邻两垫铁组的间距,可根据机器的重量、底座的结构型式以及载荷分布等具体情况而定,宜为500mm~1000mm;

c.每一组垫铁的最小面积,可按公式

(1)近似计算。

A≥C×

(Q1+Q2)×

104/Rn

式中:

A——每一组垫铁的最小面积,mm2;

C——安全系数,宜取1.5~3;

Q1——机器的质量加在该垫铁组上的载荷,N;

Q2——地脚螺栓拧紧后,分布在该垫铁组上的压力,可取地脚螺栓拧紧后所产生的轴向力,可按附录A选用,N;

R——基础混凝土单位面积抗压强度,可采用混凝土设计强度,MPa;

n——垫铁组数。

A值计算出后,可按下表中选用比计算A值大的垫铁;

当垫铁承载能力有余,而长度不够时,可选较大规格的垫铁。

垫铁的加工形状见图1。

常用垫铁规格单位mm

斜垫铁

平垫铁

代号

L

b

c

a

X1

100

50

≥5

P1

X2

120

60

P2

X3

140

70

P3

X4

160

80

P4

X5

200

9

P5

注:

垫铁厚度h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底层平垫铁的厚度宜不小于10mm。

3)斜垫铁应配对使用,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时,垫铁的层数宜为三层(即一平二斜),最多不应超过四层,薄垫铁厚度不应小于2mm,并放在斜垫铁与厚平垫铁之间。

斜垫铁可与同号或者大一号的平垫铁配对使用。

放置平垫铁时,最厚的放在下面,最薄的放在中间。

垫铁组的高度宜为30~70mm。

每一组垫铁,一般的不超过四块,应尽量少用薄垫铁,调整后应将各块垫铁互相点焊牢固,垫铁与机器底座之间不得焊接,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机器调平后,其垫铁均应与金属结构用定位焊焊牢。

4)垫铁直接放置在基础上,应整齐平稳、接触良好,接触面积应不小于50%。

平垫铁顶面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2mm/m,各垫铁组顶面的标高应与机器底面实际安装标高相符。

5)机器找平后,垫铁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一垫铁组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并应露出底座10mm~30mm。

b.地脚螺栓两侧的垫铁组,每块垫铁伸入机器底座底面的长度,均应超过地脚螺栓。

c.机器底座的底面与垫铁接触宽度不够时,垫铁组放置的位置应保证底座坐落在垫铁组承压面的中部。

d.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全长的3/4,其相互间的偏斜角α应不大于3°

,见下图。

a

斜垫铁放置位置示意图

6)机器用垫铁找平、找正后,对垫铁组应做如下检查:

a.用0.25kg或0.5kg的手锤敲击检查垫铁组的松紧程度,应无松动现象。

b.用0.05mm的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底座底面之间的间隙,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从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应超过垫铁长(宽)度的1/3。

7.3地脚螺栓

放置在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脚螺栓的光杆部份应无油污或氧化皮,螺纹部份应涂上少量油脂。

b.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应垂直。

c.地脚螺栓不应碰孔底,螺栓上的任一部位离孔壁的距离不得小于15mm。

d.拧紧地脚螺栓应在预留孔内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进行,拧紧力应均匀。

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长度宜为2个~4个螺距。

e.螺母与垫圈、垫圈与底座间均应接触良好。

7.4设备就位、找平及找正

设备安装就位时,基础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

就位后,作为定位基准的面、线和点对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及标高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定位基准的面、线、点对安装基准线的允许偏差单位mm

项目

允许偏差

平面位置

标高

与其他设备无机械联系

与其他设备有机械联系

1)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1000,并应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面上进行测量。

2)泵的联轴器的对中找正采用百分表。

3)驱动机轴与泵轴、驱动机轴与变速器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半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线倾斜均应符合泵技术文件的规定。

4)对于有公用底座的离心泵,调整联轴节对中时,在驱动机下面宜垫耐腐蚀材料薄片或铜皮。

5)泵在安装完后,应对油孔、法兰口进行密封。

管道和泵连接时,管道不得强行对口。

管道与泵连接后,不应在其上进行焊接和气割,当需要焊接和气割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焊渣进入泵内。

6)与泵连接的管道,应有各自的支架,泵不得直接承受管道的重量。

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应平行,螺纹管接头轴线应对中,不应借法兰螺栓或管接头强行连接。

