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探索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4242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探索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探索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探索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探索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探索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探索文档格式.docx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探索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探索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探索文档格式.docx

1、速度快,来势猛。

我国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的比重从4.91%上升为6.96%花了18年时间,速度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

2、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

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1.53亿人,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3、老龄人抚养比明显偏大。

我国老龄人抚养比近年来上升较快。

2003年已接近12%,比1990年前提高了3.63个百分点。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按人口年龄结构推算,今后30年我国老龄人抚养比将继续快速升高,到2030年将会超过20%。

4、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且长期以来户籍管制较严,人口的迁徙率相对国外来说极低。

5、乡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们在工业化的同时没有相应地进行城镇化,大量人口滞留在乡村。

6、经济发展水平低。

与世界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最低的,而且差距极大。

1.2十八大有关养老的几大热点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一)养老金缺口: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

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虽然缺口金额未被证实,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坦承养老金确有缺口。

(二)延迟退休、养老金领取年限:

我国养老保险待遇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谈到完善养老金制度可能涉及延长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缴纳年限等措施。

而10月17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谈到如何弥补养老金的缺口,他认为有两个基本的出路:

一是增加个人缴费,把个人账户做实;

另一个是增加战略储备金。

此前多方热议的延迟退休方案并没有被列入其中。

何平表示,延迟退休这件事总体上还处在讨论和酝酿的阶段,远远没有达到马上要出台政策的阶段。

(三)取消养老金制度双轨制:

养老金"

双轨制"

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2012年3月,这一制度就在全国"

两会"

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而目前对于当前养老体制改革的问题、取消养老金"

再次引起热烈探讨。

(四)2015年提高养老金水平:

2014年我国各地最低养老金水平均有所提高,更多的人关注2015年是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1.3探究现阶段养老方式的主要方法及内容

本文将论述我国几种常见养老方式的利与弊,并就“以房养老”、社区养老、老年人“黄昏恋”等新型养老模式进行探究。

第2章中国养老现状

2.1现阶段国家养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探究

2.1.1传统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

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

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家庭养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子女数量减少,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3、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冲击。

4、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

2.1.2传统养老院养老

传统养老院养老是一种老人及其家属通过给养老机构支付一定的费用并获得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的养老方式。

养老机构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政府建立的福利性质的,多称为“福利院”、“社会福利院”等,居住的老人多为老伤残军人和没有子女的处在社会边缘的老人。

另一种属于服务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其中居住的老人多因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料或没有儿女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人。

传统养老院养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从业人员即“护工”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能给老人专业的照顾。

2、家属对养老机构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既然花了钱,那么老人的一切事情就应该由养老机构负责,事实上他们是花钱购买服务而不是进行抚养权的转移。

3、关于老人在养老机构发生意外的责任归属问题在法律上很难认定,对此家属疑虑重重,养老机构也颇受困扰。

4、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不愿意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即使老人在养老机构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与服务。

2.1.3几种传统养老模式间的对比

养老模式

舒适度

成本高低

便利性

安全性

居家养老

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

衣、食、行等开销全部自理,但无护理费,花费整体不高

视住房周围硬件、软件配套设施而定,可能没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点

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容易耽误治疗时间

社区养老

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吃、住、行等方面可由社区提供帮助,生活较方便

由于政府资助,个人承担的服务开支较低,花费不高

上门服务、就近网点服务对老年人有利,便利性较强

独居老人在家安全性较低,但考虑到社区中有定点医疗机构,一般疾病可及时治疗

养老院

高级养老院生活条件较好,普通养老院半集体化生活自由度不高,且很难保障隐私

成本视养老院级别、床位级别而定,高级养老院成本较高

养老院中基本设施完备,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品齐全

老年人安全系数较高

高级(产权化)

养老社区

自由性高、隐私受保护,有管家照顾,生活较舒适

会员制、购买产权房等成本较高

社区中硬件、软件配套齐全,较好的便利性

服务人员随叫随到,安全性有较高保障

异地(候鸟式)

养老

自由度高,享受体验度

如果是投奔亲友或居住到当地的老年中心,成本虽高但尚能接受;

如果是异地置业型,一次性购房支出压力较重

随着各地度假式养老机构的兴起,已经相当便利;

自行购房的,也较为便利

安全性较差些,主要考虑旅途风险,陌生目的地的环境、餐饮风险等

2.2国家养老相关政策发展

2.2.1十八大前国家养老政策利与弊

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政策主要是养老保险政策,相关政策基本包含于1951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83年4月颁发的《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若干政策问题的暂行规定》、1986年颁布的《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2005年1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内,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尚无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在制度上的人为分割所造成的差异,既造成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公平,也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客观上强化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不利于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损害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将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政策的优点和弊端总结如下:

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优点主要有:

(1)养老保险制度由政府通过法律形式加以规范和强制,是一种具有政府意志的制度安排。

(2)养老保险保障的对象是以法定的年龄界限衡量的。

(3)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4)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

主要具有强制性、互济性、普遍性三个特性。

我国养老保险的弊端:

(1)现行制度模式中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不清。

(2)现行制度面临的巨额债务。

(3)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使基金支付压力加大。

(4)缺乏健全的社会化的监督机制。

(5)工资替代率偏高加重了养老金的支付负担。

(6)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步履维艰。

2.2.2十八大后国家养老政策新亮点

更加注重民生,是这次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而养老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环节。

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报告还提出:

“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根据我国去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并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我国现在正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难题,如何养老也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

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是:

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养老机构不足,养老服务设施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使我国的养老问题更加困难。

