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050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第5讲Word版含答案

主线一 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主线二 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主线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1840~1949年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为突出特征;1949~1976年第二阶段,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科技在民众生活中影响逐渐增强。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原因: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入侵,外国商品的冲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织”与“耕”分离;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3.影响:

瓦解了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条件(国内市场、自由劳动力)。

二、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

1.自然经济:

鸦片战争后,逐渐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2.官办经济:

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3.资本主义经济:

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三、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3.内容: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

4.意义:

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1)生产模式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3)生产力的质变:

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4)国内外市场形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5)经济政策的变化: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

[真题例证1]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破产

(2016·江苏单科,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

“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答案 B

解析 题干说明中国传统经济伴随着洋货冲击而逐渐解体,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信息中并未体现,排除;材料中“殆不啻十之五”说明“部分”开始使用,并不是“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外来商品对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冲击,故D项错误。

[考向预测1] 近代中国农业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农民弃粮种桑植茶现象,这是列强经济侵略的结果,表明中国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正确。

当时小农经济逐渐开始解体,A项表述不正确,故排除。

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贡献

(1)思想上: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使中国人的价值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从思想主张转变为实践活动,由军事技术领域发展到经济领域,并为进一步发展到政治领域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真题例证2]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2012·江苏单科,5)

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特点。

由官员督造并联系史实可知晚清政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发展,也是“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①③正确。

从材料信息看,未涉及洋务企业所造产品与外国产品的比较,而且在事实上洋务企业产品总体上仍落后于西方,排除含②的选项。

洋务企业属于官办,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具有本质区别,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考向预测2]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看洋务运动的历史贡献

“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近代中国的这场改革(  )

A.率先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B.一定程度上推动封建经济瓦解

C.从经济领域深入到了政治领域

D.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口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A项错误;洋务派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器物层次,故C项错误;当时的洋务派并未达到基本实现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程度,故D项错误。

短板12 借助历史时代特征解读史料的能力欠缺

例题 (2016·课标全国卷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查短 时代特征把握不准,只见现象,未能分析本质,就会误选错误选项。

例如本题题干中的19世纪中期以后大体对应的时代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商品经济并未取代自然经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外国商品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农产品外销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近代生产方式出现;中国在列强侵略下,被迫开放。

联系时代特征可断定A项错误,因为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开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

B、D两项错误,自然经济长期在中国近代社会占主导地位,当时中国的开放是列强侵略的结果,不是主动开放。

补短 联系时代特征,深层次解读题干史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不断扩大和深入,城乡市场日益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

市场上的洋货无论数量和种类都不断增多,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种状况一方面给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使民众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项。

答案 C

[针对练1]

1900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

汉口乡间的现象反映出(  )

A.耕织结合更加紧密B.自然经济趋向瓦解

C.西方经济掠夺加剧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 B

解析 根据“购入棉纱”可知已出现纺织分离,耕织结合受到冲击,故A项错误;由“剩则卖却”“购入棉纱”可知纺织已经依赖市场,故B项正确;农村买入棉纱自己织布,可见西方的棉织品在中国倾销,无法判断是否掠夺加剧,故C项错误;农村的变化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D项错误。

一、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评价: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原因: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三、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辛亥革命扫除发展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3.影响:

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四、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黄金时期”(1927~1936年)

1.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表现:

纺织业、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快发展。

3.影响:

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五、全民族抗战时期遭受打击(1937~1945年)

1.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

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六、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1946~1949年)

1.原因:

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战争的破坏。

2.表现:

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瓦解和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得到独立发展。

[真题例证3] 晚清政府的政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017·课标全国卷Ⅲ,28)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