7)管道与泵连接后,应复检泵的原找正精度,当发现管道连接引起的偏差时,应进行调整。

8)设备安装找正与找平后,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查项目

偏差范围mm

立式

卧式

中心线位置

水平度

轴向0.2/1000、径向0.2/1000

铅垂度

H/1000但不超过25

方位

沿底座环圆周测量不超过15

7.5灌浆

1)一次灌浆工作,应在机器的初找平、找正后进行。

二次灌浆工作,应在隐蔽工程检查合格、机器的最终找平、找正后24h内进行。

2)在捣实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混凝土时,不得使地脚螺栓歪斜或使机器产生位移。

3)与二次灌浆层相接触的底座底面应清洁无油垢。

二次灌浆层的高度宜为30mm~70mm。

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不少于2h,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二次灌浆层的灌浆施工必须连续进行,不得分次浇灌。

7.6管道和设备的连接

1)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安装前必须将内部吹扫干净。

2)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其固定焊口应远离机器,管道与机器应在自由状态下连接。

8.动设备试运转

8.1条件及准备

1)机器试运转应具备下列条件:

a.主机及附属设备、管道等安装工作应全部完毕,施工记录及资料应齐全。

b.与试运转有关的工艺管道及设备吹扫、清洗完成。

c.保温、及防腐等工作基本结束。

d.与试运转有关的土建、水、气、汽等公用工程及电气、仪表控制系统施工结束。

e.参加试运转的人员,应熟知试运转工艺,掌握操作规程。

f.现场环境应符合机器试运转要求。

2)运转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

a.编制审定试运转方案。

b.准备能源、介质、材料、工机具、检测仪器等。

c.布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具。

d.机器入口处按规定装设过滤网(器)。

e.按设计文件要求加注试运转用润滑油(脂)。

8.2附属设备的试运转

附属设备的试运转包括和电气、仪表操作控制系统联合调整试验。

1)仪表控制及监视系统调整实验,包括:

a.仪表元件的检验和试验;

b.仪表联锁试验;

c.仪表与电气的联锁试验。

2)电气及其操作控制系统调整试验,包括:

a.空开模拟试验;

b.热元件保护试验;

c.联锁试验;

d.电机试运转。

6.3单机试运转

3)单机试运转的目的是为了检查机器设备和电气、仪表的性能与制造及安装质量。

机器单机试运转的时间应符合机器技术文件规定或设计文件的要求,机器设备的单机试运转时间宜为2h。

4)回用水系统单机试运转采用的介质为水,以水为介质进行试运转所需的功率不得超过额定数值。

5)机器启动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a.系统排气或排污完毕。

b.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规定,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

c.盘车灵活,无异常,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6)试运转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要求并作出记录。

a.离心泵应打开吸入管路阀门,关闭排出管路阀门。

b.转速正常后应打开出口管路的阀门,出口管路阀门的开启不宜超过3min,并将泵调节到设计工况,不得在性能曲线驼峰处运转。

c.检查各主要部位温度和各系统压力等参数,应在规定范围内。

d.振动值应符合机器技术文件的规定,若无规定,离心式机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离心式机器轴承处的振动值

转速Vrr/min

轴承处的双向振幅mm

Vr≤375

≤0.18

375<Vr≤600

≤0.15

600<Vr≤750

≤0.12

750<Vr≤1000

≤0.10

1000<Vr≤1500

≤0.08

1500<Vr≤3000

≤0.06

3000<Vr≤6000

≤0.04

e.传动皮带不应打滑,平皮带跑偏量不应超过规定。

f.轴承温度应符合机器的技术文件或设计文件的规定;

若无规定,滚动轴承的温升应不超过40℃,其最高温度应不超过80℃;

滑动轴承的温升应不超过35℃,其最高温度应不超过70℃。

g.润滑、密封、气(汽)动、等各辅助系统的工作应正常,无渗漏现象。

h.检查驱动电机的电压、电流及温升等不应超过规定值。

i.各种仪表应工作正常。

j.机器各紧固部位无松动现象。

7)单机试运转结束后,应及时完成下列工作:

a.断开电源及其他动力来源。

b.卸掉各系统中的压力及负荷,泵停止试运转后应及时放尽泵内积存的液体,防止锈蚀。

c.检查各紧固部件。

d.检查机器设备单机试运转系统各阀门开关,应在规定状态。

e.整理试运转的各项记录。

9施工质量控制点

9.1质量控制点

施工

阶段

质量控制点

等级

控制内容

检测方法

对应资料

图纸会审、设计交底

A

设计图纸文件完整性;