为了让中国近两亿的老人能够享受到社会的各种福利及服务,让老人进得起养老机构,安享晚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就中国目前的养老现状,提出一系列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建议:

一、中国养老模式期待多元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迫近,增强多元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在我国人口结构快速变迁、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萎缩、政府财政支付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仅靠中国政府来承担基数庞大的老龄人口,无疑是一个重担。

因此,推进社会化养老共建保障模式应是符合国情的首选模式,也是当务之急。

二、中国的提出的老有所养还需扶持。

中国以前的养老政策规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制定的。

现在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发展,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老有所养”、“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专家建议,要尽快制定新形势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使政府或民间的养老产业在大发展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三、中国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应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顺利实施。

四、中国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服务网络。

各地要以政府为主导,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初具规模的以非赢利性为目的托老所,大的村居可根据实际,单独建立或者联合建立托老所,解决了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中国的养老问题也就攻了坚。

第3章中国养老新模式

3.1社区养老及村集体养老

敬老院在眼下的中国对于一些看的开的老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老人来讲,这种自己“没了家”的感觉并不好。

所以现在中国社会在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上采用一种相对这种的方式就是所谓的社区养老和村集体养老。

“社区养老”和“村集体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和村委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

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3.2“以房养老”的多种方式

大部分中国人用一辈子的财富买了一所房子,房子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商品,甚至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房子本身。

十八大之后,民政部门试推行以下几种以房养老方式:

1.子女养老,房产由子女继承。

2.抚养人养老,房产由抚养人继承。

3.租出大房再租入小房,用房租差款养老。

4.将房子出租出售,自己住老年公寓,用租金或售房款养老。

5.售出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

6.将住房出售,在租回原住房,用该笔款项缴纳房租和养老。

7.将房屋抵押给有资质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月从该机构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去世后则用该住房归还贷款。

以房养老不仅减轻儿女压力,更能促进家庭和睦。

所以,以房养老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一种经济形势的延伸,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3.3老年人“黄昏恋”观念

近些年来,老年人“黄昏恋”逐步成为一种新型养老形式。

但是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能接受这一方式。

大多数人被以下几个问题所困扰:

1、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丧偶的中老年羞于再恋爱成家。

2、克服阻碍黄昏恋的不良心理因素。

(1)“看破红尘”不愿再恋。

一般发生在多年夫妻或家庭感情不和睦的丧偶者身上。

他们对再婚已无兴趣,甚至厌恶婚姻生活,希望一个人了此残生,就是子女帮其找老伴也不愿意。

(2)怕子女干涉。

(3)“对比效应”影响再恋成婚。

丧偶中老年人在再次恋爱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拿眼前的对象与过去的老伴相比,而且总是觉得不如过去的老伴好,因而迟迟下不了决心。

(4)怕社会偏见影响恋爱。

(5)因财产和经济原因,对再恋顾虑重重。

中老年再婚,一般都有一些财产和金钱,结合后,二人的财产与金钱的处理,是一个很敏感而现实的问题,许多中老年人在再次恋爱时,都是因这一具体问题谈不好而告吹的。

特别是农村中老年人,这些问题的处理更为敏感和突出。

对于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老年人应对心理障碍进行克服:

1、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要因有一次婚姻挫折而抛掉终身的幸福。

2、要做好子女的工作,子女应该体贴老人,理解老人。

要知道,再孝顺的子女,也不及伴侣的照顾周到。

3、要消除消极的对比效应,多看到新伴侣的优点和长处,尽快缩短与新伴侣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

4、社会要理解老人,关心老人。

中老年人丧偶后,如能情投意合再组建幸福家庭,是一件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减少社会问题的大好事,应予支持。

5、进入黄昏恋的中老年人,在财产方面,如双方子女无干预思想,两人又情投意合,共同使用并无妨。

否则,可采取现在进行的婚前财产登记手续,做到所有权分明、共同使用。

结论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总结分析,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必须加快农村和城市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这个群体正在不断“壮大”。

虽然现阶段多数家庭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善以及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加大,选择养老院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的人数会持续增长,加快农村和城市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是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的重要方式。

必须建立和健全农村和城市的社区养老制度。

虽然养老机构能够解决一部分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压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养老福利事业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仍然有很多家庭的老人选择在家养老,那么以老人居住的社区为基础建立和健全社区养老制度,既能够避免养老院养老所带来的弊端,又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压力。

必须提高养老福利事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通过走访调查和分析总结,当前在养老福利事业从业人员中存在社会地位不高,薪资水平低的现象,导致从事该事业的人员大量短缺。

而随着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包括社区养老方式的完善,必然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担当“护工”的角色,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环环相扣的。

国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年轻人从事养老福利事业,这样不仅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高爱华,家庭养老: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现实选择,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2)

[2]何玉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养老问题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3]胡亚云,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理论月刊,2002,(9)

[4]李云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制度的嬗变,学术交流,2006,(7)

[5]刘洪华,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析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8)

[6]马雪彬,李丽,从三维视角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贵州社会科学,2007,

(2)

[7]曲兰,走进都市深处的“空巢”角落,中国老年,2000,(5)

[8]苏东海,周慕荣论转型期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构,宁夏大学学报,2003,(6)

[9]王石泉,中国家庭的变迁及其对养老保障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5)

[10]李岩龄 

、李兴平,五十五岁以后的人生,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1]丁美方,城市老年人的赡养方式新选择,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

[12]黄夏莹,居家养老社区支持 

[13]朱庆芳,从指标体系看老龄人口的贫困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4]赵丽宏,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

[15]王辅贤,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4,(6)

[16]周德民,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宁夏党校学报,200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