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交底记录

施工技术方案

A/R

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施工方案及审批会签

焊工资格证审查

A2

焊工、持证有效性、对合格焊工统一发放上岗证

资质报验

现场开箱检验

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

开箱记录

施工能力

B/R

施工机械器具、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资格

开工报审

AB/R

场地准备、人员/设备进场/资质审查

7

设备基础中间交接、基础复测、表面处理

B

按坐标/标高

经纬仪、水准仪

基础复测记录

二次找正及垫铁隐蔽

安装记录,隐蔽工程记录

机器联轴器对中检查

联轴器精度、误差

百分表,塞尺

联轴器对中记录

二次灌浆检查

二次灌浆质量

二次灌浆记录

11

机泵动设备进出口接管应力消除检查(关键泵)

接管无应力

进出口接管法兰螺栓自由穿入

连接机器管道安装检查记录

12

机泵、风机、起重机动设备单体试运行

A1

动设备工况、性能

单机试车记录

13

静止类容器设备清洗、吹扫

容器设备内部清洁度

清洗、吹扫记录

交工阶段

14

竣工验收

按施工图内容、规范、标准、交工资料、质量验评资料

9.2质量控制体系

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专业工程师,质检员,材料员、队组,全员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实行队组自检、互检,质检员专检。

质量管理网络

10.质量保证措施

10.1严格执行的交接验收制度。

在施工前对设备基础应由土建、安装、监理三方共同验收。

主要参数如中心座标、中心标高、表面凹凸度均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0.2加强现场焊接管理工作,焊接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书,焊条应有专人烘烤、管理发放和回收。

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规程,焊工必须持有效的操作证。

10.3严格材料检验制度,所用钢材、配件、焊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

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控制计划,搞好工程质量和工程验收。

10.4严格按图纸及标准规范要求施工,不能擅自修改。

10.5严格控制工序质量,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并经检查员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0.6施工班组应由专人认真填写自检原始安装施工记录数据,以便存查及整理交工资料。

11.HSE管理

11.1危害辨识

设备安装过程中,作业危害因素分析:

a.安装过程中机械使用。

b.搭设脚手架高空作业。

c.使用起重机械吊装作业。

d.有无易燃易爆气体,火灾发生概率。

11.2采取的防护措施

1)通用防护措施

a.施工人员必须经过HSE教育、进行HSE岗位承诺;

未经HSE教育及承诺的人员不得上岗

b.必须设安全监督员。

c.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备安装施工方案》的要求执行。

d.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按要求着装,戴好安全帽,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具。

2)机械使用防护措施

a.所有机械和机具必须由有证人员专人操作。

b.使用磨光机打磨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以防飞溅落入眼睛。

3)脚手架搭设及高空作业防护措施

a.在没有可靠安全防护设施的高处(2米以上含2米)和陡坡施工时,必须系好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带要系挂牢固,高挂低用,同时高处作业不得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穿防滑胶鞋;

b.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经过特种作业知识培训,取得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且持证上岗。

c.架子工必须经过身体检查,无登高作业禁忌症,衣着便利,穿软底鞋。

d.登高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带使用遵循“高挂低用”的原则。

e.脚手架搭设、拆除区域必须设安全警示标识,禁止人员随意穿行;

安监人员必须全过程监护脚手架的搭拆。

4)吊装作业防护措施

a.吊装作业人员应有特殊工种操作证。

b.吊装使用的工具必须合格证齐全,且应进行超负荷试验。

c.吊装作业前必须对所有工卡具、钢丝绳、吊带进行检查,破损、断丝者不准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d.吊装应有专人进行指挥,指挥人员信号应准确、规范。

吊车动作时,必须打铃。

e.吊车在空车行走时,吊钩必须高过人头及所有可能挂到的物品。

f.给物体底下垫垫块时,手应拿垫块两侧,严禁拿上下面。

g.组装大型构件,连接螺栓必须紧固,点焊部位必须焊牢后,才可拆除吊车绳索。

h.大直径筒体,应用吊具和牵引绳配合,防止回弹。

i.在吊车及倒链吊起的部件下组装时,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触及组对焊接位置。

5)施工用电防护措施

a.施工用电机具应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定,必须接地。

b.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严格按“一机一箱一漏一用”要求接电。

c.各个现场严禁私自乱拉、乱接电源,需增设电源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由专业人员接线。

d.电源箱必须设立警示标志并上锁,配电箱内走线要明确、整齐,各个开关应注明用途。

e.电焊机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f.每台焊机必须装有独立专用的电源开关。

g.拉入筒仓内的电源必须绝缘良好,并设专人检查,应采用24V安全电压照明。

6)现场防火措施

a.氧气、乙炔瓶应按规范要求分开并摆放整齐,且要求相距5米以上,距离明火10米以上。

b.现场布置灭火器及其他消防设备,并派专人看管。

c.厂区内动火必须按时办理动火许可证,并在实施时由专人进行